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篆刻的 词句

很急明天要交!!!!!!!!!!!!篆刻作品的也行

我与新中国同龄,这是一件非常巧合而值得自豪的事情。在60岁这个人生的年龄节点上,应该有许多生活感慨。回顾我这60年,大概做了两件事情,就是“写”与“刻”。这是我的两大生活乐趣,也是我这大半辈子的主要工作经历和精神寄托。为此,我总结了8个字:躬耕写真,印海寻梦。这是我的人生感悟,这是我的岁月心得。我愿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和共勉。
躬耕写真,我向往的是“诗情”。印海寻梦,我追求的是“画意”。“诗情画意”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我觉得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有这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过得平安快乐,这其实就已经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了。为了加深这种印象,我请安阳市书法家王崇先生,把“躬耕写真,印海寻梦”这8个字,写成书法条幅,挂于房中。安阳县靳建明先生也为我写了同样内容的书法条幅。两件作品,一件稳健端庄,一件潇洒流畅,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彰显异曲同工之妙。看来,生活如果能与艺术相结合,俗中见雅,雅中求趣,雅俗互补,那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呢。
先说躬耕写真。这里重在一个“写”字,只有勤奋地“写”,才能逐步“悟”出点文采。由于多年从事办公室工作,所以我对文字写作从未懈怠。除了撰写不可缺少的应用公文之外,还忙里偷闲,躬耕不辍,用自己手中的笔和那颗真诚的心,记录下我的真情实感,我的酸甜苦辣,我的喜怒哀乐,我的峥嵘岁月。
谈到写作,不妨从我的60岁生日讲起。2009年5月14日,是我的生日。此前,我笔耕数月,写了一篇类似回忆录的文章,作为自己生日的礼物,我初步定名为《激情人生之歌》。这篇文稿,洋洋万字,除了“引子”和“尾声”之外,共由九个部分组成。即:人生之初,求学时期,军旅生涯,食品岁月,商业步履,结缘林业,篆刻情趣,家庭往事,生活感言。我觉得这是对我60岁生日的最好祝福和纪念。
在我的人生旅途上,我写过新闻报道,写过人物通讯,写过生活散记,写过篆刻论文,还写过一些说不出体裁的小品文。这些文章虽然算不上什么“文学作品”,但对我来说显得十分重要。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字资料,凝聚着我的心血,蕴含着我的情感,记录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是我激情人生的历史见证。1996年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我被《安阳日报》社评为市级优秀通讯员,除通报表彰外,还奖给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作为纪念,我如今仍在使用,使我终身受益,这对我来说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了。
我写过的人物通讯也有一些,其实就是宣传我所熟悉的对社会有一定贡献的人物的事迹。1987年6月24日和1999年4月6日,《安阳日报》分别发表了《熔秦铸汉神韵来》和《德艺双馨有其人》两篇小通讯,写的都是我的书法篆刻老师徐学平先生。徐老师2005年12月31日病逝后,我又写了纪念他的文章《永远的思念》,分别发表在2006年1月6日《今日安报 豫北新闻》和1月12日《中国书画报》第三版上。当年3月1日,河南《书法导报》又以同样的标题对徐学平老师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在徐学平老师逝世三周年时,我又写了一篇《书精印妙启后人》的纪念文章,发表在2009年1月18日《夕阳红》报上。徐学平老师,生前是我学习书法篆刻的领路人,我们的师友关系持续有20多年,我怎么能不铭记在心呢!
在安阳县林业局工作时,我与董洁合作,写了一篇《十年磨一剑 荒山变果园》的人物通讯,写的是安阳市劳动模范卜小生绿化荒山的事迹,分别发表在2004年11月3日《中国特产报》和2005年第四期《国土绿化》杂志上。2009年第一期《邺神》杂志,发表了《健笔翰墨写春秋》的人物通讯,写的是滑县公安局“警营书法家”张发世的先进事迹。我还写过安阳书画界郝宪章、康献军、张国令、靳建明、刘秀红等人物的事迹介绍,并在相关报刊上发表。
关于我写的生活散记,内容更加广泛,有家庭亲情方面的,有旅游纪事方面的,还有各种征文方面的。这些文稿的写作和发表,对丰富家庭生活,调节人际关系,提高人文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是我写作比较旺盛的时期,大概发表了此类文章50多篇。1995年5月4日,《安阳日报》,发表了《迎接新世纪的曙光》。1995年11月17日,《河南经济信息报》,发表了《让生活充满情趣》。1996年2月9日,《安阳日报》发表了《清晨 跳动的风景》。1996年5月1日,《检察日报》在第三版头条,发表了《爱情之树常青》。当年的“九九”重阳节,《大河报》的前身《大河文化报》,举办了一次征文比赛,我写的《晨舞伴我度重阳》获得优秀奖。不仅文章见报,而且收到了获奖荣誉证书。2000年8月31日,《经济日报》发表了《我藏我报》。同年12月9日,《中国商报》发表了《我藏我印》。这两篇文稿从不同角度记述了我收藏自己“样报样刊”的喜悦之情。
新的世纪,伴随新的希望。新的生活,孕育新的生命。迎着新世纪的灿烂阳光,2001年10月8日和10月26日,我儿子的儿子杨哲文和我女儿的女儿薛梦,先后喜降人间。他们的出生,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欢乐、甜蜜和温馨。我从此当了爷爷和姥爷,自然也感到年轻了许多。高兴之余,我写了《祝福新生命》和《新的生命 我为你祝福》两篇文字,记录下了当时的心情,分别发表在2001年10月16日和2002年1月25日的《安阳日报》上。
2008年,是河南安阳超越集团成立20周年的喜庆年份。为此,该企业面向社会发出了“改革伴我成长, 我与超越同行”的征文启事。我和儿子同时参加了征文比赛。评奖结果在《安阳日报》刊出了名单,我们双双获得了优秀奖。2009年11月3日,该企业向我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这件事虽然很平常,却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愉快和浪漫的色彩。
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活之路上,我写过的文稿,虽没有作过精确统计,但至少也有600多篇,约有80多万字,相当于两部长篇小说的份量。
再说印海寻梦。这里隐含一个“刻”字。只有勤奋地“刻”,才能逐步“篆”出点情趣。长期以来,是篆刻艺术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以至退休后我仍然在篆刻之路上行走。
1984年夏,我参加了安阳市群艺馆举办的书法篆刻培训班,篆刻老师徐学萍先生的现场治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与篆刻结缘。于是刻刀成了我的朋友,治印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1985年12月至1987年1月,在河南书法函授院学习篆刻专业,受到李刚田、査仲林等老师的函授指导,并取得了毕业证书。
