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如题所述

孩子的自信心在其刚出生时就开始萌芽了。当他咿咿呀呀跟你说话、伸出双手求拥抱、弄出各种动静求关注时,他的自信心就在发展了。父母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很可能会误伤这颗嫩芽,下面这些做法则能很好地呵护其茁壮成长。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3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其中的“自”和“律”都很重要。
过去,中国家长们很重视“律”,就是给孩子定规矩、严要求。现在的一些家长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自”,一味地给孩子自主权和自由,放养,认为只要顺其自然,孩子就会长好。
这两个极端都很片面。如果只强调“律”,就很容易让孩子不快乐、有逆反心理。同时,由于大人主动、孩子被动,孩子是在大人的监控和管制下去行动,实际上恰恰失去了锻炼自我约束能力的机会。一旦离开了大人的监管,有的孩子由于惯性、由于听话,能继续表现好;有的孩子由于被压制太久或有逆反心里,就需要更多的放松来平衡一下。因此很多时候,这样的管教可能只培养了孩子的忍耐力、专注力和韧性,并没有培养真正的自律能力。
而过于强调给孩子自由,对孩子大撒把,那结果似乎更糟。美国等西方国家已有类似的教训。
曾经,美国的妈妈们给孩子上早教课、让幼儿学语文数学知识的风气不比我们逊色。在很多地方,5岁的孩子要参加智商甚至情商测试,为的是能进入优质的私立小学,或进入天才班。我听说过有30个月的幼儿为了进好的幼儿园而参加智商测试。为了通过这些考试,妈妈们以各种早教课程和学习软件来武装自己的宝宝,搞得孩子很忙。周末带幼儿上早教课,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景象。
后来,大家发现孩子们压力太大,不快乐,于是提出要让孩子自由,让孩子不去学什么,单纯地玩,尽情去have fun。
到现在,我们正在推广“爱与自由”的同时,西方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也在反思。一位英国的专家说,现在这么多孩子被确诊为儿童多动症,其中的一些孩子只是因为他们在幼儿时根本没有机会学习怎样去自我约束!
美国丹佛大都会州立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德博拉.莱翁和艾琳娜.波卓娃博士在90年代研发了一套学前教育课程,叫做“心智工具”(Tools of the Mind),着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以及其他“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这套课程在一些幼儿园实践后,效果好得惊人。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心智工具班级的孩子表现得积极而有序,好像他们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实施一年之后,在全美学力考试中,语文成绩方面,传统教学法的孩子只有一半人数能达到“熟练”等级,而心智工具的孩子有97%达到“熟练”等级,平均成绩高出整个学区平均分20多分,尽管很多孩子都来自贫困家庭或是母语不是英语的家庭!
这个课程效果之好,使得学者们想进行对照研究都成为不可能:因为幼儿园园长们认为,剥夺对照组的孩子们接受这个教育的机会,是不人道的!
而其他一些研究也表明,自制力比智商更能预测未来的学业表现。其中一项研究有这样的结果:智力和自制力都处于平均水平以上的孩子,数学成绩优秀的概率是那些单有高智商孩子的三倍!
这些研究,让我想起多年前在英文教材中看到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者给一些四岁的孩子每人发一个苹果,然后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能忍着不吃这个苹果,那么过一会,你们还会得到另一个,作为奖励。在研究者离开的时间里,有的孩子忍着不吃,有的孩子忍不住吃了。若干年后,实验者对这些已经长大的孩子进行追踪调查,发现能忍着不吃的孩子,无论是工作还是其他方面,都更有成绩,情商也更高,而那些不能忍耐不能克制自己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命运就不那么乐观。
自律能力、自制力,而不是智商,将决定孩子的学业、乃至他们的一生是否成功与幸福。
对于我们来说,这似乎不是什么新闻,但对于崇尚自由的美国人来说,这却是重大发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很推崇忍耐、克制这些品质的,比如,“克己复礼”、“存天理,灭人欲”……这个“灭”字听起来有点吓人,其实就是强调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古代君子的一大特征。过去曾有一首歌,叫《跟着感觉走》,之所以那么流行,就是因为它对传统的观念有点小小的颠覆,人们很享受这种观念上的解放。
