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百官是否有年假一说?

是否是从小年一直放到正月初七?其间公务如何处理?

节假日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沿袭已久,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民可以根据自己农事活动的闲忙和节气变化来适时安排自己的休息闲暇。
晋代陆云在《请吴王观书启》中称:“孔子假期玩年,至于韦编三绝。”三国孟康《汉书注》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告,也称急、宁和休假,这种假期一般说来都不固定。据史载,我国现在的“5日工作制”就是从西汉开始。《汉书·郑当时传》载:“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5日休沐。”《汉书·万石君传》也载:“每5日洗沐归谒亲。”所谓“休沐”或者“洗沐”,唐《初学记》解释得十分清楚:“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以上文献记载都说明西汉官吏每5天就有1天休息。自那时起,古代官员的假日就称“休沐”、洗沐”,意思是这些天里可以擦洗一下,打扫卫生或者走亲访友、游山玩水,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隋唐。
唐代永徽三年,国事频扰,朝廷改“五日休沐” 为“十日休沐”,此即古书谓之的“旬休”。据王聘三《古今事务考》载:唐高宗“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那时官员每10天休息1天,分上旬、中旬、下旬各一天。又称作“浣”,即洗沐之意,从此假日又有了“浣”的称谓。据《问奇类林》载:“俗以上浣、中浣、下浣,为上旬、中旬及下旬,盖本唐制,十日一休沐。”“旬休”规定颇为严格,凡三品以上官员,休假前要“告假”假期满后要到衙门销假,是谓报到,否则,就要扣发一个月的俸禄,甚至于罢官。“旬休”制度总体经宋、元代相以沿袭。
古代官员如遇有急事不能回官署办公时,也有“急假”。如晋代规定:“急假者一月五急,一年之中以六十日为限,千里内者疾病中延二十日。”后晋时,家居外地的官吏探亲时单给路程假。清政府对有功人员也单给“赏假”。这种“急假”在今天看来颇具人性化,如当个人要执行对家庭的责任时,政府的法令有相应的假期规定。最宽大的是唐代的规定,包括:父母住在3000里外,每隔3年有30日的定省假(不包括旅程)。父母在500里外,每隔5年有15日的定省假;儿女行婚礼时,有9天假期,不包括旅程。其他近亲行婚礼,则分别为5天、3天、1天的假期;父母亲去世,强迫解官3年,如果是军职,则为100天;5月份有15天的田假,9月份有15天的授衣假(古时有九月备制寒衣的习俗,叫授衣)。
以中国古代假日最为宽松的唐代休假制度可以看出,假期设立大部分还是因人、因事而休假。还没有一个普适性很强的休假制度,即任何官员每年都应该享受哪些假日休息。比起今天除了法定假日之外的100多天的周末还是较少,但是不能不看出,唐朝不愧是古代社会发展顶峰时期,其休假制度还是非常人性化的。不但在个人生日、老师的丧事以及亲人的忌日予以官员假日,而且官员在旅途中耗费的时日还要减去。
除了这种常规性的像星期天一样的假期之外,政府规定的还有节庆的假日。在西汉时期,在夏至或冬至的时候,官员也都休一天假。在唐代和宋代,还有分别放假1天、3天、5天或7天的大小节庆。最为重视的就是春节和冬至日,每次都放7天假。据统计,在唐代一年中共有53个节庆假日,包括皇帝诞辰的3天和释迦牟尼、老子诞辰各1天。宋代有54个这样的假日,但只有18天被定为“休务,”其他天大概至少还有部分时间要和平时一样办事。
元代认可16个节庆假日。明清时期,节庆假日一开始甚至比元代还少。政府只规定了三个主要的节庆:春节、冬至和皇帝诞辰。实际上,端午和中秋也变得重要了。但是在明清时期,最主要的变化是有了长达大约一个月的春节和冬假。对于整个帝国的官吏而言,要由钦天监为他们选择十二月二十号前后的一天来“封印”。约一个月之后,要宣布来“开印。”冬假可以看做是对丧失常规性假日和节庆假日的一个补偿。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云:“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意思是:当诗人沉浸于对昨夜良辰美景的回忆时,远处传来了阵阵鼓声,天要亮了,诗人又该上朝了。 “应官”就是应付官差。唐代以后,官员习惯上是上午或上、下午在官署里,然后下班回家。如果是朝会的日子,京城里的官员会先在清早上朝,然后才到他们的官署。
