分析《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如题所述

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

后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

出于她和贾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贾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

她和贾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贾宝玉的爱情中。

她并没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告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她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扩展资料: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么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

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林黛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27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林黛玉在贾宝玉眼中美若神仙似的,但要知林黛玉的外形美是如捧心西子那样的病态美;她自尊性很强,其实是以自尊掩饰自卑;她经常表现为小心眼,但小心眼背后有坦诚;她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似的求爱的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林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她性格上虽有缺点,但掩盖不了她叛逆是想的光芒。
关键词:病态美 自尊 自卑 小心眼 坦诚 真爱 叛逆 悲剧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新时期红学正在呈现出百花争艳之势,然而对林黛玉而言,似乎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厄运,尤其是在年青人中,黛不如钗的论调又相当流行,甚至径直以“讨嫌”来目黛玉了。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不然就始终摆脱不了那个周而复始的被理解又被误解的怪圈。

一、捧心西子病态美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

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倘使林、贾二家没有门第差别,黛玉决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从形景看,不是单冲着周瑞家的,实质是也是冲着薛姨妈与贾府的,她要借送宫花这件小事,称一称自己在皇室与侯门家庭称盘上的份量。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脂砚斋在批这一段时道: “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天性”云云,就是指这种偏执得令别人有点受不了的自尊。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的伤害着别人。然而这位贵族小姐却万万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显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现,她想得到的却恰恰是失掉的,这个细节无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点睛之笔,所以脂砚斋才郑重指出“从骨中一写”。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第22回)在这里,林姑娘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也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不过我们不要被黛玉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他比作戏子。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
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蔽饰她内心的自卑。

三、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黛玉的小心眼似乎人人皆知,然而还应看到,她的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林黛玉在没有与贾宝玉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薛宝钗、史湘云有些“小性儿”“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
然而真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敞开了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中心中,容不得微尘,也不记得微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可以锋芒毕露地直陈己见,但这只是就事论事,论过陈过之后也就丢在了一边。正是凭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与寂寞。她毕竟有一颗晶亮的灵魂。小性儿,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小瑕微疵罢了。
在大观园里,她似乎只有与薛宝钗结怨太深了,那是因为她曾一度将宝钗当自己的情敌。但正是她们后来又“互剖金兰语”,结成“金兰契”,谱成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她被宝钗善意的批评所感动了,深情地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 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于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她向宝钗说的一番话,就如一篇深刻的自我反省。说明她往日所以容不得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所以听不得别人赞宝钗,是因为他始终以为宝钗“心里藏奸”。在这里,我们看到这位少女自尊得有点偏执的内心世界,又变得虚怀若谷、率真坦诚了。

四、追求真爱

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
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地流露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这时的贾宝玉,对纯洁少女有一种泛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林黛玉无法容忍,她直率地对贾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林黛玉执著地追求爱情,但是当贾宝玉借《西厢记》词语,真正向她表示爱情的时候,她反而要嗔怪他。第一次,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她“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贾宝玉趁机向她表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却气得“带腮脸儿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来了,还学了这些混帐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妈去。”第二次,贾宝玉又借《西厢记》中张生对红娘说的一句话对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再次向林黛玉表示爱情。而林黛玉呢,“登时撂下脸来”哭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来了,看了混帐书,还学了这,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爷们解闷的。”并且立即“往外走”。林黛玉这些言行又是多么的矛盾呀!她天天缠着贾宝玉,为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日夜受着痛苦的煎熬,弄了一身的病。但贾宝玉一旦有了表示,她又摆出一个贵族小姐的架式,把内心也认为是“好文章”的《西厢记》,斥之为“淫词艳曲”、“混帐书”,并不惜搬出贾宝玉最害怕的紧箍咒——贾政的权威来压贾宝玉,这不是太“乖张”了吗?其实不然,贾宝玉是贵族公子,身上多少沾染了贵族的坏习气,林黛玉没有看到他的真心以前,是保持着警惕性的。林黛玉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式的表达爱情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
贾宝玉在林黛玉真挚爱情熏陶下,不公仅在史湘云面前称赞林黛玉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而且勇敢地对林黛玉献上他的心,并送上定情的信物——两条旧手娟。这时林黛玉已经确证贾宝玉对她是真爱,从此以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口角,林黛玉对薛宝钗、史湘云的讥讽也少多了。
第2个回答  2021-01-11

