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阅读主题的手抄报,有什么内容可写么?

我要做阅读主题的手抄报,有什么内容可写么?
麻烦有阅读主题的内容大家可不可以发给我?
比如像名人小时候读书的小故事之类的
或者阅读的好习惯~~~
多多益善啦~~~
麻烦大家了
谢谢各位
事后我会加积分~~~

柯贝特读书的故事

英国作家威廉·柯贝特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十一岁时,他离开家庭,外出谋生。一天,他经过一家书店,看到橱窗里摆着一本斯威夫特著的《一只桶的故事》,书价三便士。柯贝特摸了摸口袋,只剩下三便士。他犹豫起来,因为买书便意味着饿肚子。但求知欲战胜了饥饿感。他走进书店,买下了这部作品,急忙走到路边的田野里,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夜幕降临了,书上的字完全无法辨认,他才小心翼翼地把书放进口袋,和衣睡在田野里。次日清晨,鸟儿的歌唱把他唤醒,他继续赶路,一面走一面继续贪婪地读着这本有趣的书。从此,《一只桶的故事》就成了柯贝特形影不离的伴侣。

我们要“读书”

勉励人们读书的成语、名句很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无不在告诉人们书籍的重要性。古人读书的故事也有不少,头悬梁锥刺骨、囊萤积雪、凿壁偷光等处处透着对知识的一种渴求。古时称学习为读书,称有文化的人为读书人,源于古时的称谓,我们当地也称上学为读书,戏称为“读书倌倌”。
如今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学生一种读书的兴趣与爱好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事。读书分两种,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读书,即我们的教材,另一种是学生个体的阅读,即课外阅读。两种形式的关系应该是以指导性的阅读为基础,从而带动自主的课外阅读,即“教是为了不教”。课外的自主阅读应该说是我们教学一个目的,学生运用在教师指导下对教材的解读而形成的一种语文素养自己去解读新内容。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许多东西取代了我们的书籍、吞并了我们的阅读,据有关调查机构显示,中国一个十三亿人中的泱泱大国,只有一千万人在阅读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网络的信息固然有其声音、图像优势,但能替代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字吗?每当电视上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搬上荧屏的时候,在获得好评的同时总能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不同版本的郭靖、黄蓉,他的郭靖可能憨厚多一些,我的郭靖可能正直多一些,这个不同版本的郭靖、黄蓉就是文字描述带给每个人不同的感受。《荷塘月色》一文中文字之间所散发的那种恬静、自然,电影电视能表现吗?阅读是一种个性的东西,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阅读应该说完全符合这种理念的,当我们在看电影电视时,所感受的只是导演、演员对人物的理解、把握,是他人的一种体验。中华文明五千年造就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汉语一直是外国人最难学的一门语言,从中可见一斑;古人就为了推敲一两个字而拈断数根须,可见文字的奥秘,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么一笔财富,我们能丢吗?失去了阅读,我们还能再有曹雪芹、鲁迅这样的人物吗?
阅读的好处我想最大的有两点,第一培养一种语文素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体会文字的精炼、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对于写作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二点是给人以心灵的启迪,或是让人心静自然,或是催人奋进,或是冲击震撼,或是同感共鸣……一部好的作品就象是一个无声的教师,抵得上处心积虑、苦口婆心的说教;就象是一位关切的医生,给你洗涤心灵,抚慰创伤;就象是一位慈爱的长者,告诉你人生路上的走法……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拓宽人生的宽度,让我们去读书吧。