在古代,除类似星期天的休假外,政府法令也规定了节庆的假日。在唐、宋时期,有放假1至7天的大小节庆。最长的是新年和冬至,各放7天。唐代,一年共有53天的假日,宋代有54天的假日,元代规定有16天的假日。明清时期,政府法令最初只规定了3个主要的节庆:新年、冬至,还有皇帝的生辰。不过,明、清时期还采用了长约1个月的新年假或寒假。钦天监的官员会在12月20日左右的一天,宣布全国官员“封印”。大约1个月之后,宣布另外一天来“开印”。在这一段期间,官员仍要不时到他们的官署,但是司法案件完全停止处理。寒假可以看作是对例假日和节庆假日损失的补偿。
当个人为了执行对家庭和宗族的责任时(例如,近亲的婚丧),政府的法令也规定有回家的休假和相类似的假期。比如唐代的规定:父母亲去世,强迫解官3年;如果是军职,则为100天。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3年有30日的定省假(不包括旅程);父母住在五百里外,每隔5年有15日的定省假;由于唐代宦员多享有职田,还有不少人就是官僚兼地主,又规定每年的五月和九月,各给官员“田假”15天与“授衣假”15天。
据《汉律》记载,早在西汉时就有明文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意思是公务人员上了4天班,第五天则放假洗澡更衣,修发刮脸。
到了东汉,这个制度又有了放宽。《史记·百万君传》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它规定官员不但可以洗澡更衣等,还可以回家看望老小、夫妇团聚。
到了唐代,休假制度从5日休一天改为10日休一天,即在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的最末一天休息。除此之外,每年的“清明”、“冬至”还放1至3天假,让官员回家祭祀祖宗,称为“至日”。隋唐时采用的是“旬休制度”,也就是十天休假一次,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集中休假的机会,比如每年的清明、冬至、端午、中秋、重阳、皇帝的生日、孔子的生日、老子的生日等都还可以放1至3天假,让官员回家祭祀祖宗,或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也许这和唐朝比较诗化的环境有关吧!但唐朝对请事假规定得更严,每月不得超过两天,最多不过三天,超过扣一个月俸禄。如果请假超过100天,就被停职了。而最长的是父母的丧假,可以守孝三年。
《文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中元、夏至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宋朝还有一个特殊规定,各级官署,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封印”停止公务,公务人员回家过年省亲,要到次年正月二十日才返回衙门“开印”办公。宋朝公务人员的休假制度更加宽松,他们全年的实际休假达到98天。
明朝的休假制度较之宋朝有所改变。月假是3天,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可放假18天,每年休假只有50多天。
清朝的休假制度没有创意,前期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大量进入中国,他们每星期休假一天,时间一长,“礼拜天”的概念让国人产生了认同感,于是清朝政府在上层基本上开始实行了星期天为公休日的制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08
明朝时存在类似于年假制度的假期的,从十二月开放,一直放一个月 具体时间不清楚追问

