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倡议书》怎么写啊!!!

《绿色环保倡议书》怎么写啊!!!
请大家帮帮忙吧!!!我有急用呀!!!拜托拜托了····帮帮我好吗?

绿色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生死相依的朋友。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没有牺牲地球的绿色,但是三百年的现代文明却使我们绿色的地球日渐披黄蒙黑黯然失色,各种公害和环境的污染却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被称为环保头号大敌的“白色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乡村环境和人们生活的一道难题。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快餐盒、餐具、杯盘、塑料包装等废弃的不易降解的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目前,我国光是一次性餐具年用量就超过100亿只,重量达100吨以上,加上其它的各种塑料制品,全国每年塑料废弃量多达1000余万吨。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还经常被眼前出现的一幕幕情景所震惊:铁路沿线两旁遍地都是盒盒袋袋,一眼望不到边际,极象一座白色长城;隆冬季节,光秃秃的树枝上挂满了塑料袋、塑料薄膜,被狂风吹得飘飘扬扬,极不雅观,车站、码头、街道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塑料袋遍地开花,令人触目惊心,景区、农田、河湖海溪里的废塑料碎片星罗棋布,随处可见。所有这一幕幕的情景预示着“白色污染”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市民朋友们,为了绿色地球,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子孙后代,为了美好明天,作为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义务、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制止“白色污染”,拒绝塑料制品,使用可降解产品,共同美化我们赖依生存的空间。为此,我倡议:

1、正确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塑料是高分子聚合物,极难降解,需100至300年才能分解,污染公害极大:①破坏环境,影响景观。②化学污染,危害人体健康。③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④遗弃山野、水泊,危及动物生存。

2、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提倡使用可降解环保用品,让一次性塑料制品,像“过街老鼠”,无人问津。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真正用环保标准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个合格的二十一世纪公民。

3、人人都是环境天使,做绿色宣传员,利用自身优势,广泛宣传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危害,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不断改良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做到人人讲“绿色”,个个爱“绿色”。

朋友们!为了山,为了水,为了空气,为了森林,为了我们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相信只要我们都参与过来,“白色污染”一定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一定会彻底根除。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18
1、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2、仁爱及物、慈悲为怀

3、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4、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5、赞化天地、道法自然

6、天地为父母、父母为天地 (王阳明)

7、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庄 子)

8、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 (庄 子)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 (老 子)

10、敬畏自然、崇尚自然

11、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12、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欣赏大自然、共享大自然)

13、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14、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

1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17、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

18、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陶弘景)

19、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李清照 )

20 、慢慢地走、欣赏 啊!

21、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22、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样骨肉一样皮 (白居易)

23、钓而不网、 弋不射宿 (孙 子)

24、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25、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26、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甘 地)

27、拯救地球、从生活中细节做起

28、人类若不能与其它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29、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30、除了足迹,我们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摄影,我们什么也没有带走

为了子孙后代,请留下一片净土 (台湾森林公园环保广告)

31、“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32、过犹不及,凡事勿过渡。知足常乐

33、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34、建设生态文化、塑造生态文明

35、让我们亲近绿色,一路同行!
用我们的心来关爱大自然吧!

社 会 类

1、创建环保模范城市 建设环保绿色家园
2、建环保模范城市 创美好幸福生活
3、创建环保模范城市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4、创模你我他 实惠在大家
5、树立科学持续发展观 全民共创环保模范城
6、保护一片绿地 撑起一片蓝天
7、让天空永远湛蓝 让绿荫拥护家园
8、保护环境 功盖千秋 破坏环境 祸及千古
9、草木无情皆愿翠 行人有情多爱惜
10、提高环保意识 建设美好家园
11、污染环境千夫指 保护环境万人颂
12、蓝天之下你我他 优美环境靠大家

学 校 类

1、大手小手齐动手 共创环保模范城
2、争做环保小卫士 共建环保模范城
3、用我们的小手放飞绿色的希望
4、青草绿树你我他 咱们同住一家
5、创建绿色学校 美化学习环境

企 业 类

1、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企业效益
2、点滴做起 清洁生产
3、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科学资源观
4、清洁生产是企业的生命
5、节约和保护资源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自觉遵守环保法律 加强企业污染治理

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生产力

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青山绿水

提倡绿色生活 实施清洁生产

树立节水意识 反对浪费水源

保护环境 抗击非典

提高环境道德水平 建设文明小康城区

保护环境 造福后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同心共创美好家园

当环保卫士 做时代公民

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企业求发展 环保须先行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爱护我们共有家园

