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如题所述

虎门销烟原因
是指清朝道光年间,林则徐等人销禁鸦片的事件。道光年间,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体质下降,道光皇帝听取林则徐等大臣的进谏,支持“禁烟运动”,于1838年11月15日,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次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收缴大量鸦片,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总重量1188127公斤的鸦片,历时23天
虎门销烟的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中叶,中国处于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末期。中国国内形势概括为一下几点:
1、经济落后。此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广大农民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政治腐败。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贪污在清统治集团中成为不可遏制的一种流行病。结党营私,在当时统治集团中也形成恶劣的风气。
3、军备废弛。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中叶,中国处于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末期。中国国内形势概括为一下几点:
英国贸易入侵
1、经济落后。此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广大农民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政治腐败。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贪污在清统治集团中成为不可遏制的一种流行病。结党营私,在当时统治集团中也形成恶劣的风气。
3、军备废弛。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4、思想文化界沉闷。清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科举制度。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学即理学和脱离实际的汉学,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锢士人的思想。思想界处于一种相当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
5、对外闭关自守。清王朝采取的对外关系政策是“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对本国进行海上侵略,但是从长远、从全局来看,这一政策,没有也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侵略的积极作用,反而限制了中国自己,无异于作茧自缚,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项消极的、落后的、错误的政策。

与此同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英国向中国倾销其工业产品的“绊脚石”。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出 超地位。中国对英贸易每年都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优势。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资产阶级出于其掠夺本性,遂用鸦片来 冲击中国的贸易市场,获取一本万利的不义之财。英国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把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大获其利。除了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外,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俄国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

由于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使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由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4、思想文化界沉闷。清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科举制度。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学即理学和脱离实际的汉学,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锢士人的思想。思想界处于一种相当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
5、对外闭关自守。清王朝采取的对外关系政策是“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对本国进行海上侵略,但是从长远、从全局来看,这一政策,没有也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侵略的积极作用,反而限制了中国自己,无异于作茧自缚,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项消极的、落后的、错误的政策。
与此同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英国向中国倾销其工业产品的“绊脚石”。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出 超地位。中国对英贸易每年都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优势。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资产阶级出于其掠夺本性,遂用鸦片来 冲击中国的贸易市场,获取一本万利的不义之财。英国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把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大获其利。除了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外,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俄国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

由于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使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由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禁烟经过
1836年(道光十六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倡“驰禁论”,请准民间贩卖吸食,使鸦片走私合法化;

1838年(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林则徐曾两次向朝廷上奏,请求严禁鸦片。在全省厉行禁烟,收缴烟土、烟膏与烟具,并配制“断瘾药丸”,供人戒烟,成效卓著。

1938年11月15日,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关防示稿》,前者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后者则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1839年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1839年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1839年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1839年3月28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1839年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1839年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1839年6月3日,于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历时23天。

水泄不通
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群情沸腾
形容场面隆重或热烈,课文里“群情沸腾”指大家很兴奋,虎门寨场面隆重,人们把虎门寨堵得水泄不通。 震今中外
震动中国和全世界!外指外国!一般地,用於一件所谓大事件!它的影响使全世界震惊!

成千上万
形容数量很多,不计其数。

咆哮
1、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2、也可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壮举 指伟大的举动或行为。
嚣张
形容邪恶的势力、不良的风气增长、放肆。

以上是资料,讲了摧毁鸦片的事。追问

好多,好详细,不过我只需要一点就可以,谢谢!

追答

请问你要那环节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2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第2个回答  2012-10-04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0-07
19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缴获的大量鸦片的事件,这也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禁烟为幌子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怯弱无能的清政府按英国人的要求惩办了林则徐。但自此以后,林则徐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第4个回答  2021-05-02

虎门销烟,读后感,各位学霸,救救我吧
《虎门销烟》讲的是1839年6月3日清朝爱国大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文中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久久浮现在我的脑海中……19世纪30年代,英国商人把大量的鸦片贩卖到我国,牟取暴利,严重地摧残了人民的健康,更毒害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让中国的老百姓从此丧失了生存的意志……面临经济受损...

虎门消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虎门硝烟最大的意
虎门销烟大致是这么件事:英国人在中国境内贩卖鸦片和开烟馆,毒害中国老百姓,林则徐带人拆了这些烟馆,缴获的鸦片集中在一个叫虎门的地方销毁了。

用几句话概括这篇课文 虎门销烟
这篇课文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讲述了爱国英雄林则徐顶住内外上下的重重压力,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品——鸦片集中销毁在古老的虎门寨的事情。

虎门销烟的读后感
《虎门销烟》讲的是1839年6月3日清朝爱国大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文中群情激愤、人心大快的场面久久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正如课文中说的那样,虎门销烟这一伟大的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文章记叙了19世纪30年代,英国商人把大量的鸦片贩卖到我国,牟取暴利,严重...

《虎门销烟》的读后感怎么写?
《虎门销烟》讲的是1839年6月3日清朝爱国大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文中群情激愤、人心大快的场面久久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正如课文中说的那样,虎门销烟这一伟大的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文章记叙了19世纪30年代,英国商人把大量的鸦片贩卖到我国...

虎门销烟讲述的是
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把英国人走私的鸦片销毁的事儿

虎门销烟讲的是哪个故事?
虎门销烟故事简介: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从...

读了虎门销烟这篇短文后,你有何感想?
通过《虎门销烟》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深深感到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课文主要讲述了:1839年6月3日的早上,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

虎门销烟讲述的是?其历史意义是?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

《虎门硝烟》故事梗概
前五十字,抒情,排比,设问 中间五十字,解释抒情,反问排比,回答第一段的设问 再五十字,自言自语 接着五十字,豁然开朗:“哦!原来是这样!是什么给了我启发呢?!”最后五十字,回答前面的小问题:“原来是那虎门销烟里燃烧起来的民族热情呀!”最后扯淡一直扯到结束。应该有250字了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