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2-09-24
中国历史上的耻辱:
第一个从汉朝:还记得昭君出塞这个典故吗?
这个典故其实就是说的是汉朝时期由于国家经历了秦末战争,国家空虚百废待兴,但是在中国进行秦末战争时,匈奴也在进行统一的战争。等汉朝建立的时候,匈奴也已经统一并且在单于的统治下走向繁荣。从而对汉朝进行侵略战争,冒顿单于在不断扩张领地的同时,曾多次带兵南下袭扰汉边。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用兵,是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秋,在马邑(今山西朔县)
迫降韩王信,次年又以40万大军将汉高祖刘邦包围在平城白登山。同年十二月,冒顿单于再攻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刘邦兄代王刘仲弃国而逃。此后,西汉被迫采取 和亲 政策, 奉公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 ①。此后,冒顿单于虽不再大规模入侵,但双方边境地区小规模的战斗始终未断。
和亲政策可以说是一个耻辱,大汉朝为了国家的安定而被迫让自己的子女远嫁匈奴来维持边境安定!~~具体条约内容已经无法获得!~
第二个是唐朝时期:虽然唐朝是中国最强大繁荣时期但是在唐朝时常被吐蕃打得大败,竟被吐蕃攻占首都,公元763年(广德元年)十月,吐蕃大军又占领了奉天(今陕西乾县),兵临长安城下,吓得代宗仓皇逃到陕州避难。结果唐朝首都长安不止被吐蕃攻陷而且吐蕃人还立了伪皇帝,他们把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河西、陇右等大片地区成为吐蕃领土,从此几百万汉人为吐蕃人亡国奴,吐蕃趁乱夺去了唐朝河西及湟善等五十郡,六镇,十四军,唐人子孙皆为奴才。“吐蕃乘虚取河西、陇右,华人百万皆陷于吐蕃。” 唐朝从心里惧怕吐蕃和吐蕃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割地卖国条约。公元783年唐政府被迫与吐蕃签订了《唐蕃清水盟约》。唐朝无能政府竟以“国家务息边人,外(弃)其故地,弃利蹈义”为理由,无耻的承认吐蕃所占领唐朝的州县为吐蕃领土,并表示坚守盟。盟约规定:“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左极清水,凤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山、大渡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渡水之西南”。从此以后,陇南文、武、成、迭、宕、岷各州郡县俱废全部成为吐蕃的领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割地条约,唐朝统治者卖国求容,靠割地求苟活。无能的唐朝带给汉民族太多的耻辱。河西、陇右等这些地方的人后来都蛮夷化。
第三个是北宋的澶渊之盟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圣宗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威胁宋的都城。警报一夜五次传到东京,赵恒问计于群臣。副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主张逃跑,任职才一月的宰相寇准则厉声反对说:“出这种主意的人应当斩首!”他说,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就难以保全了;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定必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敌兵。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到了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赵恒听说辽兵势大,又想退兵。寇准严肃地说:“如今敌军逼近,情况危急,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河北我军正日夜盼望陛下驾到,进军将使我河北诸军的士气百倍,后退则将使军心涣散、百姓失望,敌人乘机进攻,陛下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赵恒才勉强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远近各路宋军见到皇上的黄龙大旗,都欢呼跳跃,高呼“万岁”,士气大振。寇准指挥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了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兰。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要求议和。经过寇准的坚持和使者曹利用到辽营一再讨价还价,于12月正式议定由宋朝送给辽以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换得辽军撤走。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一个不完全平等的条约,但宋朝有限度的妥协让步又是明智的最佳选择,也基本符合封建历史时期中原王朝与游牧友邦交往的惯例,而且,盟约的签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其进步意义是值得肯定的。难怪清朝藏书家、史学家席世臣在评论《契丹国志》时候,说:“(《契丹国志》)至于宋、辽之交,尤多微意,若澶渊誓书、关南誓书、地界之议、礼物之数,皆详载无遗”。事实上,具载原文为后人保存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材料,其价值受到后世学者的推崇。
第四次是还是北宋的庆历和议
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年)期间,西夏皇帝李元昊对宋方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结果在1044年(庆历四年)订立和约,史称“庆历和议”。和议规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称北宋为所谓的“兄长”。宋封元昊为夏国主,宋夏名义上是君臣关系,宋每年以"赏赐"名义给夏银五万两,绢十三万匹,茶两万斤。
关南誓书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的关南誓书,这是对宋辽两国议定“澶渊之盟”的继续,宋对辽岁币增加到银20万两,绢30万匹。
第五个是南宋的绍兴和议
中国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宋军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的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议和,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派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进行反对。绍兴十一年(1141)双方达成和约: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②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绍兴和议的历史背景。这一投降条约签订于抗金战场上捷报频传,金兵节节败退之时。公元1140年,金兵又一次大举南侵,可是各路军队连遭失败,在顺昌(今安徽阜阳)之战中,宋军以少胜多,击败了金军。接着岳飞率领岳家军又取得郾城大捷,打败了金军的主力,先后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城。这时,金兵打算撤至河北,南宋举国上下要求收复北方的呼声很高,抗金形势一片大好。可是,以妥协苟安为国策的宋高宗,既害怕宋军的胜利影响他的求和,更害怕岳家军从金营迎回徽钦二帝,从而威胁自己的帝位。于是,高宗和秦桧商定,命令各路军队班师,并在一天内连下十二道金牌逼令岳飞退兵。岳飞悲愤地说:“十年之力,毁于一旦”。由于各路宋军退兵,等于将已收复的国土又拱手让给了金国。公元1141年,宋高宗为了向金国表示议和“诚意”,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帅的兵权,撤消了对金作战的专门军事机构。随后,高宗派使者到金求和,在使者叩头哀求下,金国以“必杀岳飞”为条件,答应和议。经过一番交易后,双方签订了绍兴和议。这一年里,岳飞被害死,当金获知岳飞已死,连连摆酒庆贺。接着,金便册封高宗为宋国皇帝。从此,南宋小朝廷开始了长达1个半世纪的偏安残喘。
和议对宋财政的影响
再看北宋的财政状况,真宗时期,一直是收入超过支出,(所以才有资本支付岁币)。仁宗初期和中期也是如此,不过此后就开始恶化。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收入为1.16亿缗,总支出则达1.31亿缗,超支1500多万缗。这种情况下再支付大量的岁币,就不能说是轻松自在了。到宋神宗即位时期,国家财政已无余钱,国家库场已经告罄,国家经济年年赤字,宋神宗两手空空,甚至不得不给他老爸“简葬”。所以我们不能理解其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动力以及变法中为何多数都是增加中央财政收入的“急策”。甚至日后新旧党争,蔡京当权,也无不围绕解决中央财政问题来展开。所以说,由于岁币是年年支付,国家承平丰饶时没什么感觉,一旦财政紧张,就会变成勒在脖子上的绞索
