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集锦

比和比例实际问题 好题精选 三 25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1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5、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16、最大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17、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8、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9、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2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用最大公约数)
21、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
约分。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
22、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23、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4、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8、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29、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30、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31、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141414
32、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
如3. 141592654
3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 141592654……
34、什么叫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35、什么叫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
)*c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5
六年级奥数:比例问题(1) 答 案

1. 5;8;80.
设4:x= ,可以求得x=5,y=8, z=80.
2. 10
在3:5里,如果前项加6,前项为3+6=9,即扩大了93=3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扩大3倍,即为53=15.后项应增加15-5=10.
3. 5
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可得:6(12:1)=0.5(厘米)=5(毫米).
4. 约为20.4亩、0.8亩、0.4亩
总面积:120120=14400(平方米)
5. 120
甲、乙两种铅笔单价之比为3:4,又两种笔用去的单价相同,故甲乙两种铅笔数之比为4:3.其中甲占总数的 即 ,甲种铅笔数为 (支).
6. 3:1
因为2:5=4:10,所以4辆车共有10个轮子,如果4辆车全是小卧车,那么轮子数应为16个,比实际多6个.故每4辆车中有摩托车(44-10)(4-2)=3(辆),有小卧车1辆.所以摩托车与小卧车的辆数之比为3:1.
7. 240
设A=7K,B=13K, ,故K=12,从而A+B=20K=240.
8. 56
二、三年级占全校总数的1-25%=75%,故三年级占全校总数的75% .一年级比三年级少的40人占全校的 .于是全校有 (人),一年级学生有22425%=56(人).
9.
石子占总份数的 ,即 .当石子用5吨时,混凝土共有 (吨),因为水泥占总份数的 即 ,那么 吨混凝土中的水泥应为 (吨).
同法可求得 吨混凝土中的黄砂为: (吨)
水泥缺 (吨),黄砂多 (吨).
10. 6
设甲的速度为每小时行13K米,乙的速度为每小时行11K千米,则两地相距(13K+11K)0.5=12K千米.甲追上乙需12K(13K-11K)=6(小时).
11. 设甲和乙的最大公约数为K,则甲数为5K,乙数为3K,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15K.于是K+15K=1040,解得K=65.
从而甲数为565=325,乙数为365=195.
12. 旧合金的重量为36-6=30(克).
铜在旧合金中占 ,故旧合金中有铜 (克),有锌30-12=18(克).
新合金中,铜仍为12克,锌为18+6=24(克),于是铜与锌的比为12:24=1:2.
13. 上坡路占总路程的 ,上坡路程为 (千米),上坡时间为 (小时).
平路时间为 (小时),下坡时间为 (小时).
全程时间为 (小时)
14. 注满容器20厘米高的水与30厘米高的水所用时间之比为20:30=2:3.注20厘米的水的时间为 (分),这说明注入长方形铁块所占空间的水要用时间为12-3=9(分).已知长方形铁块高为20厘米,因此它们底的面积比等于它们的体积之比,而它们的体积比等于所注入时间之比,故长方形底面面积:容器底面面积=9:12=3:4.

