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坑了两次曹操的蒋干最后结局如何?

如题所述

蒋干,字子翼,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东汉末年的说客和三国时曹魏官员。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辩论家。

《三国志》等史书没有记载蒋干的传记,而在《三国演义》中,蒋干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小丑形象,这与事实不符。蒋干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完全是罗贯中的虚构,老先生没有具体交代蒋干的最后结局,其下落也就不了了之。

蒋干两次坑苦了曹操

演义中的蒋干,出场两次,都把曹操给害苦了。一次是蒋干盗书,曹操上当就把刚刚投降的刘表原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给杀了;二是举荐了庞统,庞统给曹操献上了铁索连舟的妙计,等周瑜火烧赤壁的时候,曹操被烧惨了。

故事非常经典,也很合乎情理,栩栩如生,引人入目。只不过这个桥段,成全了周瑜,恶心了曹操,委屈了蒋干。

史上真实的蒋干

《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江表传》是西晋高平郡昌邑人虞溥所编纂的一本图书,原著已经散失,仅在裴松之注《三国志》所引中留有部分内容,有一定的可信度。其中就提到了蒋干,说他有仪容,以能言善辩见称,独步江淮,没有人说得过他。

蒋干的同乡周瑜,出身豪门世族,其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经官居汉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官职不大,但也是在天子脚下任职。

因为这个缘故,周瑜年少有美才的声誉,就广为人知。曹操求贤若渴,认为可以游说他,就秘密南下扬州,派遣蒋干前往见周瑜。

蒋干见周瑜这个桥段,在《江表传》有非常详细的记载: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干入,为设酒食。

毕,遣之曰:“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但笑,终无所言。

蒋干身著粗布葛巾,一番平民打扮就来到了周瑜住所。周瑜亲自出来迎接,尽管蒋干做了伪装,但周瑜还是一眼就看出了蒋干此来的目的是为曹操做说客。

蒋干说:“我与你是同州乡亲,遥知高名,专门来叙叙情谊,并一睹你的风采。而你却说替人做说客,这也太没劲了哈。”

周瑜为了缓解尴尬的局面,就说:“不是说客就好,我虽然比不了音乐大师夔和师旷,称不上知音,但多少还是能闻韶赏乐,懂一点雅曲。”周瑜善于听琴,那是有名的,“曲有误,周郎顾”,说得就是这事。

既然不是来做说客,那咱们就听听小曲,哈哈小酒吧。

但是,周瑜也不想放过这个机会,就假托有事,外出三日,回来后就请蒋干参观军营,遍观仓库中的军资器械,并向蒋干夸耀孙权赏赐的珍玩珠宝。

周瑜对蒋干说:“大丈夫处世,遇到知己之主,就该肝胆相照,福祸与共。我们君臣这关系老铁了,就算是苏秦、张仪再生,郦叟复出也难以离间,何况是您哪?”

蒋干只能干笑,最终也就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蒋干回去后,就对曹操说,周瑜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语可以说服离间得了的。而且,蒋干还向曹操提供了一个情报,说中州那样的人才,这里多得很哦。

熟悉三国演义的友友,一定会感觉这个桥段跟演义差不多,罗贯中做了精彩的加工,的确是天才的创作,比如《群英会》,《江表传》的确提到了周瑜身边有许多名士。

蒋干是名士,更是舌辩之士,但在周瑜面前,居然无言以对。但蒋干也是识趣之人,没有罗贯中描写得那么龌龊。既然周瑜死心塌地要跟着孙权混,蒋干就建议曹操不要自讨没趣了哈。曹操放弃了游说周瑜的打算,也就不会存在上当受骗的事。

但需要说明几点:

第一,曹操秘密赶到扬州,派遣蒋干游说周瑜,很可能不是赤壁之战时,更应该在之前。既然孙权已经决定与曹操开战,曹操这时候游说周瑜,就显得底气不足。

如果曹操没有这个底气,还可能千里跋涉赶到江东,要与孙刘联盟决战吗?

