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的资料

如题所述

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成功发射升空!
18:07火箭一二级分离
18:09整流罩分离 火箭飞出大气层
18:10火箭二三级分离
18:15火箭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 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
18:25卫星进入初始地球轨道
18:26三级火箭二次点火
18:28三级火箭发动机二次关闭
18:29星箭分离 卫星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周期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
18:36卫星指控转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18:59卫星太阳帆板打开
2007年10月24日19时15分确定发射成功!
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完成第一次变轨! 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007年10月26日17时44分,远望三号船消息,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
嫦娥一号卫星第二次变轨后,将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
10月29日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7万余公里提高到12万余公里,开创了我国最远航天测控的新纪录。 进入绕地飞行48小时周期轨道。北京时间10月29日18时01分39秒,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第三次变轨成功!
10月31日17时25分,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12万余公里提高到37万余公里,进入114小时地月转移轨道。
11月5日到达距离月球200公里,第一次近月制动进入12小时月球轨道
11月6日第二次近月制动进入3.5小时轨道 运行3圈
11月7日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月球极地轨道 开始工作 向地面传回30首歌曲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概况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该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根据我国探月卫星工程的四大科学目标,在嫦娥一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目前,这两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已经完成,将在年底以前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据介绍,整个初样测试阶段将持续到2007年6月份,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技术难点
1、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

2、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

3、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

4、远距离测控与通信问题“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将于2007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

专家介绍,嫦娥一号卫星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可达18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卫星需要10-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

搭载歌曲

“嫦娥一号”将搭载歌曲31首,发射成功后,通过电视和广播可接收到卫星传回来的歌曲,不过不提供下载服务。

31首播放歌曲清单:

1 《谁不说俺家乡好》
2 《爱我中华》
3 《歌唱祖国》
4 《梁山伯与祝英台》
5 《我的祖国》
6 《走进新时代》
7 《二泉映月》
8 《黄河颂》
9 《青藏高原》
10 《长江之歌》
11 《在希望的田野上》
12 《春天的故事》
13 《七子之歌》
14 《我的中国心》
15 《高山流水》
16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7 《阿里山姑娘》
18 《贵妃醉酒》选段
19 《难忘今宵》
20 《歌声与微笑》
21 《春节序曲》
22 《半个月亮爬上来》
23 《游园惊梦》选段
24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25 《良宵》
26 《十二木卡姆选曲》
27 《东方之珠》
28 《在那遥远的地方》
29 《我是中国人》
30 《但愿人长久》
31 《We Are Ready》

特别选用曲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东方红》

发射步骤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 公里,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预计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57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 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嫦娥工程探月计划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而在这之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离地面4万公里。

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三、探测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辐射技术,获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数据,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及其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的含量、资源分布及资源量等。

四、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月球与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处于地球磁场空间的远磁尾区域,卫星在此区域可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场磁尾与月球的相互作用。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

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1)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2)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3)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4)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5)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即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星将环绕月球运行,并将获得的探测数据资料传回地面。该工程由探月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现已确定探月卫星主要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场选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测系统利用现有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开发。

具体计划是,“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起飞,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后实现星箭分离,卫星最后进入环绕月球南、北极的圆形轨道运行,并对月球进行探测,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200公里。

设计寿命为1年的“嫦娥一号”卫星,将携带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太阳宇宙射线检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进行探测。它在环月飞行执行任务期间,主要获取月面的三维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检测地月空间环境。其中前3项是国外没有进行过的项目,第4项是我国首次获取8万公里以外的空间环境参数。此外,美国曾对月球上的5种资源进行探测,我国将探测14种,其中重要的目标是月球上的氦—3资源。氦—3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重要燃料,据统计,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达500万吨。

观测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在即,民众亲睹“嫦娥奔月”的热情与日俱增。记者从组织参观此次发射活动的四川西昌金英旅行社获悉,目前已有1000多人报名参观。同时,此前预定的800元参观门票票价有可能会向上调整。

嫦娥"一号首次变轨为何在远地点进行?

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首次变轨控制并获得成功。这次变轨是在卫星运行到远地点时实施的,而此后将要进行的3次变轨均在近地点实施。为什么首次变轨选择在远地点进行?

