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处于什么历史背景下? 他创办企业的出发点是什么?进行了哪些努力?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他为什么这样引人注目?因为纱厂的创办人是张謇,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
简明扼要! 急求!!!TAT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是维新变法前后,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思想,扩大变法者阵容,寻求志同道合者。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在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上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

为了筹集资金,张謇奔走于南通和上海之间,忍辱蒙讥,受尽挫折。困难的时候,张謇甚至需要通过卖字,来赚取往返路费。在上海筹款最无着落之时,他曾哀叹徘徊在黄浦江边,几欲投水自尽。

“状元卖字”在中国商业史里已经成为一则励志佳话;但是,对于当时一个已经身处学问名士之巅的人来说,这又是何等的辛酸。然而,更令人惊奇和赞叹的是,大生纱厂凭空而生、发展壮大的诀窍却是制度创新。


扩展资料

甲午战败以后,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历史演变不断趋于激进,一波波的社会洪流自然会将伟人和大事件托向空中。而张謇和他选择的道路,却是面向大地、根系土壤。

张謇把目光栖落在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和人心的教化、滋养上。和激烈、跌宕的历史主流相比,张謇之路显得有些孤独而且寂寞。

但是,谨慎、保守而又勇猛精进的张謇,竭己之力与“暴力革命”、激进主义保持距离;在中国最为艰难的时期,以大生为起点,建立了一个现代城市——这是一个中国非被殖民的、自生自为的现代化典型。

这个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建立、发展民族工业本身,远非简单的“成功”或“失败”能够评判、概括。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大生纱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10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是维新变法前后,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思想,扩大变法者阵容,寻求志同道合者。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在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上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

为了筹集资金,张謇奔走于南通和上海之间,忍辱蒙讥,受尽挫折。困难的时候,张謇甚至需要通过卖字,来赚取往返路费。在上海筹款最无着落之时,他曾哀叹徘徊在黄浦江边,几欲投水自尽。

“状元卖字”在中国商业史里已经成为一则励志佳话;但是,对于当时一个已经身处学问名士之巅的人来说,这又是何等的辛酸。然而,更令人惊奇和赞叹的是,大生纱厂凭空而生、发展壮大的诀窍却是制度创新。


扩展资料

甲午战败以后,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历史演变不断趋于激进,一波波的社会洪流自然会将伟人和大事件托向空中。而张謇和他选择的道路,却是面向大地、根系土壤。

张謇把目光栖落在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和人心的教化、滋养上。和激烈、跌宕的历史主流相比,张謇之路显得有些孤独而且寂寞。

但是,谨慎、保守而又勇猛精进的张謇,竭己之力与“暴力革命”、激进主义保持距离;在中国最为艰难的时期,以大生为起点,建立了一个现代城市——这是一个中国非被殖民的、自生自为的现代化典型。

这个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建立、发展民族工业本身,远非简单的“成功”或“失败”能够评判、概括。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大生纱厂