读书的故事

一:
小时候家里穷,老呆在出租小人书的地摊上看,人家不给,就两眼发直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封面,也不知有没有淌口水。摆书摊的十有八九是老头,有些老头好,见我眼馋的样子,嘟咙几声也就不作声了;有的老头脾气不好,就拿棍子赶,打这边,我上那边;赶那边,我就到这边。有时,老头气急了就黑起脸拿小石头扔过来,就跑,过会又来。 现在想想,倒蛮有点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游击战精神。
不过,混熟悉后,老头们多也是通人情,就蹲在一旁,撅着屁股,埋头看书,那时可根本就不晓得书中会藏有什么黄金屋颜如玉,只是好玩有趣,稀奇古怪的文字故事图案早已让幼小的心灵魂不守舍。有时,看得太入迷,嘴里蓦然发出声尖叫,手挥一下,脚蹬一腿。坏事了,吓人一跳不说,那竖起来的书架稀里哗拉倒下来,砸在正眯眼打瞌睡的老头身上。老头生气了,就拿棍子往我头上敲,这下不敢逃,咧着嘴哭丧着脸忍着头上的痛,把架子扶起,把书一本本摞好。心中暗暗发誓,长大后定要把它们全买的来。……
老头要收摊走了,帮着老头一起收拾,为的是明天还能一饱眼福。夜色渐浓,老头的身影慢慢没有了踪迹,我却仍目不转睛痴痴望着。虽然我知道,他们明天还会来,可毕竟现在是走了呵。都不大记得当初为何会那样,脑海里却依然能够浮起那傻傻望的样子。
想书都有些想疯了。
后来在家无意发现妈妈的衣服里有个钱包,抖抖索索打开,拿了二角钱,飞也般地奔去新华书店买了本小人书,那书是关于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现在都记得一清两楚。书看完了,不敢拿回家,偷偷地藏在只有自己知道的某处,然后胆颤心惊地回来,一双眼睛只往妈妈脸上瞅。
妈妈一时没发现少了钱,还一个劲地夸我懂事了,懂得上灶间帮她烧火。结果,好不容易熬过晚上,在快天亮的时候迷迷糊糊睡了,正在梦里跟着孙猴子不可一世耀武扬威时,忽然就被妈妈从被子拎出来,一顿狠打。 说来人家也不信,我妈打我,是拿那种指头粗的硬钢筋。
那时我才九岁读三年级,现在都不能忘了。妈妈边打边哭,我也哭,真的很痛。
后来,我再也没拿过不属于我自己的东西了。



上了初中,看的书就杂,逮着一本是一本,有点饥不择食。四大古典名著除了红楼梦差不多都翻过近十次,文章有什么主题思想没去想,也想不清楚,只是因为好看,刀光剑影神鬼魔怪一干好汉,看的不亦快哉。说来好笑,水浒108将连带绰号,至今我仍然能默写出近百位来,这点炫耀的资本在以后的日子里,因为与他人打赌倒是为我赚了不少香烟什么的。

红楼梦一直不大喜欢,到现在仍是,不是说他写的不好,只是不合胃口,总感觉那个贾宝玉根本就是穿上男装的女人,混在一群工于心计个个伶俐得差不多快成人精的女人中间,别扭。还有个原因,文章里面的那些诗文比起从小就酷爱的唐诗来差了天远地远,不说李白杜甫,随便在大唐拣出个二流诗人也要胜他许多。

看西游记,看孙悟空当齐天大圣时最过瘾,想来这是因人身上多少都有点猴气使然。后面取经的故事就有些罗嗦重复,所谓八十一难几乎都是上天神仙的座骑侍者亲戚等下凡弄出来的,这是佛祖故意折磨刁难以显示自己法力无边?文章整体上有个很大的悖论。若我是唐僧,也用不着谁来保护,就这么径自去,若被妖魔鬼怪吃了,说明佛祖不是法力无边,这取来的经文有什么用,就值得大大怀疑;若不会被吃,顺顺当当就取来了,那么这一路风霜雪雨完全是多此一举,佛祖尽是在干些无聊的事,还不如直接把经文给我了事。西游记里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不多说了,总之随着年纪变大对西游记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小。

喜欢三国,对三国人物之谙熟犹胜于水浒。说来好玩,一班同学没谁喜欢那个动不动就掉眼泪来“将将”的大耳贼,现在想来他的领导艺术其实也蛮高明,只是少年那时羡慕的是过五关斩六将千里不留行于千万骑中取上将首级如探蘘取物的英雄气概。说英雄谁是英雄?“英雄”从来只是头上的一圈光环,简单说,你至少要因某件事在他人眼里算得上轰轰烈烈。喜欢三国,最喜其中谋略。谋略,人之谋略,审天时度地利用之,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若人和。但也一直有个疑惑,刘备创业之初可谓人才济济,终赚得三分天下居其一,为何后来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蜀中真无英材乎?此乃谁之过?