初学刻印时,为了节省篆刻材料,每块印石我都刻了磨,磨了刻,有的磨成了薄片,有的刻成了多面印,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那时,我家住房紧张,一家4口人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的职工宿舍。只有到了夜深人静时,才有我治印的自由空间。往往一拿起刻刀,我就忘记了时间和劳累,经常通宵达旦地遨游在印海之中,从那古老的篆书、汉印中寻求乐趣,振奋精神。在此基础上,我还长期订阅《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不断获取新的篆刻信息,努力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把自己的篆刻内容融入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在充实自我的同时,为社会服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春华带来硕果香。近30年来,9000多个日日夜夜,我与篆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带来了篆刻艺术的百花齐放。幸勤的劳动,刻苦的追求,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欢乐。自1985年至今,我的篆刻作品已在全国680多家报刊上发表7200多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级各类报刊。我的作品、照片和传略先后被收录到《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印坛大全》、《安阳县志》续集、《安阳日报社志》等上百部辞典之中。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宣传殷商文化,提高安阳的知名度,我与刘延美合作,完成了《甲骨文千字千印》篆刻长卷,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国内多家媒体报道。2004年8月30日,安阳电视台《人生广角》栏目,以《老哥俩的甲骨情缘》为题进行了专题深度报道,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幅长卷的创作经过。2005年,为支持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篆刻了一幅长约10.8米的《三字经·安阳好》,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无限深情。想起这些往事,我深刻的体会到“成如容易却艰辛”。学习篆刻艺术,虽然花费了我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却换来了我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充实的艺术享受。我常常在想,这可能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改善了大家的物质
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我和儿子杨庆春,以及全家人共同努力,经过六年多的精心创作,完成了一幅宽60厘米、长2008厘米的《喜迎奥运》篆刻长卷。当年6月2日,这幅《喜迎奥运》篆刻长卷,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永久收藏,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北京奥运的真情祝福,也实现了我们全家人的共同心愿。
我的篆刻作品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是服务大局,服务大众。上至党和国家的大事,下至普通百姓生活,都可以提炼出精彩的词句,体现在篆刻作品的印文之中,给人以教育和启迪。我的治印原则是“与时代同步,与读者同行。”因为我的篆刻作品大都是发表在报刊上,供读者品味欣赏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办好报刊的基本理念,也是一个篆刻艺术爱好者不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009年8月,我与儿子杨庆春合作,用了近两年时间,创作完成了一幅长3600厘米、宽60厘米的篆刻长卷《爱我中华》。该作品的主题图案,由60方不同篆刻印章组合成60个大红灯笼,连接起来,恰似一条蔚为壮观的“灯笼”长龙,寓意新中国走过了60年的辉煌历程。全卷共盖有14000多方大小印章,由红、蓝、黑三色印泥构成各种文字或图案,好像一首无声的“万印之歌”,赞颂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用“福”、“寿”两方篆字小印,组合成文,表现出了我们对祖国最想说的三句心里话。其一,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其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其三,祖国母亲,我们永远热爱您!
我与伟大祖国一起成长,工作生活在河南安阳。我们要像爱祖国那样,爱河南,爱安阳。因为,爱家乡和爱祖国是一致的。2009年,也是安阳解放60周年,我们倍感自豪和兴奋。为此,在《爱我中华》篆刻长卷中,我们用“吉”、“祥”两方小印组成了河南和安阳的地图,标明安阳所处的位置。在国庆60周年之际,同时祝愿我们河南和安阳明天更美好!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安阳日报》、《夕阳红》报均以《“万印之歌”颂中华》为题,进行了报道,并配发了新闻图片。河南电视台、安阳电视台先后在新闻频道作了宣传,表达了中原儿女对新中国60华诞的美好祝愿。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我总计治印10000方以上,家藏石印2000多方,朋友戏称我为“千印富翁”。刀石寄情,篆刻之魂。我为自己治印的地方,起名叫“一草斋”,我也就成了“一草斋主”。其实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作室,仅仅是我家南侧的阳台而已。我把自己比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山间小草,顽强地在风雨中生活、成长。篆生活之美,刻精神之愉,已经成为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躬耕写真,其乐无穷。印海寻梦,情趣横生。在我与文字“对话”,与印章“交流”的漫长过程中,很幸运地得到了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勤奋带来了情趣,丰富了业余生活。二是忙碌带来了喜悦,陶冶了心灵性情。三是乐观带来了健康,增强了身体素质。我爱写作,静心修身养性。我爱篆刻,健脑壮体快乐。我想,这也许就是我生命不息,写作、刻印不止的真正原因。那就继续前行,在人生旅途中“躬耕写真,印海寻梦”吧。
躬耕写真,“真”在哪里?“真”在每时每刻的日常生活中。印海寻梦,“梦”在哪里?“梦”在岁月如歌的精神世界里。写真、寻梦,我的向往,我的期待。“写”与“刻”,平平常常两件事,如同“江河湖海”,托起了我的“生命之舟”,唱响了我的《激情人生之歌》!追问