第五个到了清朝:这个应该很熟悉了有很多大多数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在这里 我还要纠正,就是康熙签定的《尼布楚条约》实际上也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外兴安岭附近地区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东北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自唐朝以来,辽朝、金朝、元朝、明朝都对该地区实施了有效统治,明朝还在该地区设立努尔干都司进行管辖。而俄罗斯最初只是一个莫斯科公国,其主要领土在欧洲,外兴安岭附近离俄罗斯本土相距一万公里还远,清初的时候,俄罗斯一些匪徒才流窜到外兴安岭附近殖民。而此时清朝正是处于某些专家所谓的“康乾盛世”时期,俄罗斯此时彼得大帝才刚刚实行改革,一个处于盛世的国家,在家门口打一个远道而来的侵略者,却要死伤数千士兵才攻下只有几百沙俄匪徒占据的雅克萨城。以当时清朝的国力,本应能够将沙俄侵略者逐出国门,但是最终却割让领土(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土地)。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清军武器落后,清朝军队崇尚骑射,废弃了明朝的火炮,因此对抗沙俄侵略者的火炮时死伤惨重。二是清朝刚平定中国不久,其殖民统治尚不稳固,故不愿与沙俄消耗。所以就签订了该割让领土的不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的文本以满文和拉丁文签署,唯独没有汉文,显示了两个殖民者互相勾结。这个不平等条约开了很坏的先例,此后满清政府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丧权辱国,就是从所谓的“康乾盛世”开始的。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七子之歌》中就表明了《尼布楚条约》是个不平等条约:“……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邶风》之七子。……”
1.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
2.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
3.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约地点:北京)
4.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5. 广州湾租界条约(时间: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中国与法国)
6订租威海卫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7.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8.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9.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
10.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
11.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12.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13.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14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1887年(光绪13年)12月1日,与葡萄牙,北京)
15.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16.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17.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
18. 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
19. 北京条约
a)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
b)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北京)
c) 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
20. 天津条约
a)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天津)
b)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
c)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
d)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
21.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
22.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
23.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
24. 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
25. 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
26. 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
27 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
第六个实在民国时期
1. 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
2.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如果加上袁世凯的21条的话是3个~~
第七个是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了!~
不承认以前所有条约
但是现在在和别的国家确认领土的时候,我们没有发现我们的国家领土有增加!~并且收复大片的疆域,中国与俄罗斯的边界确定,但是中国清政府与俄国签订的条约领土与现在相差无几所以我想,这样的条约也是不平等!~
目前中国和印度的疆域还在谈判,不知道结果如果!~ 但是中国和俄罗斯签订的边界条约目前我们无法看到!~ 之后可能一两百年以后可能会看到!~
我认为也是不平等的!~
目前只收回香港和澳门。。
所以只能说 我们国家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记住这些耻辱!~
黄河文化源地,四大发明,唐朝是世界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宋朝国力军力及火气曾是世界最强
蒙古铁骑横扫欧亚,东至整个朝鲜半岛,西至今德国玛瑙河上游,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秦始皇修长城,李冰修都江堰 黄河文化源地,四大发明,唐朝是世界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宋朝国力军力及火气曾是世界最强
蒙古铁骑横扫欧亚,东至整个朝鲜半岛,西至今德国玛瑙河上游 殷商;诸子百家,秦始皇统一中国,秦长城,都江堰;汉武雄风,一统西域,开启“丝绸之路”;四大发明;京杭大运河,唐朝是世界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宋朝的火器;蒙古铁骑;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康乾盛世,四库全书。 黄河文化源地,四大发明,唐朝是世界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宋朝国力军力及火气曾是世界最强
蒙古铁骑横扫欧亚,东至整个朝鲜半岛,西至今德国玛瑙河上游,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秦始皇修长城,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 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 以振奋人心, 并献御敌之计, 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闻元军东下, 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 开赴临安(今杭州, 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 被派往元营中谈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进兵江西, 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 为元重兵所败, 妻子儿女皆被执, 将士牺牲甚众, 天祥只身逃脱, 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 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经历种种严酷考验, 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