林姑娘从小没有了父母照应,孤单一人来到北方寄居外婆家。

生性内心高傲的她,有种孤独丶寄人篱下的感觉,特殊的境况让她多愁善感,孤影自怜。

天生的慈悲,率真丶耿直,不会使心眼,不懂讨好人,常直活直话,让人心里不舒服,加上病身没精力与众人凑合!

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子,在这样一个奢侈、豪华丶富贵丶势力的家庭,怎么不畏缩,自卑呢??这里连管家、丫环都看人行事,看汤下面的,没势力是真难站住脚!

《红楼梦》作者,用诗与泪充分揭示了林黛玉的内心世界,写出她的品格、她的思想感情,她高出流俗的行止见识。为读者塑造了一位诗一样优美的女性形象。《红楼梦》能成为不朽巨著的原因之一,即注意从【各种角度】、【多层次】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重性】,从发展的线索,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故,栩栩如生,无一雷同。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第七回,送宫花黛玉较真,可以认为黛玉尖刻,也可认为心直口快、率真可爱。三十七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黛玉称刘姥姥是"哪门子姥姥",称为"母蝗虫"等等。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结果劳累一天,贾母累病了,凤姐女儿感冒了,玩得昏天昏地,个个疲惫不堪。对此,发点牢骚和不满,情有可原。称刘姥姥为"母蝗虫,即为此意。大家都认可,宝钗特称为"春秋手法,加以肯定。若是凤姐说出,真还不知道说出什么来!率真可爱,较真使小性子,是黛玉的另一面。可爱吗,可憎吗?

从一些故事情节可以看出林妹妹性格敏感多疑甚至有点刻薄、嫌弃以刘姥姥为代表的穷人。对于亲情和友情,人们不希望有这样的朋友,她会伤害到亲近的人;而对于爱情,没人会想要一个敏感多疑的女朋友——与这样的另一半相处会很累。

