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一天只吃两顿,分别是早上一餐,晚上或下午一餐,中午是不吃饭的。现代人与古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娱乐方式,就连最平常的吃饭都是不一样的。现代人如果是回到了古代生活肯定是哪里都不适应。我觉得有意思的生活习惯,就是古人每天只吃两餐。
1.一天吃两餐的传统。一天吃两餐的习惯是从商朝开始的。那时的人,每天只能吃两顿。不管是平民还是诸侯、君王。每天两顿是大家的共识。对于一些贫苦人家来说,有的时候一天不一定有两顿,就算有两顿也不一定能吃饱。而对于高高在上的君王来说,即便一天只有两顿,他们饿了还是能吃很多其他的美味佳肴。一天两餐虽然是传统,还是会因为人们的家境情况有所不同。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而这种两餐的传统,很可能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古代人没有熬夜的说法。因为他们使用的是蜡烛、油灯,天黑了不能出门干活。工作的时间就只有天亮的那段时间。一般来说早餐的时间是在7点到9点或者是9点到11点,另一餐则是在下午3点到5点之间。
那么古人很可能是天一亮就起床就吃早餐,然后便出门干活;或者是天一亮就干一段时间的活,之后吃早餐再接着干活,而下午那餐很可能是在这一天的活动结束后才吃饭。而这样的生活方式完全以太阳的起落为标准。
3.近代才出现的三餐的概念。三餐这个概念最早是在唐朝中后期出现的。因为当时的唐朝有许多的外国人来往,外国人来得多了。一些城市中居住的人,也接触到了外国人的习惯,比如一日三餐。不过这种习惯只在城市居住的一部分人中流行,大部分人还是坚持着一日两餐的习惯。后来北宋似乎也延续了这样的习惯,三餐的概念更加流行,不过对象都是那些有钱的人家。
到了清朝时期,皇宫中的人就是一天吃三餐的,但是平民还是以一日两餐为主。直到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这种一日三餐的说法逐渐流行,很多平民都接受了这样的三餐安排。到了现代,三餐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
总的来说,古人每天只吃两餐,很可能是在农活开始前和农活结束后的这两个时间段里吃饭的。
成年男性和女性一天摄入2000大卡和1700大卡左右的热量,基本就能维持每天工作、学习、娱乐所需的能量,老年人、发育的青少年、重体力劳动者和超轻体力劳动者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增减。
从大卡的角度对于理解正常人每日食物的需求不是很直观。为便于理解,可直接把热量换算成日常的食品。
早餐:一杯鲜奶250ml(160大卡)、一个蛋(75大卡)、60克甜面饱1个(210大卡),热量合计445大卡;晚餐:一份麦辣鸡腿堡套餐,麦辣鸡腿堡一个(570大卡)、薯条中(350大卡)、派(240大卡)、奶昔云呢拿小份(280大卡)、可乐中(150大卡),热量合计1590大卡。一天热量合计2035大卡已超过一个正常男性每天所需的热量,其它再多摄入的食物将转换为脂肪堆积在我们身体中。
如果认为西餐热量过高,也可以看看中餐的热量,140g白饭210大卡、咖喱饭640大卡、什锦炒饭800大卡、牛肉面540大卡、排骨饭480大卡,100g猪肉315大卡、100g羊肉217大卡,100g牛肉106大卡。一碗什锦炒饭加5个大串羊肉,就可以满足男性一天的热量需求。
现代社会,国人面对的绝不是营养不足而是营养过剩的问题。热量的摄入应该以一天的总摄入量为准,不存在那餐多吃少吃科学的问题,如果你高兴可以一天只吃一顿摄入足够的热量就可以。
人类的祖先最初以游猎采集为主,食物来源不固定,也无法保存食物,食物多的时候多吃少的时候少吃,地球上其它任何一种生物在自然状态下也是保持着这种摄食习惯。
每日进餐也是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后食物来源稳定,才发展起来的,初期一日一餐或一日两餐。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实行上下午工作制,劳动强度大且食物低劣所提供热量有限,为补充热量才逐步发展出一日三餐。
今天的社会,食物极大丰富,我们每天可选择各种营养丰富的肉质、谷类、蔬菜、水果,一餐或两餐已经足够每日所需的热量摄入。
一日一餐或两餐的好处,强制降低热量摄入保持身体健康,节省时间、降低热排放、节约社会资源。
亲爱的主人们,大家每天给狗狗喂几顿饭,每顿让它吃多少呢?
有没有这样的主人,只要一看狗宝贝的碗空了,就心疼的立即帮它补满粮食呢?
可是据大部分的“专家”建议:一天只需要喂狗狗两顿饭!