坦率说,初中看的最多的是武侠小说。说来惭愧,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包括现在正红火的黄易,此五人小说我全部看过,一篇也没拉下。金庸,武侠大家,文字恣洋浩荡,尽可满足孩子时的梦想;梁羽生,工匠而已,会告诉你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会生孩子;古龙,天纵英材,但满纸都是酒味与随意。若能拿出点时间把过去的东西改改,应是可以的;温瑞安,一个写诗的人写了武侠,你说会有什么结果?黄易,可以比金庸更大写的人物。真不知这脑袋是谁生的?文字还应该更精炼点。

记得当时有个同学从广东回来带来一整套我们这小县城还未有过的金庸全集。得了,全班男生一起狠拍他马屁,方法五花八门,甚至有位同学拿起从小积攒的一大叠香烟纸盒来予以交换先睹为快的权利。我那时成绩好,便许诺他的作业我全承包了,如是,他方才答应给我看,但次日必须归还。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鸯,金庸全集有多少字,我不知道。下午放学接过书,心就跳得历害,没回家,去了爸爸的单位,我知道那有间厕所,里面的灯彻夜不眠。把书包放在地上坐着,靠着墙,就着晕黄灯光,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书打开,书不能弄脏,弄脏了就得赔,这是他再三叮嘱过的话,那套书的价钱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就这么一直看着,看着,……在合上最后一页揉揉发涩的眼睛,不经意抬起头时,这才忽然发现天色已经发白。
我竟然就那样坐了整整一个晚上!

慌了神,长那么大,还从未彻夜未归过,爸妈一定急坏了。腰酸背痛腿抽筋,好半天,从地上站起身,把脑袋放在水笼头下冲了会,人这才从恍恍惚惚迷糊中清醒过来点。赶到那同学家,先把书还了,同学说,你父母来找过你。心就更慌了,走在回家路上,就想如何解释,说真话还是说假话?真话意味着挨打,假话意味着需要无数个假话来圆谎最终还有可能是纸包不住火,思前想后到家门口仍没得出个之所以然。不过最后一见爸妈铁青着的脸,也就老老实实跪下,交待。我父母一直笃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名字中又有个“孝”字,所以在棍棒底下长大也就理所当然。奇怪的是我却从未因此恨过父母,也许那时我就能明白,是我不对,让他们担惊受怕,他们是为我好的道理吧。
那时的我一直在想,挨一顿打,换来这么几本书看,还是值得,所以也就不觉得很痛了。



从小就是个书虫,看见喜欢的书就再也舍不得放下,打开来径顾着去看,恨不得能一头钻进去,此刻就算旁边有人大喊杀人放火,也浑然不觉,为此却是吃够了苦头。

家里穷,妈是工人,爸是小职员,书是舍不得买的,他们也没有时间或说兴趣去看书。生活总是很容易让人粗糙,不再思考。要想看书,就得去借,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来的书还得赶快去看,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谁晓得他自己什么时候要?再说,赶快看完就不易弄坏弄脏,这样也方便下次开口再借。对于借书,那时的我可说得上是有了一整套心得,再加上还书时,总会去想些不用花钱的法子来感谢对方,所以借书于我倒有点若小李飞刀例不虚发。

顺当的日子不会太久。某次上门副课时,对老师讲的那些废话空话大话实在是听腻了,就打开本借来的闲书,那里才是我所渴望的世界,很快,我就入了迷,又哪能看见身边的同学在一个劲地使眼色?后来才知道那位老师算是给足我台阶下,在讲台上足足说了三次,看闲书的同学把书收起来,可我硬是一句也没听见。老师发怒了,他也是人,冲下讲台,拎起我的衣领,夺过书,用力撕成两截,满口唾沫星子毫不留情地溅到我脸上。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哪受得了这个?血往上冲,拉着老师的衣服用力一扯,得了,老师与俺赤膊上阵。当时我是哭得一踏糊涂,心痛书啊,嘴里一个劲直嚷,赔我书来,老师楞被我哭傻了眼。说起来,他真是个好老师,后来还真掏钱赔了。我在学校出名了,落了个记大过处分不说,也就没有老师再敢管我,这对我以后不能不说是个悲哀。

还有件值得一说的糗事。有次,拿着书,边走边看,忽然一脚踏空从楼板下直滚下来,脑袋不停往地上敲着,好象是要比比谁更坚硬。那是放晚自习后,人都走了,我躺在水泥地上晕迷了一个多时辰,最后才被冷风吹醒。也算是命大,当时就觉得天与地都在摇摇晃晃中,好不容易站起身,没走两步,又趴地上了。不过有个念头倒一直是蛮清晰的,我是不是就要死了?死就是这样?
万幸的是脑袋上没出血,晕晕沉沉跌跌撞撞回到家,躺在床上,咬着牙,睡了一晚,竟然也就这样过来了。