很可能曹操慕周瑜之才,赤壁之战前就想召为己用。在当时,曹操也曾经对另一个牛人太史慈动过心思。据《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记载:曹公闻其名,遣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太史慈那可是与江东小霸王孙策齐名的猛将,曹操得知太史慈的大名,就派人给太史慈送了一封信,用竹筐装着送给他。

太史慈打开后,发现里面并无一字,只有当归一物,其意是劝说太史慈应该回到北方,为家乡效力。太史慈是东莱黄县(山东龙口)人,辗转到了江东。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在赤壁之战前两年就病逝了。从太史慈这事来看,曹操一直在挖孙权的墙角,对周瑜的游说,也是曹操釜底抽薪策略的一部分。因此,豹眼认为,曹操派遣蒋干游说周瑜很可能在赤壁之战前。

一是赤壁之战时,曹操不可能秘密跑到扬州去;二是曹操一般是打不过人家时,才用反间计,就如对付马超、韩遂的办法。

此时,派遣蒋干游说周瑜,更可能是挖掘人才,就如劝说太史慈当归类似。很可能游说周瑜与劝说太史慈同步,周瑜与太史慈原本都是孙策的好基友,太史慈是在赤壁之战前病逝,也就不太可能在赤壁之战时游说周瑜。

第二,周瑜出去三天,肯定是为了给蒋干做套。周瑜做了大量工作以后,才领着蒋干四处转转,还一直在显摆。无非就是说明江东人才济济,军资充足,孙权出手大方,赏赐很丰厚,大家都很乐意跟着孙权混。

言下之意,就是别打这个歪主意了,没有人想背叛孙权而投奔曹操。蒋干是明白人,也就不去自讨没趣了。

罗贯中演绎蒋干之事的意义何在

罗贯中把蒋干游说周瑜一事,放在赤壁之战中大书特书,并不是有意来丑化蒋干。对于一个对历史走向影响不大的人物,罗贯中没有必要这么去做。

罗贯中这么做的用意,除了表现周瑜的智谋及曹操的愚蠢之外,更在于表现周瑜对孙吴的忠诚。《江表传》:刘备之自京还也,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余人共追送之,大宴会叙别。昭、肃等先出,权独与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赤壁之战后,周瑜极力劝说孙权不要把荆州借给刘备,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也很可能是周瑜的馊主意,这个就不详细说了。

刘备娶亲从孙吴的都城返回时,孙权带领张昭、秦松、鲁肃等人替刘备送别。等张昭、鲁肃等人出去后,孙权留下刘备私下里说悄悄话,说到周瑜时,感叹道:“周公瑾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看他器量广大,恐怕不会一直位于人臣。”这里看不出此话是刘备说得,还是孙权自己说得。

我认为这是私密话,不可能有第三者在场,《江表传》的作者虞溥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江表传: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及卒,权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赤壁之战后,曹操还不服气,就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说是因为发生了疫疾,自己把船烧了主动撤军,横使周瑜这小子获得了虚名。

刘备的用意是离间孙权君臣关系,不要听周瑜的,否则将来不好控制;曹操的用意是,周瑜也没有传说的那么神奇,你也不必就以为周瑜多大的能耐。

周瑜因为赤壁之战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名声太大,曹操、刘备都想挑拨周瑜与孙权的关系,这倒是很可能的事。

但说周瑜有不臣之心,是出自刘备还是孙权之口,并不好定论。按照一般的逻辑,也就算在了刘备头上。妹夫舅子的关系,虽然很亲密,但老奸巨猾的孙权,不太会这么不着调,说出这种话来。

刘备借此把这话泄露出去,以此离间孙权与周瑜的关系,倒是很可能的。等周瑜病逝之后,孙权痛哭流涕,说了许多非常感人的话。但人死了,也就不会再有不臣之心了。这就是周瑜英年早逝,有人怀疑是孙权做了手脚的原因。

周瑜一直主张要清除掉刘备、诸葛亮,图谋西川也是周瑜假道伐虢之计。作为政治家的孙权,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留着刘备会有益的。但周瑜非除之而后快不可,这也令孙权担心。

如果灭掉了刘备,进而夺取了西川,周瑜会不会有别的想法呢?

孙权迟迟不同意周瑜进攻西川的计划,说明孙权是有顾虑的。等到孙权批准了周瑜这个计划,周瑜回去准备西征的途中,就病逝在巴丘,年仅三十六岁。

就看孙权最后连自己的儿子们都不放过的狠劲,对周瑜的提防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否加害他很难说,没有史料记载就不能妄下结论。

因此,豹眼认为,罗贯中如此描写蒋干中计,绝非是仅仅为了丑化他,而是影射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极力宣导周瑜对孙权的忠诚,也是借此贬低孙权对于重臣的信任,丑化孙权才是其目的。

这是罗贯中演绎蒋干游说周瑜这个桥段的用意所在,丑化蒋干不是其目的,也就没有交代蒋干最终的结局,因为这不是重点,不是罗贯中想要说明的问题。

也并非史料中没有记载蒋干的结局,罗贯中不好下口随意安排。依照老罗的套路,他才不管一些历史人物的死活,只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意编排。因此,蒋干的结局不了了之,不是因为罗贯中不清楚其结局,而是因为他不需要。

