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4岁的孩子怎么教育?

如题所述

三岁就能轻松阅读书本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读书欲,而进入小学以后,也会以读书为乐,读书的内容也会越来越深,而且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读书与学习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其学习能力越强。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若把孩子本来所具备的能力放任不管,则其能力就无法被开发出来,这样的孩子非常可怜,而双亲也犯下很大错误。
——七田真《0岁教育的奥秘》
1.与书籍拉近距离
孟子的母亲,曾经为了能让孟子受良好的教育,而搬了三次家。
第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常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第二次搬到了市集,孟子又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后来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便开始学别人念书,因而喜欢读书。
这个故事的告诉我们,孩子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是由孩童时期,父母所给予的环境来左右。
自古以来,我国流传一种习俗:在孩子周岁的时候,摆出书、铅笔、钱、食物等物品,让孩子去抓自己喜欢的,也就是所谓抓周。此时,如果孩子抓了书或铅笔时,父母亲就会很高兴。
如果希望孩子将来可以亲近书籍,现在就该让孩子经常接触书。例如带孩子逛书店、去图书馆、读书给孩子听等,都是可以亲近书籍的好机会。
不过,只带孩子到书店去闲逛,其效果并不理想,应该也让孩子体验选择书籍,以及有趣的阅读书籍的过程。
父母亲应该要持续努力,让孩子有机会和书一起玩、一起思考、一起生活,直到成为孩子的习惯为止。
亲子阅读的倡导者阿甲在《亲子共读十八招》中提到,从零岁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已经成为许多爸爸妈妈的共识。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早慧的天才,也不是要让读书识字充塞孩子童年的快乐时光。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让阅读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成功的亲子共读的秘诀,就是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通过爱的传导,让孩子热爱书籍,让快乐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终身。

2.给孩子看外面的世界
孩子到了三、四岁时,就已经可以用语言沟通,也可以到处走动。这个时候起,孩子们不太喜欢待在家里,他们开始更关心外面的世界。如果在室内,孩子会吵着要到室外去,如果到了外面,则会要求到更远的地方。
因此,有这个年龄孩童的父母,经常会发生转眼孩子就不见的情况,当找到孩子时,我们会发现,孩子并不在平常应该要在的场所,而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那是因为孩子无限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一步步往前走,到更远的地方去冒险。
走失的孩童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三、四岁孩子的主要原因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通常三、四岁的孩子,在父母亲要出门办事的时候,都会吵着要跟着去;坐车时,也喜欢望着窗外的世界,每当看到新鲜事物,就会问:“那是什么?”
由于这时期的孩子们,无法运用抽象式的思考,所以会以自己看到的为中心,没有看到的则认为是世界上没有的。因此,给孩子看广阔的外面世界,可以扩张他们的思考领域。
不过,由于绑架、交通事故等各种不安全的因素,现在孩子的游戏空间都非常的狭小,孩子们几乎都是被关在家里养育,因此其思考力的发达会出现问题。
依精神科医师的统计,被关在狭小空间成长的孩子,其精神世界是被限制的,因此很有可能会发展为忧郁的个性、消极的个性,甚至偏激的个性。因此,经常带那些成长在大都市,或是公寓内的小孩,到有山有水或是海边等较广阔的空间去走走,是大人们的义务。
“你看,绿意盎然的树叶在闪闪发光。”
“你看,松树上的小鸟在唱歌。”
“你看,草丛里的野花开了。”
透过这样的内容,不但可以增进三到四岁幼儿的语汇力,帮助他们发现大自然,也能让孩子们体认到宇宙的神秘之处。
历史上很多伟人,都是在有着秀丽自然景观的乡村,或是有着广阔大自然的环境中成长的。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广阔的大自然,会带给人类的精神世界什么样的影响。

3.让孩子与自然亲近
宝贝 宝贝
跑到柑仔店 (杂货店)
爷爷 爷爷
妈妈问您现在几点
四点半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回家的路上
站着观望正在喝水的公鸡很久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回家的路上坐着欣赏蚂蚁忙碌的举动很久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回家的路上随着飞翔的蜻蜓到处跑了很久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回家的路上采了一朵小花
嘿嘿哟 嘿嘿哟 太阳下山后终于到家了

