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十个情节(并分析)

《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十个情节(并分析)

《三国演义》里的。

100字---150字,简洁。剧情 + 分析,剧情可以概括。

例:概括:次日,李傕军马来迎操兵。操先令许褚、曹仁、典韦领三百铁骑,于傕阵中冲突三遭,方才布阵。阵圆处,李傕侄李暹、李别出马阵前,未及开言,许褚飞马过去,一刀先斩李暹;李别吃了一惊,倒撞下马,褚亦斩之,双挽人头回阵。曹操抚许褚之背曰:"子真吾之樊哙也!"随令夏侯敦领兵左出、曹仁领兵右出,操自领中军冲阵。鼓响一声,三军齐进。贼兵抵敌不住,大败而走。

分析:操手下的武将勇猛者,除典韦外,当属许褚。先前操称典韦为古之恶来,而此处许褚威风八面,被称为吾之樊哙。可惜后来典韦死的早,只有许褚独撑曹操手下猛将的台面。虎痴许褚,双挽人头,真可属绝杀。

谢谢!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十个情节(并分析)

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分析: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 ,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二、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分析: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分析: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四、既生瑜,何生亮
分析: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五、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分析: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六、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分析: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分析: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

八、生子当如孙仲谋
分析: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

九、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分析: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十、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分析: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20
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分析: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 ,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二、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分析: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分析: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四、既生瑜,何生亮
分析: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五、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分析: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六、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分析: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分析: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

八、生子当如孙仲谋
分析: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

九、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分析: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十、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分析: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卓一类的人!
第2个回答  2015-10-21
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分析: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 ,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二、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分析: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分析: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四、既生瑜,何生亮
分析: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五、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分析: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六、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分析: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分析: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

八、生子当如孙仲谋
分析: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

九、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分析: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十、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分析: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
第3个回答  2008-02-19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第4个回答  2008-02-27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分析: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 ,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二、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分析: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分析: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四、既生瑜,何生亮
分析: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五、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分析: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六、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分析: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分析: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

八、生子当如孙仲谋
分析: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

九、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分析: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十、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分析: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三国演义10个经典故事情节,写明人物,点评主要人物_百度...
7、煮酒论英雄:两个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8、智算华容: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三国演义10个经典故事情节,写明人物,点评主要人物_百度...
1.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草庐中的诸葛亮,终于打动其心,得以请出卧龙辅佐。此情节凸显了刘备的恒心与诸葛亮的高尚品质。2. 草船借箭:周瑜因忌惮诸葛亮而设计难题,诸葛亮却以智计向曹操“借箭”,不仅解决了军需难题,也巧妙地挫败了周瑜的阴谋。3. 七擒孟获:诸葛亮七次擒获南蛮首领孟获,七次...

三国演义中的10个故事情节概括
10、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三国演义经典情节?
1、温酒斩华雄 三国前期,曹操发起联军讨伐董卓。董卓的先锋是华雄,华雄是三国第一高手吕布 的手下,也是非常勇猛,一连杀了联军好几个大将。联军正愁无人能敌华雄之时,关羽按耐不住请战。可是刘备这时没什么地位,关羽的军衔也小得可怜。于是联军盟主袁绍反对,怕被敌人耻笑军中无人。但是曹操见识过...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摘抄及赏析
从三国演义后面的情节来看,曹操的这番话充分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袁术淮北称帝后,被曹操所破,带玺欲归其兄袁绍,被刘备截杀,落魄惊恐而忘,临死想喝蜜水都不能如意。袁绍空自兵强马壮,先自毁长城,拘田丰于狱中,关沮授于军营,躯许攸于阵前,终被曹操破于官渡,十余年内,其三子...

求:对《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的赏析(至少10个)
求:对《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的赏析(至少10个) 赏析大概要一两百字,然后注明所赏片段的名称(比如“煮酒论英雄”)重点在赏析,大概要一两百字!!!然后注明所赏片段的名称(比如“煮酒论英雄”)。不需要所赏片段的内容!!... 赏析大概要一两百字,然后注明所赏片段的名称(比如“煮酒论英雄”)重点在赏析,大概要...

阅读《三国演义》用简练的语言概括10个经典故事情节,要求写明故事中的...
(1分)二人相约到酒店相商,巧遇关羽。(1分)不料三人志向相同,惺惺相惜,在张飞庄后的桃园义结金兰,焚香立誓,为朝廷效力,共图大志。(1分)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1分)2、却说张飞饮了数杯闷酒,乘马从馆驿前过,见五六十个老人,皆在门前痛哭。飞问其故。众老人答曰:“督邮逼...

三国演义中比较经典的十个故事白话文概括,为了考试!!~
三国演义为了表现郭嘉,还有一个“遗计定辽东”,其实这是曹操自己的计策,不过这也比较符合郭嘉以思维见长的特点。 郭嘉在三十八岁病死,曹操常说:难奉孝为能知孤意。把他当成接班人来培养。如三国志中记载: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

《三国演义》的精彩情节有哪些?
《三国演义》的精彩情节不计其数,主要的精彩情节有:1、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朝廷发榜文四处招兵买马以平乱。刘备见了榜文长叹一声,刚好张飞听见,说“大丈夫不去为国出力,在这里长叹什么。”刘备说力不从心,所以长叹。张飞说他卖猪肉颇有积蓄,可招兵。刘备非常高兴。两人就去喝酒,...

三国演义10个主要内容故事详细。。
1、三英战吕布 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董卓派华雄迎战,被关羽杀了。董卓听说华雄被杀,派吕布迎战。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之后关羽、刘备也上阵,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走马灯般的轮流厮杀,吕布毕竟难敌三人,渐渐觉得难以招架,拍马冲出了包围圈逃了。2、刮骨疗毒 关羽中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