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航天器探访过哪个小行星?

如题所述

以下是相关信息 希望得到问题的解决

火星

1962年11月,苏联发射的“火星1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从此下落不明,它被看作是火星探测的开端。

1965年,苏联发射的“探测器2号”与地球失去联系,其探测情况没有公布。

Mariner 3 水手3号
1964年11月5日升空,在进入行星际空间后因保护性覆盖物无法弹出导致失踪。由于无法用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探测器不久也因电池用尽而失效,至今它还在绕太阳公转。它本来是为了同水手4号一同飞越火星而发射的。

Mariner 4 水手4号
水手3号的姐妹探测器,于1965年到达火星,在路过的途中拍摄了火星表面22张近距照。探测器发现了那里是个环形山世界,大气层比预计的稀薄得多。科学家由此总结出火星无论是从地质学还是生物学角度看,都是一颗“死”星。

1969年,美国“水手5号”和“水手6号”再次掠过火星。它们拍摄的200多幅照片表明,火星表面温度比预想的更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达95%,水蒸气几乎难以寻觅。美国“水手7号”也发回126张照片。

Mariner 9 水手9号
发射失败的水手8号的姐妹探测器,于1971年成为第一艘绕火星公转的飞行器,第一次传回了大星有关这颗红色星球的信息,包括火星表面的巨火山,大峡谷体系,及水曾在该星球上流动的证据。这艘探测器也给火星的两颗小卫星Phobos和Deimos拍了几张近距照。

1971年,苏联发射的“火星2号”投下的探测仪器摔毁在火星表面,“火星3号”由于赶上火星沙暴,着陆舱仅工作了22秒钟便与地球失去联系。

1974年,苏联“火星5号”环绕火星轨道飞行数天,“火星6号”和“火星7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

Viking 1 海盗1号
于1975年8月20日在佛罗里达的堪培拉海角由TITAN 3E-CENTAUR D1型火箭发射升空。探测器于1976年6月19日进入火星的轨道,着陆装置于1976年7月20日在Chryse平原斜坡着陆成功。接着,它立即投入了事先编好程序的寻找火星微生物的工作中去(人们仍在争论:火星上是否有生物存在), 并发回了难以置信的周景全彩色图。科学家由此知道了原来火星的天空是略带桃粉色的,并非是他们原先所想的暗蓝色(天空是粉红色,因为稀薄大气中的红色尘粒反射太阳光所致)。着陆器在一片红色沙地上着陆,大圆石向四周延伸,使得它的照相范围最远。

Viking 2 海盗2号
于1975年9月9日发射,于1976年8月7日进入火星轨道,1976年9月3日触地于乌托邦平原。完成同它姐妹探测器一样的任务,意外地,地震检波器的正常工作使它记录了一次火星地震。海盗着陆器1号于1982年11月11日作了最后一次数据传输,JPL的控制者们花了6个半月仍然无法同它恢复联系。全部任务于1983年5月21日结束。

1989年,苏联“福波斯1号”和“福波斯2号”探测器在前往火星途中失踪。

1992年9月25日 火星观察者号
它重2.5吨,携带7部仪器。 经11个月飞行7.2亿公里后, 到达距火星表面378公里的近极轨道,对火星进行长达687天的观测考察, 绘制整个火星表面图,预告火星天候,测量火星各种数据,进一步揭示火星上有无处于原始阶段的生命现象,为未来人类移居火星探寻道路。 但是1993年8月21日,火星观察者号探测器突然与地面失去联系,不再发回信息。

