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的生平

如题所述

陈景润的生平:

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

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

扩展资料:

1954年夏天,陈景润被分配到北京第四中学做数学教员,由于不能适应教学工作,他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调回到厦门大学。回到大学,陈景润努力开展数学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包括《他利问题》,即推进华罗庚关于“他利问题”的成果的论文。

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要想改进著名数学家的成果,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也需要有非凡的智慧。陈景润的老师李文清把这篇论文寄给了华罗庚。华罗庚看完,感到很高兴。然后他推荐陈景润参加1956年的全国数学会议宣读论文。

陈景润参加了当年的全国数学论文大会,他的名字第一次被登上《人民日报》。此次经历,让他获得了真正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通行证,也成了他在随后的年代中坎坷遭遇的第一条罪状。

陈景润于1957年9月被调到数学所当实习研究员。在这里,他勤奋努力,心无旁骛,成了有名的“安钻迷”。这个最初是赞扬的称号很快就随着政治运动的变化而成为他作为“小白旗”的罪状。他做的研究和写的论文越多,就越是要受到批判。

结果,他被调到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做一些他后来不愿提起的事情。1962年,他终于又被调回数学所,尽管他的“白专”帽子还在,他却顽固不化地走他的道路,只是他行事更加谨慎小心,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不到快要发表时极少有人知道。

1963年发表《圆内整点问题》之后,他很快就开始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工作。当陈景润在数学所的小房间里埋头苦算时,外面的世界早已剑拔弩张,风云变幻。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位沉溺于数学海洋里,一心要“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著名科学家,在“文革”中被作为安(心工作)、钻(研业务)、迷(于专业)的“白专典型”受到批判。他研究的“1+1”被斥为“白痴”“伪科学”,连工资也被扣了。

他躲进小锅炉房里,不影响别人,别人也不会注意到他。相比当时那些正遭受迫害的人而言,或者相比陈景润曾被迫逗留过的“牛棚”,陈景润在他6平方米的锅炉房里,能比较安全地营造他的数学小世界。在这里,他提出了“陈氏定理”。

在完善“1+2”的漫长过程中,陈景润小心翼翼地生活,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仿佛被人们遗忘了。

直到1973年4月“陈景润事件”的发生。当时,陈景润的“1+2”刚刚在复刊的《中国科学》上发表,王元等科学家审阅该论文后,所有的犹豫到最后还是变成支持的行动,表现了这些科学家面对如此卓越的成果时无愧历史的良心。

他们一致的专业认同通过当时中科院还没有彻底崩坏的科研工作报告等形式,传达给其他方向和其他专业的科学家,以至中央领导。

在他事业和生活处于艰难时候,主持中央党政军日常工作的邓小平提出了“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口号,大刀阔斧地对各条战线进行整顿。

科学战线也不例外,数学所恢复了上下班制度。当邓小平知道陈景润的情况后激愤地说:“什么‘白专典型’,总比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强。中国能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得了。”并具体过问陈景润的工作和生活,并亲笔批示:“可否为其配一秘书,以分其劳。”

对邓小平的知遇之恩,陈景润铭记在心,虽然他因沉迷数学而被人认为“不谙世事”,但他心中自有一杆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陈景润铭记知遇之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53年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中国著名数学家,是国际著名数学家。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现在的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先生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危险,但是一旦成功,必定影响世人。”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 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14
陈景润在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从1978年开始,他从事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工作。先后受聘担任贵州民族学院、河南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并任《数学季刊》主编、国家科委数学小组成员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时他曾当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陈景润体质很差,1973年曾患严重的腹膜结核,1984年又患帕金森综合症。1996年3月19日13时10分因肺炎并发症去世,享年62岁。
第3个回答  2021-02-23
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爸爸一天到晚,读书写作,孜孜不倦。
第4个回答  2019-11-14

谁知道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外语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

陈景润的出生地在哪?在哪逝世?
生平履历 1933年 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陈景润在钻研学问(18张)1953年 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957年 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 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1981年 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1984年 4月27日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诱发帕金森氏综合症。 19...

陈景润的人物生平
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1948年2月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福州英华高一上春季班。1950年夏高三上提前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1949年至1953年,他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后,由政府分配至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1953-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

陈景润,华罗庚,我想了解他们的历史,及成就!
1996年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因病长期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终年63岁。 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他是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 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叔叔是我国有名的数...

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个人陈景润出生于哪里?逝世于哪里?_百度...
生平履历 1933年 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陈景润在钻研学问(18张)1953年 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957年 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 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1981年 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1984年 4月27日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诱发帕金森氏综合症。

陈景润数学家的生平
编辑本段生平履历1933年 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 陈景润在钻研学问(18张) 1953年 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957年 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 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 1965年 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1974年 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

哥德巴赫猜想第1人是谁
陈景润是中国人的骄傲,他身上体现出中国人的智慧和不屈精神,这种精神值得现在的年青人学习。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陈景润成了全国知名的人物,今天分享的是数学家陈景润的生平简介,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数学家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到1996年3月19日,汉族,籍贯福建省福州市。中国...

陈景润的生平
陈景润的生平: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

1966年谁发表论文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
陈景润是厦门大学的杰出校友,是厦门大学永远的骄傲,陈景润这座科学精神的丰碑是是永远巍巍屹立的,是不可超越的。三、人物生平 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79年,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交流学习。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参加厦门大学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1996...

陈景润简介越简越好
陈景润生平陈景润,男,汉族,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0年8月前在家乡读小学、中学。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