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0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注释
天山:指祁连山。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此前一年李白初入长安,此时供奉翰林,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赏析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边塞诗: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

原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什么诗有哪些?
出自唐代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战士们白天...

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的时代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赏析:短是描述芦芽刚刚长出来,开始抽芽,有形容词活用动词,上字是说河豚逆江而上,向上游。 如果是这两个字的思想感情的话,这说明了那种春天时,生物生机勃勃的样子。 如果是整诗的思想感情的话,整首诗是因描述惠崇和尚的春江晚景之画中意象而来,诗人用他的想象,表现出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二四句是...

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出自哪里
古诗原文:《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古诗翻译: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

唐李白塞下曲其一原文及赏析
然而,他照样能写出苍凉雄壮、慨当以慷的“边塞诗”,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塞下曲》就一口气写了六首。何以至此?这首先同初、盛唐时期那种奋发开拓、勇敢豪迈、“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社会氛围有关,同时,也是诗人无所顾忌、八方闯荡、“十五好剑术”、“纵死侠骨香”、“力敌万人丛”的个性风貌...

塞下曲六首(其一)鉴赏
首句“五月天山雪”即点明边塞的严酷环境,与内地盛夏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尽管韩愈和赵嘏笔下的五月榴花盛开,李白却在天山雪中感受别样的冷寂,仅用“无花只有寒”表达内心感受。这个“寒”字,不仅揭示了诗人的情绪波动,还融入了《折杨柳》曲调中的凄凉,暗示了边疆生活的艰辛和对故乡春色的向往。“晓...

塞下曲·其一赏析
塞下曲·其一赏析1 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翻译 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 白天在...

卢纶《塞下曲六首》赏析
1、《塞下曲》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2、《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3、《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4、《塞下曲》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5、《...

李白的边塞诗
李白的边塞诗如下:1、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2、从军行·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3、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

《塞下曲其一》古诗原文和赏析
【诗句】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处】唐·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其一)》。【意思】桑叶落尽,一片萧瑟,蝉儿鸣叫,那么 凄凉。这就是八月通往边塞路上的景象。荒凉、冷落、肃杀。注: 萧关,关名。【鉴赏】 萧关,关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 区固原县东南。知了在叫,桑树 林因已落叶而显得空旷,正...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