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出三国谋士并写出功绩和特长等!!!谋士越多越好。 写的好另加分。

如题所述

三国十大谋士:

  喜欢三国,不仅因为三国有武将们驰骋沙场的雄姿,也有三国谋士们智计超人的策划。对于三国,有人把它当成一部智慧宝典,可以说它完全当得起这个称号,因为三国中有太多的能人异士,更有许多让人折服他们智慧的奇谋跌计。这里我略去了一些智谋过人将领,如周瑜、陆逊、邓艾、钟会等。
  第十位:徐庶

  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对这一片段留有深刻的印象,刘备在新野任命徐庶当军师,以弱胜强,帮助刘备取得对曹军的胜利,并且击败曹军名将曹仁。在军事上生存为刘备赢得了生存的空间。徐庶的才能堪比诸葛亮,曹操的大谋士程昱谦虚地说徐庶的才能是他自己的十倍。曹操了解倒徐庶为人至孝,把他的母亲带到许都并模仿了徐母的字迹,将徐庶骗到了许都,结果徐庶的母亲自杀身亡,徐庶从此也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满身才气不得施展,湮没在人才辈出的三国历史中。徐庶的结果是令人惋惜的,曹操是真的求贤若渴。令人痛心的是,他在这之后没有任何的作为,仿佛远离了三国时代,违背了曹操的本意,他的才华也象流水一样慢慢消逝。

  第九位:沮授

  袁绍的首席谋士,然而沮授的才能仿佛没有得到任何的施展,他自己也在官渡之站后沦为曹操的阶下囚,当然这一切都不能怪他,因为他追随了袁绍。袁绍并非没有才能,数年时间从一个渤海太守发展到北方最大的军事集团,决不是一般人能办得到的,但他有一个最大弱点:“好谋无断”,在最关键时刻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曹操迎接汉献帝之前,沮授就向袁绍提出了“协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正确的建议。同时他也告戒袁绍不要任人唯亲,但没有任何效果。颜良不能独任,官渡决战采用持久策略等一系列正确建议不得采纳,可以说沮授的命运是悲惨的,像他那样一个有才能得人,非但未能辅佐明主争霸天下,连身家性命也陪了进去,实在让人叹息。

  第八位:郭嘉

  曹操深通用人之道,他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大才者不拘小节”,而郭嘉就是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大才”。 郭嘉行为平时较为放纵,陈群多次向曹操“汇报”,曹操在嘉奖陈群的同时,非但未对郭嘉毫无责罚,反而更加重用。事实证明,郭嘉并没有辜负曹操的厚望,在他以后的从军生涯中,郭嘉屡出奇计,为曹操逐鹿天下,平定北方立下了不少功勋。郭嘉的才能是很高的,在他从袁绍处转投曹操时,曹操与他谈论天下事。就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这时三国志里的评价。的确,郭嘉思维敏锐,见地超人。特别是对当时局势及人物动机分析相当准确。他视江东猛虎孙策为“一人之敌”,孙策果然死于刺客之手,判断之准简直有如神助;袁绍死后,二袁兄弟还有一定实力,郭嘉建议: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以及刘表对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等事实都证实了郭嘉的先见之明。在平定河北后,劝曹操轻兵径袭,彻底消灭了当时割据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三国演义为了表现郭嘉,还有一个“遗计定辽东”,其实这是曹操自己的计策,不过这也比较符合郭嘉以思维见长的特点。

  郭嘉在三十八岁病死,曹操常说:难奉孝为能知孤意。把他当成***人来培养。如三国志中记载: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赤壁之败,曹操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见在曹操的内心深处,是真的对英年早逝郭嘉的深切缅怀。

  第七位:荀攸

  荀攸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可以说荀攸在曹操谋士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独一无二的。荀彧推荐荀攸后,曹操即刻招来了荀攸,并对荀彧、钟繇说:“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 荀攸开始任太守,后升任尚书,以后曹操任他为军师,在左右出谋画策。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被关羽所杀,突出了关羽的勇猛,事实上这二人是中荀攸之计后军败才被杀的。曹操擒吕布,灭袁术,破袁绍,都有荀攸的计谋,曹操为张绣所败之前,攸言于太祖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曹操败后回去就向荀攸表示了歉意。

  荀攸在军中号为曹操的“谋主”,共献奇谋妙策十二条,为曹操统一北方做了很大贡献。荀攸并未像三国演义那样反对曹操为魏王,而是成了当时曹操手下一号谋臣,官任尚书令。荀攸死后,曹操提到荀攸就痛哭流涕,可见这位“谋主”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第六位:鲁肃

  可能一提到鲁肃就有一种忠厚长者的形象,三国演义中把鲁肃塑造为诚实君子,对他的才能表现不足。鲁肃家庭富裕,与周瑜相厚,袁术想起用鲁肃,但鲁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就迁居到居巢,后从于孙权。孙权和鲁肃初次相谈十分融洽,纵论天下大事,鲁肃立刻显现了他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劝孙权兼并黄祖,进伐刘表,以长江天险据守,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让孙权极为佩服,当时头号谋士张昭以鲁肃谦下不足,年少粗疏,劝孙权不要重用,孙权不以介意。

