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年少时视屈原为偶像堪称粉丝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年少时就崇拜屈原

苏轼少年时代就喜爱屈原,熟读其作品。到了青年时代更为崇拜。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23岁的

苏轼

告别故乡四川,随父苏洵取长江水道北赴京师。在湖北有一遗宫即屈原的故居,屈原死后被改建为庙,立像祭祀,但历史的风尘已把此时的屈原庙吹变得荒废不堪。苏轼见此景感伤至极,心中多年的偶像,一个伟大的身影,一段历史的悲剧,一幕幕浮现眼前。在含泪祭扫屈原庙后,他满怀深情创作出名篇《屈原庙赋》,此作成为苏轼三十多篇辞赋作品中,堪称赋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品。《屈原庙赋》不是简单表达“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之情,全文与屈原的灵魂对话,把偶像悲壮惨烈的一生和崇高的爱国 *** 完整地渗透在如泣如诉的笔墨之中。字里行间流淌着年轻才子对历史伟人的心驰神往和对屈原高风亮节的由衷赞叹。

据清王文诰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记载,也是在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也是在随父苏洵取长江水道北赴京途中,路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然建有一座屈原塔,苏轼惊异之余挥笔写下了五言古诗――《屈原塔》:“……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作者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从某种意义上说,《屈原塔》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苏轼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

对反对偶像者坚决驳斥

对于屈原的“忠贞之死”,千百年来并不是人人都欣赏。在苏轼以前,就有一些学者反对屈原投江,其中汉代的扬雄是代表人物。扬雄在《反离骚・序》里认为:君子得不到适当时机就应该如龙蛇一样暂时蛰伏起来,遇不遇到适当的时机是命中注定,何必沉江自尽?

苏轼对扬雄的论调坚决驳斥。苏轼在《屈原庙赋》中详细解释了屈原自寻短见的主要原因,有力反驳了扬雄的看法,同时更用屈原的“忠贞之死”来和扬雄作对比,极大地讽刺扬雄于汉亡后不能守节改事王莽的新朝。此举千百年来令学界大为赞赏,认为苏轼对屈原的

崇拜

,已经远远超出文学的范畴,达到一种思想精神的至高境界,是人生意义的一种追寻。

扬雄对自己年轻时喜欢作赋感到很后悔。他在《法言・吾子》篇里说:“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作赋只不过是雕虫小技,成年人是不应该去作的。苏轼写文批驳:扬雄呕心沥血模仿《易经》所写成《太玄》,模仿《论语》所写成《法言》,其实才是真正的雕琢虫书而已。在苏轼眼中,这两本着作根本没什么了不起,扬雄用此书来掩饰他的丑陋,《太玄》和《法言》绝对不配称为经书,屈原的辞赋才具有永不磨灭的精神价值。

苏轼年少时视屈原为偶像堪称粉丝王
苏轼对扬雄的论调坚决驳斥。苏轼在《屈原庙赋》中详细解释了屈原自寻短见的主要原因,有力反驳了扬雄的看法,同时更用屈原的“忠贞之死”来和扬雄作对比,极大地讽刺扬雄于汉亡后不能守节改事王莽的新朝。此举千百年来令学界大为赞赏,认为苏轼对屈原的 崇拜 ,已经远远超出文学的范畴,达到一种思想...

苏东坡崇拜屈原的故事
苏东坡崇拜屈原的故事 苏东坡是北宋文坛的旷世奇才,崇拜他的人,上至皇亲国戚,下至乡民百姓,难以计数。但是,苏轼也有自己崇敬的偶像,那就是屈原。23岁那年,苏轼和父亲苏洵坐船去京城,路过湖北的屈原庙。由于年代久远,屈原庙杂草丛生,破败不堪。目睹此情此景,苏轼感伤至极,含泪祭扫后,满怀对偶像...

崇拜屈原:苏轼与郭沫若有什么差异
先说苏轼。苏轼喜爱屈原,是儿时的心灵共鸣,这种共鸣伴随了他的一生。两人的生命履程与仕途经历极为相似,在明争暗斗的险恶政治环境中,他们的睿智与才华反而成了累赘,甚至是一种自我羁绊。于是,他们惨遭迫害,被流放,徒有一腔爱国热情,只能仰天浩叹。苏轼在他《与谢民师推官书》中,颂赞屈原的《离...

苏轼为王朝云写了哪首词
苏轼为王朝云写的词是《殢人娇·或云赠朝云》原文如下:宋代:苏轼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译文 年老容衰,恰好进入维摩清净无欲无...

苏轼自认不如的屈原,是怎样一个人呢?
楚怀王的昏,在战国时期的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以至于全中原都闻名,但是这个时期楚国还有一个全中原都闻名的正面人物,他就是屈原。苏轼曾评价屈原:吾文终不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那么苏轼都自认不如的屈原,是怎样一个人呢,不会赋词的改革家不是好诗人,原来他还是我们不知道的外交家。改革家屈原在...

古时年少苦学的例子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

求高考文言段落(人物传记)
有一次为了检查献之的笔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后,趁献之集中精力写字时,他猛地用手指夹住儿子手中的毛笔往上拉,谁知献之握笔很紧,毛笔没有被夺下来。王羲之对此很满意,他高兴地说;“这孩子将来能成为书法家。”并当场写了一幅字赠给献之。 苏轼 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

诗人之间的仰慕:崇拜你,是因为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我!
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一个“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之情,也是苏轼与屈原的灵魂对话。屈原悲壮的一生和崇高的爱国情,全部渗透在这位年轻才子的文字之中。曾有人反对屈原投江的做法。汉代文学家扬雄说:没有适当的时机发挥才智时,大可以暂时蛰伏起来,何必投江自尽呢?苏轼为了捍卫偶像的精神,不仅在文...

苏东坡:自带光芒的男人背后,也有默默支持他的三个女人
这世上,最懂苏东坡的女人,已经离他而去。 王朝云之与苏东坡,恰似一个满是崇敬和理解的粉丝,用一生辛勤,万里相随,心甘情愿做他的灵魂伴侣,直至终老。 苏东坡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真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全才了。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宋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

《屈原塔》苏轼
宋 · 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