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有什么?

如题所述

听老人说,当年秦始皇修的长城,并不是现在这副样子,它只是一个高高的、厚厚的墙垛子,上边有几个了望台,是供哨兵放哨用的。根本没有烽火台。那么烽火台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长城修好后,像一条大龙横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些经常侵犯中原的胡人都被挡在城墙外边儿,再也不敢来侵犯了。就这样儿,边境上平安了几年。其实敌人并没有停止进犯中原的阴谋。这一年的一个黑夜,天阴得像口大黑锅,伸手不见五指,不一会儿,电闪雷鸣,哗哗地下起了大雨。匈奴几万精兵在大将单兀的率领下摸到了长城边上。他们树起云梯,悄悄爬上城来。城上放哨的人,因为雨大没听见动静。后来一道闪电把大地照得雪亮,哨兵才发现有人偷袭。哨兵赶快敲起梆子报警,下一站的哨兵听见以后又敲梆子往下传。可是这天夜里大雨哗哗地下着,又是雷又是闪的,哪听得见什么敲梆子的声音呀!后来,站岗的哨兵被匈奴杀了。匈奴摸过了长城,打开城门把几万精兵放了进来,这一下子北边边境就告急了。

消息传进皇宫,秦始皇一见急报赶紧派兵前去抵挡。领兵的人是大将袁牧。袁牧领着兵日夜赶路,在山东一带,遇到了侵犯中原的匈奴兵。双方开战后,相持不下,袁牧一看这样下去不行,便用了一个计策。他先让一部分人在道路上挖了些大坑,然后把它们伪装好,又准备了许多干柴,架在一个地势险峻的地带。过了几天,两军对垒,袁牧假装被打败了,领着兵扭头就跑,单兀一看以为汉人抵挡不住了,催马就追,一鼓作气打进京城。匈奴的兵马跑地飞快,眼瞅着就快追上袁牧的队伍了,忽然一阵嚎叫,前边儿的骠骑掉进了陷阱,一下子乱了套,有拉马的,有救人的。袁牧一见,立即杀了个回马枪。他按照计划把单兀的队伍全都轰到地势险要的地带,一把火烧得匈奴兵马,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匈奴的残兵败将只好举手投降。

后来,袁牧总结了长城失守的教训。便对秦始皇说:“长城虽然坚固,但每隔半里一个哨兵,敲梆报警,速度之慢且不提,一遇风雨天梆声淹没其中,万里长城等于形同虚设。”秦始皇听后,心里老大的不高兴。就故意说:“好好,你说的对,那么,你看怎么办好呢?”还没容袁牧说话,秦始皇又说:“我看这事交给你吧!如果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儿,我就拿你试问。”秦始皇这么一来,倒把袁牧给将住了,他终究是个武将呀,对土木之工一窍不通。他本想把这些禀报皇上,让他派人去解决,没想到秦始皇倒把这事儿全交给自己了。怎么办?皇上说话,是金口玉言,谁敢违抗呀。袁牧想想没辙,就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回去以后,袁牧就开始冥思苦想,怎么样能使警报迅速地传到总兵那里,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好办法。有一天,天正下着蒙蒙小雨,袁牧一个人心烦意乱地在长城上走过来走过去,不觉着一整天快过去了。他依在城垛上往远处看,忽然,他眼睛一亮,看见远处的村庄正在升火做晚饭,一缕缕炊烟,直上青云。雨在下,烟在冒。他灵机一动,心想:“这村庄离这里少说也有几十里地,每一缕炊烟都看得那么清楚,用烟报警行不行呢?”

于是,袁牧就在长城上加修了烽火台,烽火台里备上干柴火种。烽火台修好以后,袁牧试了一回,果然很灵。一处有情况,不消一会儿功夫,总兵就能见到见到信号,立刻发兵了。那长城,自从修上了烽火台后,更显得雄伟气派啦,那些胡人哪敢再轻举妄动呢。所以从那以后,边境上就消停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0
公元前490年,波斯的强大舰队横渡爱琴海,在雅典城东北60千米的马
拉松平原登陆。
在这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雅典统帅卡里玛巧斯派“长跑能手”
斐利皮梯斯去向斯巴达求援。斐利皮梯斯以每天跑75千米的惊人速度,在两
天内赶到斯巴达。不料自私的斯巴达统治者并不想出兵支援雅典,以自古以
来的风俗为借口说;“现在不行,只有等月亮圆了,我们才能出兵相助。”
雅典人听到斐利皮梯斯带回的消息,知道等待外援已经没有希望了,只
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卫国家了。全体雅典人民都被动员起来,甚至把奴隶
也编入了军队。他们在米太亚提斯指挥下,前往马拉松平原和波斯军队决战。
米太亚提斯通晓波斯军的战法,针对波斯军善于平地作战和惯用中央突
破的特点,他命令部队占据马拉松山坡上的有利阵地,在山上扎营,扼守通
往雅典的去路。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河谷,向下是一个大斜坡,可以一眼望