  刘表死后,鲁肃提出联刘抗曹,亲自出使荆州,取得了理想效果,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在曹操的强大压力下,孙权是战是降犹豫不定,鲁肃力排众议,让孙权十分感叹: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破曹操后鲁肃归来,孙权持鞍下马相迎表示对鲁肃的尊重。赤壁之战胜利后,又是鲁肃力排众议,从大局出发,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在当时来说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决定。周瑜有一个吞并张鲁进而吞并荆州的长远计划,不过这好象不太可能,刘备绝不会让东吴打压自己的生存空间。并且违背了孙刘联合的大局。周瑜死后,鲁肃代他之任,但刘备强借荆州不还,惹怒了孙权,双方几乎兵戎相见,鲁肃努力维持这个大局,与关羽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厉声呵斥,辞色甚切,关羽无言可答。并不是象演义那样吓得魂不附体,简直有点降低鲁肃形象。

  鲁肃四十六岁就早逝了,没有交代什么原因。孙权为他节哀,以后东吴失去了以和为主的鲁肃,吕蒙袭取了荆州,但也打破孙刘联合得堡垒,直接加速了蜀与吴的灭亡进程。

  第五位:庞统

  三国演义中庞统与诸葛亮齐名,事实上这绝非言过其实。也许庞统排在第五有点低,也许他比诸葛亮更能辅助刘备完成霸业,然而庞统留给我们的印象太过短暂了,从投奔刘备到卒于雒县,只有短短数年,他的才能还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庞统开始为功曹,以他的才能这是小菜一叠。庞统名声远扬,周瑜死后,送丧入吴,纵论吴国权贵,显示出他的确是志大才高。投靠刘备后为县令,后经鲁肃诸葛亮推荐得到重用,亲待仅次于诸葛亮。后随刘备进军益州。以刘备的知人之明可以预见至少他的军事才能要在诸葛亮之上。庞统作为刘备二大谋士之一,在三十六岁中箭而死,刘备十分痛惜,言则流涕。

  第四位:司马懿

  喜欢诸葛亮的人都知道司马懿,因为在三国后期中他们是一对冤家对头,司马懿跟曹操有些相似,都是架空了一个朝代的权力,让自己的儿子去完成霸业,这使他成为了一个朝代的创始人。就像诸葛亮一样,他的才能得到了公认,曹操看出了他有野心,只让他做一个“文学掾”的职位,曹丕时期司马懿受到重用,显赫一时,但还是处于曹丕的控制之下。曹睿是一个明白的皇帝,将他罢归田里,后来还是不得不起用他。克日擒孟达,智赚曹爽等显示了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平定辽东,对付诸葛亮让他牢牢地控制了军权,既增加他自己的功绩,又加大了他的权力,为他日后夺权奠定的基础。当然司马懿智谋无疑极高,在汉中他劝曹操一鼓作气拿下立足未稳的刘备,可惜曹操没采纳;关羽败于禁后力劝曹操打消迁都念头,并成功利用孙刘矛盾击败了关羽,让曹操取得了最大的胜利,因为曹操不但扭转了局势,而且挑起了其余二家矛盾,直接加快了三国统一的步伐。

  第三位:贾诩

  从三国前期到后期,贾诩都活跃在不同的场合,开始在董卓手下效力,后劝李催等进兵洛阳,使当时都城饱受战乱之苦,贾诩较为自责;后又辅助张绣,对抗曹操,取得了部分胜利,尤其是他对追击曹操胜负的判断让人拍案叫绝,因为他的对手同是智计过人的曹操,更显贾诩计谋高人一筹。官渡之战时,他力劝张绣投靠曹操,分析入情入理,曹操果然不计前嫌厚待张绣,对贾诩更是格外重视,封他为执金吾,从此贾诩成为了曹操最重要最信任的谋士之一。曹操对贾诩几乎言听计从,唯一一次不听劝告在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曹操不从,损失惨重,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好机会;战马超时的离间计达到了分化瓦解的目的。

  贾诩是曹营后期最重要的谋士,曹操曹丕都对他信任倍至,在立魏王太子的事情上他巧妙地引用袁绍刘表的例子达到了立曹丕为世子的目的,虽然贾诩是曹丕的心腹,但立曹丕确实是当时合适的选择。曹丕称帝后自然对贾诩感激万分,立刻封他为太尉,三公之一。在后期他也为曹丕出了很多计策,成为魏国的元老。

  可以说,贾诩谋人、谋己、谋天下都达到了很高境界,贾诩在封为三公之后毫不张扬,而是明哲保身、不结交权贵。曹丕为人阴险狠毒,连叔父曹洪都要处死,贾诩这一行动在当时十分明智,在魏国的高级谋臣中,贾诩善始善终,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第二位:荀彧

  荀彧出生在颍川一个极有名望的家族,他风采雅量,年轻时就已名播遐迩,当时知名的人物鉴赏家何颙,很早就对荀彧下了‘王佐才‘的评价。荀彧先从袁绍,见其不能成事,随即投靠了曹操,曹操得到荀彧大喜过望,称他为“吾之子房”。

  荀彧作为曹操的头号谋士,无论从地位、作用还是贡献上都无人能出其右。他为曹操建立的功绩无可计数。首先,他自己名重天下,影响了一大批智谋之士为曹操效力,在识别人才上,荀彧显示出高出群侪的眼光,举荐了包括荀攸、郭嘉、程昱、钟繇、司马懿在内的智囊,这个班底几乎囊括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同时,荀彧赖以服人的,还有自己风高节亮的道德风范。他为人谦和,折节下士,居高不傲,一心为公。著名谋士钟繇,对荀彧就佩服得五体投地,称他为颜渊再生,所谓‘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司马懿更不避美言地认为: ‘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

