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俗地说,命题源于教材,但绝不拘泥于教材,往往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考查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特别是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从近几年高考答卷情况看,历史学科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表现为史实张冠李戴、概念不清、历史结论错误等。二是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差,表现为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正确把握题意等。三是答题不规范,表现为表述不当、思维混乱、答案错位、完全照抄材料、答题口语化等。为此,笔者提供如下复习备考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1. 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
目前高中历史新课程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但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以必修1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它以秦朝为分界线,分为特征鲜明的两个阶段。西周时期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成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造就了后世“家国一体”的政治制度特色。分封制、世袭制和宗法制的遗存因素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这一时期孕育的思想经诸子百家阐发而成为古代中国的精神宝典,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公田)。因此,政治制度上的“家国一体”、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经济上的“土地国有”,成为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的成长、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奠定,都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密不可分。
2.以教材为载体,强化历史思维的培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程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近两年的高考试卷也体现了这一理念,如2011年和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的第41题就要求学生突破教材制约,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其他自主命题地区的高考试卷中,一些历史试题的材料或结论,也常有突破教材束缚、质疑教材观点的情况。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教材为载体,借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多视角思考相关问题。例如当我们看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极大地改变了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的时候,还可以将一些学者提出的“孙中山、梁启超、袁世凯共同影响了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的巨变”这一观点引进来,进行综合辩证的思考;当我们依据教材对新文化运动大加赞扬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一些学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历史学习需要我们大胆质疑历史结论,有质疑,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3.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呈现来看,近几年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确实加大了对“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等的考查力度。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只有掌握这些主要史观的内涵,才能准确分析、理解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才能理解、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才能在备考中运用其理论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还应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如用不同史观对历史人物孙中山进行评价,可得出不同结论。在革命史观的引导下,根据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得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结论;在现代化史观的引导下,根据孙中山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得出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的结论;在社会史观的引导下,凭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剪发辫、改称呼等社会改革措施,得出孙中山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的结论;在全球史观的引导下,根据辛亥革命在世界(尤其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孙中山的国际性活动,得出孙中山是有世界(或国际)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的结论。
4.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例如十八大召开及十八大中重点关注的内容、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建立和谐社会、改革创新、维护国家主权(目前与越南、韩国、菲律宾、日本等国存在的边界矛盾)、三沙市设立的战略意义、三农问题、经济全球化、民族关系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四川高考历史知识点分布分值占比
根据查询相关信息,四川高考历史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知知识点,各自占比为中国古代史约占3%,中国近现代史约占2%,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占2%,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历史(希腊语?στορ?α,通过调查获得的知识?”)是书面文件中描述的过去及其研究,在书面记录之前发生的事件被视为史...
四川高考历史有几本书啊
四川高中历史,分为外国史和中国史两大类,还有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一共要学习六本书,全部都是高考的考察范围。2021-04-03 22:10:14 怼烎i 一般就是四本书左右吧,还是爱看辛苦的
四川高考考试科目
文史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理)、外语、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根据四川省教育局显示,四川省高科科目为:语文、数学(文)、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理)、外语、理科综合(含...
四川高考科目及各科分数
四川高考实行“3+文综”和“3+理综”的考试科目设置。文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文)、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内容);理工类考生考语文、数学(理)、外语、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内容)。凡拟报考外语高校、系(科)、专业(含科技外语)的考生,除笔试外,还须...
四川高考科目
四川高考科目如下:1、文史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2、理工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理)、外语、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3、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除...
四川高考有哪些科目
文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四科内容,其中文科综合包含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内容;理工类考生考语文、数学、英语、理科综合四科内容,其中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内容。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满分均为300分,高考总分为750分。
四川高考分数每门多少分
4.物理 物理是四川高考中的选考科目之一,满分为100分。物理试卷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基础知识部分占总分的60分,应用能力部分占总分的40分。5.化学 化学也是四川高考中的选考科目之一,满分为100分。化学试卷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基础知识部分占总分的60分,...
四川高考是全国几卷
四川高考使用全国三卷,即全国丙卷。考试科目:文史类考生:语文、数学(文)、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内容)。理工类考生:语文、数学(理)、外语、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内容)。语文、数学、外语科(含听力考试)满分均为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满分均为300分...
2023四川高考科目
2023四川高考科目如下:文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文)、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内容);理工类考生考语文﹑数学(理)、外语、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内容)。语文、数学、外语科(含听力考试)满分均为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满分均为300分;总分750分。外语分英语...
四川高考考什么
四川高考的考试内容主要涵盖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基础科目,以及根据学生的文理科组合,还会考察相应的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或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部分特殊类型招生还可能涉及面试、专业测试等环节。四川高考的科目设置遵循全国统一的高考模式,即“3+X”模式。“3”指的是语文、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