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不同的文化中,人类都有随着音乐固定的节拍、周期性的旋律而同步自己的动作的倾向,并且这个倾向在人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这种对于节奏的同步动作反应,其实会早于节拍出现本身。因为我们只要一听到音乐,就会知道音乐节奏的模式,于是我们会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内在模型,来预期音乐的下一个节奏点出现在哪里。这个内在模型非常的精准和稳定。蒙特利尔的科学家Chen、Zatorre和Penhune通过核磁共振研究发现,当一个人随着音乐的节奏打拍子,比如用手指击打桌面,他们的大脑听觉皮层、运动皮层,和皮层下的基底核、小脑区域会被激活。而更神奇的是,当一个人只是在听音乐、甚至想象音乐的时候,除了听觉皮层会被激活之外,虽然他们并没有明显的打拍子的动作,大脑的运动皮层和皮层下的运动系统也还是会被激活。也就是说,我们对于音乐节奏,或者说把握时间节律的能力,依赖于大脑的听觉皮层和背侧前运动皮层的互动。这种基于大脑网络的互动模式,可能就是我们随着音乐摇摆的大脑机来源了。
音乐应该是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从语言派生而来说话时语速的快慢缓急传达了不同的情感,让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不但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也体现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上很多类的乐器,其音色可以看作是模仿自然的声音。譬如,马琴,仿佛马在嘶鸣。古筝,是模仿玉器撞击的声音,等等。至于人的手舞足蹈,我觉得是一种原始记忆里的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