鼬科 Mustelidae 鼬獾属 Melogale 食肉动物
下图为 鼬獾 Melogale moschata ,俗名 拨田猪、小豚猫、田螺狗、鰗鳅猫
体长35~40厘米,体重1~1.75公斤。脸部呈黑褐色,由头顶经后颈至背中央有一白色纵带,额头至眼睛周围有明显的白毛,神似国剧人物之化妆脸谱,故有“花脸狸”之称。吻端突出似猪鼻,又有“小豚猫”之称。全身披深灰褐色粗毛,身体瘦长,四肢细短呈污灰色,爪尖锐而长,尾部具白色长毛,略为蓬松。鼠蹊部有味道浓厚之臭腺,故又有“臭狸”之称。
区别于 果子狸 学名
灵猫科 Viverridae 花面狸属 Paguma 食肉目哺乳动物
下图为 (黑脸)花面狸 Paguma larvata (Paguma larvata taivana),俗称 白鼻心、果子猫、果子狸
体长48~50厘米,尾长37~41厘米;体重3600~5000克。体毛短而粗,体色为黄灰褐色,头部毛色较黑,由额头至鼻梁有一条明显的四带,眼下及耳下具有白斑,背部体毛灰棕色。后头、肩、四肢末端及尾巴后半部为黑色,四肢短壮,各具五趾。趾端有爪,爪稍有伸缩性;尾长,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二。
喜欢在黄昏、夜间和日出前活动,善于攀缘。属杂食性动物,颇喜食多汁之果类;以野果和谷物为主食,也吃树枝叶,还到果园中吃水果,偶尔吃自己的粪便。肛门附近具臭腺,遭敌时会释出异味驱之。
这是鼬獾。
鼬獾是鼬科、鼬獾属的动物。鼬獾体形介于貂属和獾属之间,体长315-417mm,体重1-1.5kg。鼻吻部发达,鼻垫与上唇间被毛,颈部粗短,耳壳短圆而直立,眼小且显著。头顶后至脊背有一条连续不断的白色或乳白色纵纹。前额、眼后、耳前、颊和颈侧有不定形的白色或乳白色斑。
鼬獾夜行性,入夜后成对出来活动,凌晨回洞,个别活动和觅食时间可达拂晓。白天一般都隐居洞中,偶尔亦在洞穴周围的草木丛休息。若遇惊动,便潜入洞中。栖于河谷、沟谷、丘陵及山地的森林、灌丛和草丛中。喜欢在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常绿落叶、阔叶林带活动,亦在农田区的土丘、草地和烂木堆中栖息。
鼬獾杂食性。以蚯蚓、虾、蟹、昆虫、泥鳅、小鱼、蛙和鼠形动物等为食,亦食植物的果实和根茎。春季以昆虫、小鱼、蛙和植物的根茎等为主食;夏季则以昆虫鳞翅目的蛾类、蛙类为主;食物丰富的秋季,除捕食小型动物外,还采食山楂、山芋和其他野果;秋末至冬季,食物以无脊椎动物占优势,植物的果实和根茎类也相应地增加。
鼬獾与果子狸不同,是两种动物。
【白面狸】又称玉面狸(玉面貍)是狸的一种,也称牛尾狸, 果子狸。面白色,尾似牛,喜吃果实,捕鼠胜于猫。
白面狸肢体长48~50厘米,尾长37~41厘米;体重3600~5000克。体毛短而粗,体色为黄灰褐色,头部毛色较黑,由额头至鼻梁有一条明显的色带,眼下及耳下具有白斑,背部体毛灰棕色。后头、肩、四肢末端及尾巴后半部为黑色,四肢短壮,各具五趾。趾端有爪,爪稍有伸缩性;尾长,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二。
主要栖息在森林、灌木丛、岩洞、树洞或土穴中,偶可在开垦地发现。在江西、广西、海南、福建和广东等地有大量的人工饲养。白面狸虽然目前不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但是野生的白面狸比较稀少,如果发现了要及时的报警,保护珍稀动物从我做起。
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近危(NT);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