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行管本科 谁的社会保障学网上作业抽到的题目和我一样 分享一下答案啊!!

一、《社会保障学第一次作业 2》二、《社会保障学第二次作业 3 》三、《社会保障学第三次作业 3》 四、《社会保障学第四次作业 1>

第二次作业:
1、(B)是指同一群体的人能够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待遇,履行同样的义务。。
A、纵向公平 B、横向公平
C、过程公平 D、结果公平
2、(D ) 是指代际之间的公平,以及个人一生中不同阶段负担的公平。
A、结果公平 B、横向公平
C、过程公平 D、纵向公平
3、(C)提出了“经济人” 假设和“看不出的手”的概念。
A、帕累托 B、庇古 C、亚当思密 D、卡尔多
4、个人不用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是( C )。
A、失业保险 B、养老保险
C、工伤保险 D、医疗保险
5、享有西方“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国家是(D )。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瑞典
6、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内容的是(C)。
A、医院定期为老年人检查 B、职业介绍
C、学历教育 D、接送孩子
7、社会保险基金的设立具有明显的(B)。
A、任意性 B、强制性 C、商业性 D、自愿性
8、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根本目标是(B)。
A、确保基金安全 B、基金保值增值
C、基金筹集规模最大化 D、基金收支平衡
9、军人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 A )。
A、政府财政拨款 B、军队缴费 C、军人个人缴费 D、社会捐助
10、康复服务、养老服务属于(B )层次的社会保障。
A、经济保障 B、服务保障
C、精神保障 D、权益保障

1、政府是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主要体现在(ABC)。
A、推动相关立法,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B、通过财政投入等,体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公平性
C、对社会保障承办主体和环节进行有力的调控、管理和监督
D、为社会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2、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BC)。
A、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规模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规模
C、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
D、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有反作用
3、社会保障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关系可以概括为(A B)。
A、社会保障制度本身采纳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B、社会保障弥补初次分配的不足
C、社会保障影响整个国家的初次收入分配比例
D、社会保障决定整个国家的初次收入分配方式
4、疾病风险的特点包括(ABCDE)。
A、不可预知性 B、复杂性 C、普遍性 D、偶然性 E、社会性
5、社会保险制度所独有的特色包括(ABCD)。
A、预防性 B、补偿性
C、储蓄性 D、多源性和互济性
6、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有(ABCDE)。
A、尊重本国的国情 B、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C、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D、努力追求社会化 E、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
7、社会保险基金主要包括(ABCDE)。
A、养老保险基金 B、失业保险基金 C、医疗保险基金
D、工伤保险基金 E、生育保险基金
8、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则包括(ABCD)。
A、依法管理,规范运行 B、专款专用 C、收支分离 D、预算管理
9、按基金运营管理方式分类,可划分为(ABC)。
A、财政拨款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 B、强制性征缴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
C、多元组合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 D、自由捐赠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
10、社会保障基金的金融投资工具有( ABC )。
A、储蓄存款 B、债券 C、股票 D、外汇

1、社会保障需要先实现纵向公平,再实现横向公平。(×)
2、社会保障既有按劳分配的成分,又有按需分配的成分。(√)
3、税收与财政是政府干预收入分配的基本手段,财政分配是政府实现收入分配目标的基本途径。(√)
4、社会保险的举办主体是政府,资金来源由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负担。(×)
5、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就保障水平来说社会救助处于最低层次,仅仅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需求。(√ )
6、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防线。(×)
7、社会福利的普及化与高水平化,标志着社会保障进入了高级阶段。(√ )
8、以基金的用途或功能为依据,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划分为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福利基金。(×)
9、通过征税方式形成社会保障基金,是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惯常做法。(√ )
难易程度:容易
10、社会保险基金不同于社会救济基金,它的目的不是济贫,而是保障和维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质量,因而是高层次的保障。( × )

1、结合社会救助相关知识谈如何看待“孙志刚”事件 p260
轰动一时的“孙志刚事件”,导致中国政府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废止沿用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代之以更加符合法治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可以结合社会救助的主体、目标、对象、法制化等角度来具体进行分析。

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脆弱群体。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刚到广州工作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因为还没有办理暂住证,出门又没带身份证。在街头被带到派出所,随后被收容,三天后死在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验尸结果表明他死前曾遭到毒打。孙志刚为什么在有工作、有住处的情况下,仍然被当作三无人员收容?这一事件之所以出现,显示出我国多年来的老《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弊端。因为旧的制度有些违背宪法以及有关的法律,它限制了公民的人身自由。遣送显示了这一办法的强制性,因为中国有户籍制度,这些人必须哪里来回哪里去。但实际上,中国城市里的很多流浪和乞讨人员并没有人管,中国警方和收容部门更多的是拿收容制度来对付那些民工和流动人口。因为对这些人可以罚款,可以让他们掏钱办理暂住证,一句话,有利可图。这个办法是一项行政法规,虽然没有很高的法律权威,却事关公民人身自由。 孙志刚就是属于这一类,他并不属于社会救助的对象,只是有利可图,所以才被强制带到派出所,随后被收容。现在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代之以更加符合法治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制度。

(1)、孙志刚事件暴露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一些弊端,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发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新办法提出了全新的自愿救助的原则,取消了强制手段。强制收容遣送制度转化成为纯粹意义上的民政上的救助制度。这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一大进步。
(2)、尽管如此,我国社会救济制度尤其是《流动人员管理制度》仍存在转移漏洞,主要表现在:公民遭遇行政机关违法收容,人身自由、通信自由受到限制时,公民对违法行政的抗辩权、聘请律师权,并且流动人员管理工作程序处于高度封闭的执法环境中,由于立法严重滞后,全国各地缺乏统一的工作程序,往往呈现出混乱局面。然而行政执法主体的混乱和法律程序的缺席,严重加大了被收容遣送人员权益被侵害的风险,不受监督、制约的社会救济制度必然导致被肆意滥用。
因此,有必要明确规定救助的条件,明确出台相关法律,加大对社会救助的法律监督,才能有效地防止社会救助制度的变异,类似“孙志刚”事件的悲剧发生,才能从根本上避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3
我有相关资料。留Q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