我没读高中,以全班第一的考分进入某中专学校,除了想早点参加工作减轻家里负担,私下底也想能自己有点钱可以去买些喜欢的书,而且听人说中专那种学校就有图书馆。学校果然不错,每个月都会发几十元助学金,更重要的是,我头一次见到那么多允许我自由借阅的书,满满一大屋呵,虽然谈不上整洁漂亮干净,但绝不会让你生出在书店时那种诚惶诚恐的感觉。我就象个骄傲的帝王巡视着自己的臣民。

书是凭学生证借阅,每个学生证最多可同时借阅三本。 但这难不到我,这世上不喜欢看书的人多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这无可非议。我向同学借来学生证每次都抱回一大摞,然后开始疯狂地阅读。也只能是用疯狂这个词来形容。没有谁指导我,应该看什么,不应该看什么,又如何循序渐进。一块干枯的海绵被扔入水中,不管这水是清还是浊,它都是在迅速吸水膨胀中。我也理所当然成了根人云我云偏又还自以为了不起的墙头草。今天看孔老二,今天就觉得中庸二字实是人生真义;明天看萨特又觉得存在就是合理的,这话千真万确……。

学会带着自己的脑袋去看书,这还得感谢一个人。某次学校搞辩论赛,我参加了,唾沫横飞引经据典洋洋自得不可一世,谁也说不过我,我总能找来反驳他们所谓的名人名言。大伙全沉默下来,一个女同学最后低声嘟咙了声,“全是别人说的,你自己在哪里?”声音很轻,却如黄钟大吕,醍醐灌顶,我在哪里?我是谁?
我仍是那次辩论赛冠军,可没去领奖,因为我不配。不可否认,我们所思考的无不都是前人所思考过的,但我是这世上唯一的,我就应该有着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



中专四年,读过的书车载斗量。到了三年级,心生一念,一个人读书却也乏味,何不组织个读书会,大伙儿一起交换下看法?

年青人说做就做,把这意思向几个同道之人一说,瞌睡时遇上枕头自然一拍就合。挑了某周末晚上,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写上三个大字,OK,读书会正式成立。

没有什么具体章程,更没有什么规章制度,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所谓魏晋风骨名士风度。
每次就讨论一本书,不是子学经集那类高深莫测的东西,什么书在校园里流行,就说什么书,这自然是少不了金庸与琼瑶。你说好,我说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一时间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煞是好玩。男生声音大,说不过,就把声音提高来,似乎声音大拳头大道理也就大;女生声音小,说不过,就咭咭地笑,回眸一笑百媚生,男生最后还得赶过去向她们磕头认错。英雄难过美人关,金庸大侠还得向琼瑶美眉投降。

说,大家都在忙着说,到后头,自己说了些什么怕多也是不晓得。读书会开始还象模象样,到最后也渐门庭冷清人丁稀落。唯一可值得欣慰的是,因此事免不了眉来眼去,反倒是成就了几对有情人,我也算是做了回月下老人,积点阴德吧。只不知当毕业分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时,他们是怨我还仍然是谢我?那真只有天知道。



毕业分配回到家乡,在个不足百人的小厂呆了半年,每月领着近三百大洋,虽说饿不死,但总觉得人不是这么个活法,一咬牙,递上停薪留职报告,出门开始飘荡。那年我十八岁,书离我越来越远。

最早找着的活是为某公司当个送货员,薪水也是三百来块,没有地方住,就睡在仓库的水泥地板上,每天送完货后回来骨头就象散了架,什么也不想干哪儿也不想去,呆呆地望着雪白的天花板,能陪伴我的也只有它了。

我得感谢老天赐予我的记忆力。那大半年,我没翻过一页书,但奇怪的是,不管多么疲倦,从小就读得烂熟的唐诗宋词等等总会自动在脑海里一页页慢慢翻开,总有个声音在脑海里抑扬顿挫。渐渐地,我开始懂得了他们是在说些什么,不再仅仅只是文字,在文字的背后,生命或喜或悲或拈花不语。今日见阳光,凶猛不可挡。如雷击天堂,霹雳震空响。长江水太长,疾风扑莽苍。歌者引吭唱,潸然泪两行。

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读的是无字之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01
走进书的海洋
扬起勤奋学习的风帆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博览群书 神清气爽
求知秘诀-----读书
手不释卷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好书伴我行
书香满校园
书海遨游
好书伴我成长
我爱读书
我的阅读小屋
读书茶座
读书沙龙
书海拾贝
我的读书故事
多读书 读好书
读书记趣
书中趣无穷
我读书 我快乐
以书为友
谈读书
小议读书
书---全人类的财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