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选自哪里的第四篇
马说选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杂说》中的第四篇。《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
韩愈《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这样说对吗
韩愈著作汇集为韩昌黎集,其中马说出自杂说篇目之四。现今众多出版社从韩昌黎集中精选知名或经典篇章。若提及的昌黎先生集并非笔误,即指其他出版社出版韩愈作品集名称。教材中所选篇章,多源自九十年代或更早出版社出版之书籍。若以某出版社书名作为出处,则出处选项增多。因此建议,标明选自韩昌黎集或杂说...
《古文观止·杂说四》译文与赏析
这篇文章是韩愈《杂说》中的第四篇,也叫《马说》。这是一篇托物寓意之作,作者借千里马不被赏识,来比喻贤能之人不受重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受到压抑和委屈以及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3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段话的出处是?
出自《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全...
读《马说》有感
《马说》是韩愈《杂说》一文中的第四则。韩愈的《杂说》一共四则:第一则是《龙说》,第二则是《医说》,第三则是《崔山君传》,第四则就是《马说》。“杂说”其实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也不限题目,随手写出,随感而发,但议论杂而不乱,中心观点突出,...
马说选自韩愈全集中什么的第四篇
A.正确;B.“此致”要空两格写,“敬礼”要顶格写;C.正确;D.正确.故选:B
马说文章出处
本文出自《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的《杂说》(《昌黎先生集·杂说》)。《杂说》包含四篇短文,《马说》为其中之一,位于第四篇。本文收录于浙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23课,位于第175-176页。人教版、苏教版、长春版七年级下册的第17课,以及河北大学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28课...
请问在《马说》中,“马之千里者”的“之”是什么意思?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全文(节选)如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杂说四马说》赏析
《马说》是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是韩愈诸多散文中颇为著名的一篇。时至今日,可以说是雅俗共赏,有口皆碑了。下面是我分享的《马说》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 杂说四(马说) 作者: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
韩愈的马说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梁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马说》是韩愈《杂说》第四篇,通过谈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阐明了统治者如何对待人才的问题,文章的假设阅读对象是帝王和能够决定人才命运的高级官员。人们阅读往往只看到了文中十分明了的人才观念,也就是世上并不缺少人才,而是缺少发现人才的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统治者应该重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