1996年,俄罗斯“火星—96”航天器发射失败。

1996年11月 火星环球观测者号
1997年进入环火星轨道,2006年11月2日开始失去联系

1996年12月 火星探路者号
1997年7月4日在火星阿瑞斯平原着陆。着陆成功后,飞船打开外侧的3个电池板,重10公斤的6轮“旅居者”号火星车缓缓驶离飞船,落到火星地表。其行进路线是预先确定好的, 首先朝目标区西南部的一个长100公里、宽19.3公里椭圆形区域缓慢行进。 在探测区,经对由古代洪水冲刷形成的一个488平方米的小岛作详尽观察,科学家发现火星山谷平原暴发过多次洪水,并有众多由水冲击而来的圆形岩石,其中许多岩石沿同方向排列,表明它们受到同样水流的冲击。科学家推测当时洪水有数百公里宽,水流量为每秒100万立方米。

1998年7月,日本发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预定于1999年10月抵达火星,但上天后厄运不断,2003年12月日本航天机构宣布这次火星探测使命终告失败。

1998年12月,美国“火星气候探测者”发射升空,但1999年9月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被烧毁。

1999年1月,美国发射“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它在预定着陆时间过后下落不明。

2001年4月7日 “奥德赛”火星探测器
同年10月23日深夜进入火星轨道,2002年,“奥德赛”探测器发现火星表面和近地表层中可能有丰富的冰冻水,但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

2003年6月2日 “火星快车”探测器
“火星快车”是欧洲迄今向其他行星发射的第一个探测器,用于寻找地外生命存在的迹象。“火星快车”由一个方形小探测器和一个名叫“猎兔犬2”号的着陆舱组成,由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预计历时7个月于2003年年底或2004年年初到达火星轨道,并在火星轨道运行两个火星年(1个火星年=687个地球日)。“火星快车”搭载的方形探测器重1180千克;其上共搭载有7台仪器,其中多数是1996年以前研制的实验设备或由此前的仪器改装而成。“猎兔犬2”号登陆器预定于2003年12月25日凌晨登陆火星,但直至今日地面控制中心仍未与其取得联络。

2007年8月4日 凤凰号火星探测器
凤凰号探测器预计将在明年5月底到达火星,接着在这个“红色星球”的北部平原着陆,开始为期三个月的探测任务。如果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将是“海盗”号探测任务之后时隔30年机器人首次在火星地下钻孔。

  据NASA 科学家介绍,凤凰号进入火星表面的时速约为2万公里,产生的大部分能量将由热挡板来吸收。时速减至大约1200公里时,一个超声波降落伞将打开,继续帮助凤凰号减速。接着热挡板脱落,着陆器伸出“腿”来。这时候推进器点火启动,以抵消着陆的冲击力。着陆的时候,凤凰号将会自动调整身体,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光线,获得能量。着陆30分钟后,太阳能电池板、照相机、气象仪开始工作。1~2天后,机械手臂开始工作。凤凰号探测器将在其微型烤炉中加热火星土壤样本,研究其化学构成。据凤凰号火星探测任务首席科学家、亚利桑那大学科学家彼得·史密斯博士介绍,凤凰号可以检测出有机物的存在,不过它不能分辨出里面是否存在DNA或蛋白质。

木星

1972年3月2日 先锋10号
先锋10号原先的任务是探测木星及其邻近区域。1973年12月2日,即发射后21个月,它经过了木星,从而向人类提供了它的第一幅该巨行星的近视图象。先锋10号于1973年成为第一艘飞越木星的飞行器。然后,它于1979年成为第一批研究土星的探测器。先锋10号也是用来测试通过小行星带与木星巨磁场的生存率的。受木星的引力场的加速,然后它继续前进,进入了外太阳系,而到1983年6月中旬,它穿过了海王星的轨道。因为在当时冥王星并不比海王星离太阳远,所以先锋10号已经旅行到了行星系以外。

先锋计划已于1997年3月31日正式终止,虽然美国方面仍不定时地与它进行联系。当它离开太阳系时,将把带有的一幅6*9英寸的金匾弹出至飞行器主框架。 当然,先驱者10号仍然没有飞出奥尔特云。

