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一生中干了什么

如题所述

  综观孔子的一生,他的主要业绩,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孔子是教育家。
  孔子从近四十岁开始办学,到七十三岁逝世,一生的主要身份是教师。其中,他五十一岁做官到五十五岁辞职,这三年多期间,仍有学生在身边,由他言传身教。他周游列国,始终有一批学生相随,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随时随地教诲学生、回答学生的提问,乃至路途中在大树下集体休息时,也指导学生演习礼仪。他们的列国之行,如同老师带领一批批学生外出考察、学习。教育工作是孔子热爱的工作,也是他一生的主要事业。
  在孔子之前,中国只有贵族学校,只接收贵族阶级子弟入学,广大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可以说,教育为贵族所垄断。孔子打破了贵放对教育的独占,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平民学校,实行“不分贫富、贵贱、国籍等区别,凡志愿入学者人人可以入学”的办学方针,向广大民众敞开教育的大门,把受教育权还给人民,这在中国历史和世界教育史上都是伟大的创举。他接收的学生来自各国,大部分是平民,其中一部分家境相当贫寒。他的学生前后共有三千人,其中著名人物七十二人,孔子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人才。
  孔子创办的是私立学校,独立自主,不受外力干预。他有自己的办学方针,自编的教材,突破了传统的贵族教育的格局,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和革新。孔子的办学模式、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为以后两千余年遍布中国和东亚各国的塾学和书院所继承,推进了中国文化教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尊奉为“万世师表”。
  第二,孔子是思想家。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经过整个春秋时期的长期诸侯兼并战争,在急剧的社会动乱中,各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势力(基本是陪臣),登上政治舞台。贵族阶级没落,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正在代替封建贵族领主的农奴制,农奴解放的潮流遍及各国,旧的社会关系瓦解。新兴地主阶级仍然是一个剥削阶级,他们在发家和夺权过程中所用的手段,更加凶恶和卑劣无耻。在这个时代,孔子依据他所能见到的文献资料及其对现实的观察,继承从原始氏族社会到夏、商、周三代优秀的文化传统,提出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仁学学说体系、以德治为中心的政治思想、完善个人道德的修养论,并确立了以中庸哲学为基础、以礼制为形式而建构和谐社会的理想;这些思想学说都达到他那个时代的认识高度。由于时代的局限,他向往的是和平、繁荣、礼乐文化昌盛的西周社会,希望推行西周的礼乐文化而重建盛世。其实他对西周的认识,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对西周的社会矛盾缺乏真切和全面的了解。他的思想学说,包括哲学、政治、社会伦理、教育学、文艺学以及做人处世和个人修养诸多方面,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也有深远的影响。虽然在其整个思想学说体系中,尤其在政治方面也有难以避免的若干落后、保守的因素,但瑕不掩瑜,从总体来看,在两千五百年前是先进的思想,而且其中许多基本观念,具有原始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成分,至今仍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的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称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当之无愧。
  第三,孔子是古文献整理专家、中国上古时代的大学者。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发展,没有传承,便是文化的中断;文献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先秦文献的主要载体是竹简,一部书的竹简要几百枚至几千枚,刻制不易,搬运不易,保管也不易,主要由宫廷专门机构和贵族世家保存。孔子时代,王室衰亡,宫廷和各国公庭保管的文献大量散佚,如以《诗》、《乐》为例,据《论语·微子》记:
  太师挚适齐,亚饭于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译文〕太师师挚到齐国去了,二饭、三饭、四饭的乐师干、缭、缺,分别去了楚国、蔡国、秦国,打鼓的方叔去了黄河边,摇小鼓的武去了汉水,副乐师阳、击磬的襄到海滨去了。
  这一段记录了鲁国宫廷的乐师纷纷走散、逃亡四方。又据《国语·鲁语》记:“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宋国宗庙祭祀乐歌要到周太师那里去校正音律,说明宋国保存的文献散佚不全。孔子的贡献是长期努力从各处搜集散佚的古代文献,并且付出很大的精力进行整理编纂,使一些重要文献得以保存传世。他的这一贡献,是亘古以来无人可比的。
  经过孔子几十年的工作,他亲手完成了六种古籍的整理和编纂。
  (一)《诗》:后称《诗经》,包括“颂”(周、鲁、宋的宗庙祭祀乐歌)、“雅”(贵族创作的歌诗)、“风”(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歌诗),编集了距今两千五百年至三千年之间的歌诗共305篇。这是中国由口头文学转化为书写文学的第一部诗集,被称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与希腊史诗、莎士比亚戏剧并称世界古代三大文学名著。孔子不但对这本诗集的歌诗进行收集、整理、校勘,还进行正乐(校正音律)和语言规范化的处理。《论语》中有他教学生读《诗》以及他用《诗》和讲《诗》的记录。
  (二)《书》:即《尚书》,又称《书经》,是夏、商、周三代历史档案文献。《尚书》就是上古的书,上起尧舜,止至东周,是中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录了距今四千年到两千六百年间的若干政事活动,涉及政治、军事、哲学、宗教、法律、地理、历法等诸多领域,是研究古史不可缺少的历史文献资料。据《纬书》说,《尚书》原有3240篇,经孔子辑佚整理,得120篇;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时还有100篇,经魏晋南北朝又有散佚,现仅传58篇,包括《虞书》5篇、《夏书》4篇、《商书》17篇、《周书》32篇。
  (三)《易》:即《周易》。原本是卜筮用书,但它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也有许多社会史料和文学资料。孔子不迷信鬼神,也从不占卜。他五十岁时钻研《周易》,发现了它的哲学价值。《论语·述而》篇记录:“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读《易》曾“韦编三绝”。据说,他为讲解《易》,写了《周易大传》,发掘《易》的哲学内涵,孔子是第一位把《易》作为哲学来读、来讲的学者,从而确定了这部文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四)《礼》:又称《礼经》,实际指《仪礼》17篇。(后来“十三经”中的三《礼》,指《仪礼》、《周礼》、《礼记》。《周礼》是战国人编的,《礼记》是汉代编的礼学论文集。)这17篇,全是周代礼仪的详细记录,记录婚、冠、丧、祭等礼节仪式的过程及其具体安排,其中保留了我们民族原始礼仪的若干成分。《仪礼》是孔门弟子从事司礼活动的依据,其中若干成分一直沿袭到现代的礼俗活动之中。
