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曾侯乙编钟到底在哪里???

我是一名随州人,我很关注这个,盼解答!
以下是援引2007年11月9日 ,新华网的一篇新闻片断:
标题是《“数码复制”让曾侯乙编钟“复活”于大众手指间》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的一处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早期诸侯墓葬,其墓主人姓“乙”,被封为“曾侯”,是迄今出土的世界上音律最全、最庞大的一套编钟,钟架全长达7.48米,高达2.65米,共由3层5组65口钟组成,音域可跨五个八度。
曾侯乙编钟被认为是世界乐器史上的奇迹。上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通过对曾侯乙编钟原件翻模复制了三套编钟,一套存放于湖北省博物馆,一套被送回到它的出土地随州博物馆,另一套被台湾“文建会”收藏。而根据以上三套复制品的再复制品在全世界大约有10套。
专家们最近对曾侯乙编钟进行了“体检”,结果显示,它的音质仍然稳定、准确,“但毕竟是2400多年的文物了,它不宜被经常打扰。”张翔说。目前真品曾侯乙编钟仍然被封存在透明的玻璃罩中,与“全真曾侯乙变种复制演奏系统”惜惜相望。

1978年春夏之交,在地下沉埋了2400余年的国宝编钟,随着曾侯乙墓的发现、发掘而闪亮问世,重放异彩。一时间举世瞩目,国人为之骄傲,世人为之倾倒。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系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1977年秋,当地驻军在扩建营房时发现该墓。1978年3月,文物考古部门组织联合勘探,5月上旬开始挖掘,6月底野外清理首战告捷。通过出土博钟上的铭文鉴定,这是战国早期诸侯国曾国君主名乙的墓葬,故亦称曾侯乙地宫。

该地宫似一座超豪华的“三室一厅”,东室放置主棺一具、陪棺八具;西室放置陪棺十三具;北室放置兵器、车马器及竹简;中厅大约是墓主人的音乐室、礼宾接待厅,内置大量礼乐器;在东室通往中厅的门洞处置放狗棺一具。地宫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距地表深13米,面积为220平方米。整个椁室由底板、墙板、盖板共171根巨型长方木铺垫垒迭而成,使用成材楠木达500立方米。木椁顶面及四周填塞防潮木炭6万公斤,木炭之上努筑青膏泥、白膏泥,上面盖铺石板,再努筑五花土直达墓口。

曾侯乙青铜架楠木彩绘主棺(分内、外棺)重达7000公斤,另有彩绘陪棺21具。曾侯乙,男性,年龄45岁左右,约葬于楚惠王56年(公元前433年)深秋。陪葬者均为13-25岁女性。在奴隶制晚期,此墓殉葬者多达21人,可列当时血腥人殉之最。
湖北省内历年来发掘的战国墓葬数以千计,规模最大而又有确切年代的唯此一座。其墓葬气势之弘,出土文物之多,制作之精美,稀世之珍贵,保存之完好,以及铭文资料之丰富,都是同期墓葬中所罕见的。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15404件,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前所为见的珍品,其中有8件定为国宝。

曾侯乙墓,这座拥有东、中、西、北四个墓室的王陵,尤如一座地下音乐宫殿。 宽敞的中室,是“钟鸣鼎食”的“正殿”,礼乐之器,陈悬井然。一套编钟沿南壁和西壁立架巍然耸立;一套编磬沿北壁立安放;一架建鼓沿东壁高树青铜座上;此外,还有瑟(7件)、笙(4件)、箫(2件)、篪(2件)、小鼓(2件)摆列在钟、磬、建鼓构成的长方形空间。全室乐器如一个大型的“钟鼓”乐队,体现着演奏“金石之音”和“钟鼓之乐”的壮观气势,构成古代诸侯宴食祭祀时完整的轩悬(三面悬挂钟磬)场面。
东室,列有琴(2件)、瑟(5件)、笙(2件)、鼓(1件),均聚傍主棺,如“寝宫”内演奏“琴瑟之音”轻音乐团。