而美国文化则很不同。他们几乎是鼓励冲动、鼓励张扬,鼓励一个人听从自己的直觉、冲动和欲望。美国年轻人如果说另一个人很“spontaneous”,指这个人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就做到哪、常有难以预测的举动,那么这通常是褒义的描述,这是个招人喜欢的性格。
很多人现在想法比较西化,对于孩子也常有类似的看法。有时人们认为,一个能克制冲动的孩子太老成、不像孩子,而那些无所顾忌、行为放肆的孩子反倒被认为是有孩子气,是活泼的、有潜力的。
而现在的这些研究提醒了我们,不要矫枉过正,要向传统回归一些,要对自制力和自律重新重视起来。
孩子的自律能力该怎样培养呢?
在我看来,狭义的自律是指自制力,就是克制自己想做什么事情的冲动、或是让自己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情的能力。而广义的自律则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我评价能力、做计划并监督执行的能力,等等,相当于自我管理能力。这里面不只需要单纯的自控力,还需要其他复杂的认知能力。
狭义的自律、自制力、自控力,是怎样做到的呢?
我们可以想想自己的情况。我们成人是怎样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的?是什么使得自律变得可能,变成现实?
我想,这里面关键不是自己的忍耐度如何,而是在于我们有多大的自觉和主动性,在于我们主观上认为这个控制和忍耐有多大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自律的动机有多强。
举个妈妈们都有体会的例子:我们都曾有想买衣服的冲动,有时这种冲动会变得很强,变得不那么理性了。我们是怎样克制消费冲动的呢?女人们想过很多办法,但是怎样都会有波动,有反复。情绪一起伏,买衣服的冲动就高涨起来了。但是,很多妈妈一有了孩子,这种买衣服的冲动一下子就降了很多。我想,这可以很生动地说明,忍耐的力量是有限的,是不可靠的,而自律的动机才是更关键的因素。当我们少买衣服的动机变得足够强大,那么这种克制就变得不难了。
同理,“克己复礼”、“存天理,灭人欲”,如果我们很认同“礼”和“天理”的价值,那么做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这一点,从理论上也可以找到依据。神经学专家们发现,积极的大脑能更好地运转,信息传递更快。内在动机对于提供注意力和自制力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反思,为什么按照传统的、重视忍耐和克制的方法去训练孩子,结果有时却不好呢?我想,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个训练中,孩子缺乏自觉性、缺少强大的动机。当孩子是被逼着去忍耐、克制的时候,他不是在自律。那相当于我们不买衣服只是因为兜里钱不够,我们的心仍然留恋在逛街或是逛网店的事情上。一旦条件改变,有了钱,我们仍然会去血拼。
要想培养自律,关键是要让孩子自觉地、主动地去克制自己的冲动。当孩子是不依赖大人的监督,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时候,他就是在练习自律了。
很多家长看到这里大概会比较犯难:天哪,让小孩自觉地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或是主动地不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可能吗?
是啊,这很难,因为这对于我们大人来说都有难度,别说孩子了。所以这个训练才有意义。
回想一下,我们的孩子有过这样的情况吗?
我想起我女儿的一个小事。小孩对冷饮都很疯狂。有一次,我拿出一大盒哈密瓜口味的冰激凌给女儿,姥姥一看吓坏了,唯恐她饿虎扑食全给消灭了。这个事对我也很有挑战,我知道不好收场。最后硬抢效果不会好,弄不好就得大哭一场。我想尝试新的办法。
我在拿出冰激凌之前,先讲点道理,比如太凉了,小胃会冻着会生气了……然后跟她说好,给你吃,前提是你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并且不能吃太多。最后,你自己结束、自己盖好盖,交给我。如果你能这样吃,那么以后你不提出要求,我都会经常给你。如果不能做到这些,以后冰激凌想都别想。她故作认真地点头同意,满口答应。
开始很惊险。她想多吃,好在冻得很硬,她一次也刮不下来多少,吃不到,差点都急了。我走开,不在旁边看。她见没人管,就慢慢在那抹水泥似得一点一点刮。过一会,我过来提醒她一下,她怕我抢,赶紧护着。又过一会,我又提醒她规定。她也吃到一点了,见我没抢,也放松了。我趁机又提点别的有趣的事吸引她去做,她一动心,我说,自己把盖子盖上,她给盖上了,我一边夸她,一边拿起来迅速逃离现场。她舔着勺有点意犹未尽,但也来不及了。就这样,第一次成功收场了。