  (五)《乐》:又称《乐经》。孔子特别爱好音乐,也精通音律。他认为音乐的功用是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情感。如何运用音乐,既关系人的意志,也影响社会风气和国运兴衰,所以他推重一些乐曲,也坚决反对一些乐曲。《乐经》是他推崇的乐曲的曲谱,也有一部分理论说明文字。到汉代时,《乐经》已经失传。
  (六)《春秋》:《春秋》本来是鲁国历代史官逐年逐月大事记的名称,孔子依据鲁国的史记,参考其他国的史册,以鲁国纪年及十二公年次为序,进行整理修纂,记载了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共242年间各国史事1800多条。因为孔子编著的这本书,中国历史分期便把这个时期称为春秋时期。孔子作为教学用书,就是当时的近代史教材。它用的鲁国纪元,记的是这一历史大变革时期的各国之事,书中记的都是原始记录,经后人考证,所记的天象一一符合现代的科学推算,再验证出土文物和他国史书,记事可作为可信的历史资料。孔子编修《春秋》,并非只是抄集各国的史官记事,也非单纯记述史事,而是“以述代作”,在记述中表现出他的政治主张。司马迁《史记》说:孔子“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后人把书中表现的政治思想,称为“春秋大义”;把他一字不苟、字寓褒贬的严谨笔法,称为“春秋笔法”;《春秋》的义理和笔法,都对后世影响深远。《春秋》文字简约,最长的一条记事,也只有23字,读《春秋》必须有“传”“记”作解释和补充,才能够明了。通行的传记有《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后世将经和传合编,《春秋》三传均列入“十三经”。
  学者孔丘整理编修以上六种古籍,为中华民族保存了珍贵的上古文献,而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成绩巨大的古文献整理专家。
  教师孔丘用这种教材教授学生,用《诗》作文学和语言教材,用《书》作政治教材,用《易》作哲学教材,用《礼》作礼仪教材,用《乐》作音乐教材,用《春秋》作近代史教材。孔子死后,儒家弟子继续使用这六种教材,称为“六经”。汉代起,《乐经》失传,“六经”只剩下“五经”,仍为儒家的传统教科书,是千百年来世世代代读书人必读的课本。
  第四,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先后有弟子三千,其中著名人物七十二人,弟子们一部分从政,大多数从事司礼或教育工作。他们代代相传,奉孔子为祖师,读孔子编定的教材,孔门弟子在战国时期形成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是文化学术兴盛、诸子辈出、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学派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学派。
  在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先后有多位儒学大师,他们尊奉孔子的思想学说,又各从不同的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如曾参着重发展了儒家的“孝”道,据说后来列入儒学十三经的《孝经》,是曾子受之孔子的亲传于后来编著完成的。孔子的学生子夏(卜商)以文学见长,战国初期在西河(今陕西合阳县洽川)开门讲学,讲传《诗经》和《春秋》。曾子的弟子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发挥孔子的中庸哲学思想,完成了后来定为“四书”之一的著作《中庸》。子思与其再传弟子孟轲(孟子),被后世称为思孟学派。孟子是战国中期的儒学大师,把孔子的人本学说发展为民本学说。战国后期的儒学大师荀况(荀子),则把孔子的礼仪学说与法制紧密结合,促进了中国大一统的封建专制主义帝国的形成和巩固,成为战国后期儒家学派中的又一个派系。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确立的国学,在国家的政、刑、礼、乐和社会的一切活动中,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学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基本上长期沿袭下来。两千年中的各个时代,名垂历史的许多儒学大师,都对儒学有所发展和改造。儒学的主要内容是经学,即研究和传播儒家经典的学问,始终以孔子手定的五经(以及衍生的其他各经连同五经并称十三经)为研究的主体,也以孔子的思想学说为本源。
  历史上和仍在传播于现代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儒学,是以孔子思想学说为本源而构成的思想体系,在今日的世界仍有重大影响。现在有几百所孔子学院遍布全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4
个人生平
孔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家中排行第二。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理论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后人把孔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作成《论语》。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他还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然而另有一种俊式学说“反孔精英”杨诚俊先生却认为孔子一无是处。再然而,另有一种学说“反羊精英”杨正宗先生却认为杨诚俊一无是处,其行为纯属哗众取宠。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孔子所作,孔子率先在理论上突破了这种对自然山水的宗教式态度,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历史记载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孔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现葬于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畔。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嫡长子排行称伯,庶出长子排行称孟),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后来又在外纳颜氏第三女征在为妻,生孔子,因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排行第二,故字曰仲尼(以上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载: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14
1、作为一个学者和思想家,搜集些资料,说了些话。2、教了不少学生,3、四处求职,很想当官。
第3个回答  2022-01-24
孔子的名言最有名,“三人行必有吾师”教人们如何学人求进步。“吾日三省吾身”教人严于律己。“小不忍则乱大谋”教人忍晢时顾长远。“听其言观其行”教人识人。孔子的名言最实用。
孔子倡仁爱,人人相爱互帮互助,人间太平和谐,人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人人同其美好便是世界大同,孔子构建的世界大同的理想是最崇高最现实人类自然在行的,它是人类文明的方向。
孔子告诉人们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君子共利,小人己利,他要人们“近君子远小人”,君子让人间好,小人让人间乱。
孔子著春秋,春秋笔法为后世文人树立著书作文典范。
孔子教出来的学生在那时的中国最有用,说明孔子在当时最善于教书育人。孔子教出来的学生记录孔子的言行成《论语》说明孔子智慧高,他教出的学生里有不少人有高的智慧。
总之,孔子树立做人的式样,孔子构建了社会理想,孔子构建人生理想。孔子是人类思想的启蒙者,孔子言明人间许多大道理。
第4个回答  2012-10-14
学习知识与技能——学习礼乐。
找工作——周游列国
创业——私人讲学

