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外友好的特点

如题所述

1、和为主,战为辅
大唐王朝继承了大汉的国家品质与外交风格,以强国的博大胸怀及强不凌弱的国家道德,执行着对于他国的友好共处,只是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略的情况下,进行有限度的武力威慑——奉行着“和为主,战为辅”的对外准则。大唐的“和外”主要是通过政治互信、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形式展开,而和亲在其中居于重要的政治地位。大唐的和亲与大汉时的和亲非常不同,汉朝和亲——是在军力不及匈奴时的情况下执行的一种无奈的以女人的身体去贿赂而求苟安的策略。大唐和亲——则是在势力强大并胜出对手的情况下,为了化干戈为玉帛而执行的。
2、互通使节,贸易往来,产品交流
大唐王朝凭借其具有几百年的强盛国力,通过军事为后盾,大力推行着与各国及各个民族政权间的互通使节、贸易往来、产品交流,由此而在和平共处为主流的情势下,促进了中国周边地区的发展,保存了亚洲东方的文明。
3、重视文教外传,形成大唐文化圈
大唐时期对外交往的一大特点,即是重视政治制度、文化科技、教育思想等精神文明成果的外传,最终形成了依靠文化的软性力量(非武力的)而构建的大唐文化圈,形成泛中华的文化大区,促进了亚洲东方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在今天东部亚洲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最有活力地区的实际状况,引起了人们对于个中原由的探讨——在文化寻根中,再一次掀起对于秦汉唐文化的热潮,展现出大唐文化的千年魅力。唐王朝的对外文化影响力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政治制度,经过大秦的郡县制、大汉的三公九卿、两晋的九品中正,进入隋唐后,中国的国家政治制度无论是对于中央权力配置(三省六部制),还是地方权力设置(道、州、县等),均具有非常先进的行政思想及政治作用,因此引起周边国家的学习。二是国家政治哲学,经历秦的法家治国、汉的儒家独尊,到大唐时期,中国的国家统治哲学已经完全形成儒道法合理并用的局面,文治武攻成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准则,由此而吸引着各国统治者的模仿、借用。三是社会道德,大唐所奉行的以儒立国、崇尚儒家道德(礼义仁智信)、追求三纲五常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与道德思想法则,无疑在治国安民、稳定社会、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驾驭民众、稳固政局这个角度,必然会钓起统治者的胃口,使他们竞相模仿。四是宗教,由于佛道及其他西部宗教在大唐的高度发展,尤其是佛道在彼此的融合中,更加具有平民化色彩,加上其教义中所宣扬的来世美景梦境、现世的安分守己,既对民众产生了吸引力,同样也吻合统治者治理民众的需求,因此以其神秘性与世俗性的双重特点,决定了各国统治者与民众对其具有高度民主的热情。这样一来,宗教外传即成必然趋势。五是文学艺术,中国有着文以载道的传统,加上魏晋时对于山水美学的注重,中国的文学艺术在“理”之外,又增加了“美”与“韵”的味道,因此无论是策论文章、诗词书法,还是音乐、绘画、雕塑等等,均对于境外民众形成大唐特色的魅力。六是科学技术,中国古代以农立国,而且崇尚民本思想及对于身体的道德化注重,因此古代中国基于这些原因——其天文历法、水利、农具、农艺技术、中医、养生等科学技术非常发达且实用,由此导致这种实用科学,必然受到同样具备急切功利思想的境外统治者的兴趣与关注,进而传播至国外。
4、与四方交流,海陆皆通
大唐时期,我国的造船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而且随着国民的水文地理、天文气象及航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内河航运、远洋航运的高速发展,这些均为大唐时期开展大规模的对外水路运输提供了便利。在内河运输方面,由于大隋朝对京杭大运河的开辟,贯通了中国南北,连接了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流域这三大水系,由此而促进了中国国内的贸易联系及产品互通。尤其是大唐政府对于水路、陆路等交通沿线的配套性设施(如驿站、码头、宾馆、酒肆)的建设,更便利了中国国内各条贸易商路的发展,促进了商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大唐时期的对外贸易,可谓是“与四方交流,海陆皆通”,它的对外交通很发达,有多条通往境外、连接国内各主要贸易城市的水陆交通干线。比如有:一是以长安为中心,北经蒙古地区,可到达中北亚的叶尼塞、鄂毕两河上游,往西到达额尔齐斯河流域以西;二是以长安为中心,西经河西走廊,西出敦煌玉门关,经新疆,即可到达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丝绸之路”;三是以长安为中心,向西南,经西川到吐蕃,可到达尼泊尔和印度;四是以长安为中心,向西南,经南诏,可到达缅甸、印度;五是以长安为中心,往东,经河北、辽东,可到朝鲜半岛;六是由登州(山东蓬莱)出发,渡渤海,沿辽东半岛东岸和朝鲜半岛西岸到达日本;七是由楚州(江苏淮安)出淮河口,沿山东半岛北上,东渡黄海,经朝鲜半岛到达日本;八是由扬州或明州出海,横渡东海直达日本,九是从广州,经越南海岸,从马来半岛南端过马六甲海峡,能到达苏门答腊,从这里可以到达印尼爪哇、斯里兰卡和印度;十是从广州出发,经东南亚,越过印度洋、阿拉伯海,可到达波斯湾。除此之外,大唐时期还开辟了到达埃及、东非的海上交通。丰富多样的水陆交通干线,不仅密切大唐与境外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而且也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往来,为大唐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交通基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0
1、和为主,战为辅
2、互通使节,贸易往来,产品交流
3、重视文教外传,形成大唐文化圈
4、与四方交流,海陆皆通
第2个回答  2012-11-04
比较活跃
1、和为主,战为辅
2、互通使节,贸易往来,产品交流
3、重视文教外传,形成大唐文化圈
4、与四方交流,海陆皆通
第3个回答  2012-05-11
遣唐使访华,鉴真东渡
第4个回答  2012-05-11
王道教化四方

唐朝的外交政策有哪些特点?
6. 比邻为友。唐朝与周边的国家和民族,如突厥、吐蕃等,保持着友好的关系。7. 接纳外来文化。唐朝在外交往来中,积极接纳各国的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唐朝对外友好的特点
大唐时期对外交往的一大特点,即是重视政治制度、文化科技、教育思想等精神文明成果的外传,最终形成了依靠文化的软性力量(非武力的)而构建的大唐文化圈,形成泛中华的文化大区,促进了亚洲东方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在今天东部亚洲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最有活力地区的实际状况,引起了人们对于个中原由的探讨...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原因、作用和启示 主要特点 1、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

依据你所学,指出唐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
唐朝对外政策的特点: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具体体现:1。唐朝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税收,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2。对外来宗教,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3。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特点与史实
特点:对外交往十分频繁,与亚洲、欧洲和非洲许多国家之间的往来呈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史实:唐太宗时玄奘到天竺取经,归国后著《大唐西域记》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外婚联姻的运用:唐朝通过外婚联姻的方式,与周边国家建立亲缘关系,以维护边疆稳定和友好关系。例如,唐朝与吐蕃、高丽等国进行了多次的皇室联姻。总体而言,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积极开放、广泛交流,通过经济、文化、外交手段与周边国家和远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概述唐朝时所实行的对外政策及影响..\/\/\/,,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一是广泛对外开放,与各国进行交流;二是兼收并蓄,广泛吸纳外国先进新鲜事物。隋唐不仅是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1.隋唐时,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2.对外交通发达,有陆路和海路将中国同许多国家较...

历史: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时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对外政策的特征:唐朝实施的是开放性对外交往的政策。唐朝时,统治者主张与世界交往,既传播了博大精深的唐文化,又容纳了一切外来文明。...

唐朝中外交流有何特点?
唐朝中外友好交流可谓盛况空前,既开放又兼容并包。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人员友好往来,贸易频繁进行,文化上兼容并包,中国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外国,同时也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

综合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谈谈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有何特点
二、唐朝外交特点:(1)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有连续性。(2)领域全面,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唐朝是亚洲文化的中心。(3)唐朝对外交往的彤式多种多样,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贸易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4)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影响巨大,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