天蓝水清 地绿居佳

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切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2个回答  2012-03-10
绿色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生死相依的朋友。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没有牺牲地球的绿色,但是三百年的现代文明却使我们绿色的地球日渐披黄蒙黑黯然失色,各种公害和环境的污染却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被称为环保头号大敌的“白色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乡村环境和人们生活的一道难题。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快餐盒、餐具、杯盘、塑料包装等废弃的不易降解的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目前,我国光是一次性餐具年用量就超过100亿只,重量达100吨以上,加上其它的各种塑料制品,全国每年塑料废弃量多达1000余万吨。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还经常被眼前出现的一幕幕情景所震惊:铁路沿线两旁遍地都是盒盒袋袋,一眼望不到边际,极象一座白色长城;隆冬季节,光秃秃的树枝上挂满了塑料袋、塑料薄膜,被狂风吹得飘飘扬扬,极不雅观,车站、码头、街道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塑料袋遍地开花,令人触目惊心,景区、农田、河湖海溪里的废塑料碎片星罗棋布,随处可见。所有这一幕幕的情景预示着“白色污染”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市民朋友们,为了绿色地球,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子孙后代,为了美好明天,作为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义务、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制止“白色污染”,拒绝塑料制品,使用可降解产品,共同美化我们赖依生存的空间。为此,我倡议:

1、正确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塑料是高分子聚合物,极难降解,需100至300年才能分解,污染公害极大:①破坏环境,影响景观。②化学污染,危害人体健康。③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④遗弃山野、水泊,危及动物生存。

2、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提倡使用可降解环保用品,让一次性塑料制品,像“过街老鼠”,无人问津。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真正用环保标准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个合格的二十一世纪公民。

3、人人都是环境天使,做绿色宣传员,利用自身优势,广泛宣传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危害,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不断改良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做到人人讲“绿色”,个个爱“绿色”。

朋友们!为了山,为了水,为了空气,为了森林,为了我们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相信只要我们都参与过来,“白色污染”一定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一定会彻底根除。

参考资料:2008-3-17 20:25 满意回答

第3个回答  2008-03-17
重视一颗树的命运
重视一棵树的命运,不知有多少人能够认同这个观点。
我们不妨先作个假设:如果设一个“森林法庭”,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被告。通过陈述实录,就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比如,在成片的大面积林区发生山火,至少要达到“亩”的数量才能称为灾。即使像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那样的灾害,人们虽然给它定性为“特大”,但烧死了多少树,谁也数不清。在这里,树作为生命被“草菅”了。多数人以为原始森林,是祖先留下的,烧掉太可惜了,而发出的也只是感叹。
自然保护区或西部干旱地区,砍伐或毁烧了树木,是要以棵为单位来计算的,因为这些地方的树木太珍贵了。有山没树是很荒凉的,人们渴望有树。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树是政府和老百姓的“眼睛”。最典型的事例是,砍掉一棵树也要惊动当地政府官员,山上一冒烟,不管烧没烧着树,市长都会出动。道理很简单,生活在沙窝子里,几十年几代人种树,在树的身上他们投入了太多的血汗,也收到了显而易见的成效。人们看重树,也依赖着树。“案情”已经相当明了:“家大业大”,手就会松一点,“小门小户” 就要精打细算,要是“贫困户”更不敢轻易动血本了。从以上的陈述,可以看出,树作为一个活的“生命”,生存的地位被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给剥夺了。而这些“犯罪”行为,恰恰是我们人类至今没有引起重视的一个“盲点”。

对生命的伤害,尤其是对无辜生命的伤害,每个人都应该感到愧疚,包括一棵树、一根草和一切微观世界的生命。但在生活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需要和保护面临选择的时候,对待树的“生命”就出现了人为的不平等。大到引发火灾、乱 滥伐,小到随意践踏、不经意的伤害,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树叶渐渐枯萎的悲凉中,一座座大楼破土动工了。在冬季树木休眠的季节,树的立足之地,也就成了倒脏水、堆垃圾的废料场,油污的侵蚀,使一些树木在返青之前就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而对沉默的树,人有千万种理由说出要砍树的必要性。那么,谁来为树伸张正义呢?道德的法庭?天理的法庭?我们无法说清。从现象上看,纵火的,砍树的,毁林的,有的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树的种种伤害呢?人们在思维方式上对树的种种轻视甚至蔑视呢?诚然,这种为树争取生存权力的道德法庭现在还是虚拟的。但事实上,人们不知看到没有,“自然的法庭”早已开庭审理了,并对人类做出了无法抗拒的判决:黄河泥沙滚滚并在屡屡泛滥之后又数次出现断流;荒漠化在不停地推进,吞噬着良田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洪水肆虐,冲毁层层堤坝……我们不要等到“自然的法庭”对我们宣读“死亡”判决时才幡然悔悟,那样就为时已晚了。

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洪水刚刚过去,我们在关心人的命运,开始重建家园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每一棵树的命运。
第4个回答  2012-03-04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