那放假期间的公务如何处理?

追答

这个就不知道了,见笑。。。

第2个回答  2012-08-08
可能吧 但主要也得看皇帝的心晴了

至于公务 这么说道有人放假 就得有人上班吧 就跟现在一样
第3个回答  2012-08-08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
第4个回答  2012-08-08
.有是有但应该那么长,该干的活也得干

在古代百官是否有年假一说?
父母在500里外,每隔5年有15日的定省假;儿女行婚礼时,有9天假期,不包括旅程。其他近亲行婚礼,则分别为5天、3天、1天的假期;父母亲去世,强迫解官3年,如果是军职,则为100天;5月份有15天的田假,9月份有15天的授衣假(古时有九月备制寒衣的习俗,叫授衣)。以中国古代假日最为宽松的唐代休假制度可以看出,假期设...

古代官吏几天休一次假?
唐朝将百官的休假由“五日休沐”改为十日一休的“旬休”。宋朝,明朝也是“五天一沐”,就是上五天,休一次假。中国古代官员的休假制度始自汉代,唐宋时期最为繁盛宽松,至明清之际官方逐渐收紧休假政策。这既与国家政权随着社会发展对社会事务治理的承载日趋沉重相关,又是专制皇权下严格控制官吏的形势...

中国古代官员怎么上班和休假?
其他近亲行婚礼,则假期分别为五天、三天、一天;父母亲去世,强迫解官三年,如果是军职,则为一百天;五月有十五天的田假,九月有十五天的授衣假。可以说,节假日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沿袭已久,源远流长。这可能与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社会的因素有关——农民可以根据自...

古人当官也放假,古人多久可以回一趟家?
其实不仅是现代的公务员有假期,古代的官员也是有规定休假的。早在大约秦汉年间,我国就有了官员之间的休假制度。根据史料记载,不同的朝代官员休假的时间也是有不同规定的,他们也有法定的节假日,对于那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官员休假也比较常见,比如说像24节气中的冬至夏至,这些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官员们就...

明代的官员年假十天,那要是超过十天怎么办?
然而,经过了“靖康之变”后,永乐帝朱棣即位。他在1409年规定从正月11开始一直放假10天,在此期间百官都需要休息。如果遇上特殊的情况,相关的都察院或者是职能部门,则无法得到假期。总之,自从1409年之后,整个明朝的休假制度,也就是在元宵节之后放假10天。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基本上按照...

古代官员休假称法和时间
5) 明朝的休假体系相较于宋朝有所调整,每月放假三天,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全年休假天数约为50多天。6) 清朝前期休假制度基本承袭明朝,但后期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每周一天的休假逐渐被国人接受。到了1910年,清朝政府在上层基本上实行了星期天为公休日的制度。

明朝的春节是什么时间
”而永乐七年(1409),更专门下谕设定元宵节假,“令元宵节自正月十一日为始,赐百官节假十日。”其中属于春节假期的,是元旦(春节)、元宵(上元)两节。【有传明代在皇帝生日即万寿圣节也有放假三天的体例,但查阅《明会典》、《明实录》,只有圣节前后三天命官员穿吉服的记载,并无法定例假一说...

中国古代有没有休假制度?
《文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另外,宋朝还有一个省亲假,每年十二月二十日至次年正月二十日,各级官署停止办公,回家过年。因此,宋朝实际享有的假日应该是98天。明朝的休假制度与宋朝相比,休假的天数有...

放假在古代怎么说?
到了唐代,官吏还有很多节庆假期,放假最长的是新年和冬至,各放假七天,算是古代的法定“黄金周”;其他节庆,则休息一、三、五天不等。有人统计,唐代官吏一年中这样的假期有53天,此外还有特殊假期,如“探亲假”。如果父母去世,更是强迫“丁忧”,文官放假三年,武官放假一百天。宋、元两代实行旬...

古代紫禁城是怎么过年的?
对于清代的宫廷而言,像春节这种大型的节日一般要持续50天左右,但是这50天并不像我们的寒假和年假一样都是假期,朝廷的官员和各个部门还是要正常工作的,但是毕竟是过年人们还是沉浸在节日的喜悦当中。还有就是要祭祀,祭祀是我国传统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因为皇帝作为天子代表着天下老百姓,为了来年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