六年级奥数:比例问题(2) 答 案
1.
第一个数是 ,第二个数是 ,第三个数是 .
2.
将四个数分别看成1份、3份、5分、7份,那么一、二两个数相差2份是 ,故一份是 .四数之和为 .
3. 2.5
两城间实际距离为 (万厘米),图上距离实际为 (厘米).
4. 64;48
小华、小青,小明所有朵数之比为5:6:8.将它们做的朵数看成5份、6份和8份,小明比小青多2份是16朵,故每份为8朵,从而小明做了88=64(朵),小青做了85=40(朵).
5. 48人,44人,52人
二班占总人数的 ,三班占总人数的 ,故二班比三班少 ,于是参赛人数为 =144(人).
其中,一班有 (人),二班有 (人),三班有 (人).
6.
甲包糖原来占总量的 ,后来占总重量的 ,那么10克占总重量的 .故两包糖的重量为 (克).
7. 30、18
第一小组人数原来占总人数的 ,后来占总人数的 ,故14人占总数的 .那么总人数为 (人).
第一组原有人数为 (人),第二组原有人数为 (人).
8. 4.8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长 (厘米)和 (厘米).故其面积为 (平方厘米),斜边上的高为24210=4.8(厘米).
9. 1000立方厘米
长与宽的比为2:1=4:2,宽与高的比为2:1,故长、宽、高的连比为4:2:1.其中高为 (厘米),宽为52=10(厘米),长为54=20(厘米).体积为20105=1000(立方厘米).
10.
鸡占总份数的 .故表示鸡的扇形圆心角应为 .
11. 将甲、乙、丙的高看作1、2、3份,上底看作6、9、4份,下底看作12、15、10份,那么甲、乙、丙面积的份数依次是:
甲:(6+12)12=9;乙:(9+15)22=24;丙:(4+10)32=21.故乙、丙梯形面积份数之和是甲梯形份数的(21+24)9=5(倍)故乙丙梯形面积之和为305=150(平方厘米).
12. 设原水速为每小时x公里,甲乙两港相距y公里,因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故有(8-x):(8+x)=1:2解得 .
又有 .解得y=20,即甲、乙两港相距20公里.
13. 将一个酒精瓶容积看成一个单位,则在一个瓶中,酒精占 ,水占 ;而在另一个瓶中,酒精占 ;水占 ,于是在混合液中,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 .
14. 相遇前甲、乙速度之比为3:2,相遇时甲、乙分别走了全程的 和 .相遇后,甲、乙速度之比为(3120%):(2130%)=18:13.
当甲走完剩下路程的 时,乙又走完全程的 ,这时离A还有全程的 ,于是全程为 (千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5-28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 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1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2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13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4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就这样: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15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16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7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18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19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20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第3个回答  2012-05-23
小学五年级数学已经学习了分数、比和比例,它们虽然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但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他们实际都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一种相除关系,也就是一种比的关系。如: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7:5,客车比货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求货车从B城到A城要多少小时?
第4个回答  2012-05-24
可参看《小学知识总结》文辑(http://wenku.baidu.com/album/view/0873e988d0d233d4b14e69e2)中的“小学数学知识系统总结”,也可免费下载。

数学小知识一问一答
- 费马大定理:x^n + y^n = z^n,n>2时无整数解。欧拉证明了3和4,1995年安德鲁·怀尔斯证明。- 拓扑学部分:- 欧拉定理:定点数+面数=棱数+2,也称欧拉定理。- 欧拉定理推论:可能只有5种正多面体。- 克莱因瓶:左手系物体可变成右手系。2. 小学数学知识集锦 - 笔算法则:- 两位数加法...

小学的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比和比例。2、空间与图形: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3、统计与可能性:量的计量、统计、可能性。4、实践与综合应用:探索规律、一般复合应用问题、典型应用问题、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问题、比和比例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应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③自由选择。在钟面上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间,告诉小伙伴,这个时间自己在做什么……最终,每个学生为自己规划一个愉快的星期天。每项活动环环相扣,并且富有生活情味。用实践活动巩固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同时逐步形成实践知识和运用知识。重视优良...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都有哪些
1、算式:加,减,乘,除;2、对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3、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4、对圆的认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5、小数、分数,分数又包括带分数、假分数、真分数;6、对百分数的认识、百...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表内乘法 1、乘法的概念:乘法是用于简便计算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算法。2、将相同加数的和改写为乘法算式,以便于计算。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生数学知识小学数学知识有哪些?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有:1、数的分类:分为整数、分数、小数;2、四则运算:根据操作数和对应法则求出结果的过程;3、因数和倍数:当甲能被乙整除时,就说甲数是乙数的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4、公因数与互质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公因数,既有最大的,也有最小的,最小的公因数是1;5、...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数学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小学数学有什么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掌握好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后续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以下是小学数学必须要掌握的知识:1.数字的认识和运算:包括0-9的数字认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2.数字的进位和退位:了解十进制的概念,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3.分数的认识和运算: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