后来,有时她没提出要吃,我也在适当的时候主动拿给她。有了信任,她每次都能有所控制,按规定去吃,最后自己收尾。
这个事情里,她的动机在于,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多吃冰激凌的机会。她也知道一次吃不了太多,相比之下,这个持久的供应就更有价值,所以这个动机够大,值得她去为之约束自己。
而每经历一次这样的有自律体验的小事,孩子的自律能力就会得到一次锻炼。如果最后大人强制地拿走冰激凌,跟纵容相比,孩子的自控力也会得到锻炼,他会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须被制止的,但是效果没有自觉去做那样好。
当然这样的训练要在孩子懂事以后进行,对于一岁左右太小的孩子,也不必解释太多,不该做的事情,讲一句道理,平和地把东西拿走或把孩子抱走就行了。
所以,我总结,要想让孩子自觉地约束自己,关键是要给他提供对他来讲有意义的动机。
我们教训孩子,常说,你只有这样,才能如何如何。这样讲时,我们要好好分析一下,我们提出的这个结果,对于孩子来说是否有意义,是否有价值。这个结果对他来说重要吗?是不是他很在乎的事情呢?很多时候,如果这种教训就像耳旁风,那么不要抱怨孩子不好,而要怪自己不了解孩子,不知道他的价值排序是怎样的。
我们要懂得什么才是孩子真正在乎的事情,然后想办法,把这个事情和你希望他有的行为捆绑起来,构成因果关系,当然这个关联越自然、越合理越好,最好也能是有建设性的。这样,我们就给他自律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动机。
比如说,对于青少年来说,好成绩、好学校、未来的好工作都不一定是很能打动他的动机,但是独立的感觉、自主权、在同学间的地位、名誉、归属感、认同感,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成就感等等,或许都是他很在乎的事情。当然孩子的价值观不一定正确,需要我们引导,不能一味迁就。但我们总可以找到既不误导他,又有效的动机。
有时,当我要强迫女儿做什么事情,比如要收起什么她喜爱的东西时,如果她实在不听,我会很强硬地说,要么我硬抢,要么你自己收。她通常就会选择自己收了,因为反正也得收,自己做,还得到了一次自主权!
总之,要想让孩子自律,我们给他个有诱惑力的动机很重要。
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确保给他机会,让他自己去做。如果孩子能有机会自己做计划、自己选择、自己监督、自己评估、自己总结反省修正,那么孩子就锻炼到了广义的自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必时时监控,但要偶尔检查,掌握情况,适当帮助、引导。
最后回过头来,详细介绍一下前面提到的美国的“心智工具”项目。我想,这对于很多幼儿的家长都非常有用。自律能力最好在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如果孩子大了,任性惯了再培养,难度更大。而训练幼儿自觉地约束自己,这真的需要办法和技巧。
怎样才能让幼儿主动地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冲动呢?“心智工具”课程给出的答案是——游戏!
为了找到心智工具的具体做法,我查了一些资料。心智工具自1997年开始试点,而在2008年的美国国家公共广播(NPR)上仍有重点报道,可见人们对这个项目越来越重视、肯定。
心智工具常用的一种游戏方式是角色扮演游戏,或者叫情境模拟游戏,比如,模拟医院、商店、学校、消防人员救火等等。这是我女儿现在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可见其合理性。
在我们的幼儿园里,大概这样的游戏不太常见。我曾给女儿幼儿园的老师提过建议。她的几位老师都非常优秀、很专业,但是老师听了后,很犯难地说,可是,我们的课程是设计好了的……
在美国,这样的游戏几乎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之一。但是心智工具课程里的模拟游戏又有所不同,而它的特殊性就是其价值所在。
老师不是让孩子们拿起玩具,去随便扮演角色,自由地玩。首先,老师要求孩子们拿出笔和纸,写下自己想玩什么、用什么道具、怎样分工,等等,总之就是先要写个游戏的计划!
四岁的孩子写游戏计划?对!孩子都不一定会写字呢,但是要努力去表达,可以让老师帮助写不会的字,可以画示意图,等等。这个是一个很关键的过程。这时,我们培养了孩子事先规划和预期的思考能力,激发了孩子学习写字的动力。
写完后,孩子要在老师的协助下,宣读自己的游戏计划,让其他孩子知道。而聆听别人的游戏计划,这本身也是训练孩子的记忆力、评估能力和思维灵活度的一个好方法。
随后,孩子们会聚到一起,讨论大家的游戏计划,最后达成一致。这种讨论的过程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协商能力的过程。
