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农村教育上做出哪些措施

如题所述

未来我国农村教育的三大目标和五大举措
  第一个目标:坚决打赢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战
  目前,西部地区仍有372个县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中60多个县还未普及小学教育,260多个县没有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完成这项任务,对于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部将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好“两基”攻坚计划,逐县落实“普九”和“扫盲”任务。继续组织实施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用好西部开发基金和国家扶贫基金。同时还要抓好中部地区没有“普九”县的攻坚工作,促进这些地区集中力量尽快实现“两基”目标。为用五年的时间,在西部地区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让西部的孩子们都能上学,不懈努力。
  第二个目标:巩固“两基”成果,实现全面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目标
  要切实做好全国“普九”成果的巩固提高工作。要以加强农村初中建设和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全部消除D级危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全面实行义务教育新课程,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城市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继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九”。要加强对“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的督导评估。已经实现“普九”目标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巩固成果,提高质量。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要高水平、高质量“普九”。这些地区还要积极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要积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第三个目标: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实现教育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目标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农村教育改革蓬勃开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的核心就是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方向,主动适应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对改革农村教育的新要求,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农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要求。这是发展、改革农村教育的方向,也是发展、改革农村教育的目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学校作为遍布乡村的公共服务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广大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努力扩大服务面,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我们要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就业创业的重要基地,成为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顺利实现农村教育三大宏伟目标,教育部今后一个时期将采取五项重要措施。
  举措之一: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要求,提高农村教育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是推动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我们今后工作的关键是做好“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巩固和完善工作,为农村教育长远发展建立稳定的体制环境和制度保证。落实国务院关于“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行”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
  尽快建立规范的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低于税费改革前水平并逐步有所增长。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
  在各县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预算中,要明确各级政府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责任,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对于县财政教育支出的不足部分,要由上级人民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分担。中央和省、市三级人民政府要逐县确定各县对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的负担额度和各级财政对困难县的转移支付额度,设立本级财政对困难县资助的专项资金和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并在年初将转移支付资金指标下达到县,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县级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定要求,保证上级财政各项有关教育的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教育。
  学校收取的杂费要保证全部用于公用经费支出,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建经费等项开支,不得以任何形式抵顶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在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实行“一费制”。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收费公示制度和学校收费巡查制度,加强收费管理,坚决制止中小学乱收费。
  此外,要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卫生设施改造以及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步伐。实现西部地区五年内基本“普九”的目标。
  举措之二:采取措施,不断增强教育为“三农”服务能力
  一、统筹和整合现有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农村中小学和职业、成人学校遍及农村各地,量大面广,体系完备,我们要发挥好这一优势,努力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就业创业的重要基地,成为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服务。要统筹农村教育事业规划,整合农村现有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教育和培训网络,促进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二、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要重点建设好地(市)和县级骨干示范职业学校,继续办好县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心,充分发挥乡镇职业、成人学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积极拓展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与培训功能,实行“日校办夜校”、“一师兼两教”,实现“一校多能”和“一师多能”,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配合做好农村基层管理人员与农村党员培训工作。要积极推动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加大改革力度,建立适应农民终身学习需要的灵活、多样和开放的办学模式。
  三、继续深化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密切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教材编写工作。继续推进农村中学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提高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使农村学生适应未来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的观念,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解决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困难。
  四、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在推进“农科教结合”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高等学校及其所属科研机构,要继续探索新形势下的“太行山道路”,主动为农业和农村培养各种层次的人才,为农村教育事业培养和培训教师,大力开发、积极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与研究成果,不断拓展为农服务的渠道和方法,全面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举措之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当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主要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充满活力的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二是促进教师合理流动,要引导和鼓励具有相应教师资格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对在艰苦、贫困地区乡村长期任教且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建立县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同时要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三是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在教师队伍中率先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组织。教育部已启动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这个计划将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多种远程教育形式并举,大规模开展高水平教师培训,使不同地区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四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让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成为每个教师的行为准则。引导广大教师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塑造自身素质,努力做到“服务于祖国、奉献于人民”,为新时期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举措之四:积极推进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努力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
  国务院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不仅是一项事关农村教育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难得历史机遇。按照“跨越、创新、集成、务实”的思路,认真规划和组织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积极探索在广大农村地区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教学与学习的模式,推动农村教育实现新的跨越;从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教学光盘播放和卫星教学收视点建设为主,将工作重点放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把工程的实施与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师队伍继续教育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结合起来,与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结合起来,与促进农村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统一部署、综合协调。广泛动员东部地区和城市中小学、高等学校和科研部门,整合现有教育信息技术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举措之五:大力开展“两帮扶”(帮扶中西部地区、帮扶困难群体)工作,加强对农村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在继续实施教育对口支援“两个工程”的同时,建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县、大中城市对口支援本省(区、市)贫困县制度,整体推进受援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对口招生。选择一批东部地区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的方式,为西部大开发培养各类急需的实用人才;鼓励和支持东部和城市的重点职业学校与西部地区和农村进行合作办学,或对口招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
  进一步建立资助贫困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继续开展接受社会捐资和资助贫困学生的有关工作,组织和引导有关社会团体开展经常性的扶贫助学活动,鼓励通过社会捐资等多种途径筹措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资金,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和贫困学生的就学。做好家庭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努力使每一位家庭贫困学生不失去接受义务阶段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扩大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范围,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乡村教育政策
法律分析:我国农村教育政策有:1、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2、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有计划安排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支教。3、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教师职称...

我国农村教育政策有哪些
1、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4、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继续按照现行体制,对中西...

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什么政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对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提高乡村教育水平如何规定的_百 ...
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加大乡村教师培养力度,采取公费师范教育等方式吸引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教,对长期在乡村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待,保障和改善乡村教师待遇,提高乡村教师学历水平、整体素质和乡村教育现代化水平。

我国农村教育政策有哪些
1、“两免一补”政策 “两免”就是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一补”就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补贴标准为:小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特教学生每年1250元。同时发放营养健康补贴,按照每人每年800元的标准,补贴等价优质的食品。各地的补贴标准会存在一些差异。2、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措施
近年来,中国政府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措施。在教育领域,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了目标,到2007年,西部地区将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这一政策的重大突破在于,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将全面实行免费,包括书本费和杂费,这些费用将由国家...

我国在农村教育上做出哪些措施
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要高水平、高质量“普九”。这些地区还要积极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要积极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第三个目标: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实现教育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目标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农村教育改革蓬勃开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的核心就是实行“三教统筹”和...

我国农村教育政策有哪些?
(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先落实各省(区、市)制订的本省(区、市)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免学杂费资金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中央适时制定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

如何办好农村教育
第一,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初步解决了农村孩子“有学上”的问题,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以及学校撤并引起的少量孩子辍学问题等。这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阶段性产物,也是今后...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问题解决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与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经历了深刻变革。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已顺利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确立,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得以实现,面向农村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平稳运行。随着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村的教育需求正从“有学上”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