  荀彧的才能实在是很难描述:他平身为曹操六出奇计,其他的更是数不胜数,曹操对他几乎言听计从,“深根固本以争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先灭吕布后灭袁绍、四胜四败之说力劝曹操对决袁绍、官渡之战劝坚守以待敌之变、胜利之后建议平定河北以免二袁养成气候、阴出阳、业迫使刘琮投降”等,这些计策极具长远战略眼光,全是举一足而动全身,对今后局势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些建议是他力排终议而最终曹操采纳。可以说,曹操从一个弱小割据势力发展到与袁绍争锋的军事集团,进而成为北方统治者,与荀彧是息息相关的。在那种复杂情况下,曹操随时都有“一着有误,满盘皆输”的危险,袁术、吕布、张绣,陶谦、刘备、袁绍、公孙瓒任何一个都有争雄天下的可能,然而为什么是他们失败曹操胜利?就因为曹操能采纳荀彧正确意见,按照荀彧战略策划一步步走向成功,这期间的时局复杂多变,在我看来,荀彧的任何一计都不逊于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论,荀彧的思虑之深,眼光之远决不是其他人可以替代。就像曹操所说的那样:侍中守尚书令荀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臣自始与举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月。……天下之定,彧之功也。这段话的大意就是按照荀彧的计策行事,没有不成功的,我之所以能平定天下,全是荀彧的功劳。当然曹操的话有些夸大,但是并没有什么不实之处。作为统治者的曹操,能有这样的心胸,也是难得。

  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多数时候曹操远征在外,荀彧镇守后方,治理朝政,总管军粮人事调度,代曹操行使权力,很多事情都是全权管理,这很像萧何。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为曹操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张良的功劳,也是荀彧的风格,可以说,荀彧集张良萧何的才能于一身,的确是“略不世出”的大才。出于种种原因,诸葛亮的地位不可超越,将他排在了第二位。然而荀彧阻碍曹操为魏公,不管他出于何种考虑,却触犯了曹操的大忌,由于曹操急于架空汉帝权力,考虑倒荀彧在曹营中特殊地位,在那之前他对荀彧言听计从,不打倒他的话估计曹操难以如愿以偿,造成了荀彧不得善终的悲剧。可惜的是荀彧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大才,却仿佛远在天外的流星,不能像张良那样照耀千古啊。

  第一位:诸葛亮

  诸葛亮琅邪阳都人,十七岁迁居到襄阳,他自己十分自信,经常自比管仲、乐毅,二十七岁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出山辅佐刘备,受到亲待,刘备得到他喜不自胜,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在初见刘备之时,诸葛亮就提出了跨有荆、益,外结孙权,以待天下有变的三分战略大计,为刘备的霸业指明了方向。

  不久刘备被曹操击败,诸葛亮出使东吴,他的分析解除了孙权疑虑,孙刘联盟正式形成,***地完成了任务,孙刘联军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之后刘备抚平荆州,命他为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刘备与庞统入蜀,庞***死后军力不足,调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平定州县,而后合围成都,升任军师将军。以后很长时间他镇守成都,负责国事治理与后方调度,有力地支持了前线的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后劝刘备登上帝位,封为丞相。而后刘备发动了对东吴战争,败于陆逊之手,托孤于诸葛亮。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并没有劝戒不要伐吴,估计主要原因在于他跨有荆、益的战略构想,不过关羽的大意和刘备精锐部队的失败让他不得不重新修正自己的战略路线,再次与东吴联合。此后他掌握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南征孟获攻心为上,有力地巩固了后方的稳定,随后几度北伐,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五十四岁病死于北征途中,葬于汉中定军山。

  诸葛亮几次北征无功而返,大部分原因在于蜀国国力不如魏国,他的军事才能没有得到最大发挥。正如贾诩所说: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再从刘备的知人之明和对诸葛亮的使用情况来看,诸葛亮的治国才能高于他的军事才能。三国志也如此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不过从他毙王双,射杀张合以及司马懿巡视他军营对他天下奇才的评价来看,其军事能力也是一绝。诸葛亮的才能十分全面,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三国演义神化他困东吴大将陆逊于阵中;还作书二十四篇。

