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看什么?老不看什么?为什么?

如题所述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记得儿时我在看《水浒传》的时候,曾经有一位老者对我说:“小孩子家别看这种书!”但当我问他为什么时,这位老先生只说自古就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而其中的缘由却讲不出个所以然。直到我长大了,在我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看了很多遍后,才慢慢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以前人们之所以不赞同小孩子看《水浒》,是因为《水浒》描写的是农民起义的故事,书里弘扬的是一种反叛精神,即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和传统的儒家提倡的中庸思想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明朝时有一个文人叫左懋,他就认为《水浒》是教人造反的坏书,把老百姓都教坏了,如果不禁毁的话,对于世风的影响是不堪设想的。所以他向朝廷提出禁毁《水浒》的建议并被采纳,从此《水浒》在明朝就被视为禁书了。通常情况下,小孩子都比较单纯,往往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有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形成叛逆性格,给自己惹事生非从而招致祸端呢?;因此不赞同小孩子看《水浒》就不难理解了。 致于“老不看三国”,这个说法就发人深思了。实际上,人家看不看三国,你管得了吗?应该说,这个说法仅仅是在告诫人们:老年人可不适宜看三国啊。为什么呢?因为《三国演义》通篇都充斥着“计谋”,无处不在讲谋略。你看,每当有人要对某件事作出决策时,他的那些狗头军师们就急着出主意:某有一计,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这些“计谋”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设个圈套,引诱对方来钻,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一般来说,人到老年后,由于生活阅历比较丰富了,经验积累也比较多了,所以为人一般都老于世故,处理问题也表现得老成持重,这样的老年人当然很是值得人们尊敬和倚重。但是如果你老家伙不知高低,还要读什么《三国演义》,并且从中吸取“营养”,遇事势必过多地讲究谋略,最终很可能会变得老奸巨猾,那可就为人所不齿了。我想这就是以前人们认为老年不宜读三国的原因所在吧。 以上所说“少不看水浒”也好,“老不看三国”也好,实际上都把问题看得绝对化了。事实有那么严重吗?我看未必。因为从来还没听说过,有哪一个失足少年是看了《水浒》才变坏的;也从来没见过有哪一位忠厚的长者因为看了《三国演义》就变得老奸巨猾了。所以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那只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一种偏见。事实上,这两部巨著不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是世人所公认的,实不愧为老少咸宜的好读物,绝不应该受什么年龄段的制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02
中国自古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 这前句话好懂:因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而《水浒》呢,又专以攻城破狱为能事,以打家劫舍为豪举,如果年轻人看了《水浒》,领悟了其中津津乐道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风风火火闯九州”那一套,碰了镇关西就打,遇了潘金莲就杀,那还不天下大乱?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还要不要?虽然也有伟人说过“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可那前提是“乱了别人,好了自己”,如果乱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别人,那还是不乱的为好——此所谓“少不读水浒”。 为什么“老不读三国”呢?照孔子的说法“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欲耳不逾规矩”,年纪大了就是随心所欲都会不逾规矩,看看三国有什么要紧的?难道老头子看了三国,就会像钱锺书在《围城》里形容老头子谈恋爱如老房子着火一样烧起来没救?还是老头子看了三国,就会个个变成曹操?曹操也不老呀,再说要变曹操早变了,何至于到老了看了三国后再变? “老不读三国”这种说法看似振振有辞,其实却不耐推敲:首先,说老头子本来就坏,有些一篙子打落一船人的扩大化嫌疑——老头子中固然有康生、林彪等坏蛋,不还有孔夫子、海青天这样的好人么?其次,年轻人看了三国,使起坏来,不更可怕么?他们比起老头子来有精力,有野心,又有机会。 于是,又有人说,之所以“老不读三国”,是因为三国时代的权谋相争勾心斗角,对于一个阅历毕生的老者来说,会增添过多的利益计较,而减少其作为迟暮之年应有的豁达恬淡。 还有个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讲得更有意思:“老不读三国”,是因为古时候老的概念跟现在不一样,现在老一般认为60岁以上,西方发达国家65岁以上才算初老,中国古代什么时候算老呢?因为古人的寿命比较短,所谓“老不读三国”,是指30岁以上成年人、有政治头脑的人,不让读三国。为什么?怕你推翻他统治。 杂文家高旅另有说法,他认为“老不读三国”是:“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突然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这种说法较为平和折中。 我想,所以“老不读三国”,就是因为三国一书有太多的人世沧桑与人生感慨在里面,老年人读了难免心潮起伏,不能自抑。其实,《三国演义》开篇那首调寄《临江仙》说得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们以这样的心态来读这部书,则少也可读,老也可读。质之高明,不知以为如何?
第2个回答  2014-07-02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