妈妈
爷爷说现在四点半

这是尹石重【注:南韩儿童文学家】的童诗《四点半》。这首童诗完全表露出三到四岁的孩子喜欢大自然的样子。
当孩子到了三到四岁时,会对于以往可以拿着玩耍,所谓死的玩具渐渐失去兴趣,开始喜欢活着的玩具。小狗、猫咪、蚂蚁、苍蝇、花、云彩等,任何能动的东西,都可以变成他们的玩具。这些活着的玩具,可以给孩子们一些塑料玩具或是钢铁玩具无法给予的某种感觉。
那就是感性,在碰触、感觉的过程中所培养出的感觉。
此时,孩子们看到花会觉得漂亮,看到小鸡会有同情心,当这些感觉正式迈入阅读的时候,表示孩子已经有了可以替书中所出现的人物们,感受喜悦或是悲伤的感想力。
我们需要给三到四岁的孩子观看或碰触像树叶、蚂蚁、花瓣、小溪等大自然的事物。因此,应该经常到公园、山坡、游乐园等地方。虽然三到四岁的孩子,无法用言语正确表达,他们从大自然中所看到以及感觉到的一切,不过这种感觉,将永久留存在他们的记忆之中。
小蚂蚁
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
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
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
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

天上星啦斗
天上星啦斗,地上鸡啦狗,
园里葱啦韭,河里鱼啦藕。

吹喇叭
院子里面一朵花,
两个蝈蝈往上爬。
蝈蝈蝈蝈干什么?
爬上去,吹喇叭,
哒哒嘀,嘀嘀哒。
长大成人后,人类可以记得的最初记忆,是什么时候呢?根据统计是四岁。因此,为了这个时期的心性,以及感性方面的教育,应该要让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多接触亲近大自然。就好比自然主义的教育家鲁索:“自然是最伟大的教科书”。