  诸葛亮是全才,也是天才。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诸葛亮苛于求全的性格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蜀国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局面跟他有很大的关系。魏延长于谋略,但诸葛亮抓住他“不肯下人”的缺点,对魏延任用但不重用;李严押运粮草出了一些毛病,诸葛亮把他罢归田里;马谡有才,在南征时提出了“兵战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谋士,诸葛亮却让他为将镇守街亭,后又在本缺人才的情况下斩了马谡。其实诸葛亮更擅长在刘备这样一位明主手下做事,他在掌权后用人上有着不小的缺陷,纵观他的用人,由于他自己本身过于谨慎,对下属要求很是严格,使得这些人在他手下做事小心翼翼,畏首畏尾,久而久之,这些人只会听命行事,才能不得发挥。而且诸葛亮事必躬亲既浪费了自己的才能,也从一定程度上打压的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性。早在新野的时候,他和徐庶共事了刘备一段时间,后曹操获得了徐母,对徐庶的离去他没有强留,为母尽孝还可以说得过去,而下面的事则有点不近情理:刘封为刘备养子,非常有才能,史书记载他勇力过人,平定郡县,攻拔上庸等地所战皆克,是一员难得的年轻优秀将领,比刘禅不知强了多少倍,但刘封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他不救关羽有错误,但孟达的反叛和魏军的交战可以看出他对刘备还是忠心耿耿,刘封败回成都后,诸葛亮以封刚猛难治、刘备百年之后无人可治为由劝刘备把他了……;彭漾是一位很有才的人,得到庞统的认可和刘备赏识,平定成都后被提拔为“治中从事”,但他为人狂妄,登上高位后更是如此,得罪了诸葛亮,诸葛亮立刻进言把他贬到外地做太守,彭漾有些不满,酒后向马超发牢骚,结果马超向刘备做了报告,将彭漾下狱。彭漾酒醒后十分后悔,向诸葛亮写了很长一封道歉信,说身受刘备知遇之恩,无以为报,绝不是像马超说的那样要谋反,并隆重像诸葛亮道歉,表示要悔过自新,让诸葛亮代他向刘备进言。照理来讲诸葛亮该认真考虑才是,也许诸葛亮对彭漾印象太坏,反而劝刘备赐死彭漾于狱中……。当然人无完人,诸葛亮有着一定的性格缺陷,但诸葛亮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在他身上散发出太多让人佩服让人学习让人崇敬的东西,让他的英名流芳千古。

  其实诸葛亮留给后人的更多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以”的光辉形象。他在位期间尽力辅佐,亲历亲为,为蜀汉政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乃至对手的尊重。数千年来他一直被视为智慧的代名词,这一形象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历朝历代不乏贤才良相,然而不管他们有多么大的贡献多么高的才能,诸葛亮却超然于他们之上,成为智慧不可替代的化身。三国前期(赤壁之战之前 袁术等未被消灭之时)
1 黄巾起义时期的朱儁,在破黄巾军时期有较大贡献,大破黄巾军的赵弘,韩忠,孙仲和张宝大军,招降数万人,为数郡做了重大贡献。
2 曹操。我倒没混淆是非,在曹操未独立之前,他先后为何进,袁术和王允出谋划策,还曾大破张角大军。所以,曹操也算是半个谋士了。
3 卢植。他和朱儁一样,为破黄巾军作出了巨大贡献
4 李儒。虽说他是反面人物,但我不得不说,他的贡献和曹操差不多。他为董卓化解了多次危机,非常忠诚。希望我这么说不会引来愤恨。
5 李肃。他算是一个半正半反人物。他最杰出的“贡献”是为董卓招去了吕布,也帮吕布杀了董卓。他也算是贡献较大的吧。
6 王允。他帮皇帝除去了董卓,为老百姓除了害,功劳巨大。
7 陈宫。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刚开始想投奔曹操,却发现曹操心怀不良,又去投奔吕布,但吕布总不用他的计谋,最后他被曹操斩首。
8 逢纪。他是袁绍手下,多立战功。
9 田丰。他和逢纪一样。
10 许攸。他在袁绍处未立战功,只是投奔曹操后打破乌巢,害的袁绍无粮,最后灭了袁绍。
11 沮授。他的特点是忠诚,忠于袁绍。他不是一个成功的谋士,但他是一个义士。他是三国十大谋士之一
12 蒯良。他是刘表的手下,曾与吕公设计杀死了孙坚,也曾与蔡瑁密谋杀死刘备,篡位投奔曹操。
13 贾诩。他是董卓手下,曾让李傕进犯长安,设计杀死马腾,后投奔张绣,干尽了坏事。他是三国十大谋士之一
14 荀彧。他是曹操手下,为曹操立了许多战功,他是三国十大谋士之一。
15 荀攸。他是荀彧的侄子,也为曹操做了很大贡献。他是三国十大谋士之一。
16 程颐。他也是曹操手下,曾救过曹操一命。他功劳显著。
17 郭嘉。他是三国十大谋士之一,为曹操平定辽东,杀死袁尚和袁熙立了大功。
18 审配。他是袁绍手下,多立战功。
19 糜竺。原徐州刺史陶谦手下,后投奔刘备,给刘备帮了很多忙。
20 孔融。原北海太守,后投奔曹操当谋士,最后被曹操杀害。
21 陈登。他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为杀死吕布作出了很大牺牲。
22 董承。他设计杀死曹操,后因事情泄露而被残忍杀害。他是一个义士。
······
中期(赤壁之战时期)
23 诸葛亮。他是一个奇才,善用水,步,车,弩,骑兵,为刘备占领、保卫东西川做出巨大贡献,号卧龙。三国十大谋士之一。
24 庞统。与诸葛亮并称“龙凤”,号凤雏,比诸葛亮才能强十倍,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但他惨死于落凤坡,落下了终生遗憾。三国十大谋士之一。
25 周瑜。吴国谋士,为吴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三国十大谋士之一。
26 文聘。他是魏国谋士,曾劝曹操不要用庞统计谋,虽最后失败,但也是一个较好的谋士。
······
三国后期:
27 司马懿。魏国谋士,虽怀篡位之心,但他还是立了很多战功。他是三国十大谋士之一。
28 姜维。诸葛亮智慧传承人,但他很少胜利,最后自杀而亡。
29 邓艾。魏国谋士,为打破东西川作出重要贡献,最后被自己人杀死。
30 钟会。魏国谋士,未做太大贡献,后背叛司马懿,被乱兵杀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6
郭嘉遗计定辽东 灵感比较出色 灵感即预知能力,曹操在统一北方时,郭嘉频频献计,为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想必大家对郭嘉了解最多的,当数他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郭嘉遗计定辽东”的故事了。
周瑜翩翩君子风,羽扇纶巾,用兵如神。若说统率能力,周瑜也是出类拔萃。周瑜统领的水军——众所周知,一艘艘蒙冲,在周瑜的指挥下神速如绝影、赤兔;一座座楼船,在周瑜的统领下,攻如千军万马,守亦固若金汤,可谓为江东之虎。周瑜利用“蒋干盗书”智杀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之后在赤壁大破曹军。
司马懿。大家都知道,他是孔明的宿敌,与孔明六番斗法,令其“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司马懿老谋深算,官场如战场,他深明此理,装聋作哑骗曹爽,隔岸观火看大将军帐下内乱,仲达无疑都是最大获益者,可谓老谋深算。 三家最后归晋!
庞统早年便以“凤雏”(就是凤的雏,小凤凰,假以时日,一定会高翔于九天,清鸣于云中,这是别人给他这么一个绰号。)之名与诸葛亮(卧龙)齐名于荆州。当时徐庶曾对刘备评价他的经典言语是:“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益州之主刘璋与刘备同宗,刘备既要以仁义立本,又想取得益州为根据地争夺天下,在他两难的时候,庞统选择了牺牲(故意被刘璋的军队射杀在落凤坡),为刘备出兵刘璋找到了理由,助刘备夺取了益州从而三分天下!
诸葛亮可能是大家在三国中最熟悉的一个谋士,神乎其神的军事才能,出类拔萃的内政、外交能力堪称完美. 实则正史之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被夸大的,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虽不是像大家想想中的神乎其神,但也不差.值得骄傲的就是第一次北伐出祁山,三郡都反叛魏国.可惜,马谡无能.内政外交都是大师级的人物.可以说在三国上比军事才能比诸葛亮强的很多,但比起政治、外交才能,谁能与丞相争锋?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后从曹操于兖州,封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昱常为曹操出谋献策,汉献帝定都许县后,以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
荀攸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出任济南太守,又任尚书令,并为曹操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大将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年)出任中军师,后出任尚书令。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死于曹操伐吴路上。
刘晔,字子扬,三国时期魏国重要谋臣。他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曹氏三代重臣、战略家,官拜魏国太中大夫。他虽屡献奇策,但是它最重要的取蜀灭吴的两个奇策,却未被曹操、曹丕父子采纳,曹操、曹丕的不采纳,使得曹魏两次失去统一天下的良机。
这两个计策分别是:

  一、曹操已经击败张鲁,占据战略要地、蜀川北方之屏障——汉中,刘晔认为此时进攻蜀川(刘备统治区)乃是绝好时机,所以向曹操进言:“刘备是虽然是一代人杰,但是他以欺诈的方式得到了蜀川,蜀地的人还不服他。如今汉中已得,蜀地的人们都受到震惊,如果此时攻打蜀川,蜀川可传檄而定。如若稍微迟缓一下的话就难了,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如今不取蜀川,日后必为后忧。”,然而曹操以一句“人生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焉”拒绝了刘晔的计谋。刘备安定蜀川之后,就大举进攻汉中,曹操大将夏侯渊被杀,汉中失守,曹操不服输,亲自率军来想夺回汉中,结果兵败退走,追悔莫及。

  二、昭烈帝刘备攻打东吴,东吴吃紧,忙遣使向曹魏俯首称臣,以免两线作战。刘晔向曹丕劝谏道:“吴蜀相攻,乃天亡二国,如若我军趁此时直接攻打东吴,这样的话,蜀攻其外,我攻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日,吴国灭亡后,蜀汉得到的是一些小地方,而魏国将得到吴国的精华地区,到时候,天下形势将极度有利于魏国,蜀汉焉能不亡,天下岂能不统一”。然而,曹丕同样没有采纳刘晔的妙计。最后居然接受东吴的投降,名义上占据了江东,然而,刘备兵败夷陵之后,东吴马上反水,曹丕一怒之下御驾亲征,结果是劳师动众,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要是听了刘晔的进谏,何至于此呀!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县人当时(195年左右),太祖担任兖州牧,征召他作治中从事,毛玠对太祖说:“如今天下分裂,天子迁移他方,人民放弃本业,因灾荒而逃亡他乡,国家没有一年的粮食储备,百姓没有安居本业的念头,这样的局面实在难以持久。现在袁绍和刘表,虽然百姓众多,军队强大,但他们都没有谋划远大事业的考虑,也没有树立根基、确立基础的打算。打仗作战,正义的军队一定能够取胜,保持地位凭借的是财力。您应当遵奉天子,并以他的名义号令不履行臣子义务的地方诸侯;发展农业生产,积储军用物资,这样霸业与王道才可以成功。”太祖很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建议,提升他作幕府功曹。
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乡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死时七十七岁!
许攸(?-204)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徐庶
建安九年(204年),刘备乘曹操出兵河北攻邺城之机,出兵掠地,北至叶县附近。留守许昌的曹魏大将曹仁带于禁、李典等出兵抵御。因刘表拒绝出兵相助,刘备兵弱将少难挡曹军。在这危机关头,徐庶建议放火烧寨,佯装退兵,然后派关羽、张飞、赵云等领兵埋伏以待曹军追兵。曹仁不知其中有诈,不顾李典的劝阻,同于禁率轻骑追击刘备。刘备埋伏的军队同时发起进攻,将曹军团团围困,曹军伤亡惨重。刘备反败为胜,有惊无险,这才从容收兵,返回新野。 

