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米公祠的详细资料

比如米公祠的建筑民称分别是什么? 米芾的生平简介?米颠这一绰号的故事?

http://baike.baidu.com/view/69377.html?wtp=tt

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无为县城内,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知无为军时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由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北宋崇宁三年至大观元年(1104-1107年),米芾知军无为。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离任去世后,于米公军邸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纪念。
米芾崇尚晋人书法,“宝晋斋”是他得到晋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日帖》墨迹后自题的书斋名。时值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他将3种法帖摹刻上石,并于“宝晋斋”前掘池建亭,即墨池、投砚亭。他公余之暇在此读书挥毫,还在公署西侧立一形如老翁之石,每天抱笏揖拜,时人以为怪癖,故称此石为“拜石”。
原斋毁于兵火,后多次重建,光绪丁丑知县王峻,建米公祠3楹,门居中,于池之左右盖耳房3间,环池循势垒假山,并搜集米公遗刻“墨池”、“画菜”2碑和其它石刻入祠内。
米芾当年所藏碑刻早已毁失。现米公祠内收藏的晋唐以下历代名家碑刻150余方,主要是清朝末期任江苏按察使的刘秉璋携带至无为。建国前碑刻散置于其在无城的私宅中,1950年,全部移入米公祠,妥善保存。米公祠碑帖刻石十分珍贵,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且内容翔实,主要纪述了历代维修情况和经过,是考察米公祠兴衰的宝贵资料,近年来,无为县文物管理所对碑刻进行整理编撰,第一卷“宝晋斋碑帖选”,已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其它各卷也在着手准备陆续出版。
米公祠是安徽省重点文保护单位,它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国内外,尤其在东南亚、日本等国较有影响,每年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寻访,目前有关部门准备对其修复扩建,以充分利用米公祠独有的人文价值,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米公祠是纪念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祠字,坐落在樊城柜子城上。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宋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朗。能诗文,擅书画,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大书家”。被宋高宗誉为“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需鞭勒,无不当人意。”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位于襄樊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我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据《米氏世系》碑记载,在元代至正年间之前就建有米家庵了。明代被毁,清代重修多次。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曾修一次,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为牌楼亲题“米公祠”门额。民国时期,米芾27世孙米高秦千方百计保管米公祠中45块石刻,使这批珍贵的文物幸免于战乱,解放后米高秦主动献出石刻,运至米公祠存放。1956年湖北人民政府公布米公祠及其石刻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国以来,国家曾拨款对米公祠多次进行维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米公祠进行大规模的修复。不仅将仅存的牌楼过厅和宝晋斋修复一新。而且依据米公祠记石碑文等史料,增设了一进院,内有大屏风、半壁厅、怪山石、墨池;二进院通过“墨园觅胜”门,有洁亭、曲径通幽、米氏故里碑;三进院为石林、四百余岁的银杏树,树下矗立着五通记事碑;《重修米公祠碑记》、《米南宫志林序》、《净明斋记》《米氏宗谱序》、《米氏世系序》。园两侧建有碑廊,计16间,朱红廊柱,饰以雕刻,美观大方,内嵌砌米氏父子、黄庭坚、蔡襄、赵子昂等人的石刻,珠玑满壁,交相辉映。米公祠经过修缮后,前来观赏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方毅、张爱萍、张廷发、杨静仁等曾到米公祠参观,有的领导人还为米公祠题词。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二千多平方米。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拜殿、宝晋斋内悬挂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颠不可及”、“妙不得笔”、“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等题词,是后人对米芾书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评价。
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游鱼满塘。廊壁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这些书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到此参观,弘扬了我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宣传襄樊,创建文明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16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年。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米公祠是纪念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祠字,坐落在樊城柜子城上。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宋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朗。能诗文,擅书画,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大书家”。被宋高宗誉为“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需鞭勒,无不当人意。”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位于襄樊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我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据《米氏世系》碑记载,在元代至正年间之前就建有米家庵了。明代被毁,清代重修多次。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曾修一次,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为牌楼亲题“米公祠”门额。民国时期,米芾27世孙米高秦千方百计保管米公祠中45块石刻,使这批珍贵的文物幸免于战乱,解放后米高秦主动献出石刻,运至米公祠存放。1956年湖北人民政府公布米公祠及其石刻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国以来,国家曾拨款对米公祠多次进行维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米公祠进行大规模的修复。不仅将仅存的牌楼过厅和宝晋斋修复一新。而且依据米公祠记石碑文等史料,增设了一进院,内有大屏风、半壁厅、怪山石、墨池;二进院通过“墨园觅胜”门,有洁亭、曲径通幽、米氏故里碑;三进院为石林、四百余岁的银杏树,树下矗立着五通记事碑;《重修米公祠碑记》、《米南宫志林序》、《净明斋记》《米氏宗谱序》、《米氏世系序》。园两侧建有碑廊,计16间,朱红廊柱,饰以雕刻,美观大方,内嵌砌米氏父子、黄庭坚、蔡襄、赵子昂等人的石刻,珠玑满壁,交相辉映。米公祠经过修缮后,前来观赏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方毅、张爱萍、张廷发、杨静仁等曾到米公祠参观,有的领导人还为米公祠题词。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二千多平方米。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拜殿、宝晋斋内悬挂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颠不可及”、“妙不得笔”、“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等题词,是后人对米芾书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评价。
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游鱼满塘。廊壁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这些书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到此参观,弘扬了我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宣传襄樊,创建文明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