跟通常的游戏不同,心智工具里,游戏的道具常常不是很形象逼真的玩具,而是随手找来的各种替代品。这样可以促使孩子们必须费力地记住,每种东西都代表了什么。我想起来我女儿爱玩的买东西游戏,她从来没有很逼真的收银柜玩具,她拿任何能发出‘嘀’声的东西来假装扫条码——电话、计算器,什么都行!或许,这个就地取材本身就是游戏的乐趣之一。
心智工具的孩子也不穿什么像样的游戏服装,比如消防员的衣服或医生的衣服,为的也是启发想象力,同时让孩子记住每人的各自角色。
游戏开始后,不同于在其他幼儿园里,孩子们随意玩,玩一会,没意思了,就停止了,改玩别的去了。心智工具要求孩子们花更长的时间、常常是45分钟甚至一个小时,去玩一个模拟游戏。老师们会想办法,不断促使游戏继续下去。而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当然会走神,老师的责任就是提醒孩子,要始终保持在自己的角色里,不能松懈。比如,一个扮演饭店服务员的小孩,他必须真的拿个小本在那里做记录,他可能不会写什么,但无论如何,他要想办法,记下来每个顾客都点了什么菜!只要游戏没结束,他就得捧着小本坚守岗位。
这种加长版的、有计划有要求的模拟游戏,有效地训练了小孩克制冲动的能力!关键是,孩子们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心地、自觉地接受训练的。
除了模拟游戏,我还看到一些其他的游戏方式。
比如,有种游戏叫“Freeze”,我们的幼儿园也常玩,就是放音乐,孩子们根据音乐的节奏走或跑或跳舞,音乐突然停止,孩子们就突然静止在那里。
心智工具的“Freeze”游戏是这样的:音乐响起,老师举起一幅画,画上面有个人摆出某种特殊的姿势。孩子们这时被要求只观察,不得模仿。而当音乐停止,老师收起画,孩子们再去模仿。这个小游戏看似简单,但它很好地训练了孩子克制冲动的能力。专家解释说,经过这样训练的孩子,长大后,能够在生气时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其他游戏还有很多,比如“伙伴阅读”。游戏要求两人一组,一人读故事,另一人听,再交换,训练孩子耐心等待和倾听的能力。
心智工具还训练孩子自言自语,或是在做事情时,不出声地在脑子里跟自己对话,叙述正确的做事程序,以强化孩子的思维能力。此外,老师还要求孩子对照正确答案,自己检查功课,然后再给伙伴互相检查,以训练评判能力和良好的自我意识。
在心智工具的班级里,即使下课休息也不是单纯地跑出去疯玩。老师要求孩子对休息时间也给出个大致的计划,去玩什么,打算怎样玩……
在当前这种环境里,当孩子们被电视、电子游戏、文化课、艺术体育训练所包围的情况下,像心智工具这样的,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开心地、主动地训练自律能力的方法,就显现出了特殊的意义和效果。
而游戏中所训练出的自律能力、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等,远比学到的一点文化知识更有价值,更值得占用孩子的宝贵时间!
对美国的这个学前教育项目的介绍,可以让我们的家长学到些什么呢?
我想,我们虽然不一定能左右幼儿园的课程,但是其中很多是我们家长可以在家里跟孩子做到的。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养成做计划的习惯;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模拟游戏,并增加难度,训练孩子克制冲动(当然在家里的难度更大);可以让孩子自己评估自己的作业或作品……总之,我们明白了心智工具的原则,就可以发挥想象力,创意出种种能让孩子控制冲动的好玩的事情。
另外,现在很多家长都很向往那些以爱和自由为理论依据的儿童之家,很多家长认为,好的幼儿园,就应该能让孩子在那里随便玩,不受任何拘束。我想,好的儿童之家应该是既给孩子自由,同时又给孩子足够的自我约束的机会。但是我在本地看到的个别的儿童之家却是自由有余、约束不足,令人担忧。
现在想想,传统的幼儿园里,或许孩子的自由度和自主性都不够,但是如果只让孩子随便玩,不给孩子相应的约束,或者不给孩子提供自我约束的机会,那么这对于训练孩子控制行为、克制冲动的能力也是不利的。
我们家长所能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性格、根据幼儿园的教学风格,来调整在家里的训练侧重点。
最后,作为孩子家长,真的希望中国的学前教育专家们能在课程设计上多做研究,多注重能力的培养,希望幼儿园既不要为了迎合市场,搞幼儿教育小学化;也不要以给孩子自由为名,放弃教育的责任。
第2个回答  2020-07-09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不得不面临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上学不再是只要和小伙伴玩乐就好了,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孩子的短板就会露出来,没有足够的自律能力支撑孩子自主学习,不做好准备,从一年级开始就要面临补课难题,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

