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学历上最高的学历是博士,能够学到博士学历的人都是很让人敬佩的,其实博士在我国古代,它的含义和现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现在的博士学位一种学位制度,是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
但是,我国古代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博士这个词,在战国的时候,博士是官职,也包含了博学的意思,早在《战国策》中就有记载过,在汉代的时候,博士出谋划策的职责逐渐淡去,成为专门传授儒家学说的官员了,如果放在现在作比较的话,就是大学的老师,专门为学生讲述儒家经学的内涵。
从汉朝以后,博士的职责又更多了起来。他不仅仅是传授经书,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博士官位,在魏国的时候,博士的官位是掌管礼仪官职,在唐朝的时候,不同的博士传授的对象也不是一样的,唐朝的博士传授的是太学生,就是皇帝的子孙后代,以及皇亲国戚的孩子,那个时候的博士是很多皇上的老师,一直教授的皇家子孙的学问。
直到封建统治的清朝,仍然是有博士的存在的。北京的国子监就是博士教书的地方。而且在古代博士除了是一个官职,而且也变相的说明了这是一个人对于一个领域十分精通的定义。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对于经学方面十分精通的话,那么就可以成为经学方面的博士,如果对军事方面十分精通的话,就可以成为军事方面的博士。
作为当今最高级别的学位——“博士”,如果你身边有个博士的朋友,多少对他能潜心读书做研究表示惊讶敬佩。
其实“博士”在我们中国古代,含义与现代是有区别的,那么让我们来细说“博士”的前世今生。
我国很早便出现“博士”这个词,“南方之博士也”《战国策》“鲁博士也”《史记》。“博士”秦朝是官职,也包含博学的意思,“博士,秦官,掌通古今”《汉书》。汉朝初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每一经设一个博士,职责一是以儒家经典教授弟子,其二是充当皇帝的参谋和顾问。可见与现在的博士不一样,真所谓博古通今。
汉朝以后,“博士”的名目又开始多起来,不仅仅是传授经书,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博士官位,魏晋南北朝设太常博士,掌管礼仪。唐朝设太学博士,国子学博士,不同的博士传授的对象不一样,太学博士教授的是太学生,国子学博士教授的是高官和国公的子孙。直至封建统治最后的王朝——清朝,依然设博士学官,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上国子监,就是那时候的国子监博士办公传授经学的地方。
至于“博士”在我国最早为学位并有法律颁布,是在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时候,后来因为战争原因中断。而后经过了近50年,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的博士学位制度才正式建立得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