罗先生都没有安排蒋干的结局,别人就更不好随便编排了。总之,蒋干最终是死了,但何时死的,死在了哪里,如何死的,都是一个未知。既然罗贯中先生都没有安排曹操因为上了周瑜的当,也就是直接上了蒋干的当,而把蒋干杀掉,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去臆测是曹操秘密杀掉了蒋干。

就算蒋干寿终正寝吧,尽量不要把本来就很血腥的政治,再给它加把盐,留给历史一些宽容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赤壁之战中,坑了两次曹操的蒋干最后是个什么结局?
最后蒋干的结局也并不太好最终,也没有被重用,在自己的家庭当中老死。而且由于他多次献计不成功,导致最后曹操没有重用他,然后蒋干就在自己的家中郁郁而终,蒋干可以说是许多人的缩影,一生没有得到重用,最终是由于生老病死,死在了家中。他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是非常悲惨,自己有想立功的心,但是却没...

赤壁之战中,坑了两次曹操的蒋干在最后有什么结局?
第一、气急败坏的蒋干在发现了自己上当受骗之后,当周瑜的东吴大军进攻之时,便不顾一切的挥剑上去,最后带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战死沙场了。第二、曹操在发现是蒋干这个家伙导致自己战败之后,自然是怒不可揭,所以直接下令杀死了蒋干。第三、当东吴大军和刘备的军队联合进攻的时候,此时的蒋干已经明白自己...

在赤壁之战中,把曹操坑了两次的蒋干最后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最终,曹操十万大军葬身火海,自己差点在华容道被杀。这是张干两次坑曹操。张干在赤壁上做的这两件事造成了曹操兵败的赤壁,但张健忠于曹操。曹操逃跑的路上,张建和曹操换衣服逃跑的路上,装备被误杀。虽然他两次陷害曹操,但这样结束自己的一生也算是功补过。

三国时期的蒋干是怎么死的
三国时期的蒋干死于赤壁之战,被乱箭射死。三国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 于193年赤壁之战结束了自...

坑了两次曹操的蒋干,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那么连续中计坑曹操的蒋干结局如何呢?赤壁之战后,蒋干销声匿迹,《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均没有他的结局记载,可能的结局猜测如下:其一,蒋干可能以身殉职,死于赤壁之战大火之中。赤壁之战决战那晚,黄盖满载可燃之物,借着东风,冲向曹操大营。曹军战船由于首尾相连,大火越烧越旺,八十三万大军...

赤壁之战中,坑了两次曹操的蒋干最后结局如何呢?
在赤壁之战,蒋干是个很关键的人物,罗贯中写这一场著名战役的时候,特别突出了蒋干的无能,他两次前往江东都被周瑜算计。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和平定辽东公孙瓒后基本上是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病逝,掌管荆州军权的张允、蔡瑁两人阴谋拥立二公子刘琮为荆州牧,得知消息的曹操率大军...

赤壁之战中,坑了两次曹操的蒋干最后结局如何?
非常悲哀。蒋干连续两次打他,说在赤壁之战前,他已经征服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只等着灭掉南方的孙权和仍然平庸的刘备,曹操可以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此时,蒋干的出现,对曹操毫无帮助。曹操非常仰慕吴国孙权的大将军周瑜,希望有人能说服周瑜向他投降,这样不必要的战争就会减少,但是谁来完成这个...

赤壁之战中,坑了两次曹操的蒋干最后结局如何?
从此以后,蒋干在史书上就像化为乌有。蒋干生卒年不详,可见他在三国时期的存在感并不高,唯一的闪光点就是赤壁之战在江东游说周瑜。蒋干的结局应该不会差,因为回到徐都后,他被排挤出了曹操的核心幕僚圈。从此蒋干这个名字再也没有出现过。估计他很早就结束了仕途,或者在各地读书,或者隐居。最后,他...

两次害曹操中计的蒋干,结局如何?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与周瑜的计策相争中败北,而作为关健人物的蒋干更是周瑜与曹操交锋中屡次向曹操提供假消息,导致曹操作出错误的决策,虽然第一次曹操因为不肯认借,放过了蒋干,但赤壁之战后的大败,曹操肯定会总结失败原因,并查找失败的责任人。而两次上当中计的蒋干无疑是非常...

赤壁之战中,坑了两次曹操的蒋干最后结局如何呢?
在二人的交谈中,曹操把自己士兵容易晕船的的困扰提出来后,庞统为曹操献上连环计,将所有船连在一起,最后被周瑜抓住机会,火烧赤壁,最后曹操十万大军葬身火海,自己险些被关于杀死在华容道上。这是蒋干二次坑了曹操。蒋干在赤壁做的这两件事导致了曹操兵败赤壁,但蒋干对曹操还是忠心耿耿,在曹操逃亡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