1973年4月6日 先锋11号
先驱者11号(或称先锋者11号)是第二个用来研究木星和外太阳系的空间探测器。与先驱者10号不同的是,先驱者11号(也称做先驱者G号)不仅拜访木星。它还用了木星的强大引力去改变它的轨道飞向土星。它靠近过土星后,就顺着它的逃离轨道离开了太阳系。探测器全长2.9米,设有一条直径2.74米的高增益天线,在其之前再装上一条中增益天线。 至于另外一条全方位低增益天线则装设于高增益天线接收器之下。探测器以两块放射性同位素热电产生器(RTG)作为能源,在拜访木星时仍能产生144瓦特,但到达土星时只能产生100瓦特的功率。探测器上还设有三个感应器:恒星(老人星)感应器及两个太阳感应器,藉以根据相对于地球及太阳的位置,及以老人星的位置作后备,用以计算探测器的位置。先驱者11号的恒星感应器及起点设定,是按先驱者10号的经验而被重新修改的。探测器上的三对火箭推进器,负责控制转轴(4.8rpm)及为探制器提供动力。三对火箭推进器都可以按指令持续燃点,或暂停燃点亦可。

1977年9月5日 旅行者1号
1979年3月5日飞越木星,1980年11月13日成功飞越土星,不过它没有象它的兄弟旅行者2号继续去探访海王星,为了让它在路中接近土卫六泰坦,而直接向着冥王星飞去。

1977年8月20日 旅行者2号
1979年8月7日飞越木星,1981年8月26日飞越土星,1986年1月24日飞越天王星,1989年8月8日成功飞越海王星。
在飞离地球的过程中,它的信号将越来越弱,但还可在被操控下继续工作15年左右,在此期间它都将在空间中穿梭直至飞出太阳系。它们在穿越冥王星后将可证明太阳系有无第十行星的证据,估计在放射性同位素热电产生机失效前,旅行者1号和2号能工作至2015年。它们下一步的科学发现在于找太阳大气边缘的确切位置。太阳大气边缘的低频率放射现象能用来帮助旅行者确定它的位置。

旅行者们都使用它们的紫外线分光计来给太阳大气边界制图,并研究接受到的星际风。宇宙射线探测器监测到了来自太阳大气外发来的宇宙射线的能量光谱。如果没有意外生,我们将能在与它们保持联系直至2030年。两架飞行器都载有大量的联氨燃料。旅行者1号的推进剂能使用到2040年,2号的能用到2034年。到2000年前,UVS (紫外线分光计) 仪器的动力将耗尽。到2010年,剩余的动力使得所有的场与粒子仪器无法同时工作。这时,一个能源共享方案将被执行,使得场与粒子仪器中的一些与另一些轮流工作。飞行器能在这状态下持续工作约10年。到最后,能量可能太少,以致无法正常维持飞行器的工作。

现在,旅行者1号已超越了先锋10号飞行器,是目前人造物体中距离地球最远的。

1989年10月18日 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
是美国太空总署一艘无人太空船,专门用作研究木星及其卫星。它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的名字来命名,于1989年10月18日由穿梭机亚特兰蒂斯号运送升空,任务名称为STS-34,它於1995年12月7日接近木星。伽利略号是首个围绕木星公转,对木星大气作出探测的太空船。在前往木星的旅程中,它发现了首个属于小行星的卫星。由於燃料的消耗,且在发射前并未通过无菌处理,为免与木卫二碰撞,造成污染,伽利略号被安排撞向木星摧毁,它於2003年9月21日以每秒50公里的速度坠落木星大气层,结束它长达14年的任务。