第2个回答  2011-12-01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张謇奉父命再次进京参加礼部恩科会试。二月,礼部会试,取中第六十名贡士;三月,礼部复试时中一等第十名,“初定十一,常熟师改第十”;四月二十四日殿试时翁同龢命收卷官坐候张謇交卷,然后直接送到自己手里,匆匆评阅后,竭力加以拔擢。翁同龢不但做了其他阅卷大臣的工作,把张謇的卷子定为第一,还在光绪帝引见时,特地介绍说: “张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张謇得中一甲一名状元,循例授六品翰林院修撰。
  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促使帝后两党矛盾有所激化。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拥戴光绪帝,好发主战议论,其主要抨击目标为畏日如虎的李鸿章,实际上都是借以冲击主和的后党,企图为虚有“亲政”其名的皇帝争取若干实权。名噪一时的新科状元张謇,由于历史渊源和政见相近,很快就成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门”弟子中的决策人物。然而正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激烈之际,张謇因父丧循例回籍守制。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初,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张謇举办通海团练,以防御日本海军随时可能对长江下游的侵犯,由于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落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通海团练半途而废。同年底,加入康有为组织的上海强学会。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陆润庠、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   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张謇试图通过官招商办、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1896年11月,张謇通过曾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商务大臣的刘坤一,将光绪十九年(1893)张之洞搞“洋务”时用官款向美国买来办湖北织造局搁置在上海的一批已经锈蚀的官机40800锭,作价50万两入股,作为官股,恰在此时,以官督商办及官商合办形式垄断洋务企业的盛宣怀也正要买机器,便把这批机器与张謇对分,各得20400锭,作价25万两官股,另集25万两商股。官股不计盈亏,只按年取官利,因而变成“绅领商办”性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大生纱厂正式在通州城西的唐家闸陶朱坝破土动工,次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经过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该厂增加资本63万两,纱锭2万余枚。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在崇明久隆镇(今属启东市)创办大生二厂,资本1 张謇(前排右三)与暨南学生合影
00万两,纱锭2.6万枚。到宣统三年(1911年)为止,大生一、二两厂已经共获净利约370余万两。1901年起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在吕泗、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拥有10 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张謇又在唐闸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同时,为了便于器材,机器和货物的运输,在唐闸西面沿江兴建了港口──天生港,以后,天生港又兴建了发电厂,在城镇之间,镇镇之间开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为当时南通的主要长江港口。19世纪末近代经纺工业的出现,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换为主转为生产为主,南通成为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   发展民族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并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张謇应两江总督刘坤一电邀赴江宁讨论兴学之事,刘坤一赞成,而藩司吴、巡道徐、盐道胡阻挠。张謇叹息不已,乃与罗叔韫、汤寿潜等同人筹划在通州自立师范,计以张謇从任办通州纱厂五年以来应得未支的公费连本带息2万元,另加劝集资助可成。同年7月9日通州师范择定南通城东南千佛寺为校址开工建设,翌年正式开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关的开端。   张謇还是晚清时期立宪运动的领袖,曾主持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在民国任工商部长时,他指出过去的措施,在“无导民兴业之心”,卒之糜费而乏效果。今后部办企业,概行停罢,悉听民办。   他生前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举办了不少工厂企业和教育文化事业。他的“实业救国”虽不能挽救旧中国危亡,但却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第3个回答  2011-12-01
1895年,甲午战败, 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本国经济,张謇弃文从商,创办民族企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追问

谢谢,请问他创办企业的出发点是什么?进行了哪些努力?

追答

出发点 提倡国货,振兴民族经济,实现“实业救国”
努力的过程就复杂点: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潘华茂、郭勋、樊棻与通海花布商刘桂馨、陈维镛、沈敬夫和张謇集议集股规银60万两,每股100两,共6000股,官利年息8厘,创办通州纱丝厂。是年十二月八日,由张謇咨呈两江总督转奏立案。性质是为商办,分通沪两地进行集股。
由于集股不顺利,1896年秋,樊棻、陈维镛撤退,另由高清、蒋锡坤参加。11月,通过刘坤一,将1893年张之洞搞“洋务”用官款向美国买来办湖北织布局搁置在上海的一批锈蚀官机40800锭,作价50万两入股,作为官股,另招商股50万两合100万两,改为官商合办,以减轻商股负担。但以后因商股一直集不起来,而盛宣怀也正要买机器,便把这批机器与他对分,各得20400锭,作价25万两官股,另集25万两商股。官股不计盈亏,只按年取官利。因而变成“绅领商办”性质。
张謇经两多年的奔波,先将凑集到手的资金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3月,在通州唐闸陶朱坝兴工建厂,根据《周易 》“天地之大德曰生”,取名为“大生纱厂”。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3月11日试炉,3月25日试引擎,3月29日试车,到1899年5月23日(阴历四月十四日),正式开车纺纱,并制订“厂约”。是年九月,纱价跳高,纱厂赚了钱,生产能得以维持下去。开车第二年,得纯利(除官利)5万两,第三年,得纯利10万两,到1908年共得纯利190余万两。因而利润较高。由于股东分到优厚的余利,入股者渐多,1901年增加资本8万两。1903年,盛宣怀所领的那部分官机又转来大生纱厂,折价25万两,连新增加的30万两商股,这年共增加股本55万两。全厂共有40800锭,占了全国纱锭总数的11。9%。
1904年(光绪30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倾销东北的洋布锐减,南通关庄土布得以在东北畅销,一年总销数在15万件(每件40 匹)以上,而当时大生纱厂的棉纱产量仅及关庄大布用纱量的一半,这就给大生纱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905年获利特厚,增加股本67万两。1907年,大生分厂在崇明建成,资本80多万两,纱锭26000枚。是年7月23日,召开第一次股东会议,成立了统一正厂、分厂的“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呈准商部注册,并取得“百里之内二十年不准别家设立纺厂”的专利权,树立了大生地方经济垄断的体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3-16
张之洞缺钱补贴教育,才是命张謇办纱厂的根源。