第3个回答  2018-02-01
张慧婷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
【摘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多年来,《红楼梦》的研究者对她的评价可以说是有
褒有贬,各执一词,本文从林黛玉的内在气质秉性和高尚的精神品格等方面来探究分析这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
物,并在此基础上挖掘造成她悲剧的原因,以期更深层的了解林黛玉这个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气质个性;精神品格;叛逆性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史湘云、林黛玉可以说是作者着力
刻画的三位女主角,但作者曹雪芹似乎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更加情有独钟,“潇湘妃子”无疑是曹雪芹对她的一种近乎神仙
般的仰慕,而潇湘馆的竹子更是作者对林黛玉人格的一种赞扬,
作者虽倾情如此,最后却给了她一个悲剧的结局,这就使得更多
读者对黛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众多读者为黛玉而狂,甚至为
她而死。由此可见,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那么,她
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儿,而她因何能在大观园的女性中脱颖而
出,又是因何而感动读者,成为古典文学长廊中青春永驻的人物
形象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对林黛玉进行全面研究,以
求得更为准确的结论。
一、林黛玉独特的气质个性
(一)绝美容颜
林黛玉容颜娇美,且天生一股神韵。“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
作者通过凤姐的赞扬和宝玉眼中所见,描绘了她天仙似的美貌。
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
了!”在宝玉的眼里:“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婉转
风流,娇美动人,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深深打动着他的心。
因此,林黛玉绝美的容颜也引起了后人的无限遐思。
(二)聪慧心智
林黛玉秀外慧中,兰心慧质,是不可多得的聪慧女子,《红楼
梦》中描写她说“心较比干多一窍”,将她与拥有“七窍玲珑心”的
比干相比,以此来突出她的冰雪聪明。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
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
“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
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
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
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
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由于黛玉心智聪慧,
又加之她寄人篱下的生活处境,就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周瑞家
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便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
一天夜晚,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拒不
开门,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
怔在门外,欲要发作,又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
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
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
越发动了气,“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
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
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
却认为是在骂己,竞气得昏厥过去。别人开一句玩笑,她认为是
对自己的轻侮。她确是个“小性儿”,甚至有些“病态”。但是,如果
我们联想到她的身世处境,想到她极强的自尊心,就会觉得这是
非常自然的。
(三)率真胸怀
薛宝钗有些世故,城府甚深,能多方面地取悦于人,而林黛
玉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
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
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
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
菱讲解诗的做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
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
不存芥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
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
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
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
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
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
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
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从
中可见,黛玉非常单纯可爱,而其中也流露出对朋友的坦诚,即
使对自己的情敌也一样。
林黛玉不只为人坦率,而且也很谦和。她从来不会对人恶言
相向,即使对“下人”也从来没有耍过威风。她与紫娟情同姐妹的
感情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紫娟虽然是丫环,但是黛玉却从来不
摆小姐架子,两人就像朋友一样,互相关爱,谈心聊天。另外,每
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不计较高低。如与湘云凹晶馆
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
搁笔了!”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林黛玉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爱使
小性儿”等只是表面的假象而已,林黛玉实则冰心玉壶,晶莹剔
透,纯如赤子。
(四)诗人气质
林黛玉的美,还表现在她浓郁的诗人气质方面。例如《葬花
吟》、《桃花诗》等等。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
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
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
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
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
女如薛涛、李清照等人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
代题“杏帘在望”为宝玉解围的细节,很易使人联想到李清照与
赵明诚比作《醉花阴》的轶事;“堪怜咏絮才”、“冷月葬诗魂”,则
是将林黛玉比作晋代的谢道韫和明代的叶琼章。但林黛玉又完
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即曹雪芹赋予她的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
而这种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诗人的气质和诗作表
现出来的。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
远远高出于诸群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
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
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
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
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
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
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
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
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
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
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
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
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
自己熬煎。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她的诗作《葬花吟》则
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
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
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荚自芳
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
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
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
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
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侬今葬
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
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
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
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
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
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葬花吟》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
鸣,原因正在这里。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
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具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
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二、林黛玉高尚的精神品格
(一)执著的爱情
林黛玉的悲剧是爱情悲剧,爱情悲剧则源于她对爱情的执
著,这种精神层次的、高品质的爱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难
能可贵的,她和贾宝玉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的,属于未来的爱情。
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
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
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
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然而,他们的爱
情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因此,爱情势必伴
随着痛苦,又兼之她诗人多愁善感个性,就注定了黛玉悲剧的命
运。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泻。
总而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
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
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
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而这也正是她精神之美的闪光点。这
种美超越时代,超越生死,是她人生中的辉煌所在,也是她在读
者心中引起震撼的原因所在。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
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
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
不消的遗恨!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
原则,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
活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二)叛逆的精神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林黛玉不仅才情横溢、学
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
的脚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五美吟》
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
奔的壮举;在酒筵上,她熟记《西厢记》、《牡丹亭》中的一些片段,
甚至还将其引为酒令,如此置家长们的教导于不顾,这不能不说
是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不仅毫无顾忌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而且还和贾府
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__________臣逆子贾宝玉互为知音,结为同
心。她冲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
追求着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体现了思想上的叛逆性和进步性。
爱情,在当时她所处的时代,是不允许自由恋爱的,在择偶时考
虑的是家私、门第及父母的意愿,正如小说中王熙凤所说:“你给
我们家做了媳妇儿,还亏欠你么?你瞧瞧人物配不上?门第配不
上?根基家私配不上?哪一点玷污你?”虽是玩笑话,但也反映出
当时社会尤其是贾家这样大家庭的婚姻标准,黛玉既无家产,又
无父母兄弟,孤身一人,寄人篱下,又有一身的病,种种条件权衡
起来,她都不是宝钗的对手,她的爱情悲剧已经由此定局了。
封建社会,如果男女之间私下产生爱意,便被视为大逆不道,为
社会所不容,然而黛玉却表现出顽强的抗争力与叛逆精神。她也
正是因为这种叛逆精神而成为时代的悲剧,成为封建礼教的牺
牲品。
林黛玉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也是其叛逆性的表现
之一。在小说第三十二回中,湘云劝说宝玉多会会达官贵人,不
要成天混在女孩子队里,宝玉当即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
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接下来又称赞黛玉说:
“林妹妹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
早和她生分了”,可见,黛玉从不说这些“混账话”,所以“宝玉深
敬黛玉”。林黛玉反对“仕途经济”,实质上就是否定了封建主义
的人生道路,否定了地主阶级的政权,这一点恰恰与宝玉不谋而
合。这种志同道合的爱情,其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对封建礼教和法
制的全部背叛。
我们从与生俱来的独特个性气质及高尚的精神品格两方面
简单分析了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纵观她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
在封建社会大家族里生活的她,个性张扬,率真坦荡,执著追求高
品质爱情,有异于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是大观园里一个特立独
行的人物。她的身上体现出一种前卫的、进步的民主思想,而这种
进步在当时社会却被认为是叛逆的,是被礼教所不容的,也正是
由于她的叛逆及对心灵相通的爱情的执著追求才引起封建家长
们的不满,作为一个异类,她的失败及悲剧命运是注定了的。
这个悲剧形象中所表现出的个性解放、人性觉醒的思想和
叛逆性格,不屈服于强权的顽强精神,会随着这个典型艺术形象
而始终存在着,并且对《红楼梦》的读者产生一种激励、启迪的作
用,这也正是我们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作家出版社,2006.
[2]一粟.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资料汇编[G].中华书局,
2005.
[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出版社,2004.
[4]江西大学中文系.红楼梦诗词译释[M].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
[5]曾扬华.红楼梦引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6]张庆善.红楼梦中人[M].中华书局,2008.
[7]周汝昌.红楼艺术的魅力[M].作家出版社,2006.
78__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21
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楚楚动人,惹人怜爱,多愁善感的女性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有着寄人篱下、父母双亡的不幸遭遇,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的恶劣环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
?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这些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林黛玉人物分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
林黛玉是曹雪芹所作的《红楼梦》中的人物。《红楼梦》中描述林黛玉拥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别名《石头记》等,...

