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子路问孔子:“
卫国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孔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卫灵公》)
孔子曰:“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有功,
公则说。”(《尧曰》)
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路》)
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己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鲁哀公问道:"怎样做才能使百姓服从?"孔子回答说:"提拔举用正直的人,使他安置在邪曲之人的上面,百姓就会服从;提拔邪曲之人,使他居于正直之人的上面,百姓就不服."
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答案补充
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即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这一思想虽然反映了孔子的宗法伦理观念,但在
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伦理
纲常确实起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在阶级社会里,不论处于什么时代都需要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否则国将不国,政将不政,社会将混乱不堪。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以“人伦纲常”治国呢?孔子回答子路的问题时作了说明,子路问孔子:“卫国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当然孔子也认为,重视伦理纲常的作用也不能脱离礼让。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答案补充
孔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即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本身,严于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孔子还
以舜为例说明君主严于律己的重要性。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答案补充
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答案补充
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答案补充
有一次,孔子到卫国去,
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的人口真多啊!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里孔子强调在卫国这样一个众多人口的国家,要治理好它,首先要让他们富起来,然后使他们再受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另外,孔子也特别重视法制对国家的治理作用。有一次颜渊请教老师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行
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借鉴夏、商、周三代的古德,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在这里孔子不仅强调了法制对治国的重要作用,而且他的古为今用的思想方法也值得今人学习。
答案补充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