  徐庶卓越的军事才能,令刘备大喜过望,盛赞他有王佐之才。徐庶极力谦让,称自己的才学远远无法同诸葛亮相比,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过去刘备在荆州曾拜访过阳翟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也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如今见徐庶又极力推荐诸葛亮,当即就产生了招募延揽之心。他想委托徐庶代表自己,礼聘诸葛亮出山。徐庶婉辞,他指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人称“卧龙”先生,得其能安天下。对这位盖世奇才,不是贸然能请得来的,建议刘备亲自前往。刘备为图霸业,求才若渴,他不惜降尊纡贵,三顾茅庐,虔诚之心终于感动了诸葛亮,接受了刘备的邀请,于207年出山辅佐刘备,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法正(176一220),字孝直,法真之孙。右扶风郿县(今眉县金渠镇八练村大法仪嘴原头)人。父法衍,字季谋,官至司徒椽、廷尉左监

  法正饱读经史,才智过人。成年后,胸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寻求明主贤君,他与同郡好友孟达越秦岭到成都,投奔益州牧刘璋,虽上书献计献策,但因平时不拘小节,遭到中伤。很长时间后,刘璋才任他为新都县令,不久又调为军仪校尉,与益州别驾张松相友善,常促膝论谈天下大事,志同道合,对刘璋软弱无能怨恨叹息。
张松,字子乔,刘璋的部下,益州别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然而很有才干;他认为刘璋暗弱,在他手下不足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经常叹息。赤壁之战前夕,张松奉命出使结交曹操,不被礼遇,因此怀恨曹操,劝刘璋改为结交刘备。进而,张松与好友法正一同密谋出卖刘璋,将益州献给刘备,劝说刘璋迎接刘备入蜀。后来,刘备假意离开益州,张松写信劝阻,被兄长张肃发现并告发,被杀。
杨修,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来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国,鸡肋,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现在,进兵不能胜利,退兵恐人耻笑,在这里没有益处,不如早日回去,明日魏王必然班师还朝。所以先行收拾行装,免得临到走时慌乱。”夏侯惇说:“您真是明白魏王的心事啊!”就也收拾行装。于是军寨中的诸位将领没有不准备回去的事物的。曹操得知这个情况后,传唤杨修问他,杨修用鸡肋的意义回答。曹操大怒:“你怎么敢造谣生事,动乱军心!”便喝令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将他的头颅挂于辕门之外。
陈宫(?-198),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西晋开国元勋。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咸宁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阳,同年十一月病故,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原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将,后降蜀汉,官至凉州刺史、大将军(拥有最高军事指挥权)。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陈泰、郭淮、邓艾等多次交手。然而由于蜀汉国力弱小等原因、终究回天乏术。蜀汉灭亡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也被魏兵所杀。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有二子:钟毓、钟会。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钟会(225-264)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魏将,太傅钟繇之幼子,钟毓之弟。公元263年,他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钟会欲据蜀自立,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其事,却因部下的反叛而失败,自己也死于部将兵变。
祢衡(173-198)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临邑)人(《山东通志》载祢衡为今乐陵人)。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与孔融等人亲善。后因出言不逊触怒曹操,被遣送至荆州刘表处,后又因出言不逊,被送至江夏太守黄祖处,终为黄祖所杀,终年26岁(《三国演义》中为24岁)。
第2个回答  2012-10-06
魏:郭嘉,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
荀彧,荀彧为曹操出过很多重要的战略谋划,如以兖州为基地、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迎汉献帝往许都、开玄武湖练水军等等,立有大功。
荀攸,荀攸在征讨吕布,平定北方,以及官渡、赤壁之战时屡出奇谋,立下大功,是曹操手下重要谋士,成为魏政权第一个中书令。
贾诩,贾诩在平定北方四州、平马超、灭张鲁等战役中屡有建议,深得曹操信赖,后在魏文帝时期官至大司马。
程昱,曾於于徐州用计迫降关羽;曹操鏖战河北时,程昱保举关羽以敌颜良,又於仓亭献「十面埋伏」之计,俱显其谋略过人。其后与刘备战,昱献策「挟亲赚徐庶」,使刘备失其羽翼。
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
蜀:诸葛亮,这个不说了,三顾茅庐、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神一般的男人。
庞统,帮助刘备入主成都的重要功臣,只可惜惨死落凤坡……
吴:周瑜,赤壁之战,智擒太史慈,智夺南郡。。感觉一直被卧龙压着。
陆逊,韬光养晦,暗藏杀机。火烧刘备连营700里,合肥之战率兵10W救主,协助吕蒙夺荆州。
吕蒙,吴下阿蒙,文武双全,白衣渡江,擒关羽,只是最后死的很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0-06
三国谋士如雨,举是举不过来的,每个国家就举几个比较著名的吧!望楼主采纳~
魏:
郭嘉【功绩:助曹操灭吕布、平河北,遗计定辽东,提出《十胜十败论》。特长:标准的谋士,善于计策谋略,且忠心耿耿。】
司马懿【功绩:屯田水利、破辽东公孙渊、抵御诸葛亮北伐,辅佐曹氏四代,奠定晋国基础。特长:忍耐(三国第一“忍者”),养生(73岁,在三国里算活的挺长了,不知道熬死了多少英雄好汉),隐藏实力(在曹操这种疑心极重的人底下做事,决不能尽显锋芒),战略,军事(很多人说这方面司马不如诸葛,说他总是打败仗,但是这都是被《三国演义》误解了,诸葛打仗不行,搞政治很牛。况且司马虽然打了败仗,不还是干掉了诸葛吗?若不是为了自保,北伐时的胜负就不一定了吧?而且司马也是闪电战能手,兵贵神速。)政治(屯田水利不算政治好吗?再说了,扳倒朝中重臣也是政治上的水平),谋略)司马估计是我打的最长的一段了,事实如此,当然也有个人原因,三国中我最喜欢司马……】
荀攸【功绩:官渡之战献策“声东击西”,之后又屡出奇计,被曹操称为“谋主”。特长:外愚内智,算无遗策,妙计百出。典型的战略家,与郭嘉这类谋士有些不同。】
荀彧【功绩:为曹操规划战略,每逢大战都坐镇后方,将粮草等事宜管理的井井有条,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特长:搞后勤,规划战略,对汉室忠心耿耿,最后因为曹操称王而自杀。】
贾诩【功绩:仕于张绣时大败曹操,在立储方面暗中支持曹丕,赤壁之战前劝谏曹操不要急于南下。特长:被称为毒士,平时不常出谋划策,一旦开口,便奇谋百出。计略方面十分了得。】
魏国的谋臣还有诸如刘晔、程昱、戏志才等辈,但是我个人认为最重要最出名的也就这几个了。