“寝宫”和类似“后院”的西室,二十一具彩绘棺里息卧着十三至二十五岁的少女,可能是表演乐舞的“女乐”,连同乐器,一道殉葬。 北室,还陈放着三件专供盛放石盘的漆木匣。 乐宫中最为显赫的属编钟。巨大的钟架,由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七根彩绘横粱,两端均有浮雕着盘龙和花瓣纹的青铜套加固,由六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圆柱承托。钟架及钟构,达二百四十六个构件,可以拆装,设计精巧合理。六十五件青铜钟分三层八组悬于架上:上层为三组钮钟,共十九件;中层有短枚甬钟一组十一件、无枚甬钟一组十二件、长枚甬钟一组十件;下层有大型长枚甬钟两组共十二件、另有鎛钟一件。其最大者,通长153.4厘米,重203.6公斤。仅钟体总重量达两千五百公斤。

钟架、钟钩、钟体上共有铭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内容有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钟体铭文大都镀金。铸钟的铭文,记叙楚国的惠王在执政五十六年(即公元前四三三年)时,为祭奠曾侯乙而铸制了钟鼎彝器,并送给曾国。甬钟均有一面钲间刻“曾侯乙乍(作)时(持)”,标记着钟的主人。甬钟、钮钟的标音,均在钟体一面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依姑洗均(C调)记写着各钟所发乐音的阶名或音名。甬钟另一面钲间、鼓部还有成句成段的文字,论叙各钟的乐音所属律名、阶名、变化音名及其在不同均中、不同国间的称谓对应关系。

件件保存完好,闪亮着青铜光泽的钟体,均保留着优美迷人的原有音响。仅少数大型甬钟的侧鼓音不甚明显之外,绝大多数钟均能在正鼓部和侧鼓部,分别击奏出呈三度音程,且与标音相符的两个乐音。全套钟含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明亮的高音,丰富的色彩可调配出相当的表现力。其音域自C2至7,跨五个八度音程,可奏出完整的五声、六、以至七声音阶乐曲;中心音域内二十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 钟及架的装饰,取有人、兽、龙、花、几何形等多种题材,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雕绘、线描等多种技法。加之精巧的布局和细微的刻划,达到了极好的美化效果。整架编钟,宏观巍峨庄重,微观精美华丽,是耐人观赏的艺术佳作。

这套编钟的击奏工具共有八件。六件7字形小木槌,当由三人各执一对,分别掌奏中层的三组钟,并兼顾上层钮钟,主奏旋律。两件长215厘米、粗6.6厘米的彩绘大棒,由两人分执,掌奏下层大钟,可配以和声,或烘托气氛。 这套造型壮观、配备齐全、音列充实、音频准确的大型编钟,堪数我国古代编钟之最,并以其数量之多,铸造之精,保存之好,音律之全,音域之广,音色之美,乐律铭文之珍贵,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观”,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文明古国的象征”。

与曾侯乙编钟相伴而出的一套编磬,是古编磬中的杰出代表。青铜镏金的磬架,高1.09米、宽2.15米,呈单面变层结构。一对集龙首、鹤颈、鸟身、鳖足为一体的怪兽铜立柱,咬合着两根铜杆,杆底等距焊铸铜环,以挂磬钩。三十二石磬次序悬挂,与之相映成趣。据研究,全架编磬原有四十一块,每磬发一音,为十二半音音列,音域跨三个八度,音色清脆明亮而独具特色。磬块上亦有与钟铭相通的墨书和刻文,内容是编号、标音及乐律理论。其精美的磬架、众多的磬块、明确的编悬状态、完备的配件(同出有装磬之匣和磬槌)为迄今仅见。质料主要是石灰岩的磬块,音色清澈优美,比当今的木琴更有余韵,比钟声更加透明。它展示了三个八度的音乐风貌,丰富的半音显示了旋宕转调的功能。它与编钟合奏,真谓金石齐鸣,悦耳动听。更为惊叹的是其中的最高音竟与钢琴的最上一键(G8)相同。充分反映了古代磬氏设计制造定音 乐器的成就,扩大了我们对古代宫廷队音域范围的视野。

