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三篇题目是,它的一个著名作战原则是?

如题所述

谋攻编 作战原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①;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②。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②,其次伐交④,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⑤。修橹轒辒⑥,具器械⑦,三月而后成,距闉⑧又三月而后己⑨。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⑩,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11)而非战也(12),拔人之城而非攻也(13),毁人之国(14)而非久也。必以全(15)争于天下,故兵不顿(16),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17),五则攻之(18),倍则分之(19),敌则能战之(20),少则能逃之(21),不若则能避之(22)。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23)。

夫将者,国(24)之辅(25)也,辅周则国必强(26),辅隙则国必弱(27)。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28):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渭之退,是谓縻军(29);不知三军(30)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31),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32)。

故知胜(33)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34);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35);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说:指导战争的法则是使敌国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下策是攻城。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修造大盾和四轮车,准备攻城器械,3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用的上山,又要3个月才能竣工。将帅非常焦躁忿怒,驱使士卒像蚂蚁一般爬梯攻城。士卒伤亡了三分之一,而城还是攻不下来,这就是攻城的灾害。所以善于指挥战争的人,使敌军屈服不用硬打,夺取敌人的城堡不用硬攻,灭亡敌人的国家不旷日持久,一定要用全胜的谋略争胜于天下。这样。军队就不至于疲惫受挫,而胜利可以完满地获得,这就是谋攻的法则。

所以用兵的法则,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四面包围,迫敌屈服;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要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同敌人兵力相等,就要善于设法战胜敌人;比敌人兵力少,就要善于摆脱敌人;各方面条件均不如敌人,就要设法避免与敌决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只知坚守硬拼,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辅助得周密,国家就会强盛,辅助得有缺陷,国家就要衰弱。

国君可能贻害军队的有三种情况:不懂得军队不能前进而命令军队前进,不懂得军队不能后退而命令军队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知道军队内部的事务,而干涉军队的行政,军士就会迷惑不解;不知道用兵的权谋,而干涉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产生疑虑。军队既迷惑又疑虑,列国诸侯乘机进攻的灾难就临头了,这就是所谓扰乱自己的军队而导致敌人的胜利。

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到胜利: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会胜利;懂得根据兵力多少而采取不同战法的,会胜利;上下齐心协力的,会胜利;以预先有准备对待没有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指挥能力强而国君不牵制的,会胜利。这五条,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都有危险了。

本篇的结论是:“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战争指导规律,这是《孙子兵法》中的精华部分,也是贯穿13篇的一条重要线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9
第三篇是《谋攻篇》,著名的作战原则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依据是: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还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依据是: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孙子兵法第三篇叫什么?
孙子说:指导战争的法则是使敌国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
(原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释义)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

孙子兵法孙子作战八项原则
孙子兵法作战八项原则:法则一: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孙子兵法》中说,我们要用五项来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为纲要,把敌对双方的优劣条件作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些主要条件是:一政治,二天时,三地利,四将帅,五法制。 在孙子...

《孙子兵法》的作战思想是什么
孙子在其兵法理论中,提出了一个“奇正”的命题,即在作战的战术部署中,兵力部署以承担正面作战为正,进行侧击、包围、迂回的为奇;担任钳制敌人主力的为正,列阵对敌、明攻的为正;承担突击的为奇,采用机动、偷袭或者特殊战法的为奇.孙子提出作战必须有“正奇”的变化,要“以正合,以奇胜”,才能最终赢得...

孙子兵法中战争的原则
《孙子兵法》中的另一个原则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即调动敌人,使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而不是被敌人调动。孙子认为,掌握战斗的主动权是战争中的关键。没有主动权,就会处于被动防御的境地。掌握了主动权,就能改变不利的形势,使敌人陷入困境。这是取胜的基本条件。3. 先胜而后求战 孙子在兵法中...

354.孙子兵法1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到底知什么?孙武提出5个因素!
《孙子兵法》第三节“谋攻篇”,落点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观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们不禁会问,那“百战不殆”到底需要“知”什么?孙子提出“知胜”5条原则。请看下文!【原文】【释义】【解读】前文中,孙子首先列举了国君由于“不知”,可能贻害军队的3种情况。这一节,又提出了“...

《孙子兵法》中主要提出了哪几个作战用兵原则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指出,战争中兵力的布置是战争指挥者依照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其兵力必定是有强有弱。我方在作战中应当避开敌人兵力强大的部分,而重点进攻敌军兵力薄弱的部分,这样就能夺取战斗的胜利。3、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

孙子兵法提出了以什么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
孙子兵法其他原则 孙子兵法还提出了一系列与“以计为主”相关的作战原则,如“以逸待劳”、“先知己而后知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其中,“以逸待劳”是指在作战中要善于利用战场环境,让敌人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取得胜利。而“先知己而后知彼”则是指在作战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和敌人的...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什么战争指导思想
一、因敌制胜 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因敌制胜”的谋略,对于如何正确地选择作战目标、作战方向和指挥军队的作战行动,具有重要的价值。论辩场如战场。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论辩场同样风云莫测;战机稍纵即逝,辩锋瞬间逆转。论辩是破——立的辩证统一。破是攻,立是守;不破不立,边破边立。攻要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