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述夔关于文字狱
明成祖时期,方孝孺被杀,株连“十族”,即其学生也被杀,总共杀死了八百七十三人。这种文字狱和株连制度,是封建统治的残酷手段,是历史的悲哀。
文字狱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文字狱的严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中的言论触怒了宣帝,被判以大逆不道的罪名,遭受腰斩的命运。嵇康同样因为《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内容令司马师不悦,不幸被处斩于东市,这两位历史人物都因文字而身陷囹圄。更令人震惊的是,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
什么是文字狱
文字狱是扼杀人民思想的专制制度,以清朝的文字狱最为惨烈。清朝南侵以来,对中原民族不但在军事上予以残酷杀戮,而且在经济上大肆掠夺破坏,尤有远见的是大量炮制文字狱,大搞文化压迫。早在清军入关不久,清廷就开始了对中华文化的压迫摧残。顺治二年(1645年),江阴人黄毓祺被告发写有诗句“纵使逆天成底事,倒行日暮不知...
文字狱概述
文字狱,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特指专制时期针对文人的一种迫害手段,其核心在于利用权力对持有不同意见或可能威胁统治的个体进行陷害和打压。这一词汇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旧时统治者为压制知识份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挑出字句,曲解为罪行。”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给出了更具体的定义:“明清时期...
清代文字狱具体事件
清代的文字狱在康熙年间和乾隆时期尤为显著,其中两个重要的案件是庄廷鑨《明书》案和戴名世《南山集》案。庄廷鑨,浙江湖州的富商,购得朱国祯《明书》的一部分手稿,他在刊行时添加了明朝末期的历史内容,但书中多有批评满洲的文字。康熙二年,庄氏因被揭发而身死,但死后仍遭受开棺戮尸的惩罚。
清代文字狱康雍乾文字狱
在清代,文字狱在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爆发。康熙时期(1661-1722),尽管发生了20多起文字狱,但总体上对知识分子较为宽容,如顾炎武和王夫之的作品中虽有民族情绪,却未受到追究。然而,到了雍正年间(1723-1735),文字狱数量增多,初期多为权力斗争的产物,后期则逐渐用于镇压汉族士人的...
文字狱资料
雍正朝的文字狱1.年羹尧案 雍正朝的文字狱始自年羹尧案。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人,进士出身而有用兵之才,在川藏一带平叛屡建功勋,康熙末年授定西将军、兼理川陕总督,一意依附当时还是雍亲王的允禛。允禛篡位后,年羹尧备受宠信,累授川陕总督、太保、抚远大将军,爵封一等公。年羹尧又因妹妹是雍正暴君的妃子,开始居功...
文字狱的介绍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中国许多朝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朝鲜、日本等国也有类似事件。参考资料:我国古代的文字狱以清代最为残酷暴虐,清代皇帝大施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
文字狱明朝时
朱元璋的统治时期,文字狱尤为频繁。他特别关注各级文武官员的贺表,因为这些通常由地方教官负责撰写。朱元璋深知文人常有讽喻之嫌,所以对表笺内容格外挑剔。许多文人因文字不慎触犯了他的忌讳,例如“则”字在当时江淮方言中与“贼”发音相同,被认为是不敬的暗示。比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因“作则垂宪”...
清代文字狱简介清代文狱制度的背景
清代的文字狱,贯穿了整个清朝约250年。高峰期始于顺治,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140余年。在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汉族受到严格控制。文人对文字稍有不满,或者皇帝怀疑文字中有嘲讽清朝的成分。即兴监狱往往普遍存在。清代文字狱保守估计有200多座。除了少数事出有因,绝大多数都是捕风捉影,纯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