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道教的区别

都说道家讲究的是修身养性,崇尚自然,,而佛家是修心至四大皆空,什么眼观鼻,鼻观心的,有没有谁可以再说的详细一点?回答得详细的话一定追加分数

问题1:佛教和道教的不同?
回答:
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
道教告诉信众,人生道路从何而来;但佛教做了更微细的研究,不只指明人从何而来,亦说出去何去向。
道教告诉信众,人应该要怎么走在人生之路上;但佛教不只研究做人要怎么做?还深入探究过去之所生与未来之所往,这是真理,也称为真谛,这是佛教与道教不同之处。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实际就是如何对待生与死亡的问题。对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恐惧,宗教要给出对待的办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我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实际就是如何对待生与死亡的问题。对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恐惧,宗教要给出对待的办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我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30
问题1:佛教和道教的不同?
回答:
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
道教告诉信众,人生道路从何而来;但佛教做了更微细的研究,不只指明人从何而来,亦说出去何去向。
道教告诉信众,人应该要怎么走在人生之路上;但佛教不只研究做人要怎么做?还深入探究过去之所生与未来之所往,这是真理,也称为真谛,这是佛教与道教不同之处。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实际就是如何对待生与死亡的问题。对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恐惧,宗教要给出对待的办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我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实际就是如何对待生与死亡的问题。对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恐惧,宗教要给出对待的办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我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回答者:还羽 - 举人 四级 12-28 11:13
道教和佛教的基本区别在哪里?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参考资料: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4128/node14485/node14490/userobject30ai3560.html
第2个回答  2007-12-28
昔日有人曰:“宇宙本无光暗之分,世间本无正邪之分,信本无真伪之分。道分阴阳始有光暗,心分善恶始有正邪,信分诚疑始有真伪。大道之行,阴阳变换;人心之动,善恶一念;是故,天无定势,人心易变,法无定法。由是可观,顺道则心正,心正则信正,信正则法正;逆道则心邪,心邪则信邪,信邪则法歪。
天下诸教诸义,莫不从此律也。是故,修行者,观大道之行,顺天应人,修身养性,则心明眼亮,气爽神清,不争不论,不怒不嗔,万法归一,正果乃成。”

我试以佛法解之:

万事万物,以因缘而生,以因缘而灭,心法亦同。
大道无形无名,顺之则心正,实非心正,是名心正。
逆道则心邪,名相妄起,不明一切心不可得,法亦如是。
顺天应人,因果自了,于当下不多一心,不少一心,熄真妄而心闲,是因心明故。

以侧重点不同来概况说,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

佛家主要宣讲心法,以对治烦恼为上,不执着有为和无为。但是佛家禅修的境界对道家炼丹心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自古佛道两家法理的争论一直不休,其实从后续的两家发展来看,与其说当初是争论,不如说是相互的交流,如今相互参融的现象都可以在某些地方发现。这种相互汲取的文化特点,有利也有弊,有利是通过融合获得发展,弊端是失去了原始的味道。

---------------------------------
道家功以老子、庄子为祖师,《道德经》中明确提出:"虚其心,实其腹","专气致柔,能归婴儿乎"。于是后来道教创立后,便遵照这些理论创造了胎息法。到了唐朝,司马承帧提出了"存想",就是上存我之神、想我之身,以达到入静的境界。同时还要用意念导气运行进行修炼,这是以后"金液还丹"、"大小周天"等功法的创始阶段。

道家功的理论体系,没有佛教那么严谨,也不像佛教那样对气功名词、概念进行全面解释。还有,道家功理方面用隐语较多,致使许多名词的概念、含义混淆不清。从晋代之后,一些道教学家在进行理论改革时大量借鉴了佛教的功法理论,从而使道家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道家功初期的功法比较简单,除可始祖老子创立并提倡的守一法之外,就是庄子创立的心斋、坐忘、踵息、吹嘘呼吸和熊经鸟伸之类的仿生导引功。

东汉末年道教成立后,出于宗教目的吸收了许多古老的养生术和"仙术",在总结各派气功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些具有道教特色的功法后,道家功成熟起来,成为我国古代气功史上的一条主要流派。

在功法方面,道家功有守一、吐纳、导引、行气、存神、坐忘、心斋、还精、辟谷、踵息、胎息、内丹、太极拳、八卦掌等等,其中的守一、导引、胎息、存神、内丹最有代表性。

守一法:所谓守一,即指意守一处,是一种通过反观内省,达到调和形神的内修功夫。守一法始于先秦,〈〈道德经〉中有的"抱元守一"、〈〈庄子〉的"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这都是道家守一法的开始。

老子提出,守一可以有效地入静,入静又可以保养人体的真气,不但能使人长生,还能"体内达外",获取道的真谛,所以应该"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道教将老、庄奉为本教的始祖爷,同时也继承了道家守一法。在《太平经》中有明确的思想:"守一之法,为万神根本"。"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太平经》还指出,守一之法百曰为小静,二百曰为中静,三百曰为大静,大静成功后"此神可睹"。