其实模拟学校环境的全日制幼小衔接是个不错的过渡方式,什么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帮助孩子解决好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而全日制幼小衔接需要孩子模拟小学生活,按照小学的生活方式在衔接班学习,提前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学习习惯,也正是因为如此,全日制幼小衔接班才有时间全面培养各种能力。

幼儿园升小学,其实也是孩子童年发展的重要转折,孩子需要面对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老师教育方式的改变,而幼小衔接,就是从各个方面去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顺利实现幼小衔接,而培养自律能力,也是幼小衔接中重要的一环。

以巧问教育来说,巧问教育有5年的成立历史,团队更是有13年的幼小衔接研究专业经验,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算是行业佼佼者,也是目前为数不多做全日制幼小衔接的机构。在提高孩子注意力方法,巧问教育更是自有一套高招。

在教材方面,巧问教育自主研发了五个学科,其中的“综合素能”和“注意力训练”,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更系统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巧问教育还列出了好习惯培养各阶段重点,共有6类、23项、44条,囊括了从用餐整理、书包整理等生活习惯的培养,还有坐姿、书写、阅读等学习习惯的培养,甚至还有时间概念、品德规范、任务意识等品行的培养,从方方面面对孩子的自律能力进行培养。

要知道,孩子的自律能力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培养出的,而是需要在点滴之间养成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毕竟更自律的人,离成功也会更近一步。

第3个回答  2020-12-16

一,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二,饮食规律。三,每天固定时间去读书。四,不要吼孩子。五,家里少放电子产品。

第4个回答  2020-08-24

一个培养孩子自律的小妙招!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和自律性
1. **树立正面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模式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应通过自身行为展示自律性和目标导向的生活方式,如坚持阅读、规律锻炼、有效时间管理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这些品质。2. **设定合理期望**:根据孩子的个性和能力设定可达成的目标,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期...

如何培养一个自律的孩子
1. 给予积极的激励 激励是培养自律的关键。家长应该通过给予孩子正面的激励,来鼓励他们的自律能力。比如,当孩子自主完成作业或者摆脱了一个坏习惯的时候,家长可以表扬他们,给予小礼物等。2. 置身于激励环境中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后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置复习和...

培养孩子自律的八个方法
培养孩子自律的八个方法 1、及时适当的鼓励 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一定离不开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所以在培养孩子自律性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的进步很明显,或者很认真很努力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或鼓励。这样孩子也会更容易坚持而养成好习惯,并且适当、及时的鼓励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也有很大...

如何让孩子养成自律的方法
”。角色扮演同样是一种很有效的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假设一些孩子可能会遇到的特殊问题,然后讨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比如,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如果另外一个孩子拿了他的玩具,辱骂他或是推他,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而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模拟如何抵抗压力或是在危险境况下应该怎么办等等。3、不要过于...

如何培养小朋友自律
1、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首先要从延迟对孩子需要的满足开始。心理学实验已经表明,自我控制能力最早出现在宝宝6~12个月,而4岁则是自我控制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从孩子很小时家长就要有这种意识,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适当延迟满足孩子欲望的时间。也不要让孩子想要什么就能...

培养孩子自律的八个方法
培养孩子自律的八个方法如下:1、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则: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首先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则,这些目标和规则应该是明确的、可衡量的,并且需要与孩子一起讨论和制定,例如,可以制定每天晚上固定的作息时间表,明确规定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和上床时间。2、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自律
1. 给孩子设定明确的目标:帮助孩子制定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励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并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2. 帮助孩子建立日常习惯:日常习惯可以让孩子养成自律的能力,例如早起、早睡、做家务、读书等。3. 给孩子适当的自由:适当给孩子一些自由可以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决策,培养自律能力。4. 给予奖励和鼓励...

自律的孩子需要如何培养呢?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教育孩子学会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可以使用日程表或者时间管理应用程序来帮助孩子安排每天的活动,包括学习、休闲和家务等。增强责任感:鼓励孩子承担适当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比如分配给孩子一些家务任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通过承担责任,孩子可以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鼓励独立思考和...

孩子的自律应该如何培养
一、家长树立良好的自律榜样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自己做好一个自律的榜样,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努力成为一名自律的人。二、学会掌控时间 在控制良好自律的时候离不开时间的管理,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懂得守时的重要性。让孩子逐渐养成重视时间 的良好意识和管理时间...

让孩子自律的教育方法
让孩子自律的教育方法1、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管理时间、高效利用时间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