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杨六斤的故事用文字写出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3-01
😈ff
第2个回答  2015-04-25
杨六斤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母亲带着弟弟改嫁,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杨六斤住在亲戚提供的空房子里,独自生活。想妈妈和弟弟的时候甚至自己半夜出去找妈妈,但都半路又折回来,因为害怕给妈妈增添负担。每年只能从堂哥那里领500元生活费兼零花钱。
杨六斤独自居住在空屋里,每天帮邻居放牛时自行拔野菜来吃,多年来吃过数十种野菜,然而他吃的只不过是一般的野草。此外,他自制捕鱼器到溪边捕小鱼,作为自己的肉菜。同时也利用洗衣粉在溪里洗头。虽然生活苦难、不过他没有太多埋怨,只有在晚上想起母亲才会独自流泪。被问及想透过镜头向妈妈说什么,他摇头:“不想说,因为我怕妈妈不要我了。”
经媒体报道后,深圳康桥书院校董助理、国际高中部副校长陆卡娅,看到杨六斤故事的视频,去广西把杨六斤带到深圳康桥书院,由学校资助他读书。 2014年6月19日,德峨镇镇长、新街村学校校长及杨六斤堂哥杨取林一起赶赴深圳带杨六斤回广西。
杨六斤公布在电视上面的中行账号,收到了几十万捐款,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杨六斤的个人账户获得了巨额爱心捐款,截至2014年6月25日已达到500多万元。
2014年6月23日,在深圳康桥书院为杨六斤举办的送别会上,深圳当地有十多家媒体采访书院院长韩冀。面对电视镜头,韩院长表示,广西当地的政府、媒体、学校的校长、杨六斤的堂哥,对这个小孩十分关心,他们到学校来希望把小孩接回去。通过友好沟通,了解实际情况,开始的一点小小的误会,但是通过沟通,这种误会已经完全化解了。 杨六斤到学校来的时候,本身是请假过来的,没有办正式的到这里来学习生活的手续。校方希望他长期在这里,但是,彼此之间还需要建立一种信任。孩子的堂哥和其他人一起送他过来,让他在这边先有一个体验,觉得很满意,那么我们双方可以进一步洽谈,办正式的手续到这里来。
杨六斤的命运转折只是个案,杨六斤的遭遇却不是唯一。有资料表明,类似杨六斤这样的事实孤儿,全国已有61.5万,他们是否都得到了妥善救助?他们中还有多少杨六斤?他们中的杨六斤不可能都“幸运”地被媒体关注,那么他们是不是也在过着“吃野菜充饥”的生活?归根到底,保障孤儿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未来,还要靠政府部门主动发力,而不是寄托在媒体的偶遇上。杨六斤从弃儿到“宠儿”的境遇变化,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地政府部门失察的窘相。这也给其他基层政府提了个醒,照看好治下的孤儿,别再让他们成为杨六斤。
靠媒体掘出的爱心洼地,能改变的只是一个人的命运,背后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统筹资源来满足儿童福利保护的需求,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构承担的通畅救助体系。
一方面,政府应当发挥基础性作用,加大投入,采取供养、补贴等形式,使得儿童福利成为普惠式福利;另一方面,引导和扶持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发展,增强慈善的影响力与覆盖面,充分汇集和释放社会爱心,成为儿童福利保护充足的补充。在此基础上,加快儿童福利保护和公益慈善立法,健全权利与义务、责任与约束等方面的规则,来防范风险,规避矛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