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业迫切需要一次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这是应对市场失衡和业务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支撑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潜在需求。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先导行业,电信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步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因此市场持续失衡,至少表明电信业支撑国民经济的能力已经出现了危险信号。
失衡“隐痛”将辐射整个国民经济
信产部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固定电话用户继续保持在较低的增长水平。1~3月,全国固定电话用户仅新增320.6万户,达到37101.7万户;无线市话用户减少44.9万户,在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的比重为24.4%,比2006年底下降0.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移动电话用户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连续创造2004年4月以来最高月增长纪录。3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新增672.2万户,远高于去年月均新增564.0万户的水平,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8065.2万户。
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比去年同期下降6.1%,而移动本地电话通话时长比去年同期增长34.9%,对固定本地业务的替代效应持续增强。从增量趋势来看,电信业市场失衡状况更是迅速加剧。
应该说,移动通信的迅速强大是中国电信业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从另一方面看,移动运营商一家独大进一步加深了市场结构的失衡,既阻碍了电信业整体的和谐发展,也背离了多年来电信改革的初衷。
众所周知,固网是国家的通信网命脉,承担着转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公众信息服务、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重任。尤其是在需要安全保障、持续连通的公务、商务、政务等领域,更是离不开固定通信网的支撑。
然而,我国固网运营商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这必将削弱其支撑国民经济的能力。
电信业期待新一轮改革
不断失衡的电信业迫切需要的是一次大刀阔斧的结构性调整,否则很可能出现积重难返的局面,那时再调整不言而喻将付出更高额的成本,势必影响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电信市场继续失衡将造就新的市场垄断。实践证明,当一个企业成为市场垄断者时,随直而来的必然是“掠夺性低价”,通过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排挤竞争对手,而这种竞争失效的局面也违背了电信改革的初衷。
根据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属高寡占Ⅰ型的市场结构,从长远来看也将影响移动通信的健康发展,损害消费者利益。
而且,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变,三网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业务结构的变化将推动运营商竞争格局面向融合的重新架构。随着IPTV和3G移动电视等多媒体业务的兴起,“内容”日渐成为运营商开展差异化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未来的电信运营商要能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和融合业务。
“十一五”时期我国各行各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信息产业提供服务支撑的方式、手段、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电信业尤其是固网的自身可持续发展出现问题,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毕竟一旦固网过度萎缩甚至被替代,仅靠移动通信来实现社会信息化、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是不现实的。
因此,无论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电信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尽早完成面向融合和打破失衡阴影的格局重构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中非常紧迫的重要课题。
电信业继续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
首先,以重组快速建立“公平公正,有序有效”的市场环境,实现在电信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打好基础。电信业当前不断加剧的失衡局面本身已经证明,单靠市场自发调节,电信业很难实现有效竞争和竞争格局的理想架构。因此,通过重组实现改革的目标已经成为不得已的必然选择。
其次,3G、IPTV、VOIP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需要与之匹配的运营格局和业务架构,这也是电信业新一轮改革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启动全业务是一条便捷的途径。当然,考虑带当前失衡格局的现状,在启动全业务的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的时间差以保证若势运营商尽快壮大。
再者,全球化发展带来电信业全球化竞争的深刻变革,中国电信业做大做强靠的是所有运营商的共同参与。从全球发展局面来看,成就融合性的国际电信巨头已经成为发展主流,我国电信业也应顺应潮流,通过资源的整合塑造几家规模巨大、竞争力强大的融合全业务运营商。
最后,电信企业要主动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寻求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资料:德国教条网,希特勒灭亡网,纳粹腐朽网,莱克星吨网,搜狗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