同墓出土的古乐器还有建鼓,这是迄今见到的最早同类实物,琴(十弦琴、五弦琴)、排箫、篪,都是首次发现的几种早已失传的乐器。其中的排箫,是由十三根竹质箫管编排而成的“排箫”,它因长短有序的箫管而形若鸟之单翼。世界上有不少民族都使用这种乐器。这两件古箫在未脱水的情况下,其中一件有七、八个箫管能够吹奏出乐音,音阶结构已超出五声。 篪是一种竹质横吹管乐器。以前,人们仅据文献中互有出入的记载,难以详其形制。该墓出土的篪,一件长29.3厘米,一件长30.2厘米;两者均以一节竹管制成,两端管口封闭,管身开有吹孔一、出音孔一、指孔五;通体以黑漆为地,以朱、黄色绕管线描绘纹。三角雷纹和变形菱纹。用其复制品,可吹奏出超出五声的音阶结构。

笙是由古沿用至今的一种管乐器。曾侯乙笙分十二、十四、十八簧三种,均为匏斗、芦竹笙管、芦竹簧片制成。笙簧因音频高低而大小不一,框与舌间的缝隙细于发丝,做工十分精细,仿制中,知其声音细小,但古朴典雅,特别细腻迷人。

因弦腐而失音的琴瑟,均保存着完好的躯体。仿制中,可品味出其原有的浓郁韵味。 曾侯乙墓出土的这批编钟、编磬、建鼓、瑟、琴、笙、排箫、篪等8种乐器,共125件,还有与部分乐器配用的击奏工具12件,各种构件、附件1714件。可分打击、吹奏、弹拨三类。数量多、种类全、制作精、保存好,是世界音乐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

由这批古乐器直接和间接保留着的音响中,从它们所携带的具有经典价值的钟磬乐律铭文里,我们不难得知早在二千四百年前,我国古代音乐所具有的水平。

无独有偶,1981年在擂鼓墩二号墓,又发掘出一套36件编钟。经专家鉴定,二号墓编钟与曾侯编钟同一体系,音色、音律与曾侯乙编钟相通,其中8件大钟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完全一致。从钟体的大小衔接处有一明显空缺,这一空缺正好由二号墓出土的八件大钟填补。从编钟的音高分析,二号墓出土的28件小甬钟与8件大甬钟有别而自成一体,恰好填补了曾侯乙编钟的高音区,并使曾侯乙编钟的音域从五个8度扩展到6个多8度。因此,二号墓编钟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两套乐钟(鎛钟除外)合计100件,百件编钟可分可合,是一个完整的宏伟的编钟系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15
湖北省博物馆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88号。现在的主要陈列有四个:一为《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展示的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发掘的战国早期曾国国君乙墓出土的精华文物。此墓葬距今2400多年,出土多种文物万余件。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价值之高,保存之好,轰动海内外。陈列分祭厅、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八大部分,共展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360件。其中,造型奇妙、工艺精湛、纹饰华美的青铜鹿角立鹤、联襟大壶、尊盘、鉴缶;迄今仍很锋利的多戈戟和三角剑形的殳;包容文字资料颇多、又系我国最早的竹简;重达2156克的特大金盏;制作方式与风格迥异于楚、秦的漆木竹器等,均是考古中所罕见的珍品。尤其是乐器展品中的"套青铜编钟,更是无价之宝"。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可以演奏中外各种乐曲,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二为《湖北古代音乐文物展览》。展示的除曾侯乙墓乐器外,还有全省各地历年来发掘和采集的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古老音乐文物40余件。展品中,既有距今万余年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打击乐器黄、黑陶响之类,也有别具特色的楚国彩绘石编磐、虎座鸟架鼓、律管以及唐代伎乐组合等,体现了中华古代灿烂音乐文化成就。三为《清宫工艺品展览》。展示的是50年代北京故宫博物院拨交湖北省博物馆的、原储藏于故宫宝蕴搂及其它殿的80多件奇珍工艺品。代表着我国传统工艺品瓷器、玉器、漆木、雕刻技艺的一流水平。四为《楚天风云百年》专题陈列。以200余件典型的文物、史料、图片,通过祖国腹地湖北这一侧面,展示了中华众多仁人志士,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建立百余年间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该馆现已收藏各类文物、标本9万多件。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和各地征集,具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
第2个回答  2007-11-18
曾候乙墓里没有真的,全是仿真的啊!以前在学校听说送到北京博物馆去了,我们学校就在它对面.因此我们学校常常闹鬼呢,在那上几年学还没见着编钟呢,元旦回去一定得看看,必竟没有它就没有曾都,没有曾都我上的学校也不叫曾都职校了,呵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真品曾侯乙编钟到底在哪里???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的一处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早期诸侯墓葬,其墓主人姓“乙”,被封为“曾侯”,是迄今出土的世界上音律最全、最庞大的一套编钟,钟架全长达7.48米,高达2.65米,共由3层5组65口钟组成,音域可跨五个八度。 曾侯乙编钟被认为是世界乐器史上的奇迹。上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通...