...他创办企业的出发点是什么?进行了哪些努力?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是维新变法前后,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思想,扩大变法者阵容,寻求志同道合者。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在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上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为了筹集资金,张謇奔走于南通和上海之间,忍辱蒙讥,受尽挫折。困难的时候,张謇甚至需要通过卖字,来赚取往返路费。在上海筹款最无着落之时...

张謇在什么背景下开创了什么新路
张謇创办的第一家企业是南通唐闸的大生纱厂,是他实业救国的第一步,出发点是抵制外来侵略,实现富民强国。张謇出生于海门常乐镇一个农商兼营的小户人家,是个平民状元,期间困难不言而喻,他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克服重重困难,经过40多个月的努力,大生纱厂终于1899年农历四月建成投产。张謇认为“救...

张謇办大生纱厂的背景是什么?急急急!
这个时间位于民主资本主义时期是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阶段,主要指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收回利权运动的兴起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自然经济解体。背景应该这样写:政治上: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政治危机严重。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

为什么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
大生纱厂是清末创办的私营棉纺织企业。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拟招商股60万两,一年之久只招得三四万两。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次年春开车生产...

张謇兴办民族创业的背景是什么
张謇兴办实业:背景:《马关条约》后,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激发了民间兴办实业的热潮 口号:实业救国 目的:维护中国利益,发展中国工商业,获得利益 状况:创办了大生纱厂 结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吞并。意义:成了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清末实业家张謇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创办的纱厂名称是什么
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张謇是清末的一位状元,由于对当局的失望,毅然退出仕途,视官爵如云烟,投身于南通的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事业,涉及到实业、教育、城建、农垦、渔业、水 利、交通运输、金融、文化、艺术、哲学、宗教、社会福利、民众公益等诸多领域。 张謇是实业教育的开拓者。他秉承“实业...

大生纱厂的创办者是谁
大生纱厂的创办者是张謇。大生纱厂是张謇于清末创办的一所私营棉纺织企业,它的创办标志着中国纺纱织布从此以机器替代了手工,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大生纱厂厂址设在江南通州,今南通市,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而且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另外当地发达的土法...

大生纱厂算是以“自强”“求富”的名义创办的么
②著名企业: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山西) ③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重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如满意,请采纳,哈哈!!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反应了他怎样的主张
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注意张謇开办大生纱厂的时间是在甲午战后,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在“办厂自救”、“实业救国”的思潮下开办的。所以b项符合题意。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背景
创办背景 1903年增纱锭4.08万枚,又以盈余添购2.6万纱锭开设大生二厂,1907年投产。1915年增设布厂,同时在海门筹设第三厂。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此后由于天灾,军阀混战和经营规模过大,出现亏损的资金周转不灵。1922年以后开始被银团监管。1925年江浙财团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