北京跟踪通信与技术研究所的张波是探月工程测控系统的主任设计师,曾参与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测控通信方案的总体设计任务。他说,在对卫星的运行轨道实施变轨控制时,一般选择在近地点和远地点完成,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卫星上所携带的燃料。嫦娥一号卫星的首次变轨之所以选择在远地点实施,是为了抬高卫星近地点的轨道高度。

“只有在远地点变轨才能抬高近地点的轨道高度。”张波说,“同样的道理,要改变远地点的高度就需要在近地点实施变轨。第一次变轨我们把卫星近地点的高度抬高后,就会增加布置在近地点附近测量船的跟踪测控时间,有利于监视变轨过程。因为,卫星离地面越高,测控站、船跟踪测控的时间就会越长,这就为以后要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波介绍说,按照测控方案安排,10月26日将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第一次近地点变轨。变轨后,卫星将进入远地点为71400千米、周期为24小时的运行轨道。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后,卫星将进入远地点为121700千米、周期为48小时的绕地运行轨道。第三次近地点变轨时,卫星将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长达5天的奔月征途。

根据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的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的运动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在以太阳S为极点、近日点方向SP为极轴的极坐标中,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运动轨迹为椭圆PP1P2P'1P', PSP'=2a表示椭圆的长径。这个定律也适用于卫星系统。既然是椭圆轨道,当然就有离的最近的和离的最远的地方啦,所以,环绕地球飞行的飞行物,在椭圆 的轨道上(离地球)最远的就是远地点,最近的就是近地点。

“嫦娥一号”加力三次才能离开绕地轨道

“嫦娥一号”卫星在发射升空后要先围绕地球用5天的时间转5圈,第一个阶段是绕3圈,每圈16小时,第二阶段是用24小时绕一圈,第3个阶段是用48小时绕一圈。

火箭把卫星送入轨道约一天后,地面注入指令,卫星主发动机点火实施变轨,将近地点抬高到约600公里,让卫星经过测控站上方时速度相对减少,便于后续控制。第二、三、四次点火实施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这3次变轨目的都是加速,每变轨一次,卫星的速度就增加一点,通过3次累积,卫星加速到10.916公里/秒以上的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的最低速度,向月球飞去。

“变轨”重要性

24日18时29分,星箭成功分离之后,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近地点为205公里,远地点为50930公里,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这个轨道上“奔跑”一圈半后,预计于25日下午进行第一次变轨。变轨后,卫星轨道近地点将抬高到离地球约600公里的地方。卫星和运载火箭分离后,需要4次变轨,才能逐步加速到地月转移轨道的入口速度。每次近地点加速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必须在短时间内及时向卫星发出指令,而卫星发动机必须精确响应,否则卫星就有可能飞向别的方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12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将于2006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吨多,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1-12
嫦娥1号大概2007年底发射 将建火箭加油站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日前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嫦娥一号”预计在2006年底或2007年初发射,如果条件允许,天文爱好者可用肉眼观测。 (但至今仍未发射).

中国探月计划问世后,一支庞大的“科技军团”将负责把科学家的设想变为现实,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就是领军人物之一。

每月免费发450条短信 通用网址,E通天下
俄罗斯方块邀你玩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目前,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情况良好。”日前,龙乐豪院士在双星计划探测二号卫星发射现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嫦娥一号”只有成功进入月球卫星工作轨道后,才能实现对月球的探测计划。他说:“如果地面发射、飞行途中出现任何问题,整个计划都有可能前功尽弃。”作为确保嫦娥探月工程技术首席专家之一,龙乐豪告诉记者,通俗一点讲,工程有三大目标——“到得了”、“转得起”、“传得到”。龙院士说:“工程的三大目标也正是我们技术上的三大攻关难点,将向中国的航天技术提出新的挑战。”

如何奔月:长三甲火箭搭天梯

据了解,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深空探测比如月球探测工程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大里程碑。龙院士讲,深空探测需要火箭把航天器送入更高的预定轨道,龙乐豪在介绍“嫦娥一号”的“助力神”——“长三甲”运载火箭时说,火箭运载系统重量241吨,全箭长度53米。火箭这样的“身材”可以将130公斤的“嫦娥一号”探测器及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龙院士解释说:“此次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飞行轨道高度有40万公里,要求运载系统在技术上不仅能将飞行器打到这样的高度上去,而且要求测控系统测得准。”

奔月路径:将多次飞经我国上空

“天上一天,地上十年”,传说中的嫦娥奔向月亮可能也就一天工夫。龙院士介绍说:“从起飞到进入目标轨道的飞行时间大约为10天,飞行过程中‘嫦娥一号’将多次经过我国上空。”对国内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据天文学家预测,如果地理位置、天气条件允许的话,有可能用肉眼观测到现代“嫦娥”奔月的情景。龙乐豪院士透露,“嫦娥一号”探测器及火箭系统的研制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预计2006年年底可以待命出厂。

