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使用白话

我所说的白话指的是简化的文言文
为什么我们要舍弃文言文,而改用白话呢?
个人认为文言文是非常好的一种交流方法
优雅,并且能在最简短的话语里给予最大的信息量
当然,为了学习各种外语,使用白话是必须的
没有任何一直外语可以做到文言文能做到的

  请参考下文:

  白话文
  白话文(又称语体文),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白话文在古代也有一段很漫长的历史,在宋代己有话本,明清两代也有部分白话小说,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不过为古白话,而且白话文作品在古代文坛上只占少数,文言文在当时仍然是主流。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写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白话文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

  《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和合本《圣经》则是第一部白话文翻译著作。

  详细资料——

  “白话”是指“汉语书面语的一种。它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小说等,及宋元以后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在全社会上普遍应用。”⑴白话文相对于文言文(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视秦汉经典著作为范式,并随封建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断强化而形成的一种书面文体),即用白话写成的文章,也称语体文。
  对于“白话文”的渊源,一般可以追溯到唐代。一些敦煌史料研究者“基本承认变文是一种(白话)文学,认同变文是通俗(白话)小说的肇始”。⑵胡适称“由初唐到晚唐,乃是一段逐渐白话化的历史。敦煌的新史料给我添了无数的佐证。”⑶为确立“白话文”正宗的书面语地位,他极力寻找“历史的依据”。因此,在他那里“白话文”是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指与“官方文学”、“庙堂文学”相对的歌谣、语录、弹唱等形式的“民间文学”、“平民文学”,“一千八百年前的时候,就有人用白话作书;一千年前,就有许多诗人用白话做诗做词了……”⑷一言蔽之,在胡适看来,每个朝代都有“白话文”的存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白话史”。周作人则认为“现在的用白话的主张也只是从明末诸人的主张内生出来的。”⑸首届“公安派文学”讨论中,许多学者认为“公安派推崇白话文学可视为‘五四‘新文学之前驱’”⑹一般地,我们认为从北宋到清末是“白话文”潜伏、蓄势、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作品有宋元的话本、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明清的小说如《水浒
  浒传》、《金瓶梅》等等。
  “白话文”作为一个“口号”与“术语”的出现与晚清白话文运动有紧密联系。“新诗派”的先行者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力主“诗界革命”;南社主将柳亚子主持《自治白话报》,文章以白话文为主。这期间“有裘廷梁等呼吁提倡白话文”。⑺1887年出现了近代最早的白话报——《申报》的副刊。“根据现今能找到的资料,清末最后约十年间,出现过140份白话报和杂志。”⑻晚清白话文运动开启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声,但其性质是不同于“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它仍属古代白话文的范畴。“晚清的白话文和现在的白话文不同,那不是白话文学,只是因为想要变法,要使一般国民都认些字,看报纸,对国家政治都可明了一点,所以认为用白话文写文章可得到较大的效力。”⑼“现在白话文是‘话怎么说便怎么写’。那时候却是由八股翻白话……”⑽
  “白话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语体范畴,是不同于用“白话”写文章的文学现象,其最终取代文言文成为主要的书面表达方式,是“五四”的白话文运动。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倡导“活文学”,是整个白话文运动的滥觞。同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与之呼应。随后,胡适又有《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提出“作诗如作文”,“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等主张。这期间李大钊、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等都纷纷撰文阐明自己对“文学革命”的观点。 胡适作为白话文运动的首倡者,他深谙思想内容与文体形式的关系,“我也知道有白话文算不得新文学,我也知道新文学必须有新思想和新精神。”⑾但限于传统观念的漫长历史及客观条件的复杂,他强调白话文与文言间对立、分裂的一面,不遗余力地倡导“白话文”之工具性。“‘白话文学工具’是我们几个青年学生在美洲讨一年多的新发明。”⑿较之胡适的激进、偏执、决绝的姿态,周作人略为冷静,他在强调文字改革的同时,更重视思想的改革与转换,否则虽用了白话“思想仍然荒谬,仍然有害”,“古文与白话没有严格的界限,因此死活也难分。”⒀刘半农也认为文言、白话“各有所长,各有不相及之处”。“1920年1月,依当时的教育部颁令,凡国民学校年级国文课教育也统一运用语体文(白话)。”⒁这标志“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初步胜利,但是“白话文”内部也面临着严重问题:美学意蕴的缺乏;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的脱离。对此胡适早就有所意识,“若今后之文人不能为五四造一可传世之白话文学……决无以服古文家之心也”。⒂就此而言,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诗集《尝试集》、周作人“美文”系列、“冰心体”小说无不具有开创或奠基的意义。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白话书面语创作在各种体裁一一展开,并在实践中接受了检验。其中争论最大的是白话诗歌(新诗)。胡适的创作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却带来了“非诗化”的倾向;郭沫若《女神》则能较重视诗歌本身的规律(尤其是意象);新月派创作是前二者的反拨,使诗歌走向“规范化”,并在“新”、“旧”的联系中,确立了白话诗的现代美学原则。
  综观“五四”白话文运动,它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词汇资源、语法结构,在语言、文字、思想等多层面展开,这场运动不只是“语言内部的自足变革”,它同整个思维观念的革新及国家现代化运动紧密联系。“白话”与“文言”的较量,很大层面上也是两种不同价值体系与社会意识形态的撞击。
  “白话文”与大众口语有紧密关系,“大众语不是白话之外的一种特别语言文字,‘大众化’,即是能够把白话做到最大多数懂得的本领。”⒃鲁迅认为“提倡大众语,就是要做‘更浅显的白话文’”⒄一些论者认为白话文运动是大众化运动的前奏;其实这二者的概念内涵是有区别的,不能盲目地把“白话文运动”等同于“大众化”。此外,白话文运动也是30年代左联时期“大众文艺”,40年代解放区“文艺为大众服务”的理论起点,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与凸现,同时随之即来的是概念内涵的窄化。“白话文”作为现代文学的一个范畴确立之后,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争论与阐释,主要集中在“反思”层面,如钱谷融《反思白话文》等等。

