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唐玄宗荣宠的安禄山,为何最后还要选择叛乱企图亡国?

安禄山为何要忘恩负义?

欲望是最难满足的,尤其是当一个人掌握了足以推翻政权的力量后,叛变只是迟早的事情。安史之乱的祸根其实在唐太宗李世民时就已经埋下,杨国忠和杨玉环兄妹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啦。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首先说一下安禄山的势力为什么能做大。唐朝建立之初最大的威胁就是北方的突厥政权。在冷兵器时代,南方农民步兵是很难在战场上与北方牧民骑兵相抗衡的。李家能击败各路诸侯,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他们出身自胡汉高度混血的“关陇集团”,更懂得如何运用骑兵。

训练农民上马骑射在汉武帝时代就已经证明是件非常不划算的买卖。唐太宗李世民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以夷制夷”,大量招募胡人或是胡汉混血军人进入唐军,用他们对抗突厥。久而久之,唐朝北方边军就基本上都换成了胡人的天下。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唐军在北方有两大军事集团,一个在西域,一个范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带。西域军团的统帅是个叫哥舒翰的粟特人;范阳军团的则是粟特和突厥混血儿安禄山。

唐朝的野战部队基本上全部掌握在这两个人手中,其他的卫戍部队在战斗力上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这也是为什么安禄山一起兵,李隆基赶紧往四川跑的原因。

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名号一路势如破竹,朝廷只能将西域兵团的哥舒翰调到潼关防御安禄山。哥舒翰一走,唐军兵力空虚,直接导致西域脱离中原。直到一千年后,清朝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之乱后,才再次将其纳入中华版图,所以说安史之乱的影响实在太深远。

哥舒翰久经沙场,知道安禄山远道而来,打不起持久战,一直在潼关以逸待劳。安禄山清君侧清的就是杨玉环的兄长杨国忠,杨国忠看哥舒翰坚守不出,心急如焚,就逼哥舒翰主动出击。结果哥舒翰仓促出兵,被安禄山打得全军覆没,李隆基只能紧急从长安逃到四川。

李家本身就有浓厚的胡人血统,李世民父子、兄弟又都是从小和胡人生活在一起。“以夷制夷”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能,但从李治以后,生在深宫之中的唐朝皇帝根本不知道如何与胡人打交道,以夷制夷就变得逐渐困难。

皇帝控制不住边疆胡人节度使,国家财政一旦遇到困难,无力拨付军饷时,只能让他们自行筹措军费。最开始节度使们对朝廷的放权政策感激得五体投地,但时间一长,掌握了军权和地方财政大权的节度使们发现他们不需要依靠朝廷时,也就失去了敬畏之心。

李隆基的局面大体等于汉武帝、康熙、朱允炆的削藩,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李隆基的命不好,帮手是靠裙带关系进来的杨国忠,他只知道安禄山是个定时炸弹,却不知道如何拆弹,最终只能亲手把炸弹引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8

回答之前我们应该先知道安禄山为什么要造反,以及安禄山造反前是什么现状。安禄山之所以选择造反是因为不得不反,准确来说安禄山造反的准备工作并不充分。

史料中记载的安禄山其实是一个很会拍马屁的人,但是也和现在的阿谀奉承不大一样,当时的安禄山,可以说将这一套应用到了极致,而唐玄宗和杨贵妃更是吃这一套,所以才能连连晋升,成为当代皇帝的眼中的红人。安禄山能在唐玄宗的眼皮子底下发展壮大,不仅仅在逢迎媚上功夫出众,而且他在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中也是游刃有余,他和朝中大臣多数都十分交好,即使有人弹劾安禄山,有很多的大臣是为安禄山辩护。在为人处事上安禄山无疑是很成功,正是这些作为前提安禄山才能够日益壮大威胁到朝廷。以下几点便是安禄山为何能造反因由:

其一安禄山兼任卢龙、范阳、河东三个节度使,手下的戎行二十多万人,自己的三个节度使辖区内的军事、行政和财政都能够操控,他拥有造反的前提条件,所谓树大招风这些在朝廷中不知道被人弹劾多少回,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唐玄宗能容得下他,不见得未来的皇帝不拿他开刀!其实就算安禄山尽了愚忠交了兵权不做这枭雄,他也难独善其身,还有就是他舍得么,他的属下舍得么,安禄山不反会有人代替安禄山继续造反,这就是藩镇割据的弊端。

其二当时唐朝能够操控的戎行中,能够抗衡安禄山的实际上只要朔方手下的戎行,但朔方节度使并不彻底被唐玄宗所信赖,唐玄宗对安禄山的信赖水平还逾越对朔方的信赖。安禄山就缺少了一个羁绊自己的对手,朝廷就缺少了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

其三安禄山和朝廷的许多人臣关系密切,对朝廷的实力、结构、兵力分布了如指掌。安禄山知道朝廷实际并没有多少实力,真实战斗力比较强的戎行都不在可操控的范围内,除了朔方军和陇右军近一点。其他的都排不上用场。安禄山做到知己知彼,于是才会造反大行其道!

其四唐玄宗对自己的帝王权术十分的自信,觉得自己乾刚独断无人能反。尤其觉得是安禄山不会反,也反不了。

其五唐玄宗中期委任李林甫为相,把主角玩弄于股掌之中,安禄山对李林甫尚有忌惮之心。但是换为后来以裙带关系成为宰相杨国忠,安禄山很会对付,杨国忠只是知道安禄山一方独大很危险,但是束手无策,朝中没有人能牵制安禄山,无可奈何之下杨国忠选择硬来,事实自己没那本事!

安禄山就目前现状有点骑虎难下,安禄山是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只要这股势力威胁到了朝廷势必不会被容忍。既然无法独善其身,那就只能率先反抗或有胜算。或许安禄山真的不想造反,身在其位或者身不由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19

备受皇帝荣宠的安禄山,之所以要反唐:一、唐朝当时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他有能力推翻中央皇室,自己做皇帝;二、安禄山管辖的河北胡化,与唐室的中原关系疏离,安禄山有群众基础;三、玄宗怠政,朝廷腐败,过于荣宠安禄山,不相信他会造反,安禄山因为受玄宗荣宠,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所以他先下手起兵谋反。

一、唐朝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节度使有能力威胁中央

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634个折冲府当中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军事战略相对来说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设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节度使们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

二、河北胡化,与中原唐室的关系疏离

唐太宗至唐高宗、武则天时平定东突厥及契丹各族后,将其内徙至河北北部一带,河北北部于是成为胡人杂居之地。当地胡化甚深,受到的汉文化影响很浅,因此与中原唐室的关系疏离。唐室为了便于统治,只能倚重能通多种胡语及了解外族的民风者。

李林甫出任宰相时,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人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建议玄宗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因此安禄山身为胡人等得以取得权力东北城的鞠仁兵是安禄山部队中最骁勇劲捷。而安禄山也因兼三大兵镇独掌十八万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实力及野心。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13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渐渐形成地方反过来威胁中央的危机。

三、玄宗怠政,将相不和

安禄山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反唐。

天宝十四年十ー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趁唐朝廷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号称20万,在蓟城南郊(今北京西南)誓师,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以清君侧”为借口于范阳(今北京)起兵。

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著名的“安史之乱”就此拉开序幕。

第3个回答  2019-11-20

备受唐玄宗荣宠的安禄山,为何最后还要选择叛乱企图亡国?

首先是个人欲望的不满足,当大将看别人当皇帝哪有自己当皇帝好?而且手下人为了荣华富贵也愿意搏一把,安禄山任节度使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将士带甲十余万,其中胡人是有,但是顶多也只有半数。

安禄山

而且安禄山的参军和心腹也颇多汉人,所以说胡汉之别是“安史之乱”的主因是不存在的,唐朝是历史上极少的没有民族偏见的朝代,虽然与李唐皇室出身胡汉混血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说明当时社会并没有胡汉之见。