土星

1997年10月15日 卡西尼号
土星的公转轨道飞行器和土卫六的大气探测器。卡西尼号是NASA/ESA的联合项目。这项目是设计用它的卡西尼土星环绕器和惠更斯土卫六探测器完成对土星系统的探索。卡西尼号在1997年10月15日装在IV/Centaur上发射升空。在到达土星前,卡西尼号将经过二次金星引力加速,地球与木星各一次加速(一个“VVEJGA”轨迹(Venus Venus Earth Jupiter Gravity Acceleration))于2004年的7月1日到达土星。等到抵达,卡西尼号飞行器将进行一些调动使它进入环绕土星的轨道。到最初环绕的结束,惠更斯探测器从环绕器上分离,下降穿过土卫六的大气层。在探测器进入并穿过多云的大气层到达表面的过程中,环绕器将持续三小时传探测器的数据到地球。在完成了探测器的任务后,环绕器将连续作为期三年半的环绕土星系统的旅行。土卫六的同步轨迹将允许它大约35次飞经土卫并把飞经土卫八, 土卫四和土卫二作为目标。这次任务的目标有三个:进行土星大气光环和磁层细致的研究工作,对土星的卫星进行近距离的研究,并且描绘土卫六大气层和地表的特点。

“惠更斯”号探测器是“卡西尼”号携带的子探测器,重317.5公斤,长宽为2.75米,它以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惠更斯的名字命名,其任务是深入土卫六的大气层,对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进行实地考察。

2004年12月25日,“惠更斯”号已脱离卡西尼太空船单飞,并于20051月14日在土卫六降落。

天王星、海王星
目前人们对其了解就靠旅行者1号和2号观测到的的那点可怜信息。

冥王星

2006年1月20日 “新地平线”号
“新地平线”号上装有3架照相机,分别用于拍摄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照片,还装有3台光谱仪,用来研究冥王星大气及地表物质的成分和温度。这个飞行器上还有一部尘埃计数器。当它告别冥王星及其卫星后,“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将进入位于太阳系外缘的“柯伊伯带”,很多天文学家相信,这里由大量太阳系形成早期的剩余物质组成。由于“新地平线”号的飞行速度很快,而其自身所携核燃料又不足以供减速和进入环冥王星轨道之用,因此,这个宇航器在完成对冥王星地表面貌、地质特征、内部构成与大气成分等进行的科学探测任务后,只能继续前行并最终一去不返,最终消失在茫茫宇宙深处。

其他

1999年2月9日 星尘号
主要目的是探测维尔特二号彗星和它的彗发成分组成. 经过46亿公里(29亿英里)的旅行,2006年1月15日成功将返回舱在地球着陆。星尘号于2004年1月2日飞越维尔特二号彗星(由瑞士伯尔尼大学天文学家保罗·维尔特发现)。飞越彗星时从彗星慧发收集到彗星尘埃样品,拍摄了详细的冰质彗核图片。 2006年1月15日约凌晨5:10 EST (10:10 UTC),星尘号返回舱在犹他州大盐湖沙漠着陆, 接近美军试验场公路,以方便样品物质运输。着陆的确切地点位于北纬40°21.9',西经113°31.25'。

1998年10月24日 深空1号
深空1号探测器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距地球1.9亿千米处的一颗小行星1992 KD。深空1号于1999年7月与这颗小行星相会,对其进行了几个月的远距离观察;到1999年9月,完成了离子推进试验和另外11项高风险的先进技术试验;于2001年1月飞往威尔逊-哈林顿彗星,并于2001年9月22日在距彗核2000千米的地方飞越博雷利彗星,并成功地把拍摄到的彗星图片传回了地球。深空1号穿过气体、尘埃云以及彗星碎片来收集彗星中心周围彗发的数据,使人类更多地了解了彗星以及它们在太阳系的位置。深空1号探测器于2001年12月18日结束了试验和探测任务。

2004年3月2日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
“罗塞塔”宇宙飞行器携带着将在“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上登陆的“菲莱”号彗星登陆器,花费10年时间、行程50亿公里,到达它的目的地。为了节省动力,科学家不是让“罗塞塔”直接飞往“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而是让它先后3次绕过地球(分别在2005年、2007年和2008年)及一次绕过火星飞行(2007年),利用地球和火星的重力,获得更大的推力,来完成它的10年太空之旅追问

希望答案简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