曾侯乙编钟在哪个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在湖北省博物馆。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于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战国曾侯乙编钟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

曾侯乙编钟先在哪个博物馆
1、曾侯乙编钟现在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内。2、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出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出土,它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3、曾侯乙编钟兼备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

曾侯乙编钟在哪个博物馆几楼
曾侯乙编钟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的音乐文物展厅,具体位于该博物馆的综合馆一楼。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乐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这套编钟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的曾侯乙墓,因此得名。编钟的制作工艺精湛,音乐性能卓越,能够演奏出丰富的音乐效果,反映了古代中国在音乐文化和金属铸造工艺方面的...

中国出土了几套编钟啊!在哪里出土的
其中包括湖北随州曾侯乙一套,荆州观音垱出土一套,曾侯乙编钟现存湖北省省博物馆,荆州出土这套现存与荆州博物馆!一般是14或16个组成部不可能是单数,最重要的是那个带铭文的编钟,失去带字的一个那套编钟就没有研究的意义。那是墓主人身份的证明,一般带编钟入土的人身份都不会低的。最差可能都...

曾候乙墓编钟是哪里的?
西周前期,以3个钟为一套,后来逐渐增多,曾候乙墓出土的编钟共8组64件。出土时,编钟分三层分别悬挂在钟架上。钟架系铜木结构,呈曲尺形。右边的架子长7.48米,高2.65米;左边的架子长3.35米,高2.73米。横梁均是方形巨木,外表用黑漆彩绘花纹,两端用青铜套环包。钟架各层之间,共用6个...

曾侯乙编钟在哪个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着曾侯乙编钟。这些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大型礼乐重器,于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的曾侯乙墓中出土。湖北省博物馆将它们视为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采用浑铸和分铸法铸造,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共有六十五件钟,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每件钟能够发出...

曾侯乙编钟在哪个博物馆
战国曾侯乙编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这套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它们于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的曾侯乙墓中被发现,现在作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展出。编钟的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共有六十五件编钟,分三层八组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

真品曾侯乙编钟到底在哪里???
在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擂鼓墩,一座战国早期的墓葬中,曾侯乙编钟的发现震惊了世界。1978年,这座沉睡了2400多年的墓葬被偶然发现,其内藏有的编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曾侯乙编钟位于曾侯乙墓的北室,这座墓葬的设计犹如一座地下音乐宫。编钟由六十五件青铜钟组成,分为三层八组,悬挂...

曾侯乙编钟,收藏在哪座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现在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件重要文物,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套编钟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的曾侯乙墓,因此得名。编钟的制作工艺精湛,音乐性能良好,能够演奏出丰富的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湖北省博物馆是中国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位于湖北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