唐明皇与杨贵妃

当时安禄山比较受唐玄宗喜爱,对他的一些恩宠也超过了普通的节度使,但是安禄山毕竟没有进入中枢,与李林甫、杨国忠这样与皇帝朝夕相对的近臣肯定比不了。

李林甫虽然号称“中有蜜、腹有剑”,但是他为官行事手段老辣,经常能够猜到安禄山的行事手段,所以他在世时安禄山并不敢造反。

李林甫

等到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上位成为宰相,杨国忠既没有过人的手段与智慧,又没有容人的雅量,只是仗着杨贵妃在皇帝身边受宠就不可一世,与掌握实权的大臣们的关系都很差。

唐朝节度使虽然多胡人,但也不是铁板一块,安禄山虽然是出身西域胡人,但是一直在唐朝东北边境驻守,与西北藩镇的哥舒翰等人的关系也非常差。

安禄山

成熟的政客,都不会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君王的宠幸身上,需知世上翻脸最快的一种人就是皇帝了,唐玄宗虽然当时号称明皇,但是也曾一日杀三子,可知在权力的争夺方面,皇帝从来就没有什么人情概念的,一般来说在历史上有点英明作为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杀伐果断之辈,决不会为了儿女情长犹豫不决。

在朝堂对自己的局势越来越差的情况下,安禄山悍然起兵,最初他打的旗号是“清君侧,诛杀杨国忠”,可见一开始他并没有指望能够攻进长安,而是能够以起兵叛乱为筹码,达到掌握朝政大权的目的就可以了,谁知唐朝廷外强中干,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作为一名出色的野心家,安禄山这时候更进一步,自立朝廷以“燕”为国号建元称帝了。

第4个回答  2019-11-12

安禄山背叛唐玄宗,不能以“忘恩负义”来形容。

如果说安禄山只是忘恩负义,则只是个人恩怨,根本不足以体现他给大唐帝国带来的毁灭性伤害。所以,安禄山背叛唐玄宗,只能用“乱臣贼子”来定义。

唐玄宗待安禄山实在不薄,安禄山为何还是要造反呢?

这里面的原因,说复杂可以深究到人性的根源,说简单却也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先说说复杂的方面。

我国封建王朝,历来有一句话叫做“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本身的品德不足以支撑他所处的地位,自取其辱只不过是迟早的事。这等例子,在历代封建王朝里数不胜数。

即使以成王败寇论,宋太祖之颠覆后周,开启大宋数百年基业,不也背负了“忘恩负义”之名么?何况安禄山还是一个“胡儿”?

其实,安禄山一开始造反,也是举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第一目标并非玄宗和杨贵妃,而是“伟丈夫”国舅杨国忠。

说简单一点,安禄山造反之际,身兼范阳、平卢、河北三镇兵马。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安禄山手上的兵马,大概相当于整个大唐王朝的四分之一强,几乎接近三分之一。唐玄宗是万岁,只算人马,安禄山已经是三千多岁了。而且,平卢、范阳诸镇的兵马,还是唐王朝的精锐。所以,安禄山造反,对大唐王朝的影响是根基性的。

也正因为安禄山手握重兵,唐玄宗才刻意拉拢他,甚至不惜让他拜杨玉环为干娘。你以为唐玄宗真的是老眼昏花想收一个干儿子玩玩?还不是为了大唐社稷出发。

明知道安禄山有反骨,也希望用这一招,至少能保证他在自己有生之年不至“父子反目”。至于以后的事,就留待下一辈们自己去解决了。

但是,安禄山还是让唐玄宗失望,当玄宗还在派人催促安禄山来华清池洗澡时,安禄山确实来了,不过是带着十万大军而来,这,也就成了玄宗噩梦的开始。

因此,安禄山并非忘恩负义要背叛“父王”玄宗,而是一个“德不配位”的小人,反叛自己的主人而已,乱臣贼子和薄情寡义之分,是不能混淆的。

唐玄宗对安禄山委以重任,为何安禄山还要叛乱?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安禄山恃宠而骄,二、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无法比肩的恩宠天宝十载(751),安禄山进宫朝拜唐玄宗,请求担任河东节度,唐玄宗就授给了他。他有十一个儿子:大儿子安庆宗,任太仆卿;小儿子安庆绪,任鸿胪卿。安庆宗又娶皇太子的女儿为妻。安禄山起兵反叛之前,不仅身兼三镇节度使,有...

