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人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的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将哲学转向实践,转向现实的人,使哲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也正是以实践为基础,关注人的生命活动,从多角度、多方向揭示了人类自身存在的辩证关系,他
是关于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的学说,并指导着人的生命活动,有着丰富的人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实践;辩证法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革命性
辩证法在历史上曾出现了三种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
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其产生以来都
与人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古代朴素辩证法与本体论结合,
是客观辩证法,是对经验直观的描述与总结。古代思想家们在
探讨人的存在方式时从人所产生的本原入手,主张人物同
源、同性、同在,人和动物都是自然存在,有着相同的本质。人
和物都是由躯体和灵魂结合而成的,具有相同的本性,以此
找出人的物种原型,把握“本真的人”。
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阐述了辩证法的三大规
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并第一次
把整个世界描述为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过程。他以辩证法思想论
述了劳动在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他把对
象的人、现实的人理解为是人自己劳动的结果,人的本质在
于人的劳动,但他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却是抽象的精神劳动。
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开创了新
的哲学理论,否定了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和传统哲学的本体
论思维方式,把人的生存、解放和发展作为哲学的核心地位,
实现了哲学的伟大革命。在批判旧唯物主义时指出“:从前的
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
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
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着实践去理解,不
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1“]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
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
类。”[2]马克思正是从实践出发,以人和人类社会为基础,不
仅提高了人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从抽象的人转向了现实的
人,把哲学从天上降到了人间。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人学意蕴
1.人是现实的、感性的存在。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
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
志意识形态》则是这一思想形成的标志。马克思指出,“任何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
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
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3]马克思“现实的
人”突破了“物种”观点,“物种规定”的根本特点是“前定本
质”,这一观点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主张人物同性、本
质先于存在,并以此把握“本真的人”。现实的个人是具体的
存在,是可以经验感知到的存在,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并受
现实世界制约的实体存在,是自我超越的存在,而“不是人之
外的什么东西如上帝或理念或自我意识等幻影”[4]。人和其他
动物的区别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者是其他的,但是“一当人
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
他们的肉体组织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
来。”[5]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
而是在一定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
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6“]现实的个人”就是在社会关系中
从事实践活动并且是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人。人和动物都
有生命活动,而动物的生命活动只是本能的重复式和循环式
的活动。人通过生产生活资料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和存在基
础,人成为其人是人自己劳动创造的结果。
现实的个人既是自然存在又是社会存在,既是肉体存在
又是精神存在,既是理想存在又是现实存在。而人的社会属
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社会化了的人不再是单一的存在,具有
双重或多重的属性。人在社会中根据自己的理想、价值追求
选择自己的生命活动和生活方式,以此形成了人把握世界的
不同方式和能力,使现实的个人各自具有其特殊性和差异
性,构成了人与人联系和交往的必要。所以现实的个人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是自我否定性、自我超越的存在。马克思现实的人
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实践“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实践是创造
自己的生活资料即人的对象世界,和把自己创造为人即人的
自我创造的一种活动方式。”[7]在实践活动中,人的思维不断
发生量变和质变,使人不仅能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还能认识
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到必然性并加以改造。人按“人的
尺度”从自然界获取物质、信息和能量,创造出属人世界,而
人又总是不满足于现存世界,不断使现实世界发生否定性的
变化而向理想世界趋近。
主体客体化过程,同时也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客观世
界的变化同样会使主体的自我意识发生改变,而人的变化却
比自然界的变化要复杂的多。人是社会的、历史文化的存在,
人只有经过社会化和人类化才能成为人。要使自然存在的个
体成为人,“就必须使他人类化和群体化,也就是社会化。人
的个体只有通过人类化和群体化即社会化,才能取得人的内
涵,成为一个现实的人。”[8]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丧失自己的
个性并获得自己的精神世界,又通过吸收和批判社会文化发
展自我,实现自我的否定和超越,人的否定和自我超越主要
表现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提高,主体能力的增强,人的
自我世界范围的不断扩大。
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使人成为类
存在物,整个人类社会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低级
到高级的发展模式。从“人的依赖关系”到“以物的依赖性为
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再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
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
性”[9],其发展过程也是不断否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个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前提的,以社会生产发展为保障的。
3.人是世界性、总体性的存在。人始源于自然界,在自然
界中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在达到巅峰后才成其为人的,
人就是一个浓缩的宇宙,在人的身上体现着自然界的诸多特
征。在自然界中,动物只以其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与自然界
发生着联系,所面临的对象只是有限的存在。人除了以生产
和安全需要与自然发生联系外,人还以求真、求善、求美的需
要作用于整个对象世界。
人是世界性的存在,人的世界并不是物理学时空观意义
上的世界,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经人的活动创造的世
界,对人二次生成的世界。人与世界发生关系的程度和范围
是与人的实践能力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马克思在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
阶级开拓了整个世界市场,这样就打破了自给自足和闭关自
守的状态,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往来越来越紧密和频繁,使
得物质的生产趋于世界化,精神的生产也趋于世界化。
人生产了社会,社会同样生产了人。由于不同的个体出
生环境、受教育的程度、人生阅历、价值追求、人生信仰等不
同,使个体就表现出自身的特殊性。“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现实的、单个
的社会存在物,同样,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
感知的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对社
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
体而存在一样。”[10]人的总体性要求人的能力、人的需要、人
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1.在实践中不断否定现实存在,提升主体的发展能力。
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实现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
动力。发展解放了生产力,使人获得了解放和自由,解放就是
将人的关系、人的世界还给人自己。科技文化的快速进步和
社会体制的改革,使人参与实践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人
获得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价值客体不断丰富。人的社会关
系变得复杂化和多元化,人的社会属性越来越丰富,人朝着
全面性发展,发展是对旧事物的积极扬弃。人的全面发展提
升了主体的实践能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所以“推进人的全
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
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
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
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2.在发展中追求和谐,在和谐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社会的发展需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继承了“人民本位”的思想,坚持以
人为本,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视人的生命存在为宇宙中最高
的价值存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
好人民的各项权益,满足人的生存、安全和物质文化需要。重
视人的主体性,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推
动社会发展,调整社会关系,促进其个体的质的规定性和量
的规定性的形成和统一,尤其是促进量的规定性的发展、丰
富和多样性。
3.以辩证法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目前,社会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
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人的存在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如物质和
精神,内化和外化,内因和外因,过去与未来,理想与现实,自
觉性与自发性,为我性和我为性,受动性与能动性,依赖性与
超越性,个人和社会等矛盾关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关于
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的学说,只有将辩证法转化成方法论,
并合理的利用内外因素解决矛盾,才能提升人的主体性,展
现主体自为性。将辩证法转化成方法论,以指导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的存在与本质是人自己选择和
实践活动的结果,人总是在有限的生命存在中追求永恒的生
命价值,就需以辩证法为指导使人不断否定自我,促进自我
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2][3][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73:1 6-30.
[4]杨金海.人的存在论[M].南宁:广西出版社,1 995:1 02.
[7]高清海.哲学的憧憬[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 996:249.
[8]武天林.实践生成论人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97.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80:1 04.
[1 0]马克思: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4.
追问有举例分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