一次是在早上,另一次则是在傍晚。
除非是5个月以下的小狗需要一天喂食三到四次,
还有就是兽医交代了的需要特殊照顾和喂食的狗狗,否则应该一天只需喂食两次即可,
千万不要把可爱又帅气的狗狗当成肥嘟嘟的小猪来养。
当大部分的狗狗在你放置碗的地板上埋头享受美食时,
你会发现刚带回家的狗狗好像是个挑食主义者,但那只是一开始而已。
毕竟,它刚来到一个新家,拥有新的家人,难免感到紧张,
主人可别太心急,只需多点耐心教导它按照时间表用餐即可。
一开始训练时,把碗放在饭盆里,等10分钟左右,
时间一到,不管它有没有吃都要拿走它的饭碗。
如果这个毛孩子吃饭向来吃得比较慢,那么用餐时间可以帮它延长至20分钟,
但如果它在之间开始不想吃了,那就得随时拿走它的碗,
并逐渐缩短它的用餐时间直到10分钟。
在下次吃饭时间到的时候,再把碗放回地上,一样只给10分钟用餐。
渐渐地,它就会知道该吃饭的时候就是要乖乖用餐。
建立一个有规律的饮食时间表不仅是训练狗狗们的规律生物钟,
同时也是让主人能够监控狗狗健康的好方法。
如果狗狗可以随时享受美食,那么主人就无法确认它吃的对不对、好不好;
但如果狗狗只有在主人放碗的时间才能享受美食,
那么主人就能发现它的食欲好不好,或是有没有不舒服之处,需不需要看兽医。
除此之外,在地上放个装有狗粮的碗一整天,
很容易吸引一些讨厌的不速之客前来拜访,比如蟑螂和老鼠。
光是这点就是训练狗儿们饮食规律时钟的最佳优势。
主人们,你们说是不是?
别忘了,狗狗可是很聪明的动物。
没有教不会的狗宝贝,只有不愿意付出的主人呦!(完)
古代的饮食习惯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1.古代人一天只是两顿饭。其实古代人和现代人饮食习惯完全不一样,我们现代人一天需要吃三餐饭,但是在古代一天只吃两顿饭。他们第1顿饭一般会在早上9点之前吃完,然后晚上9点以后就会开始吃第2顿饭。但是如果是经常需要打仗的士兵,那么一天可能会多吃一顿饭,因为如果他们肚子没吃饱,那么就没有力气打...
古人一天吃几餐?
1. 在古代,人们一天通常只吃两餐。2. 自汉代起,饮食习惯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这三餐开始被分别称为早餐、午餐和晚餐。3. 秦汉以前,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人们的两餐饮食也有所区别。《墨子·杂守》记载,当时士兵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4. 第一顿饭在太阳行至东南方时就餐,...
古时是“一日两餐”还是“一日三餐”
宋朝之前为一日两餐,西汉时改为一日三餐。相关介绍: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只有皇室四餐,诸侯三餐。西汉时,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这归功于宋代经济的繁荣,除了酒肆之间不再如唐代被约束在市坊中间,夜市晚上不实行宵禁,晚上夜生活丰富,所...
古代老百姓一天吃几顿饭?
1. 古代中国人的确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准确来说是上午)的叫饔,也叫朝食,下午(傍晚)的叫飧,也叫哺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代人一天活动的时间比近现代短,尤其是普通老百姓。2. 朝食和夕食这种说法在日本也在使用(他们在维新后,沿用西方各种体制和生活习惯后加了一个昼食,也就是午饭...
古代老百姓一天吃几顿饭?
三顿。因为一天三顿饭是老百姓从古至今的生活习惯,所以古代老百姓一天吃三顿饭。
古人一天吃几顿饭,“一日三餐”从何开始的?
古人一天,有的吃一顿饭,有的吃两顿饭,有的吃三顿饭,也有的一天吃四顿、五顿饭,其中以一天吃两顿饭和三顿饭居多。“一日三餐”是从我国宋代开始的。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我们每一天要做的事情。每天的饭菜中富含丰富的营养,能够给与我们补充体力和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水分,使我们胜任每天的...
古人一天吃几顿饭
古代人一天只吃两顿,分别是早上一餐,晚上或下午一餐,中午是不吃饭的。王力在《中国文化常识》(1966:17页)中提到,“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食时或蚤时;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晡时。”按照这个说法,古人是一天吃两顿饭的,也就是早饭...
中国什么时候实行一日三餐的
《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如《史记·项羽本纪》...
古代的一日三餐是从哪朝开始
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
古人吃饭变迁史,“一日两餐”有何来由?
一、一日两餐,是古人的习惯在古代,一日两餐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当时不仅是百姓,连皇家的人都是一天只吃两顿的,只不过皇城里的人吃的比较精致,早餐就是七碗八碟的,各种小菜,精致的面点、粥品,晚上,他们会吃一些肉类、鱼虾、炒菜,古人吃饭非常讲究,因为他们没有吃剩菜的习惯,很多人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