备受唐玄宗荣宠的安禄山,为何最后还要选择叛乱企图亡国?
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名号一路势如破竹,朝廷只能将西域兵团的哥舒翰调到潼关防御安禄山。哥舒翰一走,唐军兵力空虚,直接导致西域脱离中原。直到一千年后,清朝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之乱后,才再次将其纳入中华版图,所以说安史之乱的影响实在太深远。哥舒翰久经沙场,知道安禄山远道而来,打不起持久战,一...

唐代,安禄山备受唐玄宗信任,为何辜负圣恩,执意要反?
唐朝的安禄山之所以坚持要反也是有原因的,一个就是他的野心非常的大,唐玄宗给了他再多也是给不了他皇位的。杨贵妃的父亲杨国忠一直在唐玄宗的耳边说安禄山的坏话,说安禄山要造反,这样的情况下,安禄山就直接造反了。安禄山有很大的野心,安禄山虽然看起来是有些憨态可掬的,可是他却是一个非常狡猾的...

安禄山为何会反叛?
唐玄宗为了平衡朝臣间的关系,让大臣们互相争斗,这样他这个皇帝才能渔翁得利。可是这种做法让大臣没有安全感,安禄山便是如此。他虽得宠爱,但是他自己也感觉这种荣宠是不长久的,再加上杨国忠总是在唐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说他早晚会造反,他生怕唐玄宗有一天会相信杨国忠的话对自己起疑心,索性先下手...

唐玄宗如此厚待安禄山,他为什么还要造反发动安史之乱?
按理来说,这样一个盛世王朝应该不易爆发大规模战乱,唐玄宗也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统治者,更何况一手发动叛乱的安禄山还深受唐玄宗的信任,没想到他会发动安史之乱,更没人想到这场叛乱几乎将唐朝推向灭亡。大唐帝国由盛转衰,中原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少数民的优势地位。学术界有观点认为,安史之乱的...

唐玄宗对安禄山有求必应,为何安禄山还要起兵谋反?
一、安禄山其实出生在突厥族,他离开父亲跟随母亲改嫁,后来母亲去世了,他又没有了父亲,所以从小颠沛流离。为了生存,他就养成了狡黠奸诈,表面其实看起来非常的憨厚老实,其实内心还是挺多坏心眼的性格。他凭借自己表面老实憨厚的特点和一定的能力,渐渐的官位越来越大,刚开始还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二、...

唐玄宗如此宠爱安禄山,为何安禄山还要造反?
一、安禄山的胡人血统,本身就不安分。安禄山出生在东北地区的粟特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胡人。我们都知道,北方的少数民族是比较骁勇善战的,安禄山也不例外,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权利,但是他还是要觊觎更大的权利。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之后,安禄山就任职了三镇节度使,这为他后期的反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唐玄宗对安禄山很好,为何安禄山还要造反?
一、安禄山手握重兵。其实一开始唐玄宗是防着安禄山的,因为唐玄宗很清楚安禄山是一个胡人,一直对汉的统治心生不满,所以将安禄山安排在远离京城的地方做了节度使,没有想到,这却给安禄山造反埋下了隐患。离帝都太远,作为节度使的安禄山可以公开练兵,但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练兵的目的最终对准了皇帝。

盛唐时候安禄山为什么要叛乱?
3、节度使的势力太过强大。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三个月,虽然乱事最终...

安禄山作为李隆基身边的红人 安禄山最后为何要造反
安禄山之所以能够获得偌大权势,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骗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以外,还因为河北一带民 族杂居,情况复杂,而他熟悉当地情况,另外,当时奚族和契丹族势力较强,不时进扰河北,他以征战或欺诈手法镇 压两族立功,被玄宗倚为安边长城。唐玄宗统 治晚年,朝政 腐 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