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民歌的解释

如题所述

  汉代乐府民歌

  什么是“乐府”?它的涵义是有演变的。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部门,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如《文选》于骚、赋、诗之外另立“乐府”一门;《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又特标《乐府》一篇,并说“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便都是这一演变的标志。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但着眼还在音乐上。至唐,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皮日休《正乐府》等,都未入乐,但都自名为乐府,于是所谓乐府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则又离开了唐人所揭示出来的乐府的精神实质,而单从入乐这一点上出发,是乐府一词的滥用,徒滋混淆,不足为据。
  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惠帝时有“乐府令”,但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则始于武帝。作为一个供统治者点缀升平、纵情声色的音乐机关,汉乐府的任务,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它不同于后代的一个最大特点,或者说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便是采集民歌。《汉书?札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所谓采诗,即采民歌。同书《艺文志》更有明确的记载:
  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这件事,在文学史上也是有其重要意义的。白居易说:“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采诗官》)其实,和周代一样,汉代也是采诗的。而从上引文献,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采诗的范围遍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比周代还要广。两汉某些头脑比较清醒的统治者较能接受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教训,也颇懂得反映人民意向的民歌民谣的作用,经常派遣使者“使行风俗”“观纳民谣”,甚至根据“谣言单辞,转易守长”(《后汉书?循吏传叙》)。这种政治措施,说明当时乐府采诗虽然为了娱乐,但也有作为统治之借鉴的政治意图,即所谓观风俗,知薄厚;而在客观上也起了保存民歌的作用,使民歌得以集中、记录、流传。
  据《汉书?艺文志》所载篇目,西汉乐府民歌有一百三十八首,这数字已接近《诗经》的“国风”,东汉尚不在内,但现存的总共不过三四十首。最早见于记录的是沈约的《宋书?乐志》,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郭氏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下列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这个分类很全面,也系统。汉贵族乐章载在“郊庙”一类,全是文人所作,其中惟《郊祀歌》的某些作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如《练时日》之创为三言体,《景星》等篇之多用七言句,《日出入》之通首作杂言。汉乐府民歌则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和“杂曲”三类中,相和歌中尤多。在音乐上,这三类也各具特色。相和是美妙的民间音乐,所谓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含有“丝竹更相和”和“人声相和”两种意思;鼓吹曲则是武帝时吸收的北方民族的新声,当时主要用作军乐;杂曲只是一种声调失传的杂牌曲子。在写作年代上,郊庙歌辞中的《房中歌》最早,为高祖唐山夫人所作;鼓吹曲辞中的《铙歌十八曲》是西汉作品;相和歌则大部分产生在东汉,其中题为“古辞”的,几乎全是“汉世街陌谣讴”;杂曲年代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作品,可以看出民歌的影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0

乐府:中国古代民歌音乐

第2个回答  2007-09-05
不错,够全的

何谓“乐府民歌”?
乐府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情况而设立的。它的任务是采集歌辞、训练乐工、制作乐谱。将采集的歌辞予以配乐,供统治者祭祀及朝会宴饮时演奏之用。从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以“观风俗,知薄厚”,武帝“采歌夜诵”,以考察“政教得失”等记载来看,说明当时设立乐府,不仅是供统治者敬神、享乐,也是为巩...

乐府民歌是什么?
“乐府”是汉武帝时政府设置的音乐机构,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民间音乐,创作歌辞,改编曲谱,配乐演奏等。后人就把乐府里收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汉乐府”或乐府民歌。汉乐府与《诗经》、《楚辞》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诗经》和《楚辞》都是以抒情为主,而汉乐府却是“缘事而发”,往往...

乐府民歌(古代民间艺术的瑰宝)
乐府民歌是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源于汉代乐府,盛行于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以口头传承、民间创作的歌曲形式,通常由词、曲、乐三部分组成,以其朴实、真挚、感人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乐府民歌的历史和特点 乐府民歌起源...

名词解释南朝乐府民歌
民歌的解释 [ballad;folk song] 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 国家 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 独特 文化 一部分的歌曲 详细解释 民间文学的一种。 劳动 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 经过 集体的加工。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 动人 民的 思想 、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

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是南朝时期流行于江南地区的一种民间歌曲,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爱情、劳动、生活琐事等,形式多样,以抒情、叙事为主。南朝乐府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二、1. 背景介绍: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东晋末年至隋朝...

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以上供参考。

什么是汉乐府民歌?
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这些作品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尽管它在配乐的时候不免经过文人或乐工的改动,但仍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它是我们学习乐府诗的主要对象。乐府民歌题材范围很广泛:有...

乐府民歌是什么?
乐府民歌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

汉代乐府民歌意义
在汉代,乐府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背景的音乐机构,起源于秦始皇时期。它最初是作为政府部门,旨在通过诗、舞和音乐的结合来服务于宫廷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六朝以后,乐府的含义开始变得丰富多元,不再单纯指代音乐机构,而是涵盖了其中的诗歌,特别是民间的民歌。这一时期,人们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称为...

乐府民歌的乐府涵义
“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涵义。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