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4、6、7、8、9、10 (隔三差五)
(2)1、2、5、6、7、8、9 (丢三落四) 1=365 (度日如年)
(3) 0、2、4、6、8、10 (无独有偶)
(4)1、2、3、4、5 (屈指可数)
(5) 3322 (三三两两)
(6) 333555 (三五成群)
(7) 0 (一无所有)
(8) 0000 (四大皆空)
(9) 9999 (万无一失)
(10) 0+0=0 (一无所有)
(12) 0+0=1 (无中生有)
(12) 1+2+3 (接二连三)
(13) 1×1=1 (一成不变)
(14) 7/8 (七上八下)
(15) 1/100 (百里挑一)
(16) 八、九、十 (八九不离十)
(17) 9寸+1寸 (得寸进尺)
(18) 124356789 (颠三倒四)
(19) 23456789 (缺衣(1)少食(10))
(20) 2/2 (合二为一)
(21) 1/2 (一分为二)
(22) 3 6 9... (三六九等)
(23) 十 (纵横交错)
(24) 1的n次方 (始终如一)
(25)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26)10×1000=10000(成(乘)千上万)
扩展资料:
谜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民间,是古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无法把谜语的发明权落实到某一个人。
谜语最初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表现。后经文人的加工、创新有了文义谜。一般称民间谜为谜语,文义谜为灯谜,也统称为谜语。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经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
据《书经》“汤誓篇”中记载:“时日曷丧?予以汝偕亡。”意思是说:太阳呵,你什么时候才丧亡呢?让我和你一同去死吧!相传夏代帝王夏桀暴虐无道,民怨冲天,老百姓不敢明言,私下里用隐语发泄怨怒之情,于是就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这首歌谣采用隐喻的手法,诅咒暴君夏桀。夏桀曾说过:“我有天下,如同天之有日,日亡我就亡。”这首歌谣,可以说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萌芽。
再如见于《周易·归妹·上六》篇的商代短谣“女承筐”,也可算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记录之一:“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它运用传统谜语常见的“矛盾法”,巧妙地表现了牧场上一对青年牧羊人夫妇剪羊毛的情景,又“回互其辞”,使人不易猜着,近似一则谜语。这只是谜语的“胚胎”,在当时,也没有类似的专门名称。
最早的谜语,先由民间集体创作,口传心授,当初并未引起文人的注意,所以在文字上没有反映出来;这样就形成了长期流传在不识字的劳动人民口头上的民间谜语;另外主要是在上层社会和文人中流传的文字谜,由书面传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谜语
1、谜面:12345609 谜底:七零八落
2、谜面:1256789 谜底:丢三落四
3、谜面:333 555 谜底:三五成群
4、谜面:5 10 谜底:一五一十
5、谜面:1+2+3 谜底:接二连三
6、谜面:3.5 谜底:不三不四
7、谜面:9寸+1寸=1尺 谜底:得寸进尺
8、谜面:0 谜底:子虚乌有
9、谜面:1 谜底:独树一帜
10、谜面:0000 谜底:挂一漏万
扩展资料: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
2008年6月7日,谜语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般由谜面、谜目和谜底三部分组成。有些运用迷格制成的灯谜还有迷路。
如:第一个教室(学校用语),谜底:先进班级(作“最先进入班级”解)。这里“第一个教室”是谜面,“学校用语”是谜目,“先进班级”是谜底。
谜面是灯谜的主要部分,是猜谜时以隐语的形式表达描绘形象、性质、功能等特征,供人们猜射的说明文字。
谜目是给谜底限定的范围,是联系谜面和谜底的“桥梁”。它的作用有点像路标,给人指明猜测的方向。
谜底就是谜面所提出问题的答案。谜底字数一般很少,有的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组、有的是一种事物的名称或者动作,最多也不过是一两句诗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谜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