奔月传信:“天罗地网”接收数据

“嫦娥一号”在经过了发射、飞行、进入预定轨道等程序后,如何将探测数据传回地面,成为工程的技术难题。龙乐豪说,“嫦娥一号”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是为月球拍“全景照”;另外,目前世界上还未探测到月球南北纬50度以上的区域,而此次将实施对这一地方的探测。龙院士说:“要保证这些探测数据顺利传回来,需要有先进的卫星接收系统、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等做支持。目前,我们在技术上需要重点解决的就在此。”据了解,探月工程对火箭、卫星、测控、遥感、仪器研制等技术提出了创新性要求。

奔月时机:每天只有约35分钟

“嫦娥一号”发射时间是择机确定的。为什么这么说?据龙院士介绍,适合火箭发射的时间一年中仅有不多的月份,而当月每天只有约35分钟的时间适宜发射。龙乐豪说,考虑到光照、太阳入射角、测控条件以及轨道限制等因素,“嫦娥一号”首次飞行的时间有可能会在2006年年底或2007年初。据龙院士透露,“嫦娥工程”二期、三期的运载火箭可能为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龙院士说,“嫦娥一号”是我国迄今为止飞到目标轨道的距离与时间最长的航天器,其飞行时序与控制十分复杂,正所谓:“乘旧车、跑远道,安全可靠最紧要”。目前,长征五号、长征六号等长征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正处于论证阶段。

奔月设想:二百公里高轨道建天基

如果飞行器要飞往异常遥远的星体去进行科学探测,动力燃料的使用将成为一个实际问题。带多少燃料才能满足飞行器的航程需要呢?假如中途动力不足又该如何应对?有过多年“实战经验”的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早就为飞行器的“吃饭”问题想好了对策——在距离地面大约200公里的轨道上建一座“天基”,作为飞行器的加油站。

龙院士的创意是这样的:火箭从天基上飞起的重量大约为200吨左右,而在地基上起飞时火箭重量达2800吨左右。龙乐豪预测,火箭可以在天基上做短暂停留,加注燃料后继续飞行。同时,龙院士告诉记者,天基的建设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从地面上向天基运送储备动力燃料,需要多次反复运输;第二,在天基上组装、加注、发射;第三,确保经济、可靠。

资料:探月工程分为三期

2004年1月,月球探测工程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后,该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为此国家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准备于2007年年初以前发射“嫦娥一号”。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一期工程启动时间2004年2月,计划将在2006年底或2007年初发射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二期工程实施时间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第三期工程实施时间为2011年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第3个回答  2020-03-30
简介:
“嫦娥一号”(Chang'E1)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的名称是
嫦娥一号采用了先进的卫星技术和探测设备,实现了对月球的高分辨率成像和多种科学探测。其搭载的相机成功拍摄了月球表面的高清图像,为后续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此外,嫦娥一号还进行了月球物质成分分析等多项科学实验,为月球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结,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与任务执行标志着...

嫦娥卫星的资料
1、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2、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 。3、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帮我收集一些关于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资料
嫦娥一号是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05分发射升空,19:15分确认发射成功。该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任务包括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嫦娥一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利用东方...

嫦娥1号的资料和图片(快来帮忙啊)
嫦娥一号卫星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一颗探月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嫦娥命名。卫星的主要任务包括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物质元素的分布、探测月壤厚度和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该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电性星和结构星两颗初样卫星将承担测试工作。电性星的试验主要用于电子设备的综合...

嫦娥卫星的资料嫦娥卫星简单介绍
1、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探月工程发射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嫦娥命名。该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在2009年3月1日完成其使命,按计划撞击月球表面。2、嫦娥一号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史上绕月探测的重大突破,确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该卫星的发射...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有关"嫦娥"一号的资料
·相关资料 “嫦娥一号”(Chang'E1)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运行历程:2007年10月24日18:03:30,长征三号甲火箭由地面供电转为自身供电,3块蓄电池分别装在火箭仪器舱、三级尾舱、二级相间段;18:05,嫦娥一号点火发射;18:05:04,嫦娥一号升空。发射第148秒,火箭一二级分离;第243秒,整流罩分离,火箭飞出了稠密的大气层;第271秒,火箭二三级分离;第609...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的名称为:“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在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18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

我国第一颗绕月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