4.给孩子读内容短的图画故事书
到了三岁之后,幼儿们开始喜欢听故事,这时,把听故事的乐趣,自然转移到书籍才是正确的作法。
读书给孩子听,孩子们就会知道书中有着有趣的故事。所以三到四岁的孩子,对于小狗或猫咪的喜爱,远超过于布偶或是玩具,进而会了解书籍又比那些动物更好玩,因为书中有着小狗和猫咪所没有的故事。当孩子知道故事的乐趣之后,自然就会发现阅读的乐趣。
适合这个时期的童话书内容,最好是以和孩子本身差不多大的幼儿,或是动物为主的生活童话较恰当。
例如:当妈咪生了弟弟或妹妹之后,本来吃醋的孩子,后来自己也爱上了弟弟或妹妹的故事、本来一直赖皮说要把西瓜自己一个人吃掉,后来却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故事、找寻遗失的手套的故事、和妈妈去市场买菜的故事等,选择一些叙述三到四岁孩子,日常生活的故事内容。当然,此时不可以选择有着否定意义的内容,而是要选择有着正面、肯定意义的内容。
孩子会边看图画书边说话的阶段,分为以下两种:一个是看图之后,认知其内容的阶段,另一个则是把想象的事物用话说出来的阶段。而这两个阶段,都是协助发达阅读能力的基础阶段。
资深图画书作者曹俊彦说过,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多,却可以经由图画书里具体而接近真实事物的图像,做间接的体验。
三到四岁的孩子开始认知这个世界,因此在看图画书的时候会问“这是什么”、“小狗吃什么”,或是“妈妈到哪里去了”等问题,此时妈妈应该要亲切的回答。偶尔妈妈问小孩问题也是很不错的方式,例如像“这是什么”、“小狗在跟谁玩耍”等等的问题,会让孩子们更加专注于图画书的世界中。
由于电视霸占了现代孩子的生活,因此,有时会让孩子觉得,电视比妈妈还要亲近,所以当妈妈要外出的时候,就会让孩子看电视。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和电视玩一整天。不过,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妈妈的声音,会比机器所发出来的声音好上千万倍。
其实,爸爸的声音也是孩子喜欢的。当爸爸跟孩子说话,或者念诗歌、唱童谣给孩子听时,不管是什么内容,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们都能感受到,这是爸爸在传达爱的讯息。所以,孩子的早期阅读教育,不仅仅只是妈妈的事情,爸爸也应该尽量多地参与亲子阅读活动。
从另一个角度说,爸爸给孩子讲故事、读书的风格与妈妈是不一样的。通常爸爸会更硬朗些、更幽默些、更夸张些、更荒诞些,对付这种风格的故事,爸爸有妈妈所没有的独到之处。孩子少了爸爸讲的故事,也算是童年中的一大缺憾。
5.看图画书,玩单字游戏
让孩子读完图画书之后,父母亲继续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让孩子认识书中所出现的所有事物的名称。如果指着书中的图画问孩子“这是什么”时,孩子们通常都会回答像“小狗”、“妈妈”、“爸爸”、“汽车”等答案。此时别忘了,如果答对就要称赞孩子,如果错了就要马上告诉他正确的名字。
这时如果是用“汽车是嘟嘟”、“飞机是嗡嗡”、“小鸡是吱吱”的方式来教导,便是错误的方式。就算孩子是用那种方式回答,大人也有必要告诉他们正确的名称,因为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语汇力的重要阶段。
虽然孩子知道很多语汇,是值得鼓励的事,但是也不需要告诉三到四岁的孩子,这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名称。有些妈妈为了提升孩子的语汇能力,在家中所有的物品上都贴上名称,并随时随地念给孩子们,这会带给三到四岁的孩子们心理上的压迫感,反而对孩子有害处。
让三到四岁孩子的学习语汇,最好是透过图画书较恰当,因为可以随着图画书中的故事,在用单字玩游戏,或用单字来唱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提升孩子的语汇能力。
6.读图画书并让孩子把内容表现出来
给孩子读完图画书之后,如果马上把书合起来,孩子们很快就会忘记从书里面所发现的喜悦。想要让孩子可以长时间持续那种喜悦,并开启思考力,就该持续不断的提出问题。
如果问“老虎怎么做了呢”,那么孩子就会发出“吼吼”的声音,并动手脚模仿老虎的样子,这时大人应该继续提出“兔子又会怎样呢”、“小鸡会怎样呢”等问题,诱导孩子模仿,这是一种激发阅读感想,以及锻炼身体运动和感觉的最佳训练方法。
另一种的表现方式,是说出疑问点。有的孩子喜欢问很多问题,有些则不然。当然,大体来说,喜欢问很多问题的小孩的思考力,比不喜欢发问的孩子来得发达。最好的案例,便是发明王爱迪生的例子。经常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最后被老师退学的爱迪生,其实是一个思考力极发达的孩子。
子女是否能成为一个喜欢问问题的小孩,关键在于父母亲。通常父母亲如果会仔细回答孩子的问题,小孩想要问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相反的,如果父母亲拒绝了孩子第一次的发问,或是在回答的过程中,表现出厌烦的态度时,孩子对于问问题就会开始畏惧。
在心理学上来说,当孩子被称赞时,其技能会无限上扬,如果碰到挫折时,其技能则会萎缩。很多父母亲通常在孩子表现很好时,吝于给予赞赏,不过当孩子做错的时候,却又不断的责骂。如此不均衡的赏罚态度,会让孩子有负面的人格发展。
因为只有在做错的时候,父母亲才会有反应,所以孩子可能会故意做错,藉此引起父母亲的注意和关心。
同样的,让孩子读完图画书之后,随着父母亲所提出的想法不同,孩子对于阅读的印象也不同。
“因为熊宝宝贪心,所以应该要受到惩罚。”
“因为熊宝宝没洗脸,所以应该要被打。”
像这种类型的反应,会让孩子的阅读准备度萎缩。
“熊宝宝做的雪人去哪里了呢?”
“为什么熊妈妈没有认出熊宝宝呢?”
可以用这种问问题的方式,来刺激孩子的思考力。如果此时孩子的答案是错误的,也没有关系,不需要订正孩子的错误,因为那是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那本书的内容,所产生的现象。当孩子了解内容之后,自然就会说出正确的答案。

