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为:北方统一战、江东统一战、西川统一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潼关之战、合肥之战、汉中之战、荆州之战、夷陵之战。
1、北方统一战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是指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的战争。
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历时17年,是曹魏的立国之战,并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江东统一战
江东统一战是中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的一场战争,发生於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建安元年(196年)。
发生原因为袁术多次失信於孙策,使孙策有自立门户的方向,并以助袁术攻刘繇为藉口,得到袁术派出的兵马,在发生战争前,孙策拥有士兵五六千人,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
孙策最后把在江东的诸割据势力消灭,成功统一江东,为日后孙权建立东吴作了基础。
3、西川统一战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在此时劝刘备图取益州。
刘备遂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数万步卒入蜀,与刘璋会于涪。期间张松、法正、庞统皆劝刘备袭杀刘璋,刘备以初来到蜀地,人心尚未信服,不宜轻举妄动为由拒绝。
刘璋上表推荐刘备代理大司马,兼领司隶校尉,配给刘备士兵,督白水军,令他攻击张鲁。刘备北至葭萌,驻军不前,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张松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反目。刘备依庞统提出的计谋,召白水军的杨怀到来并将其斩杀,吞并其部队。派黄忠、卓膺率军南下进攻刘璋,占领涪城。
建安十八年(213年), 刘璋派遣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吴懿等在涪阻击刘备,都被刘备打败,吴懿投降。刘璋又派李严、费观统帅绵竹诸军阻击刘备,李严率众投降。
刘备军力益强,分军平定各县。同时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率军入蜀。张任、刘循退守雒城,刘备率军进攻,张任出击,被刘备军斩杀,刘循遂坚守不出,庞统率军攻打雒城时为流矢所中战死城下。
建安十九年(214年),雒城被围近一年才被攻克,刘备乃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共围成都。时刘备派建宁督邮李恢说降马超。
马超来到成都,刘备命他率军屯城北,一时城中震怖。刘备于是派简雍劝降了刘璋,遂领益州牧,启用蜀中诸多人才。至此刘备一统西川。
4、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5、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6、潼关之战
潼关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
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渭南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
7、合肥之战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建安四年,孙策取合肥,以顾雍为合肥长。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后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占领合肥。
自后孙权屡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满宠更治新城。终吴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
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
在215年(第二次)、253年(第五次),曹魏大胜,东吴败逃。在208年、233年、234年,东吴攻城不克,从容撤军,未分胜负。
8、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
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
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
9、荆州之战
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
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前来救援樊城,却遭遇了“霖雨”、“汉水泛溢”,发生了水淹七军。
关羽趁机乘船进攻,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
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后发生夷陵之战。
10、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
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十大战役
三国演义中的十个重要战役要有历史背景,战争过程,战争结果战役评论胜 ...
1:官渡之战:曹操PK袁绍 起因:袁绍生气了。经过:曹操和袁绍各施其能,后来曹操要绝粮了,正好袁绍羞辱许攸,许攸就投奔曹操。曹操便通过情报,打劫袁绍的粮仓,也就是乌巢。袁绍便鸟飞兽散。结果:当然是袁绍输了。曹操奠定了基础。2:博望坡之战:曹操PK刘备 起因:曹操杀奔新野,诸葛亮就让人在...
《三国演义》这部书里描写了哪些战争?
三国演义中 的十 大战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 七擒孟获 逍遥津之战 北伐战争 合肥之战 讨董之战 灭蜀亡吴 天荡山 之战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争是哪些?
1.赤壁之战---周瑜VS曹操.火攻之计大破百万曹兵.2.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一战成就北方定数.3.夷陵之战---刘备VS陆逊.火烧连营兵败白帝城.4.合肥之战---孙权VS张辽.霸气文远威慑江东.5.雒城之战---刘备VS张任.成就蜀汉帝业.6.虎牢关之战---联合军VS董卓.三英战吕布广为流传.7.定军山...
三国演义 中的10个战役概括
1.赤壁之战3.官渡之战3.夷陵之战4.合肥之战5.雒城之战6.虎牢关之战7.定军山之战8.上方谷之战9.西凉之战10.五丈原之战请用简单的语句概括【需要: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战争概况和结果... 1.赤壁之战3.官渡之战3.夷陵之战4.合肥之战5.雒城之战6.虎牢关之战7.定军山之战8.上方谷之战9.西凉之...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争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关羽失荆州、汉巴之战、夷陵之战、诸葛亮北伐、关东联军伐董卓、淮南之争、曹魏灭蜀、西晋统一中国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争是哪些?
1. 赤壁之战:周瑜与黄盖的苦肉计,诸葛亮借东风,火攻战术导致曹操百万大军溃败。2.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确立了自己在北方的主导地位。3. 夷陵之战:刘备率军与陆逊对峙,陆逊采用火攻,连营火起,刘备败退至白帝城。4. 合肥之战:孙权攻打合肥,张辽率领的守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争是哪些
1. 北方统一战:曹操历时17年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为曹魏立国和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 江东统一战:孙策消灭江东诸割据势力,成功统一江东,为孙权建立东吴打下基础。3. 西川统一战:刘备平定西川,为日后建立蜀汉政权奠定基础。4. 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击败袁绍,确立其在北方的主导地位。5...
《三国演义》这部书里描写了哪些战争?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争包括: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七擒孟获、逍遥津之战、北伐战争、合肥之战、讨董之战、灭蜀亡吴、天荡山之战。这些战争在三国时期具有转折性的大战,它们改变了历史进程并决定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以下是这些战争的详细描述:1. 官渡之战:这是东汉末年的一场著名战役,...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争是哪些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争是哪些?1.赤壁之战---周瑜VS曹操.火攻之计大破百万曹兵. 2.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一战成就北方定数. 3.夷陵之战---刘备VS陆逊.火烧连营兵败白帝城. 4.合肥之战---孙权VS张辽.霸气文远威慑江东. 5.雒城之战---刘备VS张任.成就蜀汉帝业. 6.虎牢关之战---联合军VS董卓.三...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争?
1. 北方统一战:曹操历时17年,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为曹魏立国和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 江东统一战:孙策消灭江东诸割据势力,成功统一江东,为日后孙权建立东吴打下基础。3. 西川统一战:刘备平定西川,启用蜀中人才,一统西川。4. 官渡之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击溃袁军主力,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