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春望》《石壕吏》分别写于哪个时期

如题所述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石壕,也叫石壕镇,现在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当时唐王朝集中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号称六十万,将安庆绪围在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22
望岳在开元盛世 公元736年 石壕吏在安史之乱 公元758年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21
《望岳》写于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

《望岳》《春望》《石壕吏》分别写于哪个时期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市...

《望岳》写自什么时期?《春望》《石壕吏》又写自什么时期
《望岳》是写于开元盛世 《春望》、《石壕吏》写于 安史之乱 前期

关于初高中学过的杜甫的诗
初中篇:《望岳》736年《江南逢李龟年》开元时期(713~741年)后期《春望》757年三月《羌村三首 其三》757年八月《石壕吏》759年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62年《登楼》764年 高中篇:《蜀相》760年《旅夜书怀》765年《咏怀古迹》(其三)766年《秋兴八首》(其一)766年秋《阁夜》766年冬《登高...

...的<<望岳>>写于唐朝"___"时期,<<春望>>和<<石壕吏>>写于"___"前期...
杜甫的《望岳》写于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杜甫,字子美,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不好意思,刚才那个最后一个空填错了~

望岳。春望。石壕吏。都说了什么
2、春望: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3、石壕吏: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

《望岳》写于什么时期?《春望》《石壕吏》写于什么时期?
《望岳》唐玄宗开元24年(736)《春望》《石壕吏》唐肃宗至德元年

望岳春望石壕吏分别写于哪个时期
《望岳》写在开元盛世,公元736年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从精到细,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春望》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写作背景
《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杜甫从鄜(fu)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

从望岳到春望, 石壕吏,杜甫的诗歌风格有什么变化
《望岳》作于诗人二十余岁、年少气盛的时候,诗作中豪情壮志极为明显 《春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此时诗人思想更加成熟,在战乱中思念故乡亲人,以及对国家的担忧。从风格上趋于沉稳厚重 《石壕吏》作于安史之乱后期,表达的是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在风格上体现为简洁洗练,而又蕴涵丰富,用字朴素含义深切...

...体裁和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相同 (是《望岳》《春望》《石壕吏...
《望岳》创作于唐盛时期,表达了作者的年少轻狂 《春望》创作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奈 《石壕吏》创作于安史之乱后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穷苦人民的无奈,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昏庸而感到愤怒

相似回答