7.给孩子听重复式的童谣,并让孩子跟着唱
随着孩子对口语的声音和意义的敏感程度的逐渐增强,他们就会开始关注日常口语中的押韵现象,而且喜欢听有绕口令特征的语言,同时,他们也开始注意到,许多字词的发音都有相似之处。这时,妈妈们就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以便指导孩子学习和辨识语音,比如,可以玩一些要求语言押韵的游戏,或者念儿歌、童谣,让孩子一起跟着唱,并随机指认字音相同的字,或者让孩子自己试着编一些儿歌和童谣,等等。相信这些活动都将能有效地提高孩子对语音的敏感程度,以及语言能力。
一到二岁的时候,只要唱催眠曲就会进入睡梦中的孩子,到了三到四岁之后,则会开始关心歌词。
次子在三岁五个月的时候,有一天要求我改唱其它的催眠曲。
“妈妈,不要唱歌词里面有大便的催眠曲。”
“俊儿,催眠曲里面怎么会有大便这种词?”
但是他一直固执的对我说有,还要求我立刻唱一次。我开始慢慢的唱出莫扎特的催眠曲,当我唱到“前面庭院和后面山坡上”时,他突然大叫:“就是那里!”
我才发现,的确,“前面庭院和后面山坡上”的歌词,听起来就像“前面庭院和后面大便”【注:韩语“山坡”和“大便”的发音有些类似】。
当然,这不过是三到四岁的孩童开始对歌词有兴趣的众多案例之一。而孩子开始关心歌词的举动,同时也是意味着孩子本身已经具备了鉴赏童谣的能力。此时,给孩子听的童谣,最好是选择出现很多重复歌词的童谣。
首先,重复歌词会让话意变得更加有趣。如果把同样一句话持续重复,就会让孩子感觉像一种游戏,而这也是让孩子训练语汇最容易的方法。
边玩耍边学习,边学习边玩耍,就是最基础的阶段。

高高兴兴是杏树
早早起床是枣树
快快乐乐是桧树
爱放屁屁是枇杷

这是韩国的一首童谣《树木的歌》中其中一节,当给一个三到四岁的孩子听这首歌时,孩子很快就会跟着唱。如果孩子把这首歌背下来,等于很自然的学习了“杏树”、“枣树”、“桧树”以及“枇杷”的语汇。
鸟儿飞
啥鸟飞来节节高?
啥鸟飞来像剪刀?
啥鸟飞进青草里?
啥鸟飞过太湖梢?

叫天子飞来节节高,
燕子飞来像双刀,
野鸡飞进青草里,
野鸭飞过太湖梢。
第二,重复歌词会让话语有节拍,尤其重复歌词很多的童谣,不但让读者的话语中加入了节拍,甚至还会让感情变得柔和。

杰克杰克神父,杰克杰克神父,
您在睡吗?您在睡吗?
要敲钟了,要敲钟了,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叮叮当当……

这是法国童谣《杰克神父》,这首童谣透过重复歌词的方式,把“凌晨敲钟的神父”的印象,清楚的转达给孩子们。
又比如,喜欢背诵诗集的人,和不看诗集的人,说话的语调就不同。喜欢背诵诗集的人,讲话的语调较柔和,而不看诗集的人,说话的语调较僵硬。这足以证明,诗可以让我们的话语带来节拍。
所以,给三到四岁的孩子听童谣的时候,孩子们了解诗词的意义也好,不了解也没有关系,只要孩子们可以背诵童谣,并且可以在话语中带进节拍即可。
蝴蝶蝴蝶飞飞
蝴蝶蝴蝶飞飞,
彩云彩云追追。
蝴蝶蝴蝶落落,
朵朵花儿乐乐。

8.给孩子听一些有着拟声语和拟态语的故事
三到四岁的孩子的特质之一,就是想象力非常发达。而拟声语和拟态语,能替发达想象力,带来很有效的刺激。
马儿在蹦蹦跳跳。
·马儿在跃跃奔驰。
当孩子听到上述两句话时,想象的内容就不一样。第一句会想象成一只小马在跑的画面,第二句话则是会想象成一匹骏马在奔驰的样子。当然,这是限定于看过实际马的孩子,或是从图画书中看过马的小孩,才会有的想象。没有看过马的孩子,则根本不能想象任何样子。
西方同样也将拟声语和拟态语,用为神话故事中的主要语汇。
小精灵在摇摇摆摆
正在跳舞摇摇摆摆
小精灵们正在跳舞
摇摇摆摆摇摇摆摆
摇摇晃晃咚咚锵锵
丢着大大的包袱
小精灵在摇摇摆摆
正在跳舞摇摇摆摆
这是德国童谣《小精灵之舞》。听到这首童谣,就好像看到很多小精灵们,丢着大大的包袱,摇摇摆摆的在跳舞的样子。当读者读到摇摇摆摆的时候,相信读者们也会有一股想要跳舞的冲动。
除此之外,像美国的童谣《一闪一闪小星星》、法国的童谣《在亚维侬桥上》等都很著名。
一闪一闪小星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放光明,好象千万小眼睛 。
太阳慢慢向西沉,乌鸦回家一群群 。
星星张着小眼睛,闪闪烁烁到天明 。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