  注释:
  ⑴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第8卷第203页。
  ⑵孙步忠《敦煌藏卷中的白话小说是中国白话小说的源头》,《敦煌研究》1999年第3期。
  ⑶胡适《白话文学史-自序》岳麓书社1985年12月影印,第10页。
  ⑷胡适《白话文学史-引子》岳麓书社1985年12 月影印,第2页。
  ⑸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8年2 月第一版,第102页。
  ⑹《文汇报》(沪)1987年6月18日。
  ⑺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第3页。
  ⑻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三联书店1997年1页北京第1版,第134页。
  ⑼、⑽同⑸第96-97页。
  ⑾、⑿《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9月影印,《导言》第19页。
  ⒀同⑸第103-104页。
  ⒁同⑺第11页。
  ⒂同⑾、⑿第58页。
  ⒃、⒄参见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总序》,中华书局1993年第1版,第18页。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3258.ht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17
Oh my God~!
虽然这位仁兄写了这么多,我也想说说
主要是因为文言文是古代的语言,说的写的都一样,现代语言是白话,用白话文写作不是从五四,从元明就开始了,水浒,西游,自己就称自己是“白话小说”,再美的文字,使用是生命力啊!红楼梦也很美啊
另外,我们要了解世界,不能总学习外语。文言文在翻译上有很多劣势。再加上文言文的基础,是四书五经,在五四时期代表人物都是卖国官员或腐朽知识分子。中国要富强,要用新语言。
我明白你对古文的感受,不过白话文也很美:)它们都是咱中国的骄傲
第2个回答  2008-03-17
文言文晦涩难懂,白话文通俗易懂

白话文的目的是
1、提高文化传播的效果:白话文是指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思想。言文,白话文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和理解。2、促进知识普及和科普教育:白话文可以将专业知识和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特别是在科普教育方面...

为什么要废弃文言文选用白话?
而之所以废弃文言文选用白话文的原因可以概括为:第一是新文化运动的大力推进;其二是文言与白话的过度分化。一、新文化运动的大力推进新文化运动对于白话文的推动,可以说是压垮文言文的最后一颗稻草,成为了使用白话文的直接原因。在当时激烈的反传统的思想主导下,文言文作为过去的文化,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什么意义
1. 现代推广文化教育,提高识字率具有重要意义。文言文与日常口语差异较大,不易普及,改用白话文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的普及。2. 白话文的使用打破了知识传播的壁垒,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理解书籍文献,从而减少了文化知识的垄断现象。

白话是什么意思
白话的语言风格非常接近人们的口头语言,它的语法结构和用词都非常接近人们日常说话的习惯。因此,使用白话表达思想、情感等,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信息,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白话也可以更加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让人们在交流中更加自在、轻松。另外,白话也是一种文学艺术的语言形式之一。在现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意义
1. 古文因其雅致,长期以来仅为上层知识分子所使用,普通民众难以掌握。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旨在推动文化的普及化,促进新思想的广泛传播与深入人心。2. 古文作为旧思想和旧思维的载体,其局限性显而易见。很难想象,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文人能够真正实现自我思想的革新。因此,反对古文,推崇白话文,...

白话是什么?
1. 通俗易懂。白话使用的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不追求华丽的修辞和复杂的句式,让人容易理解。2. 灵活多变。白话在表达上非常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要进行调整,使用丰富的口语表达方式,如口头禅、俚语等。3. 地域差异。由于各地方言的存在,白话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

为什么中国人不使用文言文了逐渐成为白话文
于是黄遵宪要“我手写我口”,裘廷梁则声称“崇白话而废文言”,由此开白话文运动的先河。1917年的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被推到极至。当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主张废弃文言文,使用白话文,提出写文章应通顺流畅,不用典故,不用套语,不讲对仗,不避俗话,讲究...

白话白话是什么意思?
首先,白话是指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使用专业术语、生僻词汇或繁琐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朋友或同事交谈时,往往会使用白话,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对方理解我们的意思。其次,白话也指一个地方或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比如,我们所说的白话文,就是指使用通俗易...

白话什么意思
好的,我会尽量简洁明了地解释白话的意思。白话指的是日常口语交流所使用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平时说话的语言。白话是相对于文言而言的,它更加通俗易懂,表达更加直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白话进行交流,因为它简单易懂,方便沟通。白话是汉语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特点在于平实、自然,接近人们的日常...

白话的来由是什么?
1.相对文言文而言,是接近日常生活语言的文字表达方式。从词汇、句法、韵味等方面看,显然与文言有区别的,是白话。汉语自古以来就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而文言文则是官方的语言,是公卿文人的文字语言。然而中国还存在并行的一套汉语,就是白话文,这是平常老百姓会话所用的语言,平民百姓不懂什么文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