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喜欢拿自我伤害威胁别人的学生怎么处理

如题所述

对一个有自残倾向的人来说,因为他们的人生可能涉及都会按的,所以他们也不希望别人的人生是阳光的,是充满五彩斑斓的 你能做的就是让你的学生远离这样的人 而且当他再次威胁你的学生的时候,你要第一时间出来制止他留存证据,并且告诉他 你这样的行为已经将要触犯法律了,如果再次发生这样的情况的话,我会第一时间帮我拍的视频 提交给公安机关并且告诉他 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去解决,不要自己窝在心里,更不要去伤害他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30
就带这样子的学生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做思想工作吧,因为思想是源头
第2个回答  2020-09-30
这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很难有比较好的处理办法,不知道他具体的心理,盲目的采取措施,可能会更加刺激他喜欢用这种行为,但是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喜欢拿自我伤害,为解别人的人,反而不敢自我伤害,因为他知道在意他,他本来也是纸老虎
第3个回答  2020-09-30
你好
教育为主,批评为辅
先和他谈话、好好沟通
学校如果有心理辅导老师的话
请他帮忙
另外,联系学生家长,家校合作
第4个回答  2020-09-30
我觉得这种学生要去看心理医生,这已经是有自残的倾向了,一定要去看心理医生了。

对待喜欢拿自我伤害威胁别人的学生怎么处理
我会第一时间帮我拍的视频 提交给公安机关并且告诉他 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去解决,不要自己窝在心里,更不要去伤害他人

如何避免中学生自我伤害的倾向呢?
保持冷静和平和的态度,尽量不要表现出紧张或恐慌,以免加重他们的负面情绪。4.直接表达:直接问他们是否有自我伤害的倾向。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例如:"我注意到最近你好像有点不对劲,你有考虑过自我伤害吗?"5.倾听和尊重:一旦对方开始分享,倾听他们的感受和经历。尽可能保持沉默,给予足够的空间让他...

面对“小霸王”孩子,你一般怎么治服?
4.让孩子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懂得一些生活经验 让孩子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懂得生活不易,掌握一些生活的技巧和明晓一些生活经验。这样孩子才不会无的放矢,才能够脚踏实地,认为父母的做法是对的。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思想水平也相应地提升。从以前的“多生孩子以养老”的思想转变成了“少生孩子以省心...

你怎么看待伤害自己以求关注的人?
首先这种人应该心理有问题,伤害自己本来就是一件不对的事情,还要用伤害自己来得到大家的同情和关心。这可能是没有安全感,没有人关心的表现,生活中很多人得不到父母朋友和亲人的关心,就会用伤害自己的事情来博得朋友和亲人对自己的关心。

如何应对控制性人格
不幸的是,他们无法承担和处理的愤怒和气愤会通过身体、言语、情绪或者性的虐待转移到你身上。永远不要忍受一个伤害你的人,这是他们的心理问题,而不是你的错。最不幸的是,他们可能是由于幼年时别人这样对待过他们,才开始延续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4 问几个普通的问题观察他们如何回答。如果他们的回答非常负面,这些...

17岁学生发短信辱骂大人怎么处理?
其实呢我觉得17岁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是已经该懂事的年纪了,我觉得他已经干扰了你的正常生活,你可以试着发短信对他进行讲道理但是如果他还不停止的话这种辱骂短信超过三条可以直接向当地的派出所进行报案交给警察处理。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

未成年人报复心很强怎么教育
一个人被伤害以后,被伤害者对伤害者怀有不满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这种心理继续发展就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从而演变成不健康的人格,严重的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对中、小学生来说,它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更重要的是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潜藏着极大的危险性。有报复...

如何对待伤害自己的朋友?
变得更加成熟和懂得珍惜。他和小芳之间的感情虽然已经不可能再继续,但是他会一直感激小芳曾经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伤害别人只会招致更多的伤害。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珍惜身边的人,不要因为自己的私心和利益而伤害别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的违规行为?
4. 建立公正的纪律规范 在学习和教育中,必须强调公正、明确的纪律规范,并建立相应的制度,还需要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处理,使他们清楚地了解违反规定的后果。例如,如果发现学生给其他同学施加了身体或心理伤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识到其行为的错误性,并发动学生自己对受害人进行道歉和赔偿,以达到惩戒...

班主任该如何对待在学校老是惹事,不听老师的话,家长不管的学生?
第三:对这类学生班主任应该少说教,帮助制定合适的目标,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 ,用进步刺激他们成长。 这类孩子形成这个样子不是一朝一夕。普通的说教不仅没有作用,还容易造成反感。 作 为班主任,首先要让孩子接纳你 。利用自己的知识、形象、案例,让孩子觉得你和其他人不一样。更不要用有色眼镜看他们,不要歧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