林黛玉是什么样的人?
一、自尊与尊重1、林黛玉的自尊心是十分强的。比如刚到荣国府的时候便谨记母亲“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的遗言,“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去”,在这里的林黛玉,还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少女,她之所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rdquo...

林黛玉人物形象特点
林黛玉人物形象特点如下:1、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2、她的敏感是因为她寄人篱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也因此养成了多疑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

林黛玉人物分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
1、外貌:林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十分具有灵气。2、性格:黛玉一生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女性。3、才华:她喜爱诗书,颇有咏絮之才,具有诗人的特质。林黛玉简介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角,她生得容貌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林黛...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1、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

分析《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后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出于她...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为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是什么?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是:聪明敏感、才情出众、性格矛盾且命运多舛。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一个才情出众、聪明敏感的女子形象。林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她的人生经历与性格形成都极具代表性。一、林黛玉的聪明敏感体现在她...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神妃仙子、才华卓绝、敏感多疑、孤标傲世、善良真诚。一、神妃仙子 林黛玉的外貌无疑是美丽而且极具特色的。书中并没有直接进行林黛玉的外貌描绘,而是通过王熙凤的口和贾宝玉的眼将黛玉的外貌生动刻画出来。王熙凤看到的是黛玉容貌之形,宝玉看到的是黛玉容貌之神。通过王熙凤的口...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人物分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不渗透着曹雪芹大量的心血。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