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墨汁四处飞溅,并告皇帝: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爱惜其书法,不觉大笑,将砚赐之。米芾爰砚之深,将砚比做自己的头,抱着所爱之砚曾共眠数日。他爱砚不仅仅是为了赏砚,而是不断地加以研究,他对各种砚台的产地、色泽、细润、工艺都作了论述,并著有《砚史》一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故事一:装癫索砚
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墨汁四处飞溅,并告皇帝: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爱惜其书法,不觉大笑,将砚赐之。米芾爰砚之深,将砚比做自己的头,抱着所爱之砚曾共眠数日。他爱砚不仅仅是为了赏砚,而是不断地加以研究,他对各种砚台的产地、色泽、细润、工艺都作了论述,并著有《砚史》一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故事二:米芾拜石
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之态。据《梁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米芾一向把官阶看的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就作了《拜石图》。作此图的意图也许是为了向他人展示一种内心的不满。李东阳在《怀麓堂集》时说:“南州怪石不为奇,士有好奇心欲醉。平生两膝不着地,石业受之无愧色。”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对玩石的投入与对傲岸不屈的刚直个性。大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米芾对奇石的专注,总结出了鉴石的四大要诀,“瘦、秀、皱、透”,开创了玩石的先河。

故事三:以假乱真
米芾的书画水平很高,尤其临摹功夫很深,我们现今看到的“二王”的一些作品,都不是“真迹”,而是米芾的仿制品。传说,有一次,一个书画商人拿着一幅唐人的真迹,扣开了米芾的大门,有意要卖给米芾。价钱有点高。米芾说,你先放这里,五天后你再来,我若要,你把钱拿走;我若不要,你把画拿走。米芾说完,商人走了。到了第七天,商人来了。米芾说,画我看了,不错,价钱太高,你又不让价,就请你把画拿走吧,说着把画打开,并说,你看好,是不是这张画。商人客气地答道:没错,是是是。商人把画拿走了。第二天,商人拿着画又来了,
一见面米芾就笑着说,我知道你今天准来,有朋友请我,我都没去,在这儿等你。商人心里马上明白了,说:是我眼拙,把您的临本拿走了,今天特来奉还。米芾大笑道:你不来找我,我也一定会去找你,你拿走了临本,我心里特别高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好了,原本你拿走,临本还给我。商人取起原本真迹,临本还给米芾。米芾拿此事在朋友中叙说,每次都笑得前仰后合。
第2个回答  2008-02-16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二千多平方米。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拜殿、宝晋斋内悬挂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颠不可及”、“妙不得笔”、“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等题词,是后人对米芾书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评价。

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游鱼满塘。廊壁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这些书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到此参观,弘扬了我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宣传襄樊,创建文明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

谁有关于米公祠的详细资料
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无为县城内,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知无为军时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由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北宋崇宁三年至大观元年(1104-1107年),米芾知军无为。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离任去世后,于米公军邸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

米公祠是什么时候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
经过历朝历代的修缮,米公祠在清代光绪元年曾由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题名,到了民国时期,米芾27世孙米高秦为保护其中的石刻,使其免于战乱,做出了巨大贡献。1956年,米公祠及其石刻被湖北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多次拨款维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修复后的米公祠...

米公祠是米芾任职期间建的吗?
米公祠,原名宝晋斋,坐落在无为县城的中心地带。这座祠堂有着一段深厚的历史,它是北宋时期著名书画家米芾担任无为军知军期间所创建的。米芾,字元章,出生于1051年,祖籍山西太原,后移居湖北襄阳,被尊称为“米襄阳”。他在北宋崇宁三年至大观元年(1104年至1107年)期间,以其清廉的为官之道和对百...

米公祠的组成
米公祠是纪念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祠字,坐落在樊城柜子城上。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宋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朗。能诗文,擅书画,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大书家”。被宋高宗誉为“沉着痛快...

米公祠的历史典故
B19 宋 米芾 《白菜画》 清李璋刻,有“黎阳王太傅爱菜歌”题款。此为米芾存世极少的画作刻石之一。B20 宋 黄庭坚 《梅花诗》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官至著作佐郎。此碑保存较好,为米公祠珍品之一。B21 宋 薛绍彭 《大年...

米芾故居简介
米公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最初的名称是米家庵,经过明朝的扩建,最终在清朝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米芾的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以及二十代孙米澎进行了重建。而在清同治四年(1865年),祠宇又经历了一次修复和扩建。米公祠内设有各类纪念性的建筑,如拜殿、宝晋斋以及仰高堂,这些都...

米公祠有哪些书法石刻作品?
米公祠原为米家庵,始建于元末,历经明代毁损后,于清康熙年间重建,包括了拜殿、宝晋斋等硬山式建筑,拜殿内的四柱三间五楼式牌楼设计独特,增添了艺术气息。新建

关于古隆中和米公祠的资料求资料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

米芾故居建筑特色
米公祠原是米家的家庙,始建于元末,历经明代毁损和清康熙年间重建,保留了重檐歇山式建筑如仰高堂,以及硬山式结构的其他部分。拜殿内的牌楼设计独特,额枋上的人物八仙图案精美别致,展现出庄重与古朴的气息。新建的碑廊和东、西两苑内镶嵌了米芾、黄庭坚、蔡襄、赵子昂等历史与现代书法家的书法石刻,...

米芾故居艺术圣地
米芾,尊称“米襄阳”,是与苏轼、蔡襄、黄庭坚并称的“宋四家”之一,以他独特的“米点山水”绘画技艺享誉世间。他的艺术足迹在襄阳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尤其是他的故居——襄阳米公祠,成为了艺术爱好者和历史探寻者的圣地。为了弘扬米芾的书画艺术,襄阳市积极投入,将米公祠作为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扩建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