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怎样的人与自然的关?

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怎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神话体系中有很多神话分支,比如北欧神话、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凯尔特神话等,这每一个神话分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都是一个璀璨无比的宝石,在他们背后无不体现着本国人民对于探索大自然和向往美好人生的原始思维特征。同样的,与他们相比,中国的神话也活生生展现出早期先民的原始思维特征,就是通过产生的幻觉和想象,把那些根本就不能化为一类的事物毫无理性和逻辑地联系起来,例如女娲,蛇尾人身,把本身两个不是一类的事物联系起来。


法国作家列维.布留尔在他的著作《原始思维》中曾说:

在原始思维里,人和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原逻辑”的“互渗”关系。“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时是它们自身,又是其它什么东西。它们也以差不多同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发出和接受哪些在他们之外,被感觉的、继续留在他们里面的神秘的力量、能力、性质、作用。”

也就是说,在先民看来,那些正常的季节交替、时令节气、刮风下雨打猎或者种植获得大丰收等等,都是有专门的人负责的,在这些活动出现之前,这些专门负责的人会举行一定的仪式,不然的话是不会下雨或者不会风调雨顺而获得大丰收的。这种在今天看来毫无理性和逻辑的联想,正是原始思维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神话里,有很多涉及人与自然的故事,例如盘古开天辟地、身体化为万物,女娲用黄上造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后羿以弓箭射落九日,禹化身为熊以治水以及与水神共工的战争等等,就体现着原始思维的特征。


后羿射日
除了思维特征之外,中国神话在精神实质上还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主题不变,一切为了生存

不管是人定胜天,还是斩妖除魔,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不变。

比如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是人与自然的斗争;再如禹杀相繇、黄帝与蚩尤战争,是铲除邪恶势力,不让他们再危害人的正常生存;就连女娲造人、禹同涂山氏之女的爱情和婚姻的故事,也同样贯穿着生存的意义。

所以,不管剧情多么荒诞,人的生存永远是中国神话里永恒不变的主题。


夸父逐日
第二,塑造英雄人物

我们不管是从书上,还是从影视剧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无不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神话英雄对巨大的自然灾害,总是一马当先,用自己巨大的能量和异于常人的聪明主动担当,去与自然作斗争,扛起救人民于水火的大旗,从而改变那些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恶劣环境。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等都是这样,面对敌人,敢于亮剑,英雄气十足,禹杀相繇、黄帝战蚩尤就是最好的例子,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包含着对人生的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

第三,塑造人物,有血有肉,形象鲜明,富于情感

先民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英雄人物,是因为他们想改变自身所处的恶劣环境和他们所憎恨的黑暗势力,但是他们没有能力改变,所以,他们想象着创造英雄,来改变这一切,这些最初的愿望都形象鲜明地体现在了神话之中。


精卫填海
情感、形象和想象,正是使神话具备文学特性的三个关键因素。这三个因素,也是后世一切文学作品最根本的因素。正缘乎此,神话与其他原始艺术一起,成为文学艺术发展的奠基石。

第四、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中国神话开创了“为人生”的主题,所有的英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中国神话积淀,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数千年文学发展的主流和传统。“神话富于情感、形象和想象的特征,无疑引导了后世文学审美理想的发展走向。”


山海经
2、众多的中国神话,为中国后世文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泉

从《诗经》到近现代的文学,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神话的滋养。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李白、李贺、苏轼等的诗歌。都使用了许多神话资料。神话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影响更是巨大,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元明戏曲《柳毅传书》、《张生煮海》等,无不与神话有着难解难分的血肉联系。


总结

中国神话是中国文化的起源,他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由点到线,百川到海,滋养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等一系列神话故事所体现出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勇于担当,永不言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2
神话的产生,产生和确立了一定程度上比较合理的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另外,神话故事多是人们对不能抵抗的自然力的解读或对某种情绪的宣泄,因此,其丰富的想象力成为后世文学所寄托的一种依靠,或者说一种表达的介质,当人没不能理解,不能改变时,生化和传说将成为最好的解释或说借口。
首先,神话以解释自然力为主,带着神奇的特色,具有神奇的特点。神话是初民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是充满神奇幻想的故事。这些丰富而幼稚的想象,归根结底是对当时自然界、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的一种概括性的反映,一种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是以不自觉的方式来实现的,其表现就是当时人们对种种神奇幻想信以为真,作为真实的存在。这是原始时期生产发展水平与人类认识水平的必然结果。神话具有神圣严肃的风格等等,都是由此耳来的。