孔子的一生有什么伟大事迹
1、孔子一生热衷于从政,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教育方面。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由贵族专职人员垄断世袭。孔子首创私人讲学,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从政的人才,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第一位教育家;2、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死后,“七十子...

孔子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20多岁时,孔子想走仕途,先后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和畜牧业管理员。【创办私学、开创儒学】30多岁时,孔子创办私人学校,相传学生3000,72贤人,其中以颜回、子贡、子路最为出名。40岁时,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 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自称四十不惑。52岁,当上鲁国大司寇,同时摄相国职务,...

孔子一生当过的官职有几种
孔子一生当过的官职有三种。孔子做的第一个官是季氏吏,也就是鲁国三大家族“三桓”之一季氏家族的小吏,是负责管理仓库的。孔子做的第二个官司职吏,是专管牧场养殖工作的官吏。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

孔子一生中都有哪些故事
孔子做 了一年,很有成绩。被提升为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不久,转而为司 寇,管司法工作。这样,孔子参与政治的抱负终于实现了。 孔子五十六岁那年,又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他参与国政仅 仅三个月,鲁国的风俗就大大变了样。 孔子的成就使齐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个美貌的女 子,让她们穿...

孔子在一生中干了什么
教育工作是孔子热爱的工作,也是他一生的主要事业。 在孔子之前,中国只有贵族学校,只接收贵族阶级子弟入学,广大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可以说,教育为贵族所垄断。孔子打破了贵放对教育的独占,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平民学校,实行“不分贫富、贵贱、国籍等区别,凡志愿入学者人人可以入学”的办学方针,向广大民众...

孔子的一生有哪些重大贡献
孔子的重大贡献有:1、文化上的贡献,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2、观念上的贡献,在历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信“鬼神”,到了西周周公开始“制作礼乐”,“...

孔子生平做了什么事?有什么贡献?
鲁国政权操在季氏手中,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齐国向鲁国馈赠女乐,季桓子受齐女乐后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于是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生涯。孔子先后到卫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曾被匡地围困五天,后经曹至宋国,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孔子...

孔子一生做过高官没有啊?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在鲁国先后做过司寇,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等职位。孔子的政治生涯如下: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

孔子的一生有什么贡献?
孔子一生勤于学习,勇于探索,他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的追求上,更体现在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上。他敢想、敢干、勇于创新,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孔子的贡献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对文化的传承。在公元前841年之前,我国尚无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

孔子一生的主要经历用年代尺表示
孔子"择善固执"的精神,对他身后二千多年的中国知识分子起着深远的积极影响。所以说,孔子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家。6. 整理古籍:公元前494 -- 479 年,孔子68--73岁,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全心全意地投入整理古籍的工作。孔子是五千年中国文化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7. 逝世: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