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对三峡的评论是什么?

急用,谢谢大家。

  三峡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
  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
  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
  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
  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
  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
  满眼都是光色流荡。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
  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
  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
  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
  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
  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
  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
  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
  悲忿而苍凉。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
  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
  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
  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
  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
  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
  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
  人?
  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
  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
  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这
  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并
  不像今天那样觉得是件怪事。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政务和商情,只带着一双锐眼、
  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写出了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
  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而不怕风餐
  露宿,长途苦旅。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
  而是这些诗人。余光中《寻李白》诗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几句,我一直看成是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李白时代的诗人,既挚恋着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
  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脚在何处,故乡就在
  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
  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他们的船太小,不能不时行时歇,一到白帝城,
  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
  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诗人在三峡的小木船上,刚刚告别
  白帝城。
  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短
  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
  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
  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
  的郦道元说得最好: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
  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
  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
  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
  峡。
  僵寂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依哦”声,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神女在连峰
  间侧身而立,给惊吓住了的人类带来了一点宽慰。好像上天在铺排这个仪式时突然
  想到要补上一个代表,让蠕动于山川间的渺小生灵占据一角观礼。被选上的当然是
  女性,正当妙龄,风姿绰约,人类的真正杰作只能是她们。
  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
  然精灵们争胜。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
  佩鸣响,说她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
  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当李白们早已顺江而下,留下的人们只能把萎弱的生命企求交付给她。“神女”
  一词终于由瑰丽走向淫邪,无论哪一种都与健全的个体生命相去遥遥。温热的肌体,
  无羁的畅笑,情爱的芳香,全都雕塑成一座远古的造型,留在这群山之间。一个人
  口亿众的民族,长久享用着几个残缺的神话。
  又是诗人首先看破。儿年前,江船上仰望神女峰的无数旅客中,有一位女子突
  然掉泪。她悲哀,是因为她不经意地成了李白们的后裔。她终于走向船舱,写下了
  这些诗行: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神女峰》)

  终于,人们看累了,回舱休息。
  舱内聚集着一群早有先见之明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出过舱门,宁静端坐,自
  足而又安详。让山川在外面张牙舞爪吧,这儿有四壁,有舱顶,有卧床。据说三峡
  要造水库,最好,省得满耳喧闹。把广播关掉,别又让李白来烦吵。
  历史在这儿终结,山川在这儿避退,诗人在这儿萎谢。不久,船舷上只剩下一
  些外国游客还在声声惊叫。
  船外,王昭君的家乡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激流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顾
  盼生风,绝世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给草原匈奴,终逝他乡。她的惊人
  行动,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船外,屈原故里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还老
  的疯诗人太不安分,长剑佩腰,满脑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投身汨罗江,
  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
  起一些冲撞。他们都有点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他们都不以家乡为终
  点,就像三峡的水拼着全力流注四方。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
  泻成什么模样?
  在船舷上惊叫的外国游客,以及向我探询中国第一名胜的外国朋友,你们终究
  不会真正了解三峡。
  我们了解吗?我们的船在安安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缭绕。
  明早,它会抵达一个码头的,然后再缓缓启航。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
  唱。
  留下一个宁静给三峡,李白去远了。
  还好,还有一位女诗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许诺,让你在没有月光的夜晚,
  静静地做一个梦,殷殷地企盼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对三峡的评论是什么?
行动,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船外,屈原故里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还老 的疯诗人太不安分,长剑佩腰,满脑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投身汨罗江, 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

《文化苦旅》《三峡》的读后Ƅ
在《三峡》中余秋雨赞赏李白的豪放,却未曾吟咏白帝;惊艳于神女峰的多姿,却未曾赋词歌咏;无论是敦煌的道骨仙风,还是都江堰的豪情万丈,都只博他浅浅一笑,再也留不住余秋雨前进的步伐。余秋雨是个传颂者,对于他笔下的山山水水,人们都怀有近乎仰慕的喜爱;他更是个旁观者,什么越女恩仇三国纷争都尽...

余秋雨文化苦旅赏析
在下对岳阳楼溺爱的始末是讲不尽,道不完的,还是谈谈余先生的书文是正经。《文化苦旅》从头至尾读下来,其名为苦旅,其中必让人感到无尽的苦涩与辛酸,但可以说对我是一次穿越古今文化的游历,是一次修身养性的过程。从苦难中领悟的真谛才是铭记于心的,影响幽远的。其实任何领悟都是一段痛苦的旅程...

余秋雨眼中的三峡是什么呀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一书中的散文,几乎全是“为了突显出中国历史的悠久和古代名人的辉煌事迹 ”的散文~ 余秋雨《 文化苦旅-三峡》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

文化苦旅中的《三峡》的主要思想
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真曾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我一直以来欣赏懂史且敢于评论批判历史的学者,而也同时认为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的余秋雨先生是无数学者中的豪杰,他的《文化苦旅》是万千部文史学散文著作中最...

《文化苦旅》《三峡》的读后感
余秋雨凭着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手法,在《文化苦旅》中对许许多多的城市、小镇和其它人文景观所蕴含着的文化底蕴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精神进行追溯、反问和思索。二 凭借山水风物寻求文化灵魂 《文化苦旅》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作者的散文形式...

求三峡批注!急!!!
余秋雨《 文化苦旅-三峡》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

三峡 余秋雨 赏析
在作者笔下,三峡,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风景,更含有极具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块圣地,一个无从替代的意象。没有太多的抒情,却能让人的心头起伏不定。正如不需要风的吹拂,三峡的水湍急澎湃——因为水下暗流汹涌不禁佩服作者。不矫情不夸张,却在平和之中带读者作了一番留下深刻印象的...

关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的<三峡>的句子含义?
,7,关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的<三峡>的句子含义 说说下面的句子深层含义:(1)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2)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并不像今天那样觉得是件怪事.

文言文三峡主题
1. 余秋雨的《三峡》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余秋雨《 文化苦旅-三峡》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 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 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 “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