《水浒》讲的是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勾当。呼啸山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少年人看了,难免会神往之,以为土匪的生活肯定快活。读了水浒,学会了造反。

《三国》讲的是权谋之计,会让人功于心计。老年人有心无力,看三国容易幻想,再创事业。

男不读红楼——女儿作态。读了红楼梦,学会了云雨。
女不读西厢——私奔。才子佳人的故事,只会让女子怀春。

细想想,这三国乱思,西厢乱行,红楼诲淫,水浒诲盗,名著就是这样炼成的。
第3个回答  2018-02-01
少不看三国 少年人意气风发拼搏向上,所谓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难免伤了年轻人的锐气
老不看水浒 打打杀杀 快意恩仇不是老年人热衷的事 阅尽风霜 行将就木 有几个老年人愿意看水浒啊
个人觉得,少年人不应看三国志 老年人不愿意看水浒传才对

四大名著有句俗语,少不看__,老不看__?
少不看三国,老不看水浒,因为年轻看三国会让人勾心斗角,老来看三国结局太悲凉,求采纳!

老不看什么少不看什么,为什么?
一 、老不看三国 《三国演义》讲的是三国乱世时期群雄争霸的故事,三国时期,英杰辈出,能人异士数不胜数,三方鼎立自然都想一统其他两方,整本书谋划不断,各种勾心斗角,战争杀戮,权术 争斗 计策 杀戮,这些东西都不适合老年人,老人看了之后会为书中的计谋而思考,不利于老人颐养天年,书中难免...

为什么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一句话概括就是老不看三国省得狡诈,少不看水浒省得打架 不想看书的人什么都能编出来

少不看聊斋老不看三过何意
还有一种说法是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聊斋,说法基本相同,只是聊斋讲述的是鬼怪精灵,易让孩子们生活在幻想中.

为什么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
这是老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 “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意思是:少不看“水浒”,是告诉人们年轻人要稳重,不要意气用事;老不看“三国”,是说上了年纪的人要心平气和,不要多动心思;男不看“红楼”意思是男儿要胸怀大志,不要儿女情长;女不看“西厢”是说女孩子...

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曾说:“少不读水浒”,后半句,老不读什么书?
金圣叹先生曾经说过,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为什么呢?因为水浒教人造反,三国教人谋略。”“三国演义中,刘备的EQ比较高,明明是个无赖,却有关羽和张飞愿舍命追随,三顾茅庐就收买了诸葛孔明的一生,致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近几年,所谓“大话”、“厚黑”和“无赖”的哲学文字比较普及,其实,...

今天上课老师说了了一句话是[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西厢,女不...
老不看三国,是因为《三国演义》里面多计谋,人入老境,应平和心态,以养己身,不能使诈或想得太多,对身体有损,故而老不看三国 男不看红楼,是因为《红楼梦》里美女太多,男人看了会动心,甚至花心,有女友的会变心。其实是风花雪月,诗情画意,令男人心向神往,也有个别男子易作女儿态,所以男...

看不看就像四大名著不看红楼梦这段话出自哪里?
“少不看水浒”告诫年轻人,避免因模仿书中暴力情节而冲动行事,少年心性易受情绪驱动,观看《喜羊羊与灰太狼》都能引发悲剧,更不用说水浒中激烈打斗场面了。“老不看三国”警示老年人,阅读三国故事后,可能被其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老谋深算所吸引,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过度算计,损害他人,自己也变得老奸...

如何理解「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理解“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句话,其实并不复杂,但涉及的深度和角度却能引人深思。简单来说,这句话是提醒年轻和年老的人在阅读时应有所选择,避免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接触到过于复杂或深沉的历史、人性描绘,以免对世界观造成不必要的冲击,或是对晚年生活产生消极影响。首先,从“少不读水浒”...

听老人说:老不看三国、少不走象棋,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是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因为年少时读水浒会觉得世道沧桑与黑暗,老不读三国是因为会后悔自己年少时没有多少雄心壮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