其次,神话是以表现神的活动为中心,充满瑰丽的色彩。如恩格思指出的:“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神的威力常常被极度夸大,有着超自然的属性和狰狞可怕的面貌,高踞于人之上,在斗争中占据着优势。然而,却又是极富艺术魅力的,强烈地吸引着不同时代的人们。

再次,神话是“严肃的故事”。远古人们对神话中所说的荒诞虚妄的神及其故事,不但完全信以为真,而且还抱着虔诚与信仰乃至敬畏、膜拜的态度,因而,神话多在祭祀、庆典等庄严场所传承。所以,神话的格调是庄严的,被称为“严肃的故事”。

最后,神话艺术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马克思说:“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当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人们能够用科学知识说明客观世界,能够在实际上支配自然力之后,神话艺术也就将趋于消失。如当人们具备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并发展航天事业后,不会再严肃地编造关于日月星君的神话;当人们懂得雷电风雨及水旱天灾的成因,并能加以控制和模拟时,关于风伯雨师和龙王旱魃之类的神话故事也就失去了它形成的社会土壤。

由此可见,神奇、瑰丽、庄严,是神话的主要特点。
第2个回答  2020-11-22
在古代,自然科学尚不发达,对很多的自然规律没有充分发现掌握,所以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唯*心的意*识*怪*胎。
譬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认为人的意识可以左右自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思想上的局限和狭隘,使得在没有充分理解参悟自然的条件下,将对自然地控*制 寄托于 意识控*制,从而产生了诸如天地神鬼等等之流。比如认为风雨雷电,水火山海,都有神仙专司。。
愚公移山,已经算是比较朴素的唯物主义了,愚公认为山不动不长(相对),而自己家族 长*劳*不辍,薪*火相*传,总有一天会将山移动。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认识。虽然缺乏灵活性,但并非不可实现。愚公的所谓迂*腐,只是因为当时的所处历*史*环*境,在现代并不算什么,君不见有的城市到处都是穿山隧道。。
第3个回答  2020-11-22
大禹治水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这四个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上古时期,黄2113河泛滥了,凶猛的洪水像5261猛兽一样冲向了人4102们1653的房子、田地。庄稼被淹了,房子回被毁了答。治水的任务落在鲧的身上。鲧采用建筑堤坝的方法,但洪水太大了,鲧用了九年的时间还是没有治好洪水。鲧的儿子禹接替了治水的任务。禹一方面继续采用父亲筑堤的方法,另一方面他决定疏通引导,把肆虐的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禹继承了父亲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老百姓一起劳动,他不辞辛苦,一直都在治水的最前线。那时大禹新婚不久,妻子生下儿子启后,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多年的努力,禹终于治服了大江大河。人们尊称他为大禹。大禹治水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丰功伟绩。我们要永远纪念他。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善于动脑子,勤奋学习,不怕苦和累,长大后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作贡献的好学生。
应该是信念与坚持吧,特别是后两个。大禹治水历时十年,女娲补天估计也历尽艰辛,精卫以小鸟之身欲填平大海,夸父逐日更是至死方停,都是执着追求信念与理想的代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人定胜天,不过现在的话(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个居安思危,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的、因该和谐发展
锲而不舍
第4个回答  2020-11-22
在原始思维里,人和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原逻辑”的“互渗”关系。“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时是它们自身,又是其它什么东西。它们也以差不多同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发出和接受哪些在他们之外,被感觉的、继续留在他们里面的神秘的力量、能力、性质、作用。”

也就是说,在先民看来,那些正常的季节交替、时令节气、刮风下雨打猎或者种植获得大丰收等等,都是有专门的人负责的,在这些活动出现之前,这些专门负责的人会举行一定的仪式,不然的话是不会下雨或者不会风调雨顺而获得大丰收的。这种在今天看来毫无理性和逻辑的联想,正是原始思维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神话里,有很多涉及人与自然的故事,例如盘古开天辟地、身体化为万物,女娲用黄上造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后羿以弓箭射落九日,禹化身为熊以治水以及与水神共工的战争等等,就体现着原始思维的特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