守一法虽然简单,却是道家意守功最基本的方法,后世一切以意守为主的功法,或多或少都包含了"守一"的基本内容。

内丹:在唐代以前,道教主要是以外丹来实现肉体的不死和飞升。唐代之后,外丹衰落而内丹逐渐兴起,炼气结丹成了道教教士主要修练功法以及追求的最高目标。

道教的内丹功把炼气结丹分为四个修炼阶段:A、筑基。即练好身体,达到精足、气满、神旺的"三全"境界,为炼丹创造基本的条件。B、炼精化气。即将精与气合炼而成气,达到"三归二"。C、炼气化神,即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神,达到"二归一"。D、炼神还虚,即"练一还无"达到与道合真的最高境界。道教传说内丹术练到这种境界,就能在体内产生形状大如鸡蛋、光辉灿烂的金丹。内丹功是道家功中最高级、最严谨的功法。

胎息:道家功中有很多注意呼吸锻炼的动静相兼的功法,其中胎息法就是道教教士们最喜欢习练的功法之一,从史料记载来看,许多著名道士都练过这种功。

胎息即闭息。相传道家的胎息功源于仿生龟息气功,到汉代才演变为胎息。《后汉书·王真传》中说:"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李贤的注说:"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胎息属于道家的密宗,是一种极缓慢而深沉的呼吸,所以也称为潜呼吸。因为这种功法的技术性非常强,所以没有师父传授是不能独自修炼的。据说胎息功练成之后"谓之大定",可以达到食气和辟谷的神奇境界。
-------------------------------------------------------------------

佛家功特别强调对心性的修炼,功法则以禅修为代表。在对气功流派进行对比时常有这样的特点总结:"儒家执中,道家守中,佛家守空",所以,"空"字集中体现了佛家功的特点。

佛家功在进行禅修时要求结跏趺坐,结跏趺坐又叫做"双盘",就是我们现在旅游时看到的佛像、菩萨像的打坐形式,即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右脚放在左腿上,或者相反也可以,但是两脚的脚心必须向上,我们一般人现在要做到有点难度。

打坐的方式主要有吉样式和降魔式两种。《慧琳音义》卷八中解释说:先用右趾押左股,再以左趾押右股。手也是左手在上,这叫做降魔坐。各禅宗流派都是用这种打坐方式。至于吉祥坐,就是先用左趾押右股,后用右趾押左股,让双脚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也是右押左,然后安仰在跏趺之上,叫做吉祥坐。在结跏趺坐时要求"闭目,以舌柱腭,定心令住,不使分散",此时一般用自然呼吸法,主要在于以此来调息调心、诱导入静,所以,佛家禅修重在求精神超脱,但不重视修命。

佛家功以修禅为本,不过,由于佛教的流派教多,所以功法也有很多区别。修禅一般分成小乘法和大乘法两种。小乘追求的是个人的自我解脱,把"灰身灭智",证得"阿罗汉"作为最高目标,修习时注重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养。阿罗汉即罗汉,这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其功法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神通六个阶段:

在准备阶段,主要是解决练功者身心方面的一些缺陷,以便为曰后提高功力打好基础。用的方法叫做不净观法,主要包括四种:不净观、慈悲法、思维法、数息法,针对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使用。

其中数息法又分为数息、随息、止息、观息四个阶段。此法后来被天台宗发展成为六妙法门和止观法门,不净观具有较强的止念除欲功能,是一种很重要的入手功法。

初禅的目标是排除一切欲念而生"喜"。"喜"的出现是完成第二个阶段的标志。二禅的目的是除喜。除喜即能生"乐"。在佛教概念中,"乐"和"喜"不同,喜是从心里高兴,乐是浑身上下都高兴。乐的出现,标志着二禅的修习已经完成。

三禅修习的过程主要是除"乐",无所谓苦、无所谓乐的出现是完成三禅的标志。

四禅的修习目的是让不苦不乐即极乐境界的情绪完全稳定下来,实现完全的如如不动的静定。

四禅完成后便具备了神通、神变的基础。但要运用和发挥自如,还必须有一个较长的掌握、学习、提高的过程,即"十遍行"、"十遍行"即地遍、风遍、水遍、火遍、青遍、赤遍、灵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等十种功法。这种功法具有提高定力的特点,而定力至极时,参以某些意念就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神通。据说这种功法的功效很大,能显现各种功能,对开发智力作用很大。其实这就是一种排除杂念,提高记忆力的方式,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我们常说的专心致志就是这种意思,不过佛教的功法更系统化一些。

大乘宣传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度世、建立佛国净土作为最高目标。在修习方面,大乘提倡以"六度"为主要内容的菩萨行。

六度,就是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磐彼岸的方法或途径。包括1、布施;2、持戒;3、忍、4、精进;5、定;6、智慧。

"布施"是指施与他人财物、体力和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积累功德,直至解脱的一种修行办法。"持戒"指遵守一切佛教教义所允许的思想、言行,屏弃相反的行为。"忍"则指安于苦难和耻辱。"精进"指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用功修炼。"定"指为获得佛教智慧或功德、神通而修习的心专一境的功法。"智慧"指以"假有性空"理论去观察一切现象的特殊观点和方法。