在亚维农的桥上
让我们跳舞
在亚维农的桥上
让我们围着圆圈跳舞
漂亮的小伙们这么跳
然后还是这样跳
在亚维农的桥上
让我们围着圆圈跳舞
在亚维农的桥上
让我们跳舞
在亚维农的桥上
让我们围着圆圈跳舞
漂亮的姑娘们这么跳
然后还是这样跳
在亚维农的桥上
让我们围着圆圈跳舞
官员们这么跳
小宝宝们这么跳
好朋友们这么跳
乐师们这么跳
锈蚀们这么跳
孩子们这么跳
洗衣女工们这么跳

9.教导孩子如何对待书籍
俗话说,“说一百次,还不如用一次行动来证明,还来得更具教育性”。
当妈妈翻书的时候习惯沾口水,却对孩子说翻书不可以沾口水,试想孩子会了解吗?对于三到四岁的孩子而言,父母亲的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这个时期,首先要教导孩子,让他习惯,书是从前往后翻阅的,再来就是不可以折迭书,也要教导孩子,让他了解,翻书沾口水是不对的方式。
当然也有必要告知孩子,要珍惜书籍的想法,不过就算孩子把书撕破了,也不需要责备。因为此时期的孩子们,深信万物都具有人格,因此,如果孩子撕破书籍时,告知孩子书籍会疼痛,反而会更具有效果。
九个月到两岁的宝宝,一般都活泼好动,喜欢把书作为玩具,喜欢撕书、咬书、玩书,这时父母不必干涉他或要求他。这一阶段是宝宝的前阅读时期和语言的萌芽期,父母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对书感兴趣,让他喜欢书,因此宝宝要怎么翻、怎么看、怎么玩,都随他。
此外,如果爸爸妈妈躺着或趴着看书,那小孩子自然也会躺着或趴着看书。爸爸在沙发上看报纸,孩子也会主动拿起一张报纸,装模作样地看起来,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把报纸拿倒了。
特别的是,父母还应该注意孩子阅读时的姿势,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要知道,如果长期在阅读的时候维持不当的姿势,有可能会因肌肉的韧带拉得太紧而使脊椎内的软组织受损,从而造成腰酸背痛。而躺卧在床上看书的话,更会影响下肢神经,轻则会令下肢麻痹,严重者更会患上坐骨神经痛。所以,父母一定要教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的姿势一定要正确。阅读时,最好使躯体的重心稳妥地落在坐骨和靠背的支撑点范围内,以减轻维持坐姿的肌肉的疲劳。千万不要躺着看书,那样既会伤害眼睛,也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利。父母也要注意自己平时的阅读姿势,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记得有一次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剧中的母亲,在整理孩子弄乱的书籍时,嘴巴里不停的唠叨着“哎哟,这些讨厌的书,这些烦人的书”之类的话,像这样的画面,也会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应该要告诉孩子,书是有益于人的、永远都是好朋友的观念。