偶要的是词句 OK?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工艺的赞美。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
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cé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巧精妙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是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都是就着东西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事物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泛游赤壁的情景。   这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八分还有余数,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刻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颜料涂在刻着 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和黄庭坚共同看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横幅的书画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腹胸袒露,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船背上面题了(个)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笔画清清楚楚,它(字)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整条船,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刻箬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文,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然而计算它的长度,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这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雕制成的。啊!(这)技艺也真奇妙啊!
注释
1.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
2. 王叔远:名毅,字叔远。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3.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4. 为:做,这里指雕刻。   
5. 器皿:指器具。盆,碗一类的东西。   
6.以至:甚至   
7.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罔:无,没有。罔不:无不,都。因:顺着,就着。势:(木头的)样子。象:模拟。形:(物品的)形状。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   
8. 尝:曾经   
9. 贻:赠   
10. 余:我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盖:表示推测的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云:表示叙述结束。   
12. 约:大约   
13. 有(yòu)奇(jī):多一点。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4.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可,大约。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一说,古代一百粒排列起来的长度是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是一分。许,上下。   
15.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开敞的部分是船舱。轩:高。敞:敞开。为:是   
16. 箬篷: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篛的异形字是“箬”。   
17. 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望:对着,面对着。   
18.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19.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清:清凉。徐:缓缓地,慢慢地。兴:起。 20. 石青糁(sǎn)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绿色颜料。糁:涂。   
21.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22. 髯(rǎn):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长胡须。   
23.居:处在。   
24.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25.鲁直: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6.执:拿着。   
27.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28. 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29. 卷末:指画卷的左端   
30.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   
31.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32.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比,靠近   
33. 各隐卷底衣褶中: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34. 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   
35.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36. 不属(zhǔ):不相类似   
37. 诎右膝:卧倒右膝。诎:通“屈”,弯曲。   
38. 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时用以计数的成串珠子。   
39.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40.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41. 楫:船桨   
42. 舟子:撑船的人,船夫。   
43. 椎髻:梳成椎形发髻,属于词类活用。   
44. 衡:通“横”,横着   
45. 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46.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47. 船背稍夷:船的背面稍平。背,这里指船底。夷,平。   
48.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49.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的。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过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乡的名胜代替自己的籍贯。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的意思。   
50. 了了:清清楚楚   
51. 墨:黑   
52. 篆章:篆字图章   
53. 丹:红   
54. 为:刻有   
55. 曾不盈寸:还不满一寸。曾,尚、还。盈,满。   
56. 简:挑选。同“拣”,挑选。   
57. 修狭:长而窄   
58.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奇妙啊!矣哉,相当于“了啊”,表示惊叹的语气词。   
59. 通计一舟:计,计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22
我们学校还让我们自己刻呢,你只是个词句就成这样~追问