蜀:
诸葛亮【功绩:辅佐刘备成大业,提出三足鼎立,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促成孙刘联盟。特长:搞政治(中国历史上我最欣赏的两个政治家,一个是张居正,一个就是诸葛亮。虽然罗贯中对诸葛亮的过于夸张让人有些不爽,但是诸葛亮的政治还是很牛逼的。整顿吏治,富国强兵,以蜀汉小国之姿对抗地域广阔的魏国,这是何等强大的力量。)计谋(老实说这方面我觉得诸葛还不如郭嘉、荀攸之流,所谓的草船借箭、借东风都不过是罗贯中的夸大,并无此事实。)战略(三足鼎立足可见其深谋远虑,而且诸葛意识到蜀汉撑不了多久,只能靠北伐才有一线生机,从这两点看来,诸葛当之无愧三国顶级战略家之一。)我不把军事写进去是因为这方面我认为诸葛不如曹操、司马,诸葛的水平虽然还行,但是既然不算顶级,也没必要算进特长吧?】
法正【功绩:助刘备取益州、汉中,智斩夏侯渊。特长:计谋、政治。】
徐庶【功绩:大破曹军,辅佐刘备。特长:计谋。(老实说这个不算蜀汉,算魏国还差不多。)】
庞统【功绩:献计入蜀。特长:计谋、战略(看出西川之地的重要性。)】
姜维我就不算进去了,这类算大将。

吴:
周瑜【功绩:辅佐孙策取江东,赤壁之战。特长:军事、战略。】
鲁肃【功绩:为孙权规划战略、联刘抗曹。特长:外交、战略(力排众议支持孙刘联盟,足可见其目光远大。)】
陆逊【功绩:夷陵之战、石亭之战。特长:军事、计谋。】
顾雍【功绩:一代贤相,东吴重臣,堪比诸葛、荀彧,虽不出名却是大才,深受孙权信任。特长:政治。这位大才很有能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强烈建议楼主去查一查他。】
诸葛瑾【功绩:缓和孙刘关系。特长:外交。】

另外附上其他势力的一些谋臣:
陈宫、田丰、沮授、审配、郭图、逢纪、许攸、辛评、辛毗、蒯越、蒯良……
第4个回答  2012-10-07
郭嘉:有鬼才之称。擅长奇计。荀彧推荐郭嘉时,曹操出城10里迎接。曹操和郭嘉谈了很长时间。郭嘉言道:真吾主也。在和吕布的战争中,献水淹下邳之策。在孙策平定江东后,曹操和袁绍爆发官渡之战,孙策扬言要直击许昌。曹操很担忧。郭嘉说孙策必死于刺客之手,一段时间后,孙策果然死于此刻之手,郭嘉在曹操官渡之战陷入困境时。说了十胜石败论,激励了曹操对袁绍作战的决心,最后因为过度劳累,水土不服。病逝。
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多年为曹操负责内政。在张邈叛乱,能扼守三城。也为曹操献过驱虎吞狼之计。导致刘备失去徐州。他所在的颍川荀家,乃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族。大族中有荀氏八龙(指荀爽等八人。)荀彧、荀攸。
荀攸:早年在朝廷中任黄门侍郎,最后被关在牢中,曹操破长安救下荀攸,他便成为曹操谋士,被称为曹操的谋主。颍川荀家之人。荀彧是其叔。一生画奇策十二。唯有钟繇知道,钟繇还没来得及整理,就撒手人寰了。
贾诩:武威孤藏人。西凉名士,有毒士之称。第一策便让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第二策和第三策大败曹操。从此便如人间蒸发,不再露面了。最后曹操征求他立嗣的意见,他说了袁绍和他的儿子们。曹丕即位登基后,任命贾诩为太傅,数年后病逝。
先写这么多。想听谁的可以再追问。