大乘佛教的教义比小乘的要求宽松,适合一般百姓接受、修炼,所以在我国古代的传播过程中被广大百姓以及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形成了众多中国化的流派,如著名的天台宗、禅宗和密宗。在这些流派当中,修禅的方法也有了各自的突出特点。

请参阅这个网址:

“儒家执中,道家守中,佛家守空”的解释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130618.html

凡俗解名相,智者善观察。
若执着名相,则烦恼丛生,自心缠缚,难以解脱。

仅作参考,阿弥陀佛。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道教和佛教的基本区别在哪里?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参考资料: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4128/node14485/node14490/userobject30ai3560.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12-28
道教主要为追求长生不老。讲究:练津还精;练精化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修内外丹法,练阳神元婴。三华聚顶,五气朝元。如吕纯阳真人:散者成气,聚者成形,来去无影,莫之能测。而佛教追求出离轮回,明心见性,不生不灭的境界。讲究:断欲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因慧而通达;因通达而大彻大悟。成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如莲华生大师,他的身体:视之有形,触之无物,光明晃耀,得大自在。这就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佛教与道教有什么区别?
2、对待生和死的态度不同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3、主张不同 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

佛教和道教的区别是什么?
1、注重点不同 佛:佛教注重因果,强调的是因果关系。道:注重自身修炼,强调天、地、人合一,遵循自然天地之道,结合人道。2、起源不同 佛:佛家是从国外传进国内,顺应本土文化而改变,才有了现在的佛家。道:道家是本土宗教,吸纳新知识,顺应时代改变,一直传承下来。3、追求不同 佛:追求解脱烦恼...

道教和佛教有什么不同(道教和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1. 道教与佛教的起源不同,道教起源于中国,而佛教则起源于古印度。2. 道教是一种宗教,而佛教则被视为一种教育。佛教的全称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而道教则强调神仙的存在和修行。3. 道教信仰多神,而佛教则主张无神论。道教信奉三清、玉帝等自然神和人修成的神,而佛教认为佛不是...

道教佛教的区别
道教和佛教是两种不同的宗教,它们在信仰体系、教义、礼仪和仪式、文化传承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1、信仰体系不同。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原理,主张无为而治,追求自然和谐与长生不老;佛教则强调苦、集、灭、道四谛,认为生活中的痛苦源于执着,追求涅槃,即超脱生死轮回。2、教义不同。

别再傻傻分不清“佛教”和“道教”的区别了,扫盲两个宗教的区别
一、创始人不同:1、佛教:创始人是古印度的释迦牟尼。2、道教:祖师爷是中国老子李耳,创始人是张陵。二、居住场所不同:1、佛教:修行场所是寺院,主要用于供奉佛教佛祖菩萨。2、道教:道教的修炼场所是“观”、“宫”、“庙”、“祠”“洞”等,主要用于供奉道教神仙。三、教义差异:1、佛教:...

佛教与道教的区别是什么
1. 信仰对象的区别:佛教信仰的核心是释迦牟尼佛,道教则以“道”作为其最高信仰。2. 修行方式的区别:佛教修行强调禅修、念佛等,而道教更侧重于内丹修炼和气功等修身养性的实践。3. 世界观的不同: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轮回等概念,道教则倡导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4. 对社会政治态度的差异...

道教佛教的区别
道教和佛教是两种不同的宗教体系,它们在信仰、教义、礼仪和仪式、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详细信息:1、信仰方面。道教认为人可以通过修炼、悟道达到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境界;佛教则强调因果报应、六道轮回,认为人生充满痛苦和苦难,通过修行可以摆脱轮回之苦。2、教义方面。道教强调内修,主张...

道教和佛教有什么区别?
一、起源不同:1、道教是我国的原住宗教,早在东汉时就已经出现。它以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为基础,以道家学说为理论支柱,通过糅合鬼神祭祀、神话传说、方技巫术等民间信仰发展而来。其尊老子为神明,将老子的著作作为经典传颂。2、佛教则是外来宗教,其传世人释迦牟尼比孔子的生活年代还要靠前,所以其比...

道教与佛教有什么区别??
佛教和道教的信仰就是一个信佛、一个信道,区别在于对生死态度上的不同、修行方法不同、对来生今生的态度不同:1、佛教和道教对生死态度上的不同。佛家视死如生,认为只有人体死亡后,才能修成正果,达到彼岸。道家对待生死的态度,和佛家完全相反,可以形容为贪生怕死。2、佛教和道教对来生今生的态度不...

佛教和道教有什么区别?
1、佛教与道教对生死观念的不同 佛教将死亡视为生命的一个阶段,认为人只有经历死亡后,才能实现圆满的修行,达到涅槃的境界。而道教则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可以说是“贪生怕死”,更加重视生命的延续和身体的健康。2、佛教与道教对来世和今生的观念不同 佛教强调来世,而道教注重今生。道教认为人应该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