我们也是啊

有什么赞美篆刻的句子
1、篆刻印章如同玉玺般浩然大气,体现显贵,盛大,财富尊严。2、篆刻,亦即治印之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与字、画有著同等齐观的地位。3、篆刻取法秦汉玺印及浙、皖诸派,喜以三代吉金文字入印,印风高峻淳古,意思典丽,迥于时人。4、篆刻借托文字词句来表达创作意愿,传达艺术信息,这是篆刻艺术的局限...

篆刻山水的词句 形容篆刻的句子有哪些
12. 篆刻,亦即治印之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与字、画有著同等齐观的地位。 13. 这个星期的篆刻作业是雕刻:逍遥游。14. 怀念和你相遇的日子,那些篆刻在心底的记忆,瘦尽一生也无法磨灭,也许我们无缘再见,也许那一段情感只能成为过去,但你却是我最感动的牵念。 15. 他是金石派大写意花鸟画...

关于中国篆刻艺术的宣传语?
唐代官印体积增大,印文采用小篆,镌刻多为朱文。宋元私印范围开始扩大,收藏印、斋馆印、词句印兴起。印章无论在形制、用材、印文的镌刻、章法布局皆有显著变化。特别是文人、书法家、画家参加刻印,镌刻由工匠扩大到文人,这样印章进入篆刻艺术时代。

篆刻印章作品欣赏词句
宽可走马密不容针,以刀代笔。

“肯事雕虫篆刻新”的出处是哪里
宗师垂手贵天真,肯事雕虫篆刻新。只向平田浅草处,等闲推出玉麒麟。《颂古四十四首》释法泰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赞古四十四首 宗师垂手贵天真,肯事雕虫篆刻新。只向平田浅草处,等闲推出玉麒麟。诗意:这首诗是唐朝释法泰写的,他表达了对古代大师的崇敬之情。诗人认为宗师能够谦卑地垂...

描写篆刻的 词句
我的篆刻作品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是服务大局,服务大众。上至党和国家的大事,下至普通百姓生活,都可以提炼出精彩的词句,体现在篆刻作品的印文之中,给人以教育和启迪。我的治印原则是“与时代同步,与读者同行。”因为我的篆刻作品大都是发表在报刊上,供读者品味欣赏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办好报刊的...

求教篆刻边款
寿比南山 姑婆大人古稀之寿 侄媳xx敬祝”。祝颂语也可以换用其他的,如“如松之盛 如兰斯馨”等;对姑婆的称呼可以根据关系亲密度另行择用。如果是自己动刀刊刻,可以加上“愚侄媳xx敬刊恭颂”之类词句,如果是请他人刻制,一般来说,篆刻作者会自行落款的,例如“甲午仲春xx制”之类。

篆刻艺术的篆刻艺术技法
篆刻家在印侧面刻款识文字,始于明代。印款除刻作者姓名和镌刻时间外,还有题识其他词句,很像中国画的题跋。款识的书体有楷、草、隶、篆、行书等,此外还有刻图像的。文字有阳文、阴文,初期刻法用双刀,以后大都单刀直下,风格各不相同。印款本身也是艺术品,它和印面篆刻可互相争辉,达到相得益彰的...

描写篆书的词语
5.描写篆刻的 词句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

篆刻艺术与书画钤印
我自学篆刻的巅峰就是十六岁,那年初中毕业,暑假无所事事,用牛骨麻将仿刻了几枚自己比较满意的印章,分别是姓名印“郑板桥”、闲文印“横空出世”和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高中时我将这几枚印章盖在课本上,被几位老师看到了,都大加赞赏。谦虚一点来说,当年我在同学之间,文章可以排名前三,画技第二,篆刻则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