10.让孩子成为书的主人
当孩子成长到可以说话,也可以走得很快,又可以跳的三、四岁时期时,孩子们最常使用的话是“不要”或是“是我的”这两句话。父母亲们会认为乖巧的孩子,怎么突然变得喜欢反抗而开始紧张,甚至有些父母亲认为,孩子是被宠坏了而责骂孩子,其实那是不必要的。
因为四岁后的孩童,正面临第一期的反抗期,孩子们会开始用“不要”、“是我的”这两句话,来宣布自己是独立个体。
到了这个时期,为配合孩子们的独立精神,必须要为孩子指定书籍。当指定书给孩子们时,孩子会更加照顾属于他的那本书。睡觉的时候会摆在枕头旁边,出去玩的时候,会想要放进自己的包包里,就好像自己跟书是无法分离的,只想和书在一起,而这种现象有助于孩子和书亲近。
孩子的书虽然可以和爸爸的书,摆在同一个书架上,但如果可以做一个漂亮可爱的宝宝书架,然后把孩子的书放进他专用的书架上,那么孩子们会更加感到喜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3
你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宝宝找到他们需要的答案,这个答案应是宝宝能理解并能继续思考的,因为这有助于宝宝进一步深入探索。
比如孩子吃有皮、壳的水果时,成人总是帮宝宝剥好后,送到他们嘴里,当孩子想自己拿时,成人生怕他们弄脏衣服或不卫生而坚决制止。其实你可以这样做:先洗净水果和孩子的手,再用语言提示,让孩子自己去“对付”让他嘴馋的水果。比如剥香蕉时,成人可以指导孩子:“宝宝,先给香蕉脱衣服。”当孩子掌握了几类水果的吃法后,还可以问孩子:“香蕉、苹果、橘子的吃法有什么不同?”让孩子体会事物从外表到本质的各种区别。
好奇心需创设环境
对宝宝来说,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到处蕴含着丰富的可探索资源。客厅、厨房、阳台等,都可以成为宝宝探索的地方;公园、马路、车厢等,都是宝宝产生好奇、提出问题的学习场所。成人要做的,便是根据宝宝的兴趣,适时、适度地提供材料和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动手体验。
比如当你在厨房做饭时,宝宝好奇地摸这摸那,你便可以安排他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洗黄瓜、西红柿等;搅拌凉菜;取一些小食物等。让他学会与人交流、合作,了解一些蔬菜的特性,观察食物生熟前后的变化等。
再比如两三岁的宝宝特别喜欢敲敲打打,成人可提供几根棍棒(圆头的、小而短的、木制的或塑胶制的等),让他们尝试敲打不同质地的物品,他们会发现:不同质地的棍棒,敲打在同一物品上,产生的声音不同;同一质地的棒子,敲打在不同物品上,产生的声音也是不同的。
点评:从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的孩子,往往会变得更具智慧。好奇心受到良好保护和激发的孩子,将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些亦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要说孩子还小,长大了就懂事了。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老。不爱惜图书和玩具,乱扔东西,这些陋习看似微不足道,殊不知往往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必然影响孩子做事的条理性,以及善良个性的形成。导致孩子养成这些陋习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平时并不注重家的整洁,家里总是乱糟糟的;当孩子乱扔东西的时候,父母总是帮孩子收拾;当孩子“破坏”玩具和图书的时候,父母并没有严厉地制止;给孩子买的玩具太多了,淘汰的速度太快,孩子自然就不懂得珍惜;父母没有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自己收拾东西,或者提醒孩子要爱护东西等。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变得懒惰、邋遢,没有整洁的审美观念;对许多事情都会不在乎,根本没有什么责任感;主动做事的能力也不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始无终,孩子也就不懂得什么是“珍惜”。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整洁、有条理。让孩子在简单、整齐、舒适的家中愉快地生活。如果孩子知道父母亲都有乱扔乱放东西的习惯,当父母要求孩子保持整洁、干净时,孩子可能会这样反抗:“你不是也不收拾自己的东西吗?干吗要求我这样做呀!”孩子还没有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时,父母要刻意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用过的东西应该放回远处。自己的东西,包括玩具等,不用的时候应该放回原位。
为孩子准备好储存物体的工具。为了让孩子养成能自己收拾东西的好习惯,父母应当为孩子准备好一些储存物体的箱子等物品。要求孩子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放在这些箱子里,需要的时候自己就可以找到。这样做也就为孩子提供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孩子一定非常感兴趣。
从小处着手。孩子还小的时候,自己收拾东西的能力不强,父母可以帮孩子收拾。但可以让孩子帮忙,把扔在地上的东西递一下。一边收拾,一边对孩子说:“以后,这些事情就得你自己做。看好了,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等下一次想玩了,你就知道在什么地方找了。”如果这样的教育坚持不懈,孩子就能慢慢养成习惯,就能知道乱扔东西不好。等孩子稍微大一点,已经有了一定的做事能力了,父母就不要再帮孩子收拾东西了。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父母可以站在一边指导。只要孩子愿意自己做了,就要表扬他。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就教导孩子分门别类地把东西收拾好。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cb316 ,您好!
想要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养成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好习惯,请您赶快让孩子喜欢上《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多读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和启发孩子的智慧)。您看,这真是一部“大孝经”、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师!写得多好!朗朗上口,易读易教,网上还有很多视频故事教学素材,有多个版本适合各阶段孩子观看,只要您愿意多些鼓励孩子一起观看,一定能让您的孩子喜欢上她,如果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努力去做、尽量落实里面的教诲,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时,您的提问涉及到广大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和渴望解决的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行为语言和学习成绩的家庭教育问题,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在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此,诚挚推荐您观看陈大惠老师策划监制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论坛系列纪录片《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又名《弟子规说明书》),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关于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免费网络资源,能在快乐和感恩的氛围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认识灾难事故因何发生,能做到趋吉避凶,真实不虚!能针对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是一剂治疗良方!当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们做家长长辈学习的有力教材,的确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经典节目!这个节目里有许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讨解决孩子教育的种种方法,真是我们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对一的家教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家庭教育网络资源,而且是完全免费的,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极大的帮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现没有恒心、悭贪、叛逆不听话、上网成瘾、早恋、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不是能从某个简单方法或措施就能从根本上教育改正过来,变成一个孝顺听话的小孩,而是需要我们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家庭教育,从根本处下手才能治标又治本。这部片里面有很多专家、老师、家长亲身说法、以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向大众汇报,启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从小接受的家教会影响小孩子的终生,从中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经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种种现实状况是: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各种媒体的夸张渲染、错误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谈何容易呢!家长是越来越不好当了,说实话,很多家长也不会如何当家长,就将小孩出生到这个世上,将很多的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和社会,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是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推卸责任的话怎么能将小孩教育好呢?确实悲哀啊!
而我们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实体会,只图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说实话,真是有点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们都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领悟这种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
很多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的所谓代沟,都是因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脱节了,没有很好的连贯所造成的,现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妄顾他人的感受。
我们必须知道,一切教育要从根本做起,就像树要有根才能长树干树枝和树叶,才能枝繁叶茂呀,如果丢弃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楼阁。在此,推荐各位有缘的朋友,无论看过或没看过的也好,都敬请尽量抽多些时间观看大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论坛节目: 《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可以在百度视频或者优酷土豆搜索播放),但愿看过的人都能够从中得到真实不虚的利益,并且继续利益他人,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和谐共存的社会大环境。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和启示。
衷心祝福您!