举出三国谋士并写出功绩和特长等!!!谋士越多越好。 写的好另加分。
14 荀彧。他是曹操手下,为曹操立了许多战功,他是三国十大谋士之一。15 荀攸。他是荀彧的侄子,也为曹操做了很大贡献。他是三国十大谋士之一。16 程颐。他也是曹操手下,曾救过曹操一命。他功劳显著。17 郭嘉。他是三国十大谋士之一,为曹操平定辽东,杀死袁尚和袁熙立了大功。18 审配。他是袁绍手下,多立战功。19 糜...

求三国谋士排行榜,及个人实力加成就
NO.1 诸葛亮 诸葛孔明 评价值 10 (不必多说,火烧新野;火烧博望;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等举不胜举。当之无愧的第一名!)NO.2 司马懿 司马仲达 评价值 9.5(作为诸葛亮后期的主要对手,司马懿确实老当益壮。他的守城之术没有几人可与之匹敌,而且后期智赚曹爽,为司马家族夺取曹魏政权;一...

三国谋士的能力排名,前十就行,给理由
诸葛亮:长于治干,短于谋略。这是三国志的评价,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但是是优秀的战略家和政治家。排在这里也算是可以了。三国演义的演义成分太浓,无法还原一个优秀的诸葛亮。荀攸,贾诩,郭嘉,刘烨,程昱:曹操的重要谋士。为曹操出谋划策,屡立战功,三国志比作西汉陈平之类的人物。至于一...

三国顶尖谋士排名
军谋排名1.郭嘉(正史计谋最神的一位,据说智力三国第一 这些无法考证,不过曹操迅速崛起成为诸侯第一和他有某大关系,有郭嘉在时曹操基本没有真正失败过(他的同学戏志才无法考证不入评价))2.周瑜(作为三国形成的最终战役赤壁之战 不管外部因素如何 以弱至强能够胜利起码有一半的功劳在周瑜 其他人...

【三国时期诸多谋士中谁最厉害】
龙:卧龙诸葛亮,此人不需多言,三国演义中已被神话,即使不全是真是存在的,但是其智谋还是得到古今中外学者的大力肯定。凤:凤雏庞统,此人能与诸葛亮并称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也绝非浪得虚名,唯一缺点,太傲,命短。但是其谋略,在巧献连环计中,得到体现。郭:郭嘉,三国鬼才,正史记载,此人谋略...

三国谋士智力排名
2 司马懿:和诸葛亮抗横多年,又智夺大权,为西晋建立和统一三国开创了基业。3.贾栩:就谋士地位来说,可为第一。 4.郭嘉:曹操最器重和痛惜的谋士,极其多智。5.庞统:老诸和其并称 卧龙 凤雏,自然不俗。 6.陆逊:可谓东吴第一高人,吕蒙死后中流砥柱。7.徐庶:老诸的朋友,可西屈事曹操,不得其志。 8. 程昱...

求三国谋士排行榜,还有我不知道谁才是最聪明的谋士,以及他的贡献,好心...
个人觉得不能简单排名,毕竟专常不同,有人战略意识强,有人擅长战术,有人擅长内政。像郭嘉、诸葛亮、司马懿、鲁肃、周瑜等人综合性很好,各种能力都不低。荀彧、荀攸、毛玠、马谡、贾逵等人战略眼光好;荀彧、毛玠、刘巴、董昭、张昭、张纮、田畴等人内政治理精通;而法正、庞统、沮授、田丰、许攸、逄纪...

三国演义武将谋士排名各20名,急!!!
司马懿:和诸葛亮抗横多年,又智夺大权,为西晋建立和统一三国开创了基业。曹操:精通兵法·谋略家郭嘉:曹操最器重和痛惜的谋士,极其多智。贾栩:就谋士地位来说,可为第一。法正:刘备手下第一谋士,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庞统:诸葛亮和其并称卧龙凤雏,自然不俗。徐庶:诸葛亮的朋友,可西屈事...

盘点三国历史上的四位最厉害的谋士,他们有哪些功绩?
谈起三国的历史,人们总是首先想到的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但是在后人的眼里,诸葛亮算是个神话级别的人物了,他的智慧可是凤毛麟角。因为他的出场就比较神奇,所以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三国中最厉害的非诸葛亮莫属。但是事实上还有比诸葛亮更厉害的谋士。所以三国时期的四大谋士,你都知道有哪几位?一、...

三国谋士排行榜!帮忙排出三国十大谋士,谢谢!
至于后期三谋士,三国志没有记载他们斗智斗勇的经过,蜀国亡国是大势所趋!第一郭嘉(魏国缔造者,以全胜战绩排第一,由大军事家曹操的首肯)第二周瑜(吴国缔造者,以全胜战绩排第二,赤壁击败当时最厉害的曹操)第三曹操(一生东征西讨统一北方,空城计更是空前绝后)第四荀彧(官渡之战曹操让他留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