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世界上著名的无后坐力火炮!
戴维斯于1914年发明的世界上第一门无坐力炮人称 “戴维斯炮”。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是美国1940年代的一种反坦克无坐力炮。中国75式105毫米无后坐力炮 日本60式106mm双管自行无后坐力炮 意大利弗格里80毫米无坐力炮 瑞典“卡尔.古斯塔夫”84毫米无坐力炮 ...
全球民武最爱的SPG-9无后坐力炮
SPG-9无后坐力滑膛炮,口径73mm。1962年进入苏军服役,主要装备在摩托化部队反坦克排,在苏联它的官方名称叫做,脚架式反坦克榴弹发射器,作为反坦克导弹补充存在。1970年后,苏军反坦克部队逐渐换装,威力更大的反坦克导弹。至此SPG-9无后坐力滑膛炮正式退出现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SPG-9无后坐力滑膛...
二战德国LG40无后坐力炮
莱茵金属公司的无后座力火炮设计在1940年被德国军方采用,最初被命名为为LG1(“7.5cm Leichtgeschutz 1”),后在正式投产当中决定根据年份来命名后,更名为LG-40,其名称中的“lg”是由“leichtgeschutz”一词缩写而成的,意思是轻型火炮。通常来讲LG40这种无后坐力武器在开火时,发射药产生的气体...
火炮界的一朵奇葩--无后坐力组合迫击炮(Recoilless mortar)
苏联的107mm无后坐力迫击炮计划也颇为神秘,由诺沃日洛夫总师设计的2S9迫榴炮采用了B11式107mm炮的创新设计,但榴弹尾部的药架设计并未被军方采用。这些独特火炮技术展示了各国在追求精确打击与创新设计方面的努力,尽管它们在实际战场中的应用有所滞后。
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
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 65式82mm无后坐力炮,这是一种连属火炮,炮身重21.5公斤,炮架重7.5公斤,炮班由6名战士组成,这种炮发射杀伤榴弹是时最大射程超过1700米,还可以发射破甲弹打击敌方装甲目标。设计历程1958年,针对仿制美式的57毫米、75毫米两种无后坐力炮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暴露出的不足,...
二战德国空射反舰无后坐力炮
不仅如此,原计划携带这款无后坐力炮的Do 217轰炸机也难以携带这门巨炮,火炮空重就达到了2780千克,再加上700千克的炮弹和几百千克的配重块,总重量超过4吨,已经达到了轰炸机的负载极限,因此Gerät 104的发展便没了下文。不久后莱茵金属公司开发了另一款口径为280毫米口径的Düka 280,它是...
M18型57mm无后坐力炮
战斗状态时,M18型57mm无后坐力炮重20.2千克,使用时非常灵活,可以肩扛射击。但是,主要的射击模式还是在展开的脚架上,或安装在勃朗宁M1917A1机枪的三脚架上。带三脚架时,战斗全重增加到43千克。依靠在三脚架上的是训练弹,发射12.7×99mm弹药,用来模拟射击状态,炮兵会将其称为“膛内枪”。一...
什么是无后坐力炮?
最早研制成功无后坐力炮的是美国。1914年一种发射时两管对接的无后坐力炮问世,这种火炮在向前射出一颗弹丸的同时,向后射出一铅油质配重体,使炮身没有后坐,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运用。此后20~30年代俄国人制成了带喷管的无后坐力炮,即特罗菲莫夫、别尔卡洛夫和库尔契夫斯基的动力反作用炮...
世界第一型无后坐力炮
1910年,美国海军军官克莱兰·戴维斯成功解决了无后坐力炮的后坐力问题。1911年8月22日,他申请了一项专利,这项专利足以改变世界的战争方式,即无后坐力炮。无后坐力炮的工作原理基于艾萨克·牛顿第三定律,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无后坐力炮的后膛位于火炮中部,扣动扳机后,发射药引燃,杀伤部从炮管...
军事武器中,无后座力炮是什么意思?
回答:无后坐力炮是发射时炮身不后坐的火炮,主要用于直瞄打击装甲目标,压制,歼击有生力量和火器,在反坦克战只上曾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戴维斯利用配重物平衡发射原理,发明了无坐力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50年代,无坐力炮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各国军队装备数量很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