参考资料: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phn33Oysk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6-26
cb316 ,您好,
想要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养成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好习惯,请您赶快让孩子喜欢上《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多读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和启发孩子的智慧)。您看,这真是一部“大孝经”、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师,写得多好,朗朗上口,易读易教,网上还有很多视频故事教学素材,有多个版本适合各阶段孩子观看,只要您愿意多些鼓励孩子一起观看,一定能让您的孩子喜欢上她,如果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努力去做、尽量落实里面的教诲,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时,您的提问涉及到广大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和渴望解决的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行为语言和学习成绩的家庭教育问题,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在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此,诚挚推荐您观看陈大惠老师策划监制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论坛系列纪录片《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又名《弟子规说明书》),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关于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免费网络资源,能在快乐和感恩的氛围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认识灾难事故因何发生,能做到趋吉避凶,真实不虚,能针对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是一剂治疗良方,当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们做家长长辈学习的有力教材,的确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经典节目,这个节目里有许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讨解决孩子教育的种种方法,真是我们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对一的家教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家庭教育网络资源,而且是完全免费的,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极大的帮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现没有恒心、悭贪、叛逆不听话、上网成瘾、早恋、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不是能从某个简单方法或措施就能从根本上教育改正过来,变成一个孝顺听话的小孩,而是需要我们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家庭教育,从根本处下手才能治标又治本。这部片里面有很多专家、老师、家长亲身说法、以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向大众汇报,启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从小接受的家教会影响小孩子的终生,从中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经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种种现实状况是: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各种媒体的夸张渲染、错误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谈何容易呢,家长是越来越不好当了,说实话,很多家长也不会如何当家长,就将小孩出生到这个世上,将很多的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和社会,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是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推卸责任的话怎么能将小孩教育好呢?确实悲哀啊,
而我们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实体会,只图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说实话,真是有点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们都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领悟这种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
很多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的所谓代沟,都是因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脱节了,没有很好的连贯所造成的,现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妄顾他人的感受。
我们必须知道,一切教育要从根本做起,就像树要有根才能长树干树枝和树叶,才能枝繁叶茂呀,如果丢弃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楼阁。在此,推荐各位有缘的朋友,无论看过或没看过的也好,都敬请尽量抽多些时间观看大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论坛节目: 《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可以在百度视频或者优酷土豆搜索播放),但愿看过的人都能够从中得到真实不虚的利益,并且继续利益他人,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和谐共存的社会大环境。
第4个回答  2020-01-21
3—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幼儿还常常模仿老师,对老师说话的声调、坐的姿势等都会模仿。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模仿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由于3~4岁的孩子爱模仿,所以,在这个年龄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非常重要,它们常常是在幼儿的模仿下形成和巩固下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