到驻扎在平原上的波斯军的大营。米太亚提斯采取了正面佯攻、两翼夹击的
战术,把实力雄厚的雅典军重步兵分为两队配置在两翼,中央兵力较薄弱。
作战时,以较弱的中央阵线兵力首先出击,引诱波斯军进行反击,然后且战
且退,当诱敌深入后,两翼重兵进行夹攻,一举击溃敌人。
激战即将开始了。雅典军队只有1万人,而波斯军队达10万人。面对强
弱悬殊的状况,米太亚提斯对战士们说:“雅典是被套上奴隶的枷锁,还是
永保自由,关键就在你们身上!”这震撼人心的话语,鼓舞了士兵们的战斗
勇气。
9月12日清晨,战斗开始了。米太亚提斯命令全军飞奔下坡,直冲敌营。
不出他所料,强大的波斯军很快突破了雅典军的中央阵线。雅典军且战且退,
波斯军步步逼进。正在这时,突然杀声震天,两侧的雅典精锐部队发起了冲
锋,夹攻波斯军。波斯军由于追击雅典军战线拉得很长,现在却三面受敌,
首尾不能相顾,终于抵挡不住来势凶猛的雅典军的夹击,开始全线溃退,纷
纷退到海边跳上舰船逃跑了。
马拉松战役以雅典军大胜而告结束。波斯军在此战中遗尸 6 400具,而
希腊军只阵亡192人。
为了及早把胜利的消息告诉雅典人民,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斐利皮梯斯又
以最快的速度,从马拉松平原跑到雅典中央广场,对着急切盼望前线消息的
人群激动地喊了一声:“大家欢乐吧,我们胜利了!”之后,就倒在地上牺
牲了。
为了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和快跑英雄斐利皮梯斯,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
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创立了一项新的竞赛——马拉松赛跑。运动员从
马拉松起跑,沿着当年斐利皮梯斯经过的路线,到达雅典,全程为42千米零
200米。后来,对这段距离又作了仔细测量,确定为42千米零195米。这便
是“马拉松赛跑”的由来。
马拉松战役是一个著名的战役。这次胜利提高了整个希腊人的斗志和士
气,使以前臣服于大流士的一些希腊城邦受到鼓舞,他们借此机会起来反抗,
宣布独立。巴比伦、埃及以及其他地区同时爆发了起义。这次战役的影响,
正如英国著名军事家富勒将军所说的那样,“是欧洲出生时的啼哭声
第2个回答  2012-05-09
烽火戏诸侯。
第3个回答  2012-08-13
额……纸上谈兵 是不是?

参考资料:大脑

古人传递信息小故事简短
1、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2、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人们将母猴和子猴...

古代有什么传递信息的故事
3.商周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

• 古代传递信息的小故事
1.“我们胜利了!”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在马拉松平原打败了波斯侵略军。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地跑了40千米200米(当时),将胜利的消息传到雅典,从而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菲迪皮茨跑到雅典就累死了。他拼命跑了40多千米,只为了一个目的:传送“我们胜...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故事40字
还有一个“鲤鱼传书”的故事,也发生在汉朝。其实,这故事的源流还更久远。早在商朝末年,当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的时候,他就曾捕获一条鲤鱼,鱼肚里有一封信,信中预告他以后将被封在某地。后来他辅助周武王打天下成功,果真被封在那里。

关于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有哪些
1、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有哪些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有: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青鸟探枝和风筝传信。鸿雁传书 鸿雁作为通信的使者,这一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对候鸟行为特别是迁徙行为的观察。传说,当有人思念远方的亲友,便会寄出一封信函,期盼随着鸿雁的迁徙,能将书信带到亲人的手中。这种象征性的传递方式富有诗意,表达了人们对远距离...

有没有古代人传递信息的小故事 要语文书上没有的
(1)烽火传递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儿子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到处寻找美女。大夫越叔带劝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恼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撵出去了。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褒响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监狱。 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其子将美女...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有哪些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有:烽火台、驿站传信、书信寄情等。烽火台传递军情 在古代,为了应对战争和紧急情况的讯息传递,人们建立了烽火台。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依赖于狼烟和火光。当有敌人入侵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守台人会点燃烽火,狼烟直冲云霄,远处的烽火台见到信号后,也会依次点燃烽火。通过这种方式,...

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100字以上)
1、信猴传信 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2、烽火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

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和故事
“鸿雁